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致动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747898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04 17:12
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电动致动器的一实施例中,输出轴具有朝轴方向一侧凹陷的收容凹部。马达轴的轴方向一侧的端部被收容在收容凹部内。第一轴承在收容凹部内支撑马达轴。马达轴具有将相对于中心轴偏心的偏心轴作为中心的偏心轴部。减速机构具有:外齿齿轮,经由第二轴承而与偏心轴部连结;内齿齿轮,与外齿齿轮啮合;凸缘部,从输出轴朝径向外侧扩展;以及多个突出部,从凸缘部朝轴方向另一侧突出,沿着圆周方向来配置。外齿齿轮具有朝轴方向另一侧凹陷的多个孔部。多个孔部沿着圆周方向来配置,且内径比突出部的外径大。多个突出部分别插入多个孔部中,经由孔部的内侧面而可环绕中心轴进行摇动地支撑外齿齿轮。电动致动器可抑制外齿齿轮倾斜。

Electric actuator

In one embodiment of the electric actuator of the utility model, the output shaft is provided with a receptacles concave on one side toward the shaft direction. The end of the shaft direction side of the motor shaft is accommodated in the receiving recess. The first bearing supports the motor shaft in the receptacles. The motor shaft has an eccentric shaft part which regards the eccentric shaft relative to the central shaft as the center. The decelerating mechanism has: an outer tooth gear, which is connected with the eccentric shaft part through the second bearing; an inner tooth gear, which is meshed with the outer tooth gear; a flange part, which is extended from the output shaft to the radial outside; and a plurality of projections, which are protruded from the flange part to the other side of the shaft direction, arranged along the circumferential direction. The outer tooth gear has a plurality of hole portions which are concave toward the other side of the shaft direction. A plurality of holes are arranged along the circumference direction, and the inner diameter is larger than the outer diameter of the protrusion. A plurality of protruding parts are respectively inserted into the plurality of hole parts, and the outer tooth gear can be supported by shaking around the central shaft through the inner side surface of the hole part. The electric actuator can inhibit the inclination of the external gea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动致动器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动致动器。
技术介绍
包括减速机的电动致动器为人所知。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一种具有经由轴承而设置在输入轴的偏心部的外周上的太阳齿轮(sungear)、及与太阳齿轮啮合的环形齿轮(ringgear)的减速机。[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16-109226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所要解决的问题]在如上所述的减速机中,从太阳齿轮朝轴方向突出的突出部进入输出轴所具有的孔部中。由此,从太阳齿轮经由突出部与孔部而朝输出轴中传递旋转驱动力。在此种结构中,经由孔部的内侧面对突出部施加与轴方向正交的方向的负荷。此处,突出部从太阳齿轮朝轴方向突出,因此在太阳齿轮中,因施加至突出部中的负荷而被施加朝轴方向倾斜的方向的转矩。由此,存在太阳齿轮倾斜的担忧。另外,存在输入轴伴随太阳齿轮倾斜而倾斜的担忧。因此,存在产生减速机的传递效率下降、产生噪音等不良情况的担忧。鉴于所述情况,本技术将提供一种具有可抑制外齿齿轮倾斜的结构的电动致动器作为目的之一。[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本技术的电动致动器的一实施例包括:马达,具有将中心轴作为中心进行旋转的马达轴;减速机构,与所述马达轴的轴方向一侧的部分连结;输出轴,在所述马达轴的轴方向一侧在所述马达轴的轴方向上延长,经由所述减速机构而被传递所述马达轴的旋转;第一轴承,将所述马达轴与所述输出轴以相互可进行相对旋转的方式连结;以及第二轴承,在比所述第一轴承更靠近轴方向另一侧被固定在所述马达轴上。所述输出轴具有朝轴方向一侧凹陷的收容凹部。所述马达轴的轴方向一侧的端部被收容在所述收容凹部内。所述第一轴承在所述收容凹部内支撑所述马达轴。所述马达轴具有将相对于所述中心轴偏心的偏心轴作为中心的偏心轴部。所述减速机构具有:外齿齿轮,经由所述第二轴承而与所述偏心轴部连结;内齿齿轮,包围所述外齿齿轮的径向外侧而被固定,并与所述外齿齿轮啮合;凸缘部,从所述输出轴朝径向外侧扩展,位于所述外齿齿轮的轴方向一侧;以及多个突出部,从所述凸缘部朝轴方向另一侧突出,沿着圆周方向来配置。所述外齿齿轮具有朝轴方向另一侧凹陷的多个孔部。所述多个孔部沿着圆周方向来配置,且内径比所述突出部的外径大。所述多个突出部分别插入所述多个孔部中,经由所述孔部的内侧面而可环绕所述中心轴进行摇动地支撑所述外齿齿轮。[技术的效果]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例,在电动致动器中,可抑制外齿齿轮倾斜。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电动致动器的剖面图。图2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电动致动器的一部分的剖面图。图3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电动致动器的剖面图,且为图2中的III-III剖面图。[符号的说明]10:电动致动器20:马达21:马达轴21e:第五轴部(大径轴部)21f:第六轴部(偏心轴部)21i:段差部30:减速机构31:外齿齿轮31a:外齿齿轮本体部31b:接触凸部31c:孔部32:内齿齿轮41:输出轴41a:收容凹部42:凸缘部42a:接触凹部43:突出部51:第一轴承52a:内圈52b:外圈52:第二轴承52d:外圈本体部52e:接触部53:第三轴承60:预压构件J1:中心轴J2:偏心轴具体实施方式在各图中,Z轴方向是将正侧作为上侧,将负侧作为下侧的上下方向。在各图中适宜表示的中心轴J1的轴方向与Z轴方向,即上下方向平行。在以下的说明中,只要事先无特别说明,则将与中心轴J1的轴方向平行的方向仅称为“轴方向”。另外,只要事先无特别说明,则将以中心轴J1为中心的径向仅称为“径向”,将以中心轴J1为中心的圆周方向仅称为“圆周方向”。在本实施方式中,上侧相当于轴方向另一侧,下侧相当于轴方向一侧。另外,上侧及下侧只是用于说明各部的相对位置关系的名称,实际的配置关系等也可以是由这些名称所表示的配置关系等以外的配置关系等。图1~图3中所示的本实施方式的电动致动器10例如为搭载在车辆中的电动致动器。如图1及图2所示,电动致动器10包括:外壳11、具有将中心轴J1作为中心进行旋转的马达轴21的马达20、第一轴承51、第二轴承52、第三轴承53、衬套54、减速机构30、输出部40、预压构件60、电路基板70、第一旋转传感器71、安装构件72、第一传感器磁铁73、第二传感器磁铁74、以及未图示的第二旋转传感器。如图1所示,外壳11收容马达20及减速机构30。外壳11具有收容马达20的马达外壳12、及收容减速机构30的减速机构外壳13。马达外壳12具有外壳筒部12a、圆环板部12b、上盖部12c、轴承保持部12d、以及电路基板收容部12g。外壳筒部12a是将中心轴J1作为中心在轴方向上延长的圆筒状。外壳筒部12a在轴方向的两侧开口。外壳筒部12a包围马达20的径向外侧。圆环板部12b是从外壳筒部12a的内周面朝径向内侧扩展的圆环板状。圆环板部12b覆盖马达20的后述的定子23的上侧。圆环板部12b的径向内缘部朝下侧弯曲。轴承保持部12d设置在圆环板部12b的径向内缘部上。轴承保持部12d保持第三轴承53。轴承保持部12d具有保持部本体12e与支撑壁部12f。保持部本体12e是从圆环板部12b的径向内缘部朝上侧延长的圆筒状。支撑壁部12f从保持部本体12e的上侧的端部朝径向内侧突出。虽然省略图示,但支撑壁部12f是沿着圆周方向延长的圆环状。电路基板收容部12g是收容电路基板70的部分。在外壳筒部12a的上侧部分的径向内侧构成电路基板收容部12g。电路基板收容部12g的底面是圆环板部12b的上表面。电路基板收容部12g在上侧开口。上盖部12c是堵塞电路基板收容部12g的上端开口的板状的盖。减速机构外壳13被固定在马达外壳12的下侧。减速机构外壳13具有盖部13a、筒部13b、及突出筒部13c。盖部13a是将中心轴J1作为中心的圆环板状。盖部13a覆盖减速机构30的下侧。筒部13b是从盖部13a的径向外缘部朝上侧突出的圆筒状。筒部13b在上侧开口。筒部13b的上端部接触外壳筒部12a的下端部并被固定。突出筒部13c是从盖部13a的径向内缘部朝轴方向两侧突出的圆筒状。突出筒部13c在轴方向两侧开口。突出筒部13c的上端部位于比筒部13b的上端部更下侧。在突出筒部13c的下端部的外周面上安装O型圈61。如图2所示,将在轴方向上延长的圆筒状的衬套54配置在突出筒部13c的内部。衬套54具有衬套本体部54a与衬套凸缘部54b。衬套本体部54a是将中心轴J1作为中心在轴方向上延长的圆筒状。衬套本体部54a嵌合在突出筒部13c中。衬套凸缘部54b从衬套本体部54a的上侧的端部朝径向外侧突出。虽然省略图示,但衬套凸缘部54b是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动致动器,其特征在于,包括:/n马达,具有将中心轴作为中心进行旋转的马达轴;/n减速机构,与所述马达轴的轴方向一侧的部分连结;/n输出轴,在所述马达轴的轴方向一侧在所述马达轴的轴方向上延长,经由所述减速机构而被传递所述马达轴的旋转;/n第一轴承,将所述马达轴与所述输出轴以相互能够进行相对旋转的方式连结;以及/n第二轴承,在比所述第一轴承更靠近轴方向另一侧被固定在所述马达轴上;/n所述输出轴具有朝轴方向一侧凹陷的收容凹部,/n所述马达轴的轴方向一侧的端部被收容在所述收容凹部内,/n所述第一轴承在所述收容凹部内支撑所述马达轴,/n所述马达轴具有将相对于所述中心轴偏心的偏心轴作为中心的偏心轴部,/n所述减速机构具有:/n外齿齿轮,经由所述第二轴承而与所述偏心轴部连结;/n内齿齿轮,包围所述外齿齿轮的径向外侧而被固定,并与所述外齿齿轮啮合;/n凸缘部,从所述输出轴朝径向外侧扩展,位于所述外齿齿轮的轴方向一侧;以及/n多个突出部,从所述凸缘部朝轴方向另一侧突出,沿着圆周方向来配置;/n所述外齿齿轮具有朝轴方向另一侧凹陷的多个孔部,/n所述多个孔部沿着圆周方向来配置,且内径比所述突出部的外径大,/n所述多个突出部分别插入所述多个孔部中,经由所述孔部的内侧面而能够环绕所述中心轴进行摇动地支撑所述外齿齿轮。/n...

【技术特征摘要】
20180510 JP 2018-0917131.一种电动致动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马达,具有将中心轴作为中心进行旋转的马达轴;
减速机构,与所述马达轴的轴方向一侧的部分连结;
输出轴,在所述马达轴的轴方向一侧在所述马达轴的轴方向上延长,经由所述减速机构而被传递所述马达轴的旋转;
第一轴承,将所述马达轴与所述输出轴以相互能够进行相对旋转的方式连结;以及
第二轴承,在比所述第一轴承更靠近轴方向另一侧被固定在所述马达轴上;
所述输出轴具有朝轴方向一侧凹陷的收容凹部,
所述马达轴的轴方向一侧的端部被收容在所述收容凹部内,
所述第一轴承在所述收容凹部内支撑所述马达轴,
所述马达轴具有将相对于所述中心轴偏心的偏心轴作为中心的偏心轴部,
所述减速机构具有:
外齿齿轮,经由所述第二轴承而与所述偏心轴部连结;
内齿齿轮,包围所述外齿齿轮的径向外侧而被固定,并与所述外齿齿轮啮合;
凸缘部,从所述输出轴朝径向外侧扩展,位于所述外齿齿轮的轴方向一侧;以及
多个突出部,从所述凸缘部朝轴方向另一侧突出,沿着圆周方向来配置;
所述外齿齿轮具有朝轴方向另一侧凹陷的多个孔部,
所述多个孔部沿着圆周方向来配置,且内径比所述突出部的外径大,
所述多个突出部分别插入所述多个孔部中,经由所述孔部的内侧面而能够环绕所述中心轴进行摇动地支撑所述外齿齿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致动器,其特征在于,
沿着径向观察,所述孔部及所述突出部与所述第二轴承及所述偏心轴部重叠。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致动器,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对所述马达轴施加朝向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纸谷明山下博呉楠
申请(专利权)人:日本电产东测株式会社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