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装式铸管接口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74881 阅读:19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内装式U型铸管接口,在铸管承口(3)的内凹槽(8)中嵌装有用来密封的胶圈(4),另一根铸管的插口(1)插在所述铸管的承口(3)内,将胶圈(4)紧紧挤压在铸管的承口(3)和插口(1)之间,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口(1)的外圆柱面上固定定位环(2),承口(3)端面靠住定位环(2),在紧靠胶圈(4)内端的承口(3)内凹槽(8)与插口(1)外圆柱面之间依次嵌装开口圈(5)和压紧圈(6),压紧圈(6)上均布母线向的螺纹孔,螺栓(7)一端旋合在螺纹孔内,另一端通过定位销(9)顶在承口内凹槽(8)的内端壁上,旋紧螺栓(7),压紧圈(6)通过开口圈(5)将胶圈(4)顶紧。(*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一种用于公称直径DN700以上大口径铸管的接口结构。(二)、
技术介绍
目前,大口径铸管的接口结构与小口径大同小异,在铸管的承口内凹槽中放入用来密封的胶圈,另一根铸管的插口插入所述的铸管的承口内,将胶圈紧紧挤压在铸管的承口和插口之间,以此来实现密封。由于大口径铸管的圆柱度差,所以密封效果不理想。而且铸管在连接装配时只能一根接一根地施工,效率低,需要挖的铺管沟宽度大,费时费力,工期长。由于在铺管沟内施工,工作不便、环境差。(三)、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内装式U型铸管接口,它不仅结构合理,施工方便,而且可实现多根管道整体吊装,施工效率高。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在铸管承口的内凹槽中嵌装有用来密封的胶圈,另一根铸管的插口插在所述铸管的承口内,将胶圈紧紧挤压在铸管的承口和插口之间,所述插口的外圆柱面上固定定位环,承口端面靠住定位环,以保证插口插入承口的深度,在紧靠胶圈内端的承口内凹槽与插口外圆柱面之间依次嵌装开口圈和压紧圈,压紧圈上均布母线向的螺纹孔,螺栓一端旋合在螺纹孔内,另一端通过定位销顶在承口内凹槽的内端壁上,旋紧螺栓,压紧圈通过开口圈将胶圈顶紧,起到密封作用。由于采用在管内进行接口施工,所以大大减少了挖管沟的宽度,对于抵抗内外压具有优良的性能,在狭小的地方也可铺设大口径管道,省时省力,工期短。在穿过狭窄隧道时,也容易进行适应隧道弯曲和偏心情况下的配管。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附图为本专利技术局部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在铸管承口3的内凹槽8中嵌装有用来密封的胶圈4,另一根铸管的插口1插在所述铸管的承口3内,将胶圈4紧紧挤压在铸管的承口3和插口1之间,如附图所示。所述插口1的外圆柱面上固定定位环2,承口3端面靠住定位环2,以保证插口1插入承口3的深度。在紧靠胶圈4内端的承口3内凹槽8与插口1外圆柱面之间依次嵌装开口圈5和压紧圈6,压紧圈6上均布母线向的螺纹孔,螺栓7一端旋合在螺纹孔内,另一端通过定位销9顶在承口3内凹槽8的内端壁上,旋紧螺栓7,压紧圈6通过开口圈5将胶圈4顶紧,起到密封作用。为了防止生锈,位销9、螺栓7、压紧圈6和开口圈5用不锈钢制造。为了不开沟过马路,在承口3与插口1的连接部的两端用钢筋水泥10补缺找平。权利要求1.一种内装式U型铸管接口,在铸管承口(3)的内凹槽(8)中嵌装有用来密封的胶圈(4),另一根铸管的插口(1)插在所述铸管的承口(3)内,将胶圈(4)紧紧挤压在铸管的承口(3)和插口(1)之间,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口(1)的外圆柱面上固定定位环(2),承口(3)端面靠住定位环(2),在紧靠胶圈(4)内端的承口(3)内凹槽(8)与插口(1)外圆柱面之间依次嵌装开口圈(5)和压紧圈(6),压紧圈(6)上均布母线向的螺纹孔,螺栓(7)一端旋合在螺纹孔内,另一端通过定位销(9)顶在承口内凹槽(8)的内端壁上,旋紧螺栓(7),压紧圈(6)通过开口圈(5)将胶圈(4)顶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铸管接口,其特征在于位销(9)、螺栓(7)、压紧圈(6)和开口圈(5)的材料为不锈钢。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铸管接口,其特征在于在承口(3)与插口(1)的连接部的两端用钢筋水泥(10)补缺找平。全文摘要一种内装式U型铸管接口,属于一种用于公称直径DN700以上大口径铸管的接口结构。在铸管承口的内凹槽中嵌装有用来密封的胶圈,另一根铸管的插口插在所述铸管的承口内,将胶圈紧紧挤压在铸管的承口和插口之间,所述插口的外圆柱面上固定定位环,承口端面靠住定位环,以保证插口插入承口的深度,在紧靠胶圈内端的承口内凹槽与插口外圆柱面之间依次嵌装开口圈和压紧圈,压紧圈上均布母线向的螺纹孔,螺栓一端旋合在螺纹孔内,另一端通过定位销顶在承口内凹槽的内端壁上,旋紧螺栓,压紧圈通过开口圈将胶圈顶紧,起到密封作用。它具有结构合理、施工方便、可实现多根管道整体吊装、施工效率高的优点。文档编号F16L21/00GK1442625SQ0215449公开日2003年9月17日 申请日期2002年12月18日 优先权日2002年12月18日专利技术者范英俊, 杨彬, 阎炳宽, 王金秀 申请人:新兴铸管股份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范英俊杨彬闫炳宽王金秀
申请(专利权)人:新兴铸管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