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网络融合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存储介质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755441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07 04:07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网络融合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存储介质,涉及大数据领域。具体实现方案为:至少将从网络数据中获取到的线上信息作为第一节点,并基于线上信息之间的关联关系,构建包含有第一节点的第一网络,线上信息包含有至少一个账号及至少一个网络媒体信息;至少将从移动通信数据中获取到的线下信息作为第二节点,并基于线下信息之间的关联关系,构建包含有第二节点的第二网络,线下信息包含至少一个终端标识及至少一个终端标识所对应终端的位置信息;利用线上信息所包含的账号及线下信息所包含的终端标识之间的关联关系,对第一网络和第二网络进行融合,如此,构建出异构网络,解决了网络中信息有损的问题。

A network fusion method and device, electronic equipment and storage medium

The application discloses a network fusion method and device, an electronic device and a storage medium, and relates to the field of big data. The specific implementation scheme is as follows: at least take the online information obtained from the network data as the first node, and build the first network including the first node based on the association relationship between online information, and the online information includes at least one account and at least one network media information; at least take the offline information obtained from the mobile communication data as the second node based on The association relationship between offline information is to build a second network including a second node. The offline information includes at least one terminal identification and the location information of the corresponding terminal of at least one terminal identification. The association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account number contained in the online information and the terminal identification contained in the offline information is used to integrate the first network and the second network, so as to build a difference It solves the problem of information loss in the network.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网络融合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存储介质
本申请涉及数据处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大数据领域。
技术介绍
互联网虚拟空间是近年来非常流行,也非常重要的信息空间。近年来兴起了很多在互联网虚拟空间学习用户特征表示的方法,如大数据,自然语言处理,深度神经网络等。但互联网虚拟空间只是一元信息空间,基于一元信息空间进行用户特征研究,信息永远是有损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网络融合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存储介质,如此,构建出多元异构网络,解决了信息有损的问题。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网络融合方法,包括:至少将从网络数据中获取到的线上信息作为第一节点,并基于线上信息之间的关联关系,构建包含有第一节点的第一网络,线上信息包含有至少一个账号及至少一个网络媒体信息;至少将从移动通信数据中获取到的线下信息作为第二节点,并基于线下信息之间的关联关系,构建包含有第二节点的第二网络,线下信息包含至少一个终端标识及至少一个终端标识所对应终端的位置信息;利用线上信息所包含的账号及线下信息所包含的终端标识之间的关联关系,对第一网络和第二网络进行融合,构建出异构网络。这里,利用线上信息建立针对互联网虚拟空间的第一网络,利用线下信息建立针对真实物理空间的第二网络,进而利用线上信息和线下信息之间的关联关系,如线上信息所包含的账号及线下信息所包含的终端标识之间的关联关系进行网络融合,如此,构建出异构网络,且该异构网络为多元异构网络,最大化保留了线上信息、线下信息,以及线上信息和线下信息之间的各种相互关系信息,实现了线上信息和线下信息的融合,解决了现有网络信息有损的问题。同时,使异构网络中各节点能够在异构网络对应的异构空间(也即融合空间)中具有可比性,为从不同维度进行信息研究奠定了基础。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将从网络数据中获取到的线上信息作为第一节点,并基于线上信息之间的关联关系,构建包含有第一节点的第一网络,包括:将从网络数据中获取到的第一账号,及第一账号所访问的网络媒体信息作为第一节点,并基于访问关系,构建包含有第一节点的第一网络。这里,将多种维度的线上信息同质化并分别作为第一网络中节点,比如,将账号与账号所访问的网络媒体信息均作为第一节点,基于访问关系使节点间建立连接,进而构建出第一网络,使得该第一网络能够体现出账号与网络媒体信息之间的关联关系,如此,为后续能够最大化表征不同信息之间的相互关联关系奠定了基础。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方法还包括:将从网络数据中获取到的第一账号,及第一账号登录访问的应用程序作为第一节点,并基于登录访问关系,构建包含有第一节点的第一网络。这里,将多种维度的线上信息同质化并分别作为第一网络中节点,比如,将账号与账号所登陆访问的应用程序均作为第一节点,进而基于登陆访问关系使节点间建立连接,构建出第一网络,使得第一网络能够体现出账号与应用程序之间的关联关系,如此,丰富了第一网络中节点所表征信息的维度,进而丰富了第一网络中节点的维度,扩充了第一网络,为后续能够最大化表征不同信息之间的相互关联关系奠定了基础。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将从网络数据中获取到的线上信息作为第一节点,并基于线上信息之间的关联关系,构建包含有第一节点的第一网络,还包括:将从网络数据中获取到的第一账号,及与第一账号存在交互关系的第二账号作为第一节点,并基于第一账号和第二账号之间的交互关系,构建包含有第一节点的第一网络。这里,将多种维度的线上信息同质化并分别作为第一网络中节点,比如,账号,以及与账号存在关联关系的其他账号均作为第一节点,进而基于账号之间的交互关系,构建出第一网络,使得第一网络能够体现出账号与账号之间的交互关系,如此,进一步丰富了第一网络中节点所表征信息的维度,进而丰富了第一网络中节点的维度,进一步扩充了第一网络,为后续能够最大化表征不同信息之间的相互关联关系奠定了基础。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基于线上信息之间的关联关系,构建包含有第一节点的第一网络,包括:基于线上信息中账号与网络媒体信息之间的关联关系,确定出账号与账号所访问的网络媒体信息之间的边长;利用账号与账号所访问的网络媒体信息之间的边长,构建包含有第一节点的第一网络。这里,将多种维度的线上信息同质化分别作为第一网络中节点,进而基于多种不同维度信息之间的关联关系,确定出表征账号的第一节点与表征该账号所访问的网络媒体信息的第一节点之间的边长,基于边长将两个第一节点建立连接,进而构建得到第一网络,使得该第一网络不仅能够体现出账号与网络媒体信息之间存在关联,还可以利用边长的特征,比如边长的长度值体现出存在关联的节点间的关联强度,如此,进一步丰富了第一网络所表征的信息维度,为后续能够最大化表征不同信息之间的相互关联关系奠定了基础。而且,上述过程简单可行,为工程化应用奠定了基础。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将从移动通信数据中获取到的线下信息作为第二节点,并基于线下信息之间的关联关系,构建包含有第二节点的第二网络,还包括:将从移动通信数据中获取到终端标识,终端标识所对应终端的移动轨迹,及移动轨迹对应的起点位置和终点位置分别作为第二节点,并基于终端标识与移动轨迹、起点位置和终点位置之间的关联关系,构建包含有第二节点的第二网络。这里,将多种维度的线下信息同质化并分别作为第二网络中节点,比如,将终端标识,以及终端标识对应终端的移动轨迹、以及移动轨迹对应的起点位置和终点位置分别作为第二节点,进而基于终端标识与移动轨迹、起点位置和终点位置之间的关联关系,构建出第二网络,使得第二网络能够体现出终端标识与地位位置,以及移动轨迹之间的关联关系,如此,丰富了第二网络中节点所表征信息的维度,进而丰富了第二网络中节点的维度,扩充了第二网络,为后续能够最大化表征不同信息之间的相互关联关系奠定了基础。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基于线下信息之间的关联关系,构建包含有第二节点的第二网络,包括:基于线下信息中终端标识与位置信息之间的关联关系,确定出终端标识与终端标识相关联的位置信息之间的边长;利用终端标识与终端标识相关联的位置信息之间的边长,构建包含有第二节点的第二网络。这里,将多种维度的线下信息同质化分别作为第二网络中节点,进而基于多种不同维度信息之间的关联关系,确定出表征终端标识的第二节点,与表征该终端标识相关联的位置信息(即该终端标识所对应终端的位置信息)的第二节点之间的边长,如此,将两个第二节点建立连接,进而构建得到第二网络,使得该第二网络不仅能够体现出终端标识与地理位置之间的关联关系,还可以利用边长的特征,比如边长的长度值,体现出存在关联的节点间的关联强度,如此,进一步丰富了第二网络所表征的信息维度,为后续能够最大化表征不同信息之间的相互关联关系奠定了基础。而且,上述过程简单可行,为工程化应用奠定了基础。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方法还包括:获取到第一网络和第二网络对应的权重,分别利用第一网络和第二网络对应的权重,对第一网络中边长及第二网络中边长进行加权处理,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网络融合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n至少将从网络数据中获取到的线上信息作为第一节点,并基于线上信息之间的关联关系,构建包含有第一节点的第一网络,所述线上信息包含有至少一个账号及至少一个网络媒体信息;/n至少将从移动通信数据中获取到的线下信息作为第二节点,并基于线下信息之间的关联关系,构建包含有第二节点的第二网络,所述线下信息包含至少一个终端标识及至少一个终端标识所对应终端的位置信息;/n利用线上信息所包含的账号及线下信息所包含的终端标识之间的关联关系,对第一网络和第二网络进行融合,构建出异构网络。/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网络融合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至少将从网络数据中获取到的线上信息作为第一节点,并基于线上信息之间的关联关系,构建包含有第一节点的第一网络,所述线上信息包含有至少一个账号及至少一个网络媒体信息;
至少将从移动通信数据中获取到的线下信息作为第二节点,并基于线下信息之间的关联关系,构建包含有第二节点的第二网络,所述线下信息包含至少一个终端标识及至少一个终端标识所对应终端的位置信息;
利用线上信息所包含的账号及线下信息所包含的终端标识之间的关联关系,对第一网络和第二网络进行融合,构建出异构网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从网络数据中获取到的线上信息作为第一节点,并基于线上信息之间的关联关系,构建包含有第一节点的第一网络,包括:
将从网络数据中获取到的第一账号,及第一账号所访问的网络媒体信息作为第一节点,并基于访问关系,构建包含有第一节点的第一网络。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将从网络数据中获取到的第一账号,及第一账号登录访问的应用程序作为第一节点,并基于登录访问关系,构建包含有第一节点的第一网络。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从网络数据中获取到的线上信息作为第一节点,并基于线上信息之间的关联关系,构建包含有第一节点的第一网络,还包括:
将从网络数据中获取到的第一账号,及与第一账号存在交互关系的第二账号作为第一节点,并基于第一账号和第二账号之间的交互关系,构建包含有第一节点的第一网络。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线上信息之间的关联关系,构建包含有第一节点的第一网络,包括:
基于线上信息中账号与网络媒体信息之间的关联关系,确定出账号与账号所访问的网络媒体信息之间的边长;
利用账号与账号所访问的网络媒体信息之间的边长,构建包含有第一节点的第一网络。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从移动通信数据中获取到的线下信息作为第二节点,并基于线下信息之间的关联关系,构建包含有第二节点的第二网络,还包括:
将从移动通信数据中获取到终端标识,终端标识所对应终端的移动轨迹,及移动轨迹对应的起点位置和终点位置分别作为第二节点,并基于终端标识与移动轨迹、起点位置和终点位置之间的关联关系,构建包含有第二节点的第二网络。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线下信息之间的关联关系,构建包含有第二节点的第二网络,包括:
基于线下信息中终端标识与位置信息之间的关联关系,确定出终端标识与终端标识相关联的位置信息之间的边长;
利用终端标识与终端标识相关联的位置信息之间的边长,构建包含有第二节点的第二网络。


8.根据权利要求5或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到第一网络和第二网络对应的权重,分别利用第一网络和第二网络对应的权重,对第一网络中边长及第二网络中边长进行加权处理,确定出异构网络中节点间的边长。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利用线上信息所包含的账号及线下信息所包含的终端标识之间的关联关系,对第一网络和第二网络进行融合,包括:
判断线上信息所包含的第一账号对应的用户信息与线下信息所包含的终端标识对应的用户信息是否存在关联关系,确定存在关联关系后,基于关联关系对第一网络和第二网络进行融合,构建出异构网络。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利用线上信息所包含的账号及线下信息所包含的终端标识之间的关联关系,对第一网络和第二网络进行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胜文朱文武戴明洋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百度网讯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