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机器人转向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750826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07 02:0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智能机器人转向结构,包括机器人底座、机器人头部、转向机构、第一伺服电机、第二伺服电机和控制系统,机器人头部位于机器人底座的表面且与机器人底座转动连接,机器人头部的表面固定连接有麦克风、扬声器和显示屏,转向机构包括转动盘、上支架、下支架、连接横杆和固定架,转动盘的表面固定连接有下支架和固定架,下支架的顶部设有转动连接的上支架,上支架的内部固定连接有连接横杆,控制系统包括微处理器、PWM模块、无线通讯模块、A/D转换模块、显示模块、音频模块和电源模块。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在机器人头部和机器人底座之间设有转向机构,配合自动控制的控制系统,控制机器人头部转向声源位置,提高人们的使用体验。

A steering structure of intelligent robot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n intelligent robot steering structure, which includes a robot base, a robot head, a steering mechanism, a first servo motor, a second servo motor and a control system. The robot head is located on the surface of the robot base and is rotationally connected with the robot base. The surface of the machine head is fixedly connected with a microphone, a loudspeaker and a display screen. The steering mechanism includes rotation The panel, upper bracket, lower bracket, connecting crossbar and fixed bracket are fixedly connected with the surface of the rotating panel, the top of the lower bracket is equipped with the upper bracket of the rotating connection, the internal fixed connection of the upper bracket is equipped with the connecting crossbar, the control system includes microprocessor, PWM module,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odule, a / D conversion module, display module, audio module and power module. The invention controls the head of the robot to turn to the sound source position by setting a turning mechanism between the head and the base of the robot and cooperating with an automatic control system, so as to improve people's use experien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机器人转向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机器人
,具体为一种智能机器人转向结构。
技术介绍
智能机器人具备形形色色的内部信息传感器和外部信息传感器,如视觉、听觉、触觉、嗅觉。除具有感受器外,它还有效应器,作为作用于周围环境的手段。这就是筋肉,或称自整步电动机,它们使手、脚、长鼻子、触角等动起来。人工智能是社会科技发展的重要里程碑,机器人,特别是仿人情感机器人,像一颗璀璨的明珠,寄巧着人类无限的遐想。随着大型智能服务机器人研发条件日趋成熟,为人工智能研究提供了新的机遇和动力。目前,一些娱乐型的智能机器人逐渐向人们的生活普及,这些机器人虽然能够在与人们进行对话,但是,机器人的头部是不能够实时对准说话人的位置,导致机器人不够智能化,同时给人们带来的使用体验不佳。为此,需要设计一种新的技术方案给予解决。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能机器人转向结构,通过在机器人头部和机器人底座之间设有转向机构,配合自动控制的控制系统,控制机器人头部转向声源位置,提高人们的使用体验。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智能机器人转向结构,包括机器人底座、机器人头部、转向机构、第一伺服电机、第二伺服电机和控制系统,所述机器人头部位于机器人底座的表面且与机器人底座转动连接,所述机器人头部的表面固定连接有麦克风、扬声器和显示屏,所述机器人底座的内部固定连接有转向机构,所述转向机构包括转动盘、上支架、下支架、连接横杆和固定架,所述转动盘的表面固定连接有下支架和固定架,所述下支架的顶部设有转动连接的上支架,所述上支架的内部固定连接有连接横杆,所述连接横杆贯穿下支架且与下支架转动连接,所述控制系统包括微处理器、PWM模块、无线通讯模块、A/D转换模块、显示模块、音频模块和电源模块,所述PWM模块、无线通讯模块、A/D转换模块、显示模块、音频模块和电源模块分别与微处理器相连接。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PWM模块分别与第一伺服电机和第二伺服电机相连接,所述显示屏与显示模块相连接,所述扬声器与音频模块相连接,所述麦克风与A/D转换模块相连接,所述麦克风至少包含四个且均匀分布在机器人头部的不同位置。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机器人头部包括固定部和转动部,所述固定部位于转动部的两侧且转动盘固定连接,所述转动部的内壁与上支架固定连接。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第一伺服电机固定连接在机器人底座的内部,所述第一伺服电机的输出端与转动盘固定连接。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固定架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二伺服电机,所述固定架的内部设有纵向分布且与固定架转动连接的蜗杆,所述第二伺服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蜗杆。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连接横杆的表面固定连接有蜗轮,所述蜗轮与蜗杆啮合连接。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上支架和下支架呈U形且端部分别设有第一连接盘和第二连接盘,所述第一连接盘和第二连接盘间隙配合连接。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第一连接盘的外侧表面固定连接有两个对称分布的限位销,所述第二连接盘的表面开设有两个中心对称分布的限位槽,所述限位销内嵌于限位槽内且与限位槽滑动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1、本专利技术通过在机器人头部和机器人底座之间设有转向机构,配合自动控制的控制系统,方便对机器人头部进行左右转动调节和上下转动调节,配合机器人头部表面设有的多个麦克风,能够更加精确的判断出说话人的位置,从而控制机器人头部转向该位置,使机器人在对话时更加智能化,提高人们的使用体验。2、本专利技术通过在上支架和下支架的连接处设有限位槽和限位销,便于对上支架的转动角度进行限制,避免转动过度而对转向结构造成损坏,提高机器人使用中的安全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所述智能机器人转向结构外观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所述智能机器人转向结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第一连接盘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第二连接盘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所述控制系统结构示意图。图中:机器人底座-1,机器人头部2,转向机构-3,第一伺服电机-4,第二伺服电机-5,控制系统-6,麦克风-7,扬声器-8,显示屏-9,转动盘-10,上支架-11,下支架-12,连接横杆-13,固定架-14,微处理器-15,PWM模块-16,无线通讯模块-17,A/D转换模块-18,显示模块-19,音频模块-20,电源模块-21,固定部-22,转动部-23,蜗杆-24,蜗轮-25,第一连接盘-26,第二连接盘-27,限位销-28,限位槽-29。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请参阅图1-5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智能机器人转向结构,包括机器人底座1、机器人头部2、转向机构3、第一伺服电机4、第二伺服电机5和控制系统6,所述机器人头部2位于机器人底座1的表面且与机器人底座1转动连接,所述机器人头部2的表面固定连接有麦克风7、扬声器8和显示屏9,所述机器人底座1的内部固定连接有转向机构3,所述转向机构3包括转动盘10、上支架11、下支架12、连接横杆13和固定架14,所述转动盘10的表面固定连接有下支架12和固定架14,所述下支架12的顶部设有转动连接的上支架11,所述上支架11的内部固定连接有连接横杆13,所述连接横杆13贯穿下支架12且与下支架12转动连接,所述控制系统6包括微处理器15、PWM模块16、无线通讯模块17、A/D转换模块18、显示模块19、音频模块20和电源模块21,所述PWM模块16、无线通讯模块17、A/D转换模块18、显示模块19、音频模块20和电源模块21分别与微处理器15相连接进一步改进地,如图1所示,所述PWM模块16分别与第一伺服电机4和第二伺服电机5相连接,所述显示屏9与显示模块19相连接,所述扬声器8与音频模块20相连接,所述麦克风7与A/D转换模块18相连接,所述麦克风7至少包含四个且均匀分布在机器人头的不同位置,通过将控制系统6与对应零部件进行连接,方便控制系统6控制采集数据并对机器人头部2及逆行控制。进一步改进地,如图1所示,所述机器人头部2包括固定部22和转动部23,所述固定部22位于转动部23的两侧且转动盘10固定连接,所述转动部23的内壁与上支架11固定连接,通过将转动部23与上支架11相连接,方便控制机器人头部2的上下转动,配合左右转动,提高机器热头部转动的灵活性。进一步改进地,如图1所示,所述第一伺服电机4固定连接在机器人底座1的内部,所述第一伺服电机4的输出端与转动盘10固定连接,通过将第一伺服电机4的输出端与转动盘10固定连接,方便控制转动盘10的转动角度,从而调节机器人头部2的左右转动。进一步改进地,如图1所示,所述固定架14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二伺服电机5,所述固定架14的内部设有纵向分布且与固定架14转动连接的蜗杆24,所述第二伺服电机5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蜗杆24,通过在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智能机器人转向结构,包括机器人底座(1)、机器人头部(2)、转向机构(3)、第一伺服电机(4)、第二伺服电机(5)和控制系统(6),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器人头部(2)位于机器人底座(1)的表面且与机器人底座(1)转动连接,所述机器人头部(2)的表面固定连接有麦克风(7)、扬声器(8)和显示屏(9),所述机器人底座(1)的内部固定连接有转向机构(3);/n所述转向机构(3)包括转动盘(10)、上支架(11)、下支架(12)、连接横杆(13)和固定架(14),所述转动盘(10)的表面固定连接有下支架(12)和固定架(14),所述下支架(12)的顶部设有转动连接的上支架(11),所述上支架(11)的内部固定连接有连接横杆(13),所述连接横杆(13)贯穿下支架(12)且与下支架(12)转动连接;/n所述控制系统(6)包括微处理器(15)、PWM模块(16)、无线通讯模块(17)、A/D转换模块(18)、显示模块(19)、音频模块(20)和电源模块(21),所述PWM模块(16)、无线通讯模块(17)、A/D转换模块(18)、显示模块(19)、音频模块(20)和电源模块(21)分别与微处理器(15)相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机器人转向结构,包括机器人底座(1)、机器人头部(2)、转向机构(3)、第一伺服电机(4)、第二伺服电机(5)和控制系统(6),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器人头部(2)位于机器人底座(1)的表面且与机器人底座(1)转动连接,所述机器人头部(2)的表面固定连接有麦克风(7)、扬声器(8)和显示屏(9),所述机器人底座(1)的内部固定连接有转向机构(3);
所述转向机构(3)包括转动盘(10)、上支架(11)、下支架(12)、连接横杆(13)和固定架(14),所述转动盘(10)的表面固定连接有下支架(12)和固定架(14),所述下支架(12)的顶部设有转动连接的上支架(11),所述上支架(11)的内部固定连接有连接横杆(13),所述连接横杆(13)贯穿下支架(12)且与下支架(12)转动连接;
所述控制系统(6)包括微处理器(15)、PWM模块(16)、无线通讯模块(17)、A/D转换模块(18)、显示模块(19)、音频模块(20)和电源模块(21),所述PWM模块(16)、无线通讯模块(17)、A/D转换模块(18)、显示模块(19)、音频模块(20)和电源模块(21)分别与微处理器(15)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机器人转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PWM模块(16)分别与第一伺服电机(4)和第二伺服电机(5)相连接,所述显示屏(9)与显示模块(19)相连接,所述扬声器(8)与音频模块(20)相连接,所述麦克风(7)与A/D转换模块(18)相连接,所述麦克风(7)至少包含四个且均匀分布在机器人头部(2)的不同位置。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游文明高艳朱亚东李小忠
申请(专利权)人:扬州市职业大学扬州市广播电视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