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热铜鳍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748808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04 17: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散热铜鳍片,包括承载底板,所述承载底板的上端外表面设置有铜鳍片主体,所述铜鳍片主体的上端设置有一号连接板,所述铜鳍片主体的上端外表面靠近一号连接板的一侧贯穿设置有通孔,所述铜鳍片主体的上端外表面远离一号连接板的一侧设置有二号连接板,所述承载底板的前端中部设置有衔接柱,所述衔接柱的下端设置有安装筒,所述安装筒的前端外表面与衔接柱的前端外表面均贯穿设置有固定圆孔,所述固定圆孔的内侧设置有橡胶柱,所述橡胶柱的前端设置有拉动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的散热铜鳍片,能够便于对该散热铜鳍片进行更换,能够减少该散热铜鳍片在使用时所吸附的灰尘,带来更好的使用前景。

Cooling copper fin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heat radiating copper fin, which includes a bearing base plate, the upper outer surface of the bearing base plate is provided with a copper fin main body, the upper end of the copper fin main body is provided with a connecting plate, the upper outer surface of the copper fin main body is close to the side of the connecting plate, and a through hole is penetrated, and the upper outer surface of the copper fin main body is far away from the side of the connecting plate A second connecting plate is arranged, the middle front end of the bearing base plate is provided with a connecting column, the lower end of the connecting column is provided with an installation cylinder, the outer surface of the front end of the installation cylinder and the outer surface of the front end of the connecting column are penetrated with a fixed circular hole, the inner side of the fixed circular hole is provided with a rubber column, and the front end of the rubber column is provided with a pull ring. The heat dissipation copper fin of the utility model is convenient for replacing the heat dissipation copper fin, can reduce the dust adsorbed by the heat dissipation copper fin in use, and brings a better use prospec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散热铜鳍片
本技术涉及电子工程
,特别涉及散热铜鳍片。
技术介绍
散热铜鳍片,在电子工程设计的领域中被归类为“被动性散热元件”,常用名为散热片,将散热铜鳍片贴附于发热表面,以复合的热交换模式来散热;现有的散热铜鳍片在使用时存在一定的弊端,不便于对散热铜鳍片进行更换,且使用时吸附在散热铜鳍片上的灰尘较多,给实际使用带来了一定的不利影响,为此,我们提出散热铜鳍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散热铜鳍片,可以有效解决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散热铜鳍片,包括承载底板,所述承载底板的上端外表面设置有铜鳍片主体,所述铜鳍片主体的上端设置有一号连接板,所述铜鳍片主体的上端外表面靠近一号连接板的一侧贯穿设置有通孔,所述铜鳍片主体的上端外表面远离一号连接板的一侧设置有二号连接板,所述承载底板的前端中部设置有衔接柱,所述衔接柱的下端设置有安装筒,所述安装筒的前端外表面与衔接柱的前端外表面均贯穿设置有固定圆孔,所述固定圆孔的内侧设置有橡胶柱,所述橡胶柱的前端设置有拉动环,所述二号连接板的上端的铜鳍片主体的一侧设置有防护装置。优选的,所述防护装置包括连接块、连接卡槽、橡胶卡块、衔接板、双面胶贴条、固定螺钉,所述连接块的一侧外表面设置有连接卡槽,所述连接块的上端外表面与二号连接板的上端外表面均贯穿设置有固定螺钉,所述连接卡槽的内侧设置有橡胶卡块,所述橡胶卡块的一侧设置有衔接板,所述衔接板的一侧外表面设置有双面胶贴条。优选的,所述双面胶贴条的一侧外表面通过衔接板与橡胶卡块的一侧外表面固定连接,所述衔接板的一侧外表面通过橡胶卡块与连接块的一侧外表面固定连接,所述衔接板、双面胶贴条的数量为若干组。优选的,所述橡胶卡块的一侧外表面通过连接卡槽与连接块的一侧外表面固定连接,所述连接块的下端外表面通过固定螺钉与二号连接板的上端外表面固定连接,所述连接块的数量为若干组。优选的,所述衔接柱的后端外表面通过承载底板与铜鳍片主体的前端外表面固定连接,所述一号连接板的下端外表面通过铜鳍片主体与承载底板的上端外表面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衔接柱的下端外表面通过橡胶柱与安装筒的上端外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橡胶柱的后端外表面通过固定圆孔与安装筒的前端外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固定圆孔的数量为若干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因该散热铜鳍片设置有衔接柱,故而使用者可以抓住拉动环将橡胶柱从固定圆孔的内部拔出,接着将衔接柱从安装筒的内部拔出,使其衔接柱上的散热铜鳍片能够和安装筒相分离,接着将新的散热铜鳍片上的衔接柱插入安装筒中,继而将橡胶柱重新插入固定圆孔内即可使新的散热铜鳍片固定在安装筒上,从而实现其便于对散热铜鳍片进行更换的好处,因设置有防护装置,故而可以通过固定螺钉将连接块固定在该散热铜鳍片上,同时需要将装有防护装置的方向对准需要散热元件上的散热孔方向进行安装,使其空气在通过散热孔进入到散热元件内时能够通过衔接板上的双面胶贴条的吸附性能对进入的空气中的细小灰尘进行吸附,进而有效的防止了空气中的灰尘吸附在该散热铜鳍片上,从而实现其减少该散热铜鳍片在使用时所吸附的灰尘的好处,使用的效果相对于传统方式更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散热铜鳍片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散热铜鳍片的防护装置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散热铜鳍片的连接块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散热铜鳍片的橡胶卡块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散热铜鳍片的衔接柱与安装筒的连接视图图6为本技术散热铜鳍片的局部俯视图。图中:1、承载底板;2、铜鳍片主体;3、一号连接板;4、通孔;5、二号连接板;6、衔接柱;7、安装筒;8、固定圆孔;9、橡胶柱;10、拉动环;11、防护装置;111、连接块;112、连接卡槽;113、橡胶卡块;114、衔接板;115、双面胶贴条;116、固定螺钉。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技术。如图1-6所示,散热铜鳍片,包括承载底板1,承载底板1的上端外表面设置有铜鳍片主体2,铜鳍片主体2的上端设置有一号连接板3,铜鳍片主体2的上端外表面靠近一号连接板3的一侧贯穿设置有通孔4,铜鳍片主体2的上端外表面远离一号连接板3的一侧设置有二号连接板5,承载底板1的前端中部设置有衔接柱6,衔接柱6的下端设置有安装筒7,安装筒7的前端外表面与衔接柱6的前端外表面均贯穿设置有固定圆孔8,固定圆孔8的内侧设置有橡胶柱9,橡胶柱9的前端设置有拉动环10,二号连接板5的上端的铜鳍片主体2的一侧设置有防护装置11。防护装置11包括连接块111、连接卡槽112、橡胶卡块113、衔接板114、双面胶贴条115、固定螺钉116,连接块111的一侧外表面设置有连接卡槽112,连接块111的上端外表面与二号连接板5的上端外表面均贯穿设置有固定螺钉116,连接卡槽112的内侧设置有橡胶卡块113,橡胶卡块113的一侧设置有衔接板114,衔接板114的一侧外表面设置有双面胶贴条115;双面胶贴条115的一侧外表面通过衔接板114与橡胶卡块113的一侧外表面固定连接,衔接板114的一侧外表面通过橡胶卡块113与连接块111的一侧外表面固定连接,衔接板114、双面胶贴条115的数量为若干组;橡胶卡块113的一侧外表面通过连接卡槽112与连接块111的一侧外表面固定连接,连接块111的下端外表面通过固定螺钉116与二号连接板5的上端外表面固定连接,连接块111的数量为若干组;衔接柱6的后端外表面通过承载底板1与铜鳍片主体2的前端外表面固定连接,一号连接板3的下端外表面通过铜鳍片主体2与承载底板1的上端外表面固定连接;衔接柱6的下端外表面通过橡胶柱9与安装筒7的上端外表面固定连接,橡胶柱9的后端外表面通过固定圆孔8与安装筒7的前端外表面固定连接,固定圆孔8的数量为若干组。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为散热铜鳍片,在使用时,使用者可以通过固定螺钉116将连接块111固定在该散热铜鳍片上的二号连接板5上,同时需要将装有防护装置11的方向对准需要散热元件上的散热孔的方向,使其空气在通过散热孔进入到散热元件上时能够通过衔接板114上的双面胶贴条115的吸附性能对进入的空气中的细小灰尘进行吸附,接着用螺栓穿过安装筒7的底板以及需要散热的元件达到将该散热铜鳍片安装在需要散热的元件上的目的,使其元件所发出的热量能够通过承载底板1上的铜鳍片主体2向外散热,当双面胶贴条115在使用一段时间后是,使用者需要将双面胶贴条115进行更换,更换时可以推动衔接板114使其橡胶卡块113能够脱离连接卡槽112,接着将双面胶贴条115撕下同时将新的双面胶贴条115贴在衔接板114,然后将橡胶卡块113重新插入连接卡槽112内即完成更换,如因铜鳍片主体2损坏需要更换时,使用者可以抓住拉动环10将橡胶柱9从固定圆孔8的内部拔出,接着将衔接柱6从安装筒7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散热铜鳍片,包括承载底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底板(1)的上端外表面设置有铜鳍片主体(2),所述铜鳍片主体(2)的上端设置有一号连接板(3),所述铜鳍片主体(2)的上端外表面靠近一号连接板(3)的一侧贯穿设置有通孔(4),所述铜鳍片主体(2)的上端外表面远离一号连接板(3)的一侧设置有二号连接板(5),所述承载底板(1)的前端中部设置有衔接柱(6),所述衔接柱(6)的下端设置有安装筒(7),所述安装筒(7)的前端外表面与衔接柱(6)的前端外表面均贯穿设置有固定圆孔(8),所述固定圆孔(8)的内侧设置有橡胶柱(9),所述橡胶柱(9)的前端设置有拉动环(10),所述二号连接板(5)的上端的铜鳍片主体(2)的一侧设置有防护装置(11)。/n

【技术特征摘要】
1.散热铜鳍片,包括承载底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底板(1)的上端外表面设置有铜鳍片主体(2),所述铜鳍片主体(2)的上端设置有一号连接板(3),所述铜鳍片主体(2)的上端外表面靠近一号连接板(3)的一侧贯穿设置有通孔(4),所述铜鳍片主体(2)的上端外表面远离一号连接板(3)的一侧设置有二号连接板(5),所述承载底板(1)的前端中部设置有衔接柱(6),所述衔接柱(6)的下端设置有安装筒(7),所述安装筒(7)的前端外表面与衔接柱(6)的前端外表面均贯穿设置有固定圆孔(8),所述固定圆孔(8)的内侧设置有橡胶柱(9),所述橡胶柱(9)的前端设置有拉动环(10),所述二号连接板(5)的上端的铜鳍片主体(2)的一侧设置有防护装置(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铜鳍片,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装置(11)包括连接块(111)、连接卡槽(112)、橡胶卡块(113)、衔接板(114)、双面胶贴条(115)、固定螺钉(116),所述连接块(111)的一侧外表面设置有连接卡槽(112),所述连接块(111)的上端外表面与二号连接板(5)的上端外表面均贯穿设置有固定螺钉(116),所述连接卡槽(112)的内侧设置有橡胶卡块(113),所述橡胶卡块(113)的一侧设置有衔接板(114),所述衔接板(114)的一侧外表面设置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蔺玭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诚光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