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水软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74639 阅读:19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在覆盖有绝热型外筒部件的软管本体的一端侧,设置有连接在空调机等的冷凝水排出口处的连接筒体上的排水软管,其特征是在所述连接筒体的外周面侧处,形成有供从外侧紧固设置所述外筒部件端部的捆束部件嵌入用的环状凹槽。(*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主要涉及连接在空调机的室内机等的冷凝水排出口处的排水软管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的排水软管,通常呈在具有挠性的蛇状软管本体的一端侧处,整体形成可嵌入连接到室内机冷凝水排出口上的连接筒体的构成形式。而且,在这种排水软管中,通常还如诸如专利文献1和2所公开的那样,为了防止在软管本体外周面上发生结露等问题,采用绝热型外筒部件覆盖在软管本体的外周面上。专利文献1日本实开昭54-126215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0-234756号公报但是,在属于现有技术的、采用绝热型外筒部件覆盖在软管本体外周面上的排水软管中,只是将外筒部件简单地从外面嵌到软管本体上,或者如专利文献1公开的那样,采用带状部件对从外面嵌到软管本体上的外筒部件实施紧固固定。但是无论采用哪一种方式,软管和外筒部件之间的物理连接力均不足,因此在搬运软管或对其施工时,容易出现外筒部件相对于软管本体产生偏移,在某些情况下甚而脱离等问题。而且,连接在冷凝水排出口处的连接筒体的强度一般较弱,因此在例如对软管进行施工时,使软管本体弯曲的力作用在连接筒体上,会使连接筒体产生变形或压曲。当出现这种问题时,会损害与冷凝水排出口之间的水密封性,并且可能会发生连接筒体从冷凝水排出口处脱落的问题。并且,例如专利文献2中公开的构成方式,为防止排水软管上的连接筒体出现变形,还使其连接侧前端部与冷凝水排出口处的排水管呈接触或接近于接触的状态,在如上所述的力起作用时,连接侧前端部将直接密接在排水管上。但是对于这种场合,特别是对于排水软管厚度比较薄、质量比较轻且具有挠性的场合,连接侧前端部与排水管间接触、阻止其进一步倾斜时,连接筒体的连接口容易以连接侧前端部为支点变形为椭圆形,很可能反倒助长了变形,因此不能认为这种构成方式是一种有效的构成方式。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解决上述问题,增强其与外筒部件间的连接力,对外筒部件实施稳定安装,并且可以提高连接筒体的变形强度,实现与冷凝水排出口间稳定连接的排水软管。为了能够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排水软管,是一种在覆盖有绝热型外筒部件的软管本体的一端侧处,设置有连接在空调机等的冷凝水排出口处的连接筒体的排水软管,其特征是在上述连接筒体的外周面侧处,还形成有供从外侧紧固设置上述外筒部件端部用的捆束部件嵌入的环状凹槽。而且,上述连接筒体的内径在凹槽部分处为最小。并且凹槽部分的内径可以比软管本体的内径大,也可以比软管本体的内径小,或者大体相等。在上述连接筒体的内周面侧处,还可以形成有收纳从外部嵌装到冷凝水排出口处的排出管上的衬垫用的收纳槽。在上述连接筒体上,在比凹槽更靠近连接口一侧处形成收纳槽。而且,上述软管本体可以呈由膨胀形成的多个环状突起构成的蛇腹状形状,从该软管本体的连接在连接筒体上的一端部到所需长度的范围内的环状突起的间隔,比其它部分处的要窄。附图说明图1为表示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形式的排水软管用的正视图。图2为图1的局部放大图。图3为表示如图1所示的排水软管中连接筒体部分的放大立体图。图4为表示如图1所示的排水软管中连接筒体部分的放大纵剖面图。图5为表示安装有外筒部件的排水软管的正视图。图6为表示如图5所示的排水软管中连接筒体部分的放大纵剖面图。图7为表示排水软管与冷凝水排出口间连接状态的放大纵剖面图。图8为表示其它实施形式的排水软管中连接筒体部分的放大纵剖面图。图中1-排水软管,2-软管本体,3-冷凝水排出口,4-连接筒体,6-环状突起,9-连接口,20-收纳槽,21-衬垫,32-凹槽(第三凹槽),40-外筒部件,45-捆束部件,51-排出管。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参考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形式作详细说明。作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实施形式的排水软管1,为例如以聚乙烯(PE)、聚丙烯(PP)等的聚烯烃类树脂或聚氯乙烯(PVC)等的合成树脂为原材料构成的吹塑成型制品,在轴向方向的全长上形成大体相同的壁厚。如图1所示,该排水软管1在具有挠性的软管本体2的一端侧处,整体形成连接在空调机室内机的冷凝水排出口3上的阴形连接筒体4,而且在另一端侧整体形成与为了延长软管而与其它排水软管1相连接用的阳形连接筒体5。例如软管本体2呈在轴向整个长度方向上膨胀形成有多个环状突起6、6…的蛇腹状形状,为容易形成弯曲变形的构成形式。在如图1和图2所示的实施形式中,该软管本体2从连接在连接筒体4的一端部到所需长度的范围(A)内,环状突起6、6…间的间隔比其它部分(B)、即位于中央部和另一端部的环状突起6、6…间的间隔窄。采用这种构成形式,在连接筒体4侧的一端部附近处,形成比其它部分更容易产生大角度弯曲的结构构成形式。如图3和4所示,连接筒体4在从其连接口9侧的前端部至软管本体2侧的底端部间,膨胀形成有例如四个环状凸部10~13。位于连接口9侧的第一环状凸部10,例如截面形成为大致倒L形形状,另外的第二~第四环状凸部11~13,例如截面形成为大致台形形状。这些环状凸部10~13的外径大小几乎相同,环状凸部10~13沿轴向方向的宽度在第二环状凸部11处最宽。在位于第二环状凸部11的内周面侧处的环状收纳槽20中,收纳有环状衬垫21。该衬垫21的截面大体呈长方形形状,其沿轴向方向的宽度(W1)比收纳槽20沿轴向方向的宽度(W2)要窄。因此,在衬垫21处于收纳状态时,可以确保在与衬垫21的轴向方向正交的侧面22、22,与从收纳槽20的槽底面23向上竖立的槽侧面24、24之间,存在有间隙25、25。这些间隙25、25即使在将可以确保衬垫21从外部嵌在如后所述的排出管51上的状态下也可以确保。采用这种构成形式,通过将衬垫21具有间隙地收纳在收纳槽20之内,可以简单且可靠地将衬垫21安装设置在收纳槽20中。另外,在第一和第二环状凸部10、11之间、以及在第二和第三环状凸部11、12之间,分别形成有轴向方向宽度比较窄的环状凹槽30、31,在第三和第四环状凸部12、13之间形成有轴向方向宽度比较宽的环状凹槽32。即可以通过夹持着收纳衬垫21的收纳槽20的方式,形成第一和第二凹槽30、31,在比这些收纳槽20和凹槽30、31更靠近底端侧处形成第三凹槽32。可以使连接筒体4的内径在第三凹槽32部分处为最小。即在环状凹槽30~32的槽底面33~35中,可以使第三凹槽32的槽底面35位于最靠近径向方向内侧的位置处,在凹槽30~32中,可以使第三凹槽32形成为最深的凹槽。并且第三凹槽32的内径可以与软管本体2的蛇腹凹部39处的内径大体相等,但是也可以比其更大或更小。这些环状凹槽30~32具有作为提高连接筒体4的变形强度的加强筋的功能,特别是宽度比较大且槽底比较深的第三凹槽32的加强筋效果更高。如图5所示,在按照这种方式构成的排水软管1中,为了防止在软管本体2的外周面处发生结露等,软管本体2由绝热型外筒部件40覆盖。外筒部件40可以按照下述方式形成采用对聚乙烯(PE)树脂薄膜进行加热加压粘结、形成外皮层的独立气泡型发泡合成树脂原材料,将该发泡合成树脂原材料截断为具有所需宽度的带状形状,通过沿着纵向方向使其侧边缘部互相密接的方式,沿圆周方向形成为圆形,进而对该密接的侧边缘部实施加热熔结形成为筒状。而且,作为构成外筒部件40的发泡合成树脂原材料,为防止水渗透、提高绝热效果而最好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中西俊博西江泉竹中健太郎坂口正英
申请(专利权)人:东拓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