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立式支架的控制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745443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04 16:06
一种立式支架的控制电路,包括距离感应模块、触碰输入模块、主控模块、驱动模块以及无线电发射线圈。其中,距离感应模块感应到移动设备与支撑板之间的距离达到预设阈值时,输出第一反馈信号给主控模块;触碰输入模块接收到用户输入的信号指令时,输出第二反馈信号给主控模块;主控模块根据第一反馈信号或者第二反馈信号相应输出驱动信号,以使驱动模块控制支撑板进行转动或停止转动;且无线电发射线圈可对移动设备进行充电。上述的控制电路,控制立式支架的支撑板根据用户需要智能转动,具备距离感应和触碰输入两种控制方式,交互性强,且转动的角度可调,并且该立式支架可进行无线充电,方便用户使用。

A control circuit of vertical bracket

The control circuit of a vertical bracket includes a distance sensing module, a touch input module, a main control module, a driving module and a radio transmitting coil. The distance sensing module outputs the first feedback signal to the main control module when the distance between the mobile device and the support plate reaches the preset threshold; the touch input module outputs the second feedback signal to the main control module when it receives the signal command input by the user; the main control module outputs the driving signal according to the first feedback signal or the second feedback signal to make the driving module The support plate is controlled to rotate or stop rotating, and the radio transmitting coil can charge the mobile equipment. The above control circuit controls the support plate of the vertical bracket to rotate intelligently according to the user's needs, with two control modes of distance sensing and touch input, strong interactivity, adjustable rotation angle, and wireless charging of the vertical bracket, which is convenient for the user to us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立式支架的控制电路
本技术属于立式支架
,尤其涉及一种立式支架的控制电路。
技术介绍
目前,传统的立式支架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其立起的角度是固定不可调的,另一种是需要人工手动调节其支撑板,使支撑板与底座形成一定的倾斜角。上述两种类型的立式支架都无法智能调节角度,交互性差,控制方式单一。此外,传统的立式支架不具备对放置在其上的移动设备进行无线充电的功能,性能单一因此,传统的立式支架存在着由于无法根据使用者的实际需要调节支撑板与底座形成的倾斜角度和无法对放置其上的移动设备进行无线充电,导致交互性差和性能单一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立式支架的控制电路,旨在解决传统的立式支架存在着由于无法根据使用者的实际需要调节支撑板与底座形成的倾斜角度和无法对放置其上的移动设备进行无线充电,导致交互性差和性能单一的问题。本技术实施例的提供了一种立式支架的控制电路,所述立式支架包括底座和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用于承载移动设备,所述控制电路包括:用于感应到所述移动设备与所述支撑板之间的距离达到预设阈值时,输出第一反馈信号的距离感应模块;用于接收到用户输入的信号指令时,输出第二反馈信号的触碰输入模块;与所述距离感应模块以及所述触碰输入模块连接,用于接收所述第一反馈信号或者所述第二反馈信号,并输出相应的驱动信号的主控模块;与所述主控模块连接,用于根据所述驱动信号相应控制所述支撑板进行转动或停止转动的驱动模块;以及与所述主控模块连接,用于发送电磁信号给所述移动设备,以对所述移动设备进行无线充电的无线电发射线圈。上述的立式支架的控制电路,通过距离感应模块感应移动设备与支撑板之间的距离相应输出第一反馈信号,或者通过触碰输入模块接收用户输入的信号指令相应输出第二反馈信号,主控模块再相应输出驱动信号,以控制驱动模块工作,驱动模块带动支撑板进行转动或者停止转动,即智能控制立式支架的支撑板根据用户需要智能转动,交互性强、转动的角度可调,且具备距离感应和触碰输入两种控制方式;此外,无线电发射线圈对移动设备进行充电,方便用户使用。因此,上述立式支架的控制电路解决了传统的立式支架存在着由于无法根据使用者的实际需要调节支撑板与底座形成的倾斜角度和无法对放置其上的移动设备进行无线充电,导致交互性差和性能单一的问题。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立式支架的控制电路的模块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控制电路中距离感应模块的示例电路图;图3为图1所示的控制电路中触碰输入模块的示例电路图;图4为图1所示的控制电路中驱动模块的示例电路图;图5为图1所示的控制电路中主控模块的示例电路图;图6为本技术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立式支架的控制电路的模块结构示意图;图7为图6所示的控制电路中电源模块的示例电路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请参阅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立式支架的控制电路的模块结构示意图;为了便于说明,仅示出了与本实施例相关的部分,详述如下:一种立式支架的控制电路,包括距离感应模块10、触碰输入模块20、主控模块30、驱动模块40以及无线电发射线圈50。具体地,立式支架包括底座和支撑板,支撑板用于承载移动设备。其中,距离感应模块10用于感应到移动设备与支撑板之间的距离达到预设阈值时,输出第一反馈信号给主控模块30。具体地,可根据实际需要设定预设阈值的具体数值,例如设定该预设阈值为1cm,则当距离感应模块10感应到移动设备与支撑板之间的距离达到1cm时,输出第一反馈信号给主控模块30。触碰输入模块20用于接收到用户输入的信号指令时,输出第二反馈信号。具体地,用户输入的信号指令包括但不限于“上升”和“下降”两种指令,当用户输入的信号指令为“上升”时,输出的第二反馈信号使主控模块30控制驱动模块40运动,带动支撑板上升,支撑板与底座形成一个倾斜角;当用户输入的信号指令为“下降”时,驱动模块40带动支撑板下降。可选的,距离感应模块10和触碰输入模块20中的任意一个可单独与主控模块30以及驱动模块40完成对立式支架的控制,即主控模块30只需接收到第一反馈信号或第二反馈信号中的任意一个信号,即可相应输出驱动信号,以控制驱动模块40。可选的,距离感应模块10与触碰输入模块20也可以共同工作,配合主控模块30以及驱动模块40以完成对立式支架的控制,例如当距离感应模块10感应到移动设备与支撑板之间的距离达到预设阈值时,输出第一反馈信号,主控模块30因此输出驱动信号,从而驱动模块40带动支撑板上升至与底座形成第一预设角度的倾斜角;此时用户还可以通过触碰输入模块20输入信号指令,例如输入“上升”的指令信号,则支撑板在第一预设角度的基础上继续上升,增大与底座形成的倾斜角的角度;当然,用户也可输入“下降”的信号指令,则支撑板在第一预设角度的基础上下降,减小与底座形成的倾斜角的角度。主控模块30与距离感应模块10以及触碰输入模块20连接,用于接收第一反馈信号或者第二反馈信号,并输出相应的驱动信号。驱动模块40与主控模块30连接,用于根据驱动信号相应控制支撑板进行转动或停止转动。无线电发射线圈50与主控模块30连接,用于发送电磁信号给移动设备,以对移动设备进行无线充电。具体地,无线电发射线圈50在一定空间范围内发射电磁信号,当移动设备处于该空间范围内,并且自身具有无线电接收线圈,则可接收该电磁信号进行无线充电。上述的一种立式支架的控制电路,通过距离感应模块10感应移动设备与支撑板之间的距离相应输出第一反馈信号,或者通过触碰输入模块20接收用户输入的信号指令相应输出第二反馈信号,主控模块30再相应输出驱动信号,以控制驱动模块40工作,驱动模块40带动支撑板进行转动或者停止转动,即智能控制立式支架的支撑板根据用户需要智能转动,交互性强、转动的角度可调,且具备距离感应和触碰输入两种控制方式;此外,无线电发射线圈50对移动设备进行充电,方便用户使用。因此,上述立式支架的控制电路解决了传统的立式支架存在着由于无法根据使用者的实际需要调节支撑板与底座形成的倾斜角度和无法对放置其上的移动设备进行无线充电,导致交互性差和性能单一的问题。请参阅图2,为图1所示的控制电路中距离感应模块10的示例电路图;为了便于说明,仅示出了与本实施例相关的部分,详述如下:在一可选实施例中,距离感应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立式支架的控制电路,所述立式支架包括底座和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用于承载移动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电路包括:/n用于感应到所述移动设备与所述支撑板之间的距离达到预设阈值时,输出第一反馈信号的距离感应模块;/n用于接收到用户输入的信号指令时,输出第二反馈信号的触碰输入模块;/n与所述距离感应模块以及所述触碰输入模块连接,用于接收所述第一反馈信号或者所述第二反馈信号,并输出相应的驱动信号的主控模块;/n与所述主控模块连接,用于根据所述驱动信号相应控制所述支撑板进行转动或停止转动的驱动模块;以及/n与所述主控模块连接,用于发送电磁信号给所述移动设备,以对所述移动设备进行无线充电的无线电发射线圈。/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立式支架的控制电路,所述立式支架包括底座和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用于承载移动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电路包括:
用于感应到所述移动设备与所述支撑板之间的距离达到预设阈值时,输出第一反馈信号的距离感应模块;
用于接收到用户输入的信号指令时,输出第二反馈信号的触碰输入模块;
与所述距离感应模块以及所述触碰输入模块连接,用于接收所述第一反馈信号或者所述第二反馈信号,并输出相应的驱动信号的主控模块;
与所述主控模块连接,用于根据所述驱动信号相应控制所述支撑板进行转动或停止转动的驱动模块;以及
与所述主控模块连接,用于发送电磁信号给所述移动设备,以对所述移动设备进行无线充电的无线电发射线圈。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距离感应模块包括:
电压芯片、距离感应芯片、第一电容、第二电容、第三电容、第四电容、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以及第四电阻;
所述电压芯片的电压输入端与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一端接入第一电压信号,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二端接地,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电压芯片的电压输出端,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二端接地,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三电容的第一端连接所述距离感应芯片的红外二极管正端,所述第三电容的第二端接地;
所述距离感应芯片的红外二极管负端与所述距离感应芯片的红外二极管驱动端连接;所述第四电容的第一端连接所述距离感应芯片的电源端,所述第四电容的第二端接地;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距离感应芯片的串行数据总线端,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距离感应芯片的串行总线时钟端,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距离感应芯片的中断端;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二端、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二端以及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电压芯片的电压输出端;
所述电压芯片的使能端连接所述主控模块;所述距离感应芯片的串行数据总线端、串行时钟端以及中断端连接所述主控模块。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触碰输入模块包括:
稳压芯片、触摸感应芯片、触碰输入板、第五电容、第六电容、第七电容、第八电容、第五电阻、第六电阻以及第七电阻;
所述稳压芯片的电压输入端与所述第五电容的第一端接入第二电压信号,所述第六电容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稳压芯片的电压输出端,所述第五电容的第二端与所述第六电容的第二端接地;
所述第五电阻的第一端、所述触摸感应芯片的电压输入端、所述第七电容的第一端以及所述第六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稳压芯片的电压输出端;所述第五电阻的第二端连接所述触摸感应芯片的信号保持端,所述第六电阻的第二端连接所述触摸感应芯片的输出模式选择端,所述第七电容的第二端接地;
所述第七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触碰输入板,所述第七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八电容的第一端连接所述触摸感应芯片的信号输入端;所述第八电容的第二端接地;所述触摸感应芯片的信号输出端连接所述主控模块。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电路,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姜红军张毅戴华奇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易湘瑞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