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商丘工学院专利>正文

一种土木工程道路排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739564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04 13: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土木工程道路排水装置,包括装置主体,装置主体底端设有底座,顶端设有盖板,盖板的一侧开有过水孔;盖板的实心结构下方设有第一隔板,第一隔板由第一分隔板与第二分隔板固接而成,第一隔板、盖板与装置主体的侧壁之间形成闭合空腔,空腔内设置有吸泥机;装置主体内纵向设有第二隔板,第二隔板将装置主体分隔为泥沙沉降区和过水区;泥沙沉降区内设有吸泥管;过水区内上端设有第一搁板和第二搁板,第一搁板和第二搁板之间设有过滤筐,装置主体位于过水区处的底板上设有挡流板,过水区远离第二隔板的侧壁上设有过水通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操作简单,占地面积小,处理效率高,具备很好应用前景。

A drainage device for civil engineering road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civil engineering road drainage device, which includes a device main body, a base is arranged at the bottom of the device main body, a cover plate is arranged at the top, and a water passing hole is arranged at one side of the cover plate; a first partition plate is arranged under the solid structure of the cover plate, the first partition plate is fixedly connected with the second partition plate, and a closed space is formed between the first partition plate, the cover plate and the side wall of the device main body The cavity is provided with a mud suction machine; the main body of the device is longitudinally provided with a second partition board, which divides the main body of the device into a sediment settling area and a water passing area; the sediment settling area is provided with a mud suction pipe; the upper end of the water passing area is provided with a first shelf and a second shelf, between the first shelf and the second shelf is provided with a filter basket, and the main body of the device is provided with a baffle board on the bottom board at the water passing area The side wall of the water area far away from the second diaphragm is provided with a water passage.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advantages of simple operation, small floor area, high processing efficiency and good application prospec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土木工程道路排水装置
本技术属于排水装置
,具体涉及一种土木工程道路排水装置。
技术介绍
土木工程道路上一般都会设置排水系统来排除路面积水,使得雨天道路行人、行车变得更加安全。现有的排水系统通常只是将道路积水通过市政雨水管网排入水体,由于道路积水中一般都带有冲击下来的大量泥沙和垃圾,在进入市政雨水管网后,泥沙和垃圾经常会堵塞市政雨水管网,导致排水工作无法正常进行,从而影响路面排水,因此,很有必要设计一种土木工程道路排水装置,以解决市政雨水管网堵塞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土木工程道路排水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排水系统通常只是将道路积水通过市政雨水管网排入水体,道路积水中大量的泥沙和垃圾会堵塞市政雨水管网,导致排水工作无法正常进行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土木工程道路排水装置,包括装置主体,所述装置主体的底端设有底座,所述装置主体的顶端设有盖板,所述盖板的一侧为实心结构,另一侧开设有多个过水孔;所述盖板的实心结构下方处设有第一隔板,所述第一隔板由横向的第一分隔板与竖向的第二分隔板固接而成,所述第一分隔板的一端与所述装置主体的内壁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分隔板的底端固接,所述第二分隔板的顶端与所述盖板的底端固接;当所述盖板盖合在所述装置主体顶端时,所述第一隔板、所述盖板与所述装置主体的侧壁之间形成闭合空腔,所述闭合空腔内设置有吸泥机;所述装置主体内纵向设有第二隔板,所述第二隔板的顶端穿过所述第一分隔板,底端与所述装置主体的底板活动连接,所述盖板上与所述第二隔板的位置相对应处开设有操作口,所述操作口上设有操作门;所述第二隔板将所述装置主体分隔为泥沙沉降区和过水区;所述泥沙沉降区的下方设有倒锥形结构的沉淀斗,所述泥沙沉降区内设有吸泥管,所述吸泥管的一端连接所述吸泥机,另一端连接有吸泥嘴,且所述吸泥嘴位于所述沉淀斗内;所述吸泥机上设置有排泥管,所述排泥管向上穿过所述盖板,并位于所述装置主体外;所述过水区内上端相对设置有第一搁板和第二搁板,所述第一搁板和所述第二搁板均与所述装置主体的内壁固接,所述第一搁板和所述第二搁板之间设置有上端敞口的过滤筐,所述过滤筐的横截面积与所述盖板开设有多个过水孔的一侧的面积相等;所述装置主体位于所述过水区处的底板上竖直向上设有挡流板,所述挡流板位于所述过滤筐的下方,且所述过滤筐位于所述第二隔板与所述挡流板之间,所述过水区远离所述第二隔板的侧壁上设有过水通道,所述过水通道上设有滤网。优选的,所述装置主体位于所述过水区内的底板为倾斜板,所述倾斜板的最低端与所述沉淀斗的侧壁固接。优选的,所述装置主体的侧壁上设有第一凹槽,当所述盖板盖合在所述装置主体顶端时,所述第一分隔板卡接在所述第一凹槽内。优选的,所述第一分隔板上纵向设有通孔,相对位置处的装置主体的底板上设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隔板活动插接在所述通孔与所述第二凹槽之间。优选的,所述第二隔板的顶端设置有拉环。优选的,所述过滤筐的顶端设有外沿,所述外沿搭接在所述第一搁板和所述第二搁板上,将所述过滤筐固定。优选的,所述操作门的一侧通过合页与所述盖板铰接。优选的,所述操作口与所述合页相对的一侧内壁上设有用于搁置所述操作门的凸台,且当所述操作门的下端搁置在所述凸台上时,所述操作门的上端与所述盖板上端平齐。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设置两重过滤装置,能够有效的清除进入装置主体的水流中的各种杂质,达到拦污阻沙的目的,使水流中的固体杂质被阻挡在过滤筐内或沉降斗内,然后根据需要适时采用吸泥机将其清除,从而保证了进入市政雨水水流的洁净。本技术操作简单,占地面积小,处理效率高,具备广泛的应用前景。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提供的土木工程道路排水装置中第二隔板卡接在装置主体底板上时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提供的土木工程道路排水装置中第二隔板从装置主体底板上拔出时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装置主体中盖板取下,第二隔板仅插接在装置主体底板上时第二隔板与第一搁板的位置关系图;图4是本技术提供的土木工程道路排水装置中过滤筐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提供的土木工程道路排水装置中操作门与凸台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底座,2-盖板,3-过水孔,4-第一分隔板,5-吸泥机,6-第二隔板,7-吸泥管,8-吸泥嘴,9-第一搁板,10-过滤筐,11-挡流板,12-滤网,13-排泥管,14-操作门,15-第二分隔板,16-凸台,17-外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但应当理解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受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中涉及到的吸泥机为小型吸泥机,品牌为川源,型号为XW系列,其电路连接均采用常规的电路连接方式。一种土木工程道路排水装置,具体如图1-5所示,包括装置主体,装置主体的底端设有底座1,底座1用来固定装置主体,使其能够稳定工作。本技术的装置大小与市政雨水井的大小相匹配,在使用的时候,首先将底座1置于市政雨水井中,再将装置主体固定在底座1上。装置主体的顶端设有盖板2,盖板2与地面相平,一方面是为了保护装置主体,使其正常工作,一方面是不影响道路功能。盖板2的一侧为实心结构,另一侧开设有多个过水孔3;盖板2的实心结构下方处设有第一隔板,第一隔板由横向的第一分隔板4与竖向的第二分隔板15固接而成,第一分隔板4的一端与装置主体的内壁连接,另一端与第二分隔板15的底端固接,第二分隔板15的顶端与盖板2的底端固接;当盖板2盖合在装置主体顶端时,第一隔板、盖板2与装置主体的侧壁之间形成闭合空腔,闭合空腔内设置有吸泥机5。本技术将盖板设置成一半是实心结构,另一半开设有过水孔3,是为了将装置主体分区,即分成实心结构下的泥沙沉降区和过水孔3下的过水区。设置由横向的第一分隔板4与竖向的第二分隔板15固接而成的第一隔板是为了形成封闭腔来放置吸泥机5,使吸泥机5位于装置主体中,保证吸泥机5的使用安全以及节约使用空间。装置主体内纵向设有第二隔板6,第二隔板6将装置主体分隔为泥沙沉降区和过水区,泥沙沉降区的下方设有倒锥形结构的沉淀斗;第二隔板6的顶端穿过第一分隔板4,底端与装置主体的底板活动连接,具体为第一分隔板4上纵向设有通孔,相对位置处的装置主体的底板上设有第二凹槽,第二隔板6活动插接在通孔与第二凹槽之间。第二隔板6能够在竖直方向上下抽拉,当其卡接在装置主体的底板上时,装置主体内严格分区,泥沙沉降区不工作,过水区过滤、过水;当其从装置主体的底板中抽出时,过水区过滤后沉降到底板上的泥沙进入沉淀斗。盖板2上与第二隔板6位置相对应处开设有操作口,操作口上设有操作门14;设置操作口的目的是为了能够方便的操控第二隔板6,设置操作门14的目的是为了保护装置主体内部结构,同时不影响道路的使用功能。操作门14的一侧通过合页与盖板2铰接,操作口与合页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土木工程道路排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装置主体,所述装置主体的底端设有底座(1),所述装置主体的顶端设有盖板(2),所述盖板(2)的一侧为实心结构,另一侧开设有多个过水孔(3);所述盖板(2)的实心结构下方处设有第一隔板,所述第一隔板由横向的第一分隔板(4)与竖向的第二分隔板(15)固接而成,所述第一分隔板(4)的一端与所述装置主体的内壁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分隔板(15)的底端固接,所述第二分隔板(15)的顶端与所述盖板(2)的底端固接;当所述盖板(2)盖合在所述装置主体顶端时,所述第一隔板、所述盖板(2)与所述装置主体的侧壁之间形成闭合空腔,所述闭合空腔内设置有吸泥机(5);/n所述装置主体内纵向设有第二隔板(6),所述第二隔板(6)的顶端穿过所述第一分隔板(4),底端与所述装置主体的底板活动连接,所述盖板(2)上与所述第二隔板(6)的位置相对应处开设有操作口,所述操作口上设有操作门(14);所述第二隔板(6)将所述装置主体分隔为泥沙沉降区和过水区;所述泥沙沉降区的下方设有倒锥形结构的沉淀斗,所述泥沙沉降区内设有吸泥管(7),所述吸泥管(7)的一端连接所述吸泥机(5),另一端连接有吸泥嘴(8),且所述吸泥嘴(8)位于所述沉淀斗内;所述吸泥机(5)上设置有排泥管(13),所述排泥管(13)向上穿过所述盖板(2),并位于所述装置主体外;/n所述过水区内上端相对设置有第一搁板(9)和第二搁板,所述第一搁板(9)和所述第二搁板均与所述装置主体的内壁固接,所述第一搁板(9)和所述第二搁板之间设置有上端敞口的过滤筐(10),所述过滤筐(10)的横截面积与所述盖板(2)开设有多个过水孔(3)的一侧的面积相等;所述装置主体位于所述过水区处的底板上竖直向上设有挡流板(11),所述挡流板(11)位于所述过滤筐(10)的下方,且所述过滤筐(10)位于所述第二隔板(6)与所述挡流板(11)之间,所述过水区远离所述第二隔板(6)的侧壁上设有过水通道,所述过水通道上设有滤网(12)。/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土木工程道路排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装置主体,所述装置主体的底端设有底座(1),所述装置主体的顶端设有盖板(2),所述盖板(2)的一侧为实心结构,另一侧开设有多个过水孔(3);所述盖板(2)的实心结构下方处设有第一隔板,所述第一隔板由横向的第一分隔板(4)与竖向的第二分隔板(15)固接而成,所述第一分隔板(4)的一端与所述装置主体的内壁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分隔板(15)的底端固接,所述第二分隔板(15)的顶端与所述盖板(2)的底端固接;当所述盖板(2)盖合在所述装置主体顶端时,所述第一隔板、所述盖板(2)与所述装置主体的侧壁之间形成闭合空腔,所述闭合空腔内设置有吸泥机(5);
所述装置主体内纵向设有第二隔板(6),所述第二隔板(6)的顶端穿过所述第一分隔板(4),底端与所述装置主体的底板活动连接,所述盖板(2)上与所述第二隔板(6)的位置相对应处开设有操作口,所述操作口上设有操作门(14);所述第二隔板(6)将所述装置主体分隔为泥沙沉降区和过水区;所述泥沙沉降区的下方设有倒锥形结构的沉淀斗,所述泥沙沉降区内设有吸泥管(7),所述吸泥管(7)的一端连接所述吸泥机(5),另一端连接有吸泥嘴(8),且所述吸泥嘴(8)位于所述沉淀斗内;所述吸泥机(5)上设置有排泥管(13),所述排泥管(13)向上穿过所述盖板(2),并位于所述装置主体外;
所述过水区内上端相对设置有第一搁板(9)和第二搁板,所述第一搁板(9)和所述第二搁板均与所述装置主体的内壁固接,所述第一搁板(9)和所述第二搁板之间设置有上端敞口的过滤筐(10),所述过滤筐(10)的横截面积与所述盖板(2)开设有多个过水孔(3)的一侧的面积相等;所述装置主体位于所述过水区处的底板上竖直向上设有挡流板(11),所述挡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苗圃周凤娟张焕浮佳佳李世宽
申请(专利权)人:商丘工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