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水单元及蒸汽烹饪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760099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07 06: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供水单元及蒸汽烹饪装置,涉及厨房电器的技术领域,该供水单元包括储水组件、排水组件和连通控制组件,连通控制组件的进水端与储水组件连通,连通控制组件的出水端与排水组件的进水端连通。排水组件包括设置有进水口、供水口和排水口的水路切换阀,进水口与连通控制组件的出水端连通,供水口向用水组件供水,排水口排放储水组件中的水。水路切换阀处于第一状态,进水口与供水口连通。水路切换阀处于第二状态,进水口与排水口连通。该蒸汽烹饪装置设置有上述供水单元。该供水单元及蒸汽烹饪装置均解决了使用蒸箱时,每次烹饪结束后需要用户人工将储水箱中的水倒出,经常取放储水箱,会造成蒸箱中的储水箱接头磨损的问题。

Water supply unit and steam cooking unit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water supply unit and a steam cooking device, which relate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kitchen electrical appliances. The water supply unit includes a water storage component, a drainage component and a communication control component. The water inlet end of the communication control component is connected with the water storage component, and the water outlet end of the communication control component is connected with the water inlet end of the drainage component. The drainage component includes a water way switch valve provided with a water inlet, a water supply port and a drainage port, the water inlet is connected with the outlet end of the connected control component, the water supply port supplies water to the water using component, and the drainage port discharges the water in the water storage component. The water switch valve is in the first state, and the water inlet is connected with the water supply port. The water way switch valve is in the second state, and the water inlet is connected with the water outlet. The steam cooking device is provided with the water supply unit. The water supply unit and steam cooking device solve the problem that when using the steamer, the user needs to manually pour out the water in the water storage tank after each cooking, and often take and put the water storage tank, which will cause the joint of the water storage tank in the steamer to wea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供水单元及蒸汽烹饪装置
本技术涉及厨房电器
,尤其是涉及一种供水单元及蒸汽烹饪装置。
技术介绍
蒸箱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现代烹饪设备,其采用动态蒸汽平衡技术,不但能够在烹饪过程中保留食物的原有营养成分,而且相比于传统的蒸制装置也更加智能化,使用更为便捷。因而,广受广大用户的喜爱。众所周知,蒸箱包括储水箱,通过储水箱储存蒸制食物过程中所需的水。现有技术中,为了防止储水箱中的余水(烹饪结束后,储水箱中剩余的水)长时间蓄存产生水渍和异味,所以在每次烹饪结束后需要用户人工将储水箱中的水倒出。然而,经常取放储水箱,会造成蒸箱中的储水箱接头磨损,容易出现漏水的情况,会降低蒸箱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第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供水单元,以缓解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使用蒸箱时,每次烹饪结束后需要用户人工将储水箱中的水倒出,这样经常取放储水箱,会造成蒸箱中的储水箱接头磨损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的供水单元包括储水组件、排水组件以及用于控制所述储水组件与所述排水组件之间的连通状态的连通控制组件,其中,所述连通控制组件的进水端与所述储水组件连通,所述连通控制组件的出水端与所述排水组件连通;所述排水组件包括设置有进水口、供水口以及排水口的水路切换阀,所述进水口与所述连通控制组件的出水端连通,所述供水口用于向用水组件供水,所述排水口用于排放所述储水组件中的水;所述水路切换阀处于第一状态时,所述进水口与所述供水口连通;所述水路切换阀处于第二状态时,所述进水口与所述排水口连通。进一步的,所述水路切换阀包括阀体、阀塞和阀塞驱动部,所述阀体上设置有所述进水口、所述供水口以及所述排水口,所述阀塞设置于所述阀体中;当所述水路切换阀处于第一状态时,所述阀塞处于第一位置,封堵所述排水口;当所述水路切换阀处于第二状态时,所述阀塞处于第二位置,封堵所述供水口;所述阀塞驱动部用于驱动所述阀塞在所述第一位置与所述第二位置之间切换。进一步的,所述阀塞驱动部包括铁芯和用于驱动所述铁芯运动的线圈,所述线圈固设于所述阀体的一端,所述铁芯与所述阀塞固接;所述第一位置与所述第二位置之间的连线与所述铁芯的运动方向平行,且所述第二位置较所述第一位置靠近所述线圈。进一步的,所述阀体包括固接的第一部和第二部,所述进水口、所述排水口以及所述供水口均设置于所述第一部上,所述线圈固设于所述第二部中;所述阀体中设置有用于隔离各水口与所述线圈的密封部,所述铁芯固设于所述密封部朝向所述线圈的一端,所述阀塞固设于所述密封部背离所述线圈的一端;各水口始终位于所述密封部背离所述线圈的一侧。进一步的,所述阀塞驱动部包括套设于所述铁芯上的弹性件,所述弹性件能够使所述阀塞由所述第二位置运动至所述第一位置。进一步的,所述连通控制组件包括供水泵,所述供水泵的进水端与所述储水组件连通,所述供水泵的出水端与所述水路切换阀的进水口的连通。进一步的,供水单元包括用于向所述储水组件中加水的加水组件,所述加水组件的进水端与外界供水管路连通,所述加水组件的出水端与所述储水组件连通。进一步的,所述加水组件包括与控制器连接的电磁阀或者加水泵,所述储水组件包括储水箱和设置于所述储水箱中的水位传感器;所述水位传感器与所述控制器连接,用于检测所述储水箱中的水位。进一步的,供水单元包括回水组件,所述回水组件的进水端与所述用水组件连通,所述回水组件的出水端与所述储水组件连通。本技术提供的供水单元与现有技术相比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提供的供水单元包括储水组件、排水组件以及用于控制储水组件与排水组件之间的连通状态的连通控制组件,连通控制组件的进水端与储水组件连通,连通控制组件的出水端与排水组件的进水端连通。排水组件包括设置有进水口、供水口和排水口的水路切换阀,进水口与连通控制组件的出水端连通,供水口用于向用水组件供水,排水口用于排放储水组件中的水。水路切换阀处于第一状态时,进水口与供水口连通。水路切换阀处于第二状态时,进水口与排水口连通。当蒸箱设置有本技术提供的供水单元时,处于烹饪状态时,水路切换阀处于第一状态,连通控制组件连通储水组件与水路切换阀的进水口,水路切换阀的进水口与供水口连通,从而向用水组件供水;烹饪工作结束后,水路切换阀处于第二状态,连通控制组件依然连通储水组件与水路切换阀的进水口,水路切换阀的进水口与排水口连通,从而能够将储水组件中的余水排放掉。由此可见,当蒸箱设置有本技术提供的供水装置时,对储水组件进行排水时,无需再移动储水组件。因而,当蒸箱设置有本技术提供的供水装置时,在对储水组件中的余水进行排放时,能够减少甚至避免经常取放储水组件,造成蒸箱中与储水组件连接的接头磨损的情况出现,降低因接头磨损导致漏水的可能性。本技术的第二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蒸汽烹饪装置,以缓解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使用蒸箱时,每次烹饪结束后需要用户人工将储水箱中的水倒出,这样经常取放储水箱,会造成蒸箱中的储水箱接头磨损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的蒸汽烹饪装置设置有上述内容所述的供水单元,对储水组件进行排水时,无需再移动储水组件,能够减少甚至避免经常取放储水组件,造成蒸箱中与储水组件连接的接头磨损的情况出现,降低因接头磨损导致漏水的可能性。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供水单元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A处放大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水路切换阀的剖视图。图标:1-储水组件;11-储水箱;12-水位传感器;2-连通控制组件;3-水路切换阀;31-进水口;32-供水口;33-排水口;34-阀体;341-第一部;342-第二部;35-阀塞;36-阀塞驱动部;361-铁芯;362-线圈;363-弹性件;37-密封部;4-加水组件;5-回水组件。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供水单元,其特征在于,包括储水组件(1)、排水组件以及用于控制所述储水组件(1)与所述排水组件之间的连通状态的连通控制组件(2),其中,所述连通控制组件(2)的进水端与所述储水组件(1)连通,所述连通控制组件(2)的出水端与所述排水组件连通;/n所述排水组件包括设置有进水口(31)、供水口(32)以及排水口(33)的水路切换阀(3),所述进水口(31)与所述连通控制组件(2)的出水端连通,所述供水口(32)用于向用水组件供水,所述排水口(33)用于排放所述储水组件(1)中的水;所述水路切换阀(3)处于第一状态时,所述进水口(31)与所述供水口(32)连通;所述水路切换阀(3)处于第二状态时,所述进水口(31)与所述排水口(33)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供水单元,其特征在于,包括储水组件(1)、排水组件以及用于控制所述储水组件(1)与所述排水组件之间的连通状态的连通控制组件(2),其中,所述连通控制组件(2)的进水端与所述储水组件(1)连通,所述连通控制组件(2)的出水端与所述排水组件连通;
所述排水组件包括设置有进水口(31)、供水口(32)以及排水口(33)的水路切换阀(3),所述进水口(31)与所述连通控制组件(2)的出水端连通,所述供水口(32)用于向用水组件供水,所述排水口(33)用于排放所述储水组件(1)中的水;所述水路切换阀(3)处于第一状态时,所述进水口(31)与所述供水口(32)连通;所述水路切换阀(3)处于第二状态时,所述进水口(31)与所述排水口(33)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供水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水路切换阀(3)包括阀体(34)、阀塞(35)和阀塞驱动部(36),所述阀体(34)上设置有所述进水口(31)、所述供水口(32)以及所述排水口(33),所述阀塞(35)设置于所述阀体(34)中;当所述水路切换阀(3)处于第一状态时,所述阀塞(35)处于第一位置,封堵所述排水口(33);当所述水路切换阀(3)处于第二状态时,所述阀塞(35)处于第二位置,封堵所述供水口(32);所述阀塞驱动部(36)用于驱动所述阀塞(35)在所述第一位置与所述第二位置之间切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供水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阀塞驱动部(36)包括铁芯(361)和用于驱动所述铁芯(361)运动的线圈(362),所述线圈(362)固设于所述阀体(34)的一端,所述铁芯(361)与所述阀塞(35)固接;
所述第一位置与所述第二位置之间的连线与所述铁芯(361)的运动方向平行,且所述第二位置较所述第一位置靠近所述线圈(36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供水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阀体(34)包括固接的第一部(341)和第二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任富佳李信合陈晓伟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老板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