一种自动上线装置及系统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766625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07 08: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自动上线装置,包括固定座、第一动力装置、支撑座、第二动力装置和摩擦轮,所述第一动力装置和所述支撑座皆固定在所述固定座上,所述支撑座包括支架和转动架,所述支架固定于所述固定座上,所述转动架的一端与所述支架通过铰接轴相铰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动力装置连接,所述第一动力装置带动所述转动架绕所述铰接轴转动,所述第二动力装置固定连接于所述转动架上,所述摩擦轮的中心孔与所述第二动力装置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动力装置带动所述摩擦轮转动;该自动上线装置及系统可以节省AGV台车的数量,节省成本、提高生产率。

An automatic online device and system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n automatic on-line device, which comprises a fixed base, a first power device, a support base, a second power device and a friction wheel. The first power device and the support base are all fixed on the fixed base. The support base includes a bracket and a rotating frame, and the bracket is fixed on the fixed base. One end of the rotating frame and the bracket are hinged through an axle The second power device is fixedly connected with the rotating frame, the center hole of the friction wheel is fixedly connected with the output shaft of the second power device, and the second power device drives the friction wheel to rotate; the automatic on-line device and The system can save the number of AGV trolleys, save cost and improve productivit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动上线装置及系统
本技术属于自动化
,具体涉及一种自动上线装置及系统。
技术介绍
汽车产业是世界上规模最大,最重要的产业之一,从某种意义上说,汽车产业的发展水平和实力反映了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各竞争力。因此汽车行业也自动化程度最高的行业之一。因劳动力成本递增以及需求急剧变化,汽车制造行业智能改造在我国尤其明显。基于此,人们专利技术了一种仪表分装线系统台车自动上料系统,现有的台车自动上料一般通过AGV车带动(也称为移动式机器人或者AGV搬运机器人),但是由于AGV车价格高、容易坏,导致整个生产线的价格高,且由于经常停车、生产效率低,所以需要一种可以减少AGV车数量的装置和系统。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以有效减少AGV车的数量、且能够提高生产效率的自动上线装置及系统。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所使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自动上线装置,包括固定座、第一动力装置、支撑座、第二动力装置和摩擦轮,所述第一动力装置和所述支撑座皆固定在所述固定座上,所述支撑座包括支架和转动架,所述支架固定于所述固定座上,所述转动架的一端与所述支架通过铰接轴相铰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动力装置连接,所述第一动力装置带动所述转动架绕所述铰接轴转动,所述第二动力装置固定连接于所述转动架上,所述摩擦轮的中心孔与所述第二动力装置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动力装置带动所述摩擦轮转动。优选地,所述转动架包括转动板和固定板,所述转动板与所述固定板垂直设置,所述摩擦轮与所述固定板平行设置。r>优选地,所述第一动力装置为一气缸,所述气缸的活塞杆与所述转动板活动连接。本技术还提供一种自动上线系统,包括台车、AGV车、上述任一项所述的自动上线装置、链条输送装置和作业室,所述自动上线装置、链条输送装置和作业室依次排列设置。优选地,所述链条输送装置包括底座、输送动力装置、链条、主动轮和从动轮,所述输送动力装置、主动轮和从动轮皆固定在所述底座上,所述链条环绕在所述主动轮和从动轮上,所述输送动力装置带动所述主动轮、进而带动所述链条转动,所述链条上固定连接有推动件,所述推动件突出所述链条的外部。优选地,所述推动件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推动件间隔预设距离,相邻所述推动件之间的距离大于等于台车的长度;或者,所述推动件设置有多个,任意相邻所述推动件之间的距离等于所述台车的长度。优选地,所述推动件包括推板和推动块,所述推板固定在所述链条上,所述推动块固定于所述推板上。优选地,所述底座的上部设置电机座,所述输送动力装置固定于该电机座上,且所述输送动力装置的输出轴与所述链条的轴向相平行,所述输送动力装置的输出轴连接有换向器,所述换向器的输出轴连接有第一齿轮,所述第一齿轮传动连接有第二齿轮,所述第二齿轮和主动轮同轴。优选地,所述底座包括第一底座和第二底座,所述第一底座和所述第二底座分别位于所述链条的两端,所述输送动力装置设置在所述第一底座上,所述从动轮设置于所述第二底座上。优选地,所述自动上线装置、链条输送装置和作业室的内侧和/或外侧还设置有护栏。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主要体现在:通过自动上线装置的摩擦轮与台车接触,摩擦轮转动可以将台车向前推动;台车经过自动上线装置的推动与链条输送装置连接,通过链条输送装置将台车送入作业室内;脱扣后的AGV车直接从作业室的一端移动到作业室的另一端,将从作业室出来的台车拖走,由于在作业室内台车需要停留一段时间,AGV车却可以快速通过,所以可以节省AGV台车的数量,且AGV损坏后可以直接将其从生产线上撤下维修,不影响生产线的运行,提高了生产效率。附图说明通过附图中所示的本技术优选实施例更具体说明,本技术上述及其它目的、特征和优势将变得更加清晰。在全部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指示相同的部分,且并未刻意按实际尺寸等比例缩放绘制附图,重点在于示出本技术的主旨。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自动上线装置的整体结构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自动上线系统的俯视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的链条输送装置的侧视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的链条输送装置的俯视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的链条的部分放大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的护栏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的理解本技术并能予以实施,但所举实施例不作为对本技术的限定,在本实施例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另,在本具体实施方式中如未特别说明部件之间的连接或固定方式,其连接或固定方式均可为通过现有技术中常用的螺栓固定或焊接固定或销轴固定等方式,因此,在本实施例中不再详述。如图1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自动上线装置1,用于移动台车5,使台车5与位于该自动上线系统下游的链条输送装置2连接。该自动上线装置1包括固定座11、第一动力装置12、支撑座13、第二动力装置14和摩擦轮15。第一动力装置12和支撑座13皆固定在固定座11上,支撑座13包括支架131和转动架132,支架131固定于固定座11上,转动架132的一端与支架131通过铰接轴133相铰接,另一端与第一动力装置12连接,第一动力装置12带动转动架132绕铰接轴133转动,可以通过第一动力装置12的伸长或者缩短,可以调节摩擦轮15的位置,进而调节摩擦轮15与台车5的相对位置。第二动力装置14固定连接于转动架132上,摩擦轮15的中心孔与第二动力装置14的输出轴固定连接,第二动力装置14带动摩擦轮15转动。AGV车6与台车5脱扣后,台车5与摩擦轮15接触,摩擦轮15转动可以给台车5施加一个摩擦力,使台车5向前移动。在优选实施例中,转动架132包括转动板1321和固定板1322,转动板1321与固定板1322垂直设置,方便控制固定在固定板1322上的摩擦轮15的角度。摩擦轮15与固定板1322平行设置,摩擦轮15转动可以给台车5施加向前的水平方向的摩擦力,摩擦力的作用更大,台车5向前移动更快。在优选实施例中,第一动力装置12为一气缸,也可以为电缸。气缸的活塞杆与转动板1321活动连接,使转动板1321与气缸的活塞杆之间的角度可以改变。当第一动力装置12的活塞杆伸长,推动转动板1321,转动板1321绕铰接轴133转动,同时转动板1321与第一动力装置12的活塞杆之间的相对角度也会发生变化,否则转动板1321无法转动。第一动力装置12的活塞杆伸长或者缩短可以带动电机和摩擦轮15转动,使摩擦轮15能够压紧或者松开台车5。本技术还提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动上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座、第一动力装置、支撑座、第二动力装置和摩擦轮,所述第一动力装置和所述支撑座皆固定在所述固定座上,所述支撑座包括支架和转动架,所述支架固定于所述固定座上,所述转动架的一端与所述支架通过铰接轴相铰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动力装置连接,所述第一动力装置带动所述转动架绕所述铰接轴转动,所述第二动力装置固定连接于所述转动架上,所述摩擦轮的中心孔与所述第二动力装置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动力装置带动所述摩擦轮转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上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座、第一动力装置、支撑座、第二动力装置和摩擦轮,所述第一动力装置和所述支撑座皆固定在所述固定座上,所述支撑座包括支架和转动架,所述支架固定于所述固定座上,所述转动架的一端与所述支架通过铰接轴相铰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动力装置连接,所述第一动力装置带动所述转动架绕所述铰接轴转动,所述第二动力装置固定连接于所述转动架上,所述摩擦轮的中心孔与所述第二动力装置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动力装置带动所述摩擦轮转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上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架包括转动板和固定板,所述转动板与所述固定板垂直设置,所述摩擦轮与所述固定板平行设置。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动上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动力装置为一气缸,所述气缸的活塞杆与所述转动板活动连接。


4.一种自动上线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台车、AGV车、上述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自动上线装置、链条输送装置和作业室,所述自动上线装置、链条输送装置和作业室依次排列设置。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自动上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链条输送装置包括底座、输送动力装置、链条、主动轮和从动轮,所述输送动力装置、主动轮和从动轮皆固定在所述底座上,所述链条环绕在所述主动轮和从动轮上,所述输送动力装置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馨周正军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市井源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