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式临时支护装置及扩帮支护系统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741309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04 14:10
本申请涉及矿用机械装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移动式临时支护装置及扩帮支护系统。移动式临时支护装置包括第一支顶装置、第二支顶装置和移架驱动装置;移架驱动装置分别与第一支顶装置连接和第二支顶装置连接;第一支顶装置包括第一支顶支架和第一支撑支架;第一支撑支架包括第一伸缩支架和第一稳固机构,第一稳固机构与第一伸缩支架连接以防止第一伸缩支架倾倒;第二支顶装置包括第二支顶支架和第二支撑支架;第二支撑支架包括第二伸缩支架和第二稳固机构,第二稳固机构与第二伸缩支架连接以防止第二伸缩支架倾倒。通过设置第一稳固机构和第二稳固机构,使得装置在行进时能够保持稳定,确保对巷道顶面的可靠支撑。

Mobile temporary support device and expanding support system

The application relate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mining machinery and equipment, in particular to a mobile temporary support device and an expanding support system. The mobile temporary support device includes a first support device, a second support device and a moving frame drive device; the moving frame drive device is respectively connected with the first support device and the second support device; the first support device includes a first support bracket and a first support bracket; the first support bracket includes a first expansion bracket and a first stability mechanism, and the first stability mechanism and the first expansion bracket The second support bracket includes a second extension bracket and a second stable mechanism, and the second stable mechanism is connected with the second extension bracket to prevent the second extension bracket from toppling. By setting the first stable mechanism and the second stable mechanism, the device can keep stable when moving and ensure reliable support for the roadway top.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移动式临时支护装置及扩帮支护系统
本申请涉及试验设备
,尤其是涉及一种移动式临时支护装置及扩帮支护系统。
技术介绍
目前,现有的巷道掘进交错式支护装置中,支顶支架的下部设置有支撑立柱,支撑立柱的稳定性不足,装置在使用中容易发生倾倒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移动式临时支护装置及扩帮支护系统,能够支撑巷道顶面以及容置挖掘机,在挖掘机向前掘进时,第一支顶装置和第二支顶装置能够向前步进移动,通过设置第一稳固机构和第二稳固机构,使得装置在行进时能够保持稳定,确保对巷道顶面的可靠支撑。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移动式临时支护装置,包括第一支顶装置、第二支顶装置和移架驱动装置;所述第一支顶装置和所述第二支顶装置均用于支撑巷道顶面;所述移架驱动装置的安装端与所述第一支顶装置连接,所述移架驱动装置的输出轴与所述第二支顶装置连接;所述移架驱动装置具有驱动所述第二支顶装置向远离所述第一支顶装置的方向移动的第一驱动动作,以及所述移架驱动装置具有驱动所述第一支顶装置向靠近所述第二支顶装置的方向移动的第二驱动动作;所述第一支顶装置包括第一支顶支架和第一支撑支架;其中,所述第一支撑支架包括第一伸缩支架和第一稳固机构,所述第一稳固机构与所述第一支顶支架连接,所述第一稳固机构与所述第一伸缩支架连接以防止所述第一伸缩支架倾倒;所述第二支顶装置包括第二支顶支架和第二支撑支架;其中,所述第二支撑支架包括第二伸缩支架和第二稳固机构,所述第二稳固机构与所述第二支顶支架连接,所述第二稳固机构与所述第二伸缩支架连接以防止所述第二伸缩支架倾倒。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伸缩支架包括四个第一伸缩立柱,四个所述第一伸缩立柱位于所述第一支顶支架的四角处;所述第一伸缩立柱包括第一立柱主体和第一立柱驱动装置,所述第一立柱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所述第一立柱主体做伸缩运动;所述第二伸缩支架包括四个第二伸缩立柱,四个所述第二伸缩立柱位于所述第二支顶支架的四角处;所述第二伸缩立柱包括第二立柱主体和第二立柱驱动装置,所述第二立柱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所述第二立柱主体做伸缩运动;所述第二支撑支架能够置入所述第一支撑支架内。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稳固机构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一稳固机构分别设置于纵向方向上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伸缩立柱之间;所述第二稳固机构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二稳固机构分别设置于纵向方向上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二伸缩立柱之间。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稳固机构包括第一连杆机构及间隔设置的第一上纵梁和第一下纵梁,所述第一连杆机构位于所述第一上纵梁和所述第一下纵梁之间;所述第一上纵梁的两端分别与纵向方向上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伸缩立柱的顶部连接,所述第一下纵梁的两端分别与纵向方向上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伸缩立柱的底部连接;所述第二稳固机构包括第二连杆机构及间隔设置的第二上纵梁和第二下纵梁,所述第二连杆机构位于所述第二上纵梁和所述第二下纵梁之间;所述第二上纵梁的两端分别与纵向方向上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二伸缩立柱的顶部连接所述第二下纵梁的两端分别与纵向方向上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二伸缩立柱的底部连接。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上纵梁的两端分别与纵向方向上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伸缩立柱的顶部球铰连接,所述第一下纵梁的两端分别与纵向方向上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伸缩立柱的底部球铰连接;所述第二上纵梁的两端分别与纵向方向上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二伸缩立柱的顶部球铰连接,所述第二下纵梁的两端分别与纵向方向上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二伸缩立柱的底部球铰连接。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杆机构和所述第二连杆机构为四连杆机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支顶支架包括间隔设置的多个第一支顶纵梁;所述第二支顶支架包括间隔设置的多个第二支顶纵梁;多个所述第一支顶纵梁与多个所述第二支顶纵梁能够交错布置。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支顶装置还包括两个第一横梁和多个第一垫块,其中一个所述第一横梁与多个所述第一支顶纵梁的一端的下端面通过多个所述第一垫块连接,另一个所述第一横梁与多个所述第一支顶纵梁的另一端的下端面通过多个所述第一垫块连接;所述第一横梁包括第一主梁和第一折叠梁,所述第一主梁和所述第一折叠梁铰接;所述第二支顶装置还包括两个第二横梁和多个第一垫块,其中一个所述第二横梁与多个所述第二支顶纵梁的一端的下端面通过多个所述第二垫块连接,另一个所述第二横梁与多个所述第二支顶纵梁的另一端的下端面通过多个所述第二垫块连接;所述第二横梁包括第二主梁和第二折叠梁,所述第二主梁和所述第二折叠梁铰接。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支顶纵梁包括第一纵梁主体、第一伸缩纵梁和第一纵梁驱动装置,所述第一纵梁主体套设于所述第一伸缩纵梁外,所述第一纵梁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所述第一伸缩纵梁运动;所述第二支顶纵梁包括第二纵梁主体、第二伸缩纵梁和第二纵梁驱动装置,所述第二纵梁主体套设于所述第二伸缩纵梁外,所述第二纵梁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所述第二伸缩纵梁运动。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扩帮支护系统,包括上述方案所述的移动式临时支护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的有益效果为:具体来说,本申请提供的移动式临时支护装置包括位于后部的第一支顶装置和位于后部的第二支顶装置,以及分别与二者相连的移架驱动装置,移架驱动装置的安装端与第一支顶装置连接,输出轴与第二支顶装置连接,或者也可以将移架驱动装置的安装端与第二支顶装置连接,输出轴与第一支顶装置连接。在第一支顶装置支撑巷道顶面时,第二支顶装置能够降低设定高度,移架驱动装置能够驱动第二支顶装置向远离第一支顶装置的方向移动,也就是移架驱动装置推动第二支顶装置向前移动;在第二支顶装置支撑巷道顶面时,第一支顶装置能够降低设定高度,移架驱动装置能够驱动第一支顶装置向靠近第二支顶装置的方向移动,也就是移架驱动装置拉动第一支顶装置向前移动。第一支顶装置包括第一支顶支架和第一支撑支架;其中,第一支顶支架用于支撑巷道顶面,第一支撑支架用于支撑第一支顶支架;第一支撑支架包括第一伸缩支架和第一稳固机构,第一伸缩支架能够伸缩以升高或降低第一支顶支架的高度,第一稳固机构分别与第一支顶支架和第一伸缩支架连接,用于稳固第一伸缩支架,防止装置发生倾倒的现象。第二支顶装置的结构与第一支顶装置的结构相同。二者均能够实现增加装置的稳定性。本申请提供的移动式临时支护装置,通过设置第一稳固机构和第二稳固机构,使得装置在行进时能够保持稳定,确保对巷道顶面的可靠支撑。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扩帮支护系统,包括上述方案所述的移动式临时支护装置。基于上述分析可知,该扩帮支护系统中通过设置第一稳固机构和第二稳固机构,使得移动式临时支护装置在行进时能够保持稳定,确保对巷道顶面的可靠支撑。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移动式临时支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支顶装置、第二支顶装置和移架驱动装置;所述第一支顶装置和所述第二支顶装置均用于支撑巷道顶面;/n所述移架驱动装置的安装端与所述第一支顶装置连接,所述移架驱动装置的输出轴与所述第二支顶装置连接;所述移架驱动装置具有驱动所述第二支顶装置向远离所述第一支顶装置的方向移动的第一驱动动作,以及所述移架驱动装置具有驱动所述第一支顶装置向靠近所述第二支顶装置的方向移动的第二驱动动作;/n所述第一支顶装置包括第一支顶支架和第一支撑支架;其中,所述第一支撑支架包括第一伸缩支架和第一稳固机构,所述第一稳固机构与所述第一支顶支架连接,所述第一稳固机构与所述第一伸缩支架连接以防止所述第一伸缩支架倾倒;/n所述第二支顶装置包括第二支顶支架和第二支撑支架;其中,所述第二支撑支架包括第二伸缩支架和第二稳固机构,所述第二稳固机构与所述第二支顶支架连接,所述第二稳固机构与所述第二伸缩支架连接以防止所述第二伸缩支架倾倒。/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移动式临时支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支顶装置、第二支顶装置和移架驱动装置;所述第一支顶装置和所述第二支顶装置均用于支撑巷道顶面;
所述移架驱动装置的安装端与所述第一支顶装置连接,所述移架驱动装置的输出轴与所述第二支顶装置连接;所述移架驱动装置具有驱动所述第二支顶装置向远离所述第一支顶装置的方向移动的第一驱动动作,以及所述移架驱动装置具有驱动所述第一支顶装置向靠近所述第二支顶装置的方向移动的第二驱动动作;
所述第一支顶装置包括第一支顶支架和第一支撑支架;其中,所述第一支撑支架包括第一伸缩支架和第一稳固机构,所述第一稳固机构与所述第一支顶支架连接,所述第一稳固机构与所述第一伸缩支架连接以防止所述第一伸缩支架倾倒;
所述第二支顶装置包括第二支顶支架和第二支撑支架;其中,所述第二支撑支架包括第二伸缩支架和第二稳固机构,所述第二稳固机构与所述第二支顶支架连接,所述第二稳固机构与所述第二伸缩支架连接以防止所述第二伸缩支架倾倒。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式临时支护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伸缩支架包括四个第一伸缩立柱,四个所述第一伸缩立柱位于所述第一支顶支架的四角处;所述第一伸缩立柱包括第一立柱主体和第一立柱驱动装置,所述第一立柱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所述第一立柱主体做伸缩运动;
所述第二伸缩支架包括四个第二伸缩立柱,四个所述第二伸缩立柱位于所述第二支顶支架的四角处;所述第二伸缩立柱包括第二立柱主体和第二立柱驱动装置,所述第二立柱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所述第二立柱主体做伸缩运动;
所述第二支撑支架能够置入所述第一支撑支架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动式临时支护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稳固机构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一稳固机构分别设置于纵向方向上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伸缩立柱之间;
所述第二稳固机构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二稳固机构分别设置于纵向方向上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二伸缩立柱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移动式临时支护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稳固机构包括第一连杆机构及间隔设置的第一上纵梁和第一下纵梁,所述第一连杆机构位于所述第一上纵梁和所述第一下纵梁之间;所述第一上纵梁的两端分别与纵向方向上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伸缩立柱的顶部连接,所述第一下纵梁的两端分别与纵向方向上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伸缩立柱的底部连接;
所述第二稳固机构包括第二连杆机构及间隔设置的第二上纵梁和第二下纵梁,所述第二连杆机构位于所述第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希望于代文王洪强
申请(专利权)人:辽宁鑫丰矿业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