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坑支护体系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739899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04 13: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基坑支护体系,用于为临近地铁的基坑提供支护,包括:第一排桩、第二排桩以及第三排桩,所述第一排桩、所述第二排桩以及所述第三排桩均包括若干根支撑桩;所述第一排桩、所述第二排桩以及所述第三排桩依次排列设置;所述第二排桩沿高度方向分别与所述第一排桩和所述第三排桩通过若干斜梁、若干水平梁以及若干混凝土墙板连接形成所述基坑支护体系。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各排桩之间通过若干斜梁、若干水平梁以及若干混凝土墙板连接形成桁架结构,桁架结构刚度比较大,促使所述基坑支护体系的刚度大大提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需要回收所述支撑桩时可以取出部分支撑桩进行回收,反之可以不取出,从而减少了大量建筑垃圾。

A foundation pit support system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foundation pit support system, which is used to provide support for the foundation pit adjacent to the subway, including: the first row of piles, the second row of piles and the third row of piles, the first row of piles, the second row of piles and the third row of piles all include several support piles; the first row of piles, the second row of piles and the third row of piles are arranged in sequence; the second row of piles The foundation pit supporting system is connected with the first row of piles and the third row of piles respectively along the height direction through a number of inclined beams, a number of horizontal beams and a number of concrete wallboards. The truss structure is formed by connecting several inclined beams, several horizontal beams and several concrete wall plates between the rows of piles of the utility model. The rigidity of the truss structure is relatively large, which greatly improves the rigidity of the foundation pit support system. When the utility model needs to recover the support piles, it can take out some of the support piles for recovery, otherwise it can not be taken out, so as to reduce a lot of construction waste Garbag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坑支护体系
本技术涉及建筑施工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坑支护体系。
技术介绍
随着现代建筑业的飞速发展,地铁项目开始大量建设。当拟建建筑物基坑与已建地铁轨道线路临近时,要采取安全可靠的支护方法,减小拟建建筑物基坑开挖施工对轨道的振动影响。临近地铁的基坑对变形十分敏感,通常多采用地下连续墙+水平对撑结构的支撑方式。该支撑方式刚度大、变形小,因此在软土地质条件中得到大量推广使用。但是传统的方式具有以下不足:水平对撑结构属于临时结构,拆除时会产生大量建筑垃圾;水平对撑结构体系往往和基坑结构体系冲突,不利于桩基工程和基坑结构施工并开展作业,降低施工效率;水平对撑结构存在“换撑”工况,在受力体系改变时对环境影响较大。因此,有必要对现在的支撑方式提出改进,在维持基坑稳定的同时,还能减少建筑垃圾,并提高施工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坑支护体系,采用多排桩结构,沿高度方向互连形成桁架体系,在维持基坑和地铁稳定的同时,还能减少建筑垃圾,并提高施工效率。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基坑支护体系,用于为临近地铁的基坑提供支护,包括:第一排桩、第二排桩以及第三排桩,所述第一排桩、所述第二排桩以及所述第三排桩均包括若干根支撑桩;所述第一排桩、所述第二排桩以及所述第三排桩依次排列设置;所述第二排桩沿高度方向分别与所述第一排桩和所述第三排桩通过若干斜梁、若干水平梁以及若干混凝土墙板连接形成所述基坑支护体系。可选的,在所述基坑支护体系中,所述第一排桩的支撑桩高度相等,所述第二排桩的支撑桩高度相等,所述第三排桩的支撑桩高度相等,各排所述支撑桩排成一排;所述第一排桩较所述第二排桩高,所述第二排桩较所述第三排桩高,所述第一排桩靠近所述地铁,所述第三排桩靠近所述基坑。可选的,在所述基坑支护体系中,所述第三排桩的支撑桩上设置有若干斜梁、若干水平梁以及若干混凝土墙板与所述第二排桩连接;所述第二排桩的支撑桩上设置有若干斜梁、若干水平梁以及若干混凝土墙板与所述第一排桩连接。可选的,在所述基坑支护体系中,所述第一排桩与所述第二排桩之间的间距为第一间距;所述第二排桩与所述第三排桩之间的间距为第二间距,所述第一间距大于所述第二间距。可选的,在所述基坑支护体系中,所述第一间距为4.8米~5.2米,所述第二间距为4.3米~4.7米。可选的,在所述基坑支护体系中,所述第一排桩的支撑桩包括若干根荤桩和若干根素桩,所述荤桩与所述素桩相互交错布置,且所述荤桩与相邻的所述素桩密布且相互咬合。可选的,在所述基坑支护体系中,所述基坑内有建筑结构,所述建筑结构伸出若干水平钢梁,所述水平钢梁与所述第一排桩连接。可选的,在所述基坑支护体系中,所述第二排桩相邻两根支撑桩之间具有第三间距,所述第三排桩相邻两根支撑桩之间具有第四间距;所述第三间距和所述第四间距的长度为3.5米~4.5米。可选的,在所述基坑支护体系中,第二排桩和所述第三排桩的支撑桩为荤桩。可选的,在所述基坑支护体系中,每根所述支撑桩的直径为1.1米~1.3米。在本技术所提供的基坑支护体系中,各排桩之间通过若干斜梁、若干水平梁以及若干混凝土墙板连接形成桁架结构,桁架结构刚度比较大,促使所述基坑支护体系的刚度大大提升;所述基坑内部施工后,需要回收所述支撑桩时可以取出部分支撑桩进行回收,反之可以不取出,从而减少了大量建筑垃圾;且所述基坑支护体系不会阻碍基坑内建筑结构的施工,因而提高了施工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基坑支护体系剖视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基坑支护体系形成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基坑支护体系支撑桩俯视图。标记说明:10-基坑支护体系;11-第一排桩;12-第二排桩;13-第三排桩;21-斜梁;22-水平梁;23-混凝土墙板;30-建筑结构;31-水平钢梁。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示意图对本技术的基坑支护体系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更详细的描述。根据下列描述,本技术中基坑支护体系的优点和特征将更清楚。需说明的是,附图均采用非常简化的形式且均使用非精准的比例,仅用以方便、明晰地辅助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在下文中,术语“第一”“第二”等用于在类似要素之间进行区分,且未必是用于描述特定次序或时间顺序。要理解,在适当情况下,如此使用的这些术语可替换。临近地铁的基坑对变形十分敏感,通常多采用地下连续墙+水平对撑结构的支撑方式。该支撑方式刚度大、变形小,因此在软土地质条件中得到大量推广使用。但是传统的方式具有以下不足:水平对撑结构属于临时结构,拆除时会产生大量建筑垃圾;水平对撑结构体系往往和基坑结构体系冲突,不利于桩基工程和基坑结构施工并开展作业,降低施工效率;水平对撑结构存在“换撑”工况,在受力体系改变时对环境影响较大。为了有效的改进上述不足,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基坑支护体系剖视图,如图1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基坑支护体系10,用于为临近地铁的基坑提供支护,包括:第一排桩11、第二排桩12以及第三排桩13,所述第一排桩11、所述第二排桩12以及所述第三排桩13均包括若干根支撑桩;所述第一排桩11、所述第二排桩12以及所述第三排桩13依次排列设置;所述第二排桩12沿高度方向分别与所述第一排桩11和所述第三排桩13通过若干斜梁21、若干水平梁22以及若干混凝土墙板23连接形成所述基坑支护体系10。本技术各排桩之间通过若干斜梁21、若干水平梁22以及若干混凝土墙板23连接形成桁架结构,桁架结构刚度比较大,促使所述基坑支护体系10的刚度大大提升;所述基坑内部施工后,需要回收所述支撑桩时可以取出部分支撑桩进行回收,反之可以不取出,从而减少了大量建筑垃圾;且所述基坑支护体系10不会阻碍基坑内建筑结构30的施工,因而提高了施工效率。具体的,所述第一排桩11的所有支撑桩高度相等,所述第二排桩12的所有支撑桩高度相等,所述第三排桩13的所有支撑桩高度相等,且每排所有所述支撑桩排成一排,各排桩由点到线组成的线型可以是各种类型的,具体可以根据基坑或地铁走向设定,例如可以为直的线段,可以为弧形,也可以有转角等。优选的,所述第一排桩11靠近所述地铁,所述第三排桩13靠近所述基坑,且所述第一排桩11较所述第二排桩12高,所述第二排桩12较所述第三排桩13高。地铁为对变形非常敏感的区域,因此本技术所提供的基坑支护体系10还可以用于其他对变形非常敏感的区域和基坑之间,用于降低对变形非常敏感的区域的侧墙的形变,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排桩11至所述对变形非常敏感的区域的侧墙的距离不小于5米,以尽可能减小所述基坑导致墙体变形的可能性,从而减小对变形敏感区域的影响。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排桩11的高度为25米~27米,所述第一排桩11的高度优选可以为26米;所述第二排桩12的高度为19米~21米,所述第二排桩12的高度优选可以为20米;所述第三排桩13的高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坑支护体系,用于为临近地铁的基坑提供支护,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排桩、第二排桩以及第三排桩,所述第一排桩、所述第二排桩以及所述第三排桩均包括若干根支撑桩;/n所述第一排桩、所述第二排桩以及所述第三排桩依次排列设置;所述第二排桩沿高度方向分别与所述第一排桩和所述第三排桩通过若干斜梁、若干水平梁以及若干混凝土墙板连接形成所述基坑支护体系。/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坑支护体系,用于为临近地铁的基坑提供支护,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排桩、第二排桩以及第三排桩,所述第一排桩、所述第二排桩以及所述第三排桩均包括若干根支撑桩;
所述第一排桩、所述第二排桩以及所述第三排桩依次排列设置;所述第二排桩沿高度方向分别与所述第一排桩和所述第三排桩通过若干斜梁、若干水平梁以及若干混凝土墙板连接形成所述基坑支护体系。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坑支护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排桩的支撑桩高度相等,所述第二排桩的支撑桩高度相等,所述第三排桩的支撑桩高度相等,各排所述支撑桩排成一排;
所述第一排桩较所述第二排桩高,所述第二排桩较所述第三排桩高,所述第一排桩靠近所述地铁,所述第三排桩靠近所述基坑。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坑支护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排桩的支撑桩上设置有若干斜梁、若干水平梁以及若干混凝土墙板与所述第二排桩连接;所述第二排桩的支撑桩上设置有若干斜梁、若干水平梁以及若干混凝土墙板与所述第一排桩连接。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坑支护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排桩与所述第二排桩之间的间距为第一间距...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琰姚攀张洋钟杰彪陈杉杉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前海世茂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