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密封型双重管接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75639 阅读:15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自密封型双重管接头,该自密封型双重管接头将筒状分割壁12、22固定在阴阳外套筒11、21内,形成内外双重通路1、2,将密封部件介装于外套壁及筒状分割壁之间配置由弹簧向前端侧推压的可动阀31、41、51,通过使阴阳外套筒11、21嵌合,由筒状分割壁12、22推压所述可动阀31、41、51,从而分别独立连通内管通路1及外管通路2,可不使空气混入制冷剂内地同时开闭内外管通路。固定阳外套筒21的分割壁22、推压用于开闭阴外套筒的内管通路1的可动阀31,由阴外套筒11固定的分割壁12在推压用于开闭外管通路2的筒状可动阀41时,使由筒状分割壁前端面和可动阀前端面构成的阴阳外套筒内的接触面紧密接触。(*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自密封型双重管接头,作为分体型空调机用的高低压制冷剂循环管、油压回路的油压管、燃料供给管等的接头使用,该自密封型双重管接头将筒状分割壁固定在一对外套筒内,形成内外双重通路,将密封部件介在于外套壁及筒状分割壁之间配置由弹簧装置向前端侧推压的可动阀,通过使一对外套筒组合,由筒状分割壁推压可动阀,从而分别独立连通内管通路及外管通路。
技术介绍
这种双重管接头公知的有实开昭51-161619号公报及实开平5-30687号公报所公开的双重管接头。在这些公知的接头中,通过连接阴阳外套筒使配置于筒状分割壁外侧的可动阀后退而使外管通路连通,内管通路通过在双方的筒状分割壁的内侧使向前端侧推压的阀杆之间相接,而使双方的阀杆后退,从而连通。因此,在使阴阳外套筒相接的阶段,虽然外管通路侧的可动阀和外套筒壁形成接触状态,但,形成内管通路的突出的阀杆之间还必须是未压合的状态,所以必须在接触部形成有可维持阀杆突出状态的空间。若在该状态下拧紧螺母,则虽然外管通路会照样使可动阀后退而连通,但在该阶段滞留于内管通路相对部的空气就会失去排放处,在该状态下就会在包有空气的情况下使阀杆相互后退,从而使内管连通。在将这种双重管接头用于上述空调机、液压回路、燃料供给管时,在内管连通的阶段会产生空气混入配管内流体中的缺陷。尤其是在用作分体型空调机用的制冷剂循环管的接头时,出现了空气中的水分结冰而使空调机不能使用的情况。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上述问题而开发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密封型双重管接头,该自密封型双重管接头将筒状分割壁12、22固定在一对外套筒11、21内,形成内外双重的内管通路1、外管通路2,将密封部件介装于外套壁及筒状分割壁之间而配置由弹簧装置向前端侧推压的可动阀31、41、51,通过使一对外套筒11、21组合,由筒状分割壁12、22推压所述可动阀31、41、51,从而分别独立连通内管通路1及外管通路2,其中连接一对外套,不使外气(空气)混入内外管通路内、同时进行开闭。专利技术的公开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自密封型双重管接头,该自密封型双重管接头将筒状分割壁12、22固定在一对外套筒11、21内,形成内外双重的内管通路1、外管通路2,将密封部件介在于外套筒壁及所述筒状分割壁12、22之间配置由弹簧装置向前端侧推压的可动阀31、41、51,通过使所述一对外套筒11、21组合,由所述筒状分割壁12、22推压所述可动阀31、41、51,从而分别独立结合、连通所述内管通路1及所述外管通路2,另一方面,在分离状态下使所述内管通路1及所述外管通路2与外气遮断,其中在所述筒状分割壁12、22与所述可动阀31、41、51接触而所述内管通路1及所述外管通路2的各接触密封部与外气遮断之前,通过采用不使所述接触密封部内侧的外气滞留而使其向所述筒状分割壁12、22的外部流出的结构,在分别连通内管通路1及外管通路2时可防止外气混入内管通路1及外管通路2的内部。其结果,在结合双重管接头时,可防止配管系统内的流体的向外泄漏,同时可实现可确保配管系统内的流体纯度的配管接头。本专利技术在进行一对外套筒11、21的结合使内管通路1及外管通路2连通之前,使由筒状分割壁12、22的前端面和可动阀31、41、51的前端面构成的阴阳外套筒11、21内的接触面紧密接触,从而可强制性地将欲滞留于外套筒11、21内的外气向外套筒11、21的外部排出,可确实地防止外气混入内管通路1及外管通路2。本专利技术将一对外套筒11、21定为阴的外套筒11及阳的外套筒21,使阳外套筒21的前端面与分割壁22的前端面23及可动阀41的前端面形成同一个面,因而结构简单,密封部位少,可实现低成本化和气密可靠性的提高。本专利技术将一对外套筒11、21定为阴的外套筒11及阳的外套筒21,使阴阳外套筒11、21嵌合,而闭塞阳外套筒21内的筒状分割壁22的前端部23,同时,在其侧壁上设置连通内管通路1的流路24的开口部,在其外侧与阴外套筒11的筒状分割壁12的前端面相对设置筒状可动阀41闭塞流路24,在可动阀41的后部外侧和外套筒21内壁之间形成间隙42并面临外管通路2,在阴外套筒11内,筒状分割壁12的外侧与阳外套筒21的前端部相对地配置筒状可动阀51,在筒状分割壁12和可动阀51的内壁之间形成间隙13并面临外管通路2,在筒状分割壁12的前端部内侧将在其侧壁上设有连通内管通路1的流路32的开口部的可动阀31相对阳外套筒21内的筒状分割壁22的前端面23配置,在可动阀31上,在流路32的后方形成膨出部33构成内管通路1及外管通路2,从而可确实防止在双重管接头的结合、连通和分离时流体的泄漏。本专利技术采用金属密封件密封阳外套筒21和阴外套筒11的接触部,从而可防止因应封闭的流体而引起接触部的劣化。本专利技术将阳外套筒21和阴外套筒11锥形嵌合而封闭,从而可进一步防止双重管接头结合状态下的流体泄漏。本专利技术由可动壁61和阀壁62构成,其中,可动壁61使可动阀41与筒状分割壁12的前端面相对,阀壁62以其外侧向前端侧推压同时随着可动壁61的后退而后退,因而密封部不在流体通路面上露出,故可实现可以提高密封部耐久性等多种优良效果。附图的简要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接头接合前的纵剖面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接头接合途中的纵剖面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接头接合后的纵剖面图;图4是阳外套的可动阀的右侧面图; 图5是其它实施例的接头接合前的纵剖面图;图6是另一其它实施例的接头接合前的纵剖面图;图7是在接合时不使O型环在通路面上露出的接头接合前的纵剖面图;图8是图7的接头接合后的纵剖面图;图9是在接合时不使O型环在通路面上露出的其他接头接合前的纵剖面图;图10是图9的接头接合后的纵剖面图;图11是分体型空调机的整体概略图;图12是图1的可动阀41和筒状分割壁22在其他实施例中的局部剖面图;图13是图1的可动阀41在另一其他实施例中的外观图;图14是图1的可动阀51和筒状分割壁12在另一其他实施例中的局部剖面图;图15是图1的可动阀41和筒状分割壁22在另一其他实施例中的局部剖面图;图16是另一其它实施例的接头接合前的纵剖面图;图17是图16的接头接合后的纵剖面图;图18是另一其它实施例的接头接合前的纵剖面图;图19是图18的接头接合后的纵剖面图;图20是另一其它实施例的接头接合前的纵剖面图;图21是图20的接头接合后的纵剖面图;图22是另一其它实施例的接头接合前的纵剖面图;图23是图22的接头接合后的纵剖面图。实施本专利技术的最佳形态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附图表示在分体型空调机的制冷剂循环管使用的接头。下面参照图1、图2及图3所示的接头说明一对外套筒的连接。在内管通路1中,阳外套筒21内的筒状分割壁22的前端部23被闭塞,在其侧壁上设有向内管通路1连通的流路24,而其开口部由筒状可动阀41覆盖,该筒状可动阀41由弹簧装置(下称弹簧)44向前端侧推压而配置,内管通路1维持闭塞状态。另外,该筒状可动阀41与阴外套筒11内的分割壁12的前端面相对配置。而在阴外套筒11侧,在固定在该筒上的筒状分割壁12的前端部内侧配置有可动阀31,该可动阀31侧壁上设有连通内管通路1的流路32的开口部。该可动阀31由弹簧34在前端侧推压,在流路32的开口部的后方形成膨出部33。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自密封型双重管接头,将筒状分割壁(12)(22)固定在一对外套筒(11)(21)内,形成内外双重的内管通路(1)、外管通路(2),将密封部件介装于外套筒壁及所述筒状分割壁(12)(22)之间地配置由弹簧装置向前端侧推压的可动阀(31)(41)(51),通过使所述一对外套筒(11)(21)组合,由所述筒状分割壁(12)(22)推压所述可动阀(31)(41)(51),从而分别独立结合、连通所述内管通路(1)及所述外管通路(2),另一方面,在分离状态下使所述内管通路(1)及所述外管通路(2)与外气遮断,其特征在于:采用在所述筒状分割壁(12)(22)与所述可动阀(31)(41)(51)接触而所述内管通路(1)及所述外管通路(2)的各接触密封部与外气遮断之前,不使所述接触密封部内侧的外气滞留而使其向所述筒状分割壁(12)(22)的外部流出的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谷田光一
申请(专利权)人:京石产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