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康盛专利>正文

一种用于一次性螺纹连接的压锁接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73922 阅读:17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用于一次性螺纹连接的压锁接头,包括相互套合的内螺套(2)和外螺套(1),其中:内螺套(2)的内壁刻有内螺纹,外壁自前向后依次具有第一环形凹槽(21)、第二环形凹槽(22)和第三环形凹槽(23),并在第三环形凹槽(23)之后具有带切边的外凸缘(24);外螺套(1)的内壁则自前向后依次具有第一环形凹槽(11)和第二环形凹槽(12),并在第二环形凹槽(12)之后具有带切边的内凸缘(13),并且,第一环形凹槽(11)与第二环形凹槽(12)之间以自前向后收缩的内锥面过渡;内螺套之第一环形凹槽(21)位于外螺套(1)的前端面之前,并嵌插有一可拔出的开口限位环(4),内螺套之第二环形凹槽(22)与外螺套之第一环形凹槽(11)相对,并在其中设置弹性金属丝圈(3);所述的外凸缘(24)与内凸缘(13)以各自的切边相配,呈啮合状态。本发明专利技术适合用于防盗燃气表、防盗水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管接头,特别是一种用于一次性螺纹连接的压锁接头
技术介绍
目前,我国民用管道燃气发展迅速,各大中城市已经将民用管道燃气用户比例高低作为现代城市文明的一项指标。然而,随着管道燃气用户的增加,各个城市的燃气公司都发现有个别燃气用户有窃气行为,其主要方式为将燃气计量表具的接头旋开拆下,用气不通过燃气表,从而达到窃气目的。由于目前对窃气行为尚无明确的法律法规加以惩戒,各燃气公司都在寻找具体的防范措施,其中之一,就是如何设计出一种一次性螺纹连接的管接头,即当接头与燃气表配接完成后,该接头就无法被旋开拆下。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现状而提供一种一次螺纹连接后即无法被旋开拆下的压锁接头。本专利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该用于一次性螺纹连接的压锁接头包括相互套合的内螺套和外螺套,其中内螺套的内壁刻有内螺纹,外壁自前向后依次具有第一环形凹槽、第二环形凹槽和第三环形凹槽,并在第三环形凹槽之后具有带切边的外凸缘;外螺套的内壁则自前向后依次具有第一环形凹槽和第二环形凹槽,并在第二环形凹槽之后具有带切边的内凸缘,并且,第一环形凹槽与第二环形凹槽之间以自前向后收缩的内锥面过渡;所述的内螺套之第一环形凹槽位于外螺套的前端面之前,并嵌插有一可拔出的开口限位环,所述的内螺套之第二环形凹槽与所述的外螺套之第一环形凹槽相对,并在其中设置弹性金属丝圈;所述的内螺套之外凸缘与所述的外螺套之内凸缘以各自的切边相配,呈啮合状态。所述的内螺套之外凸缘的切边与所述的外螺套之内凸缘切边数量至少为一个,具体可视需要而定,只要两者相配即可。所述外螺套的外壁以呈外六角或外八角为佳,以方便使用。由于内螺套之带切边的外凸缘与外螺套之带切边的内凸缘啮合,因此外螺套的旋转力矩可传递给内螺套,整个管接头可像普通接头一样旋配在所需的带有外螺纹的管子或接头上;一旦安装完毕,则拔出开口限位环,并将外螺套自后向前压,于是位于内螺套之第二环形凹槽与外螺套之第一环形凹槽之间的弹性金属丝圈在外螺套内壁的内锥面导向作用下向后移,直至内螺套之第二环形凹槽与外螺套之第二环形凹槽相对,弹性金属丝圈即重又嵌在其中,此时,由于弹性金属丝圈分跨内螺套之第二环形凹槽及外螺套之第二环形凹槽,外螺套和内螺套之间不能再相对移动,而且,内螺套之外凸缘与外螺套之内凸缘错开而不再啮合,此时,再旋动外螺套,则外螺套会相对内螺套旋转打滑,不能再驱动内螺套旋转,从而达到一次性螺纹连接的目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仅能作一次性螺纹连接,非常适合用于防盗燃气表、防盗水表以及其他需要防拆装的连接场合。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结构剖视示意图。图2为图1的A-A剖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内螺套和外螺套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安装结束后外螺套相对内螺套前压后的剖视示意图。图5为图4的B-B剖视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如图1~图3所示,用于一次性螺纹连接的压锁接头包括相互套合的内螺套2和外螺套1,其中内螺套2的内壁刻有内螺纹,外壁自前向后依次具有第一环形凹槽21、第二环形凹槽22和第三环形凹槽23,并在第三环形凹槽23之后具有带四个切边的外凸缘24;外螺套1的内壁则自前向后依次具有第一环形凹槽11和第二环形凹槽12,并在第二环形凹槽12之后具有带四个切边的内凸缘13,并且,第一环形凹槽11与第二环形凹槽12之间以自前向后收缩的内锥面过渡;所述的内螺套之第一环形凹槽21位于外螺套1的前端面之前,并嵌插有一可拔出的开口限位环4,所述的内螺套之第二环形凹槽22与所述的外螺套之第一环形凹槽11相对,并在其中设置弹性金属丝圈3;所述的内螺套之外凸缘24与所述的外螺套之内凸缘13以各自的切边相配,呈啮合状态;由于内螺套之带四个切边的外凸缘24与外螺套之带四个切边的内凸缘13啮合,参见图2,因此外螺套1的旋转力矩可传递给内螺套2,整个接头的前端可像普通接头一样旋配在所需的带有外螺纹的管子或接头5上,参见图1;至于接头的后端如何与另一管子或接头相连则可采用现有的各种技术,当然也可对称地采用上述接头的前端结构,在本实施例中则提供了一种简单的结构作为示例,即内螺套2和外螺套1的后端都设有一内凸缘25、14,而待连接的另一管子6端部则具有外凸缘61并设置有密封圈62,事先自前向后从内螺套2的中心孔穿过,并通过所述的外凸缘61和内凸缘25限位,参见图1;一旦安装完毕,则拔出开口限位环4,并将外螺套1自后向前压,参见图4,于是位于内螺套之第二环形凹槽22与外螺套之第一环形凹槽11之间的弹性金属丝圈3在外螺套内壁的内锥面导向作用下向后移,直至内螺套之第二环形凹槽22与外螺套之第二环形凹槽12相对,弹性金属丝圈3即重又嵌在其中,此时,由于弹性金属丝圈2分跨内螺套之第二环形凹槽22及外螺套之第二环形凹槽11,外螺套和1内螺套2之间不能再相对移动,而且,内螺套之外凸缘24与外螺套之内凸缘13错开而不再啮合,参见图5,此时,再旋动外螺套1,则外螺套1会相对内螺套2旋转打滑,不能再驱动内螺套2旋转,从而达到一次性螺纹连接的目的;同时,管子5的端部也紧压在管子6的外凸缘61及其垫圈62上。权利要求1.一种用于一次性螺纹连接的压锁接头,包括相互套合的内螺套(2)和外螺套(1),其中内螺套(2)的内壁刻有内螺纹,外壁自前向后依次具有第一环形凹槽(21)、第二环形凹槽(22)和第三环形凹槽(23),并在第三环形凹槽(23)之后具有带切边的外凸缘(24);外螺套(1)的内壁则自前向后依次具有第一环形凹槽(11)和第二环形凹槽(12),并在第二环形凹槽(12)之后具有带切边的内凸缘(13),并且,第一环形凹槽(11)与第二环形凹槽(12)之间以自前向后收缩的内锥面过渡;所述的内螺套之第一环形凹槽(21)位于外螺套(1)的前端面之前,并嵌插有一可拔出的开口限位环(4),所述的内螺套之第二环形凹槽(22)与所述的外螺套之第一环形凹槽(11)相对,并在其中设置弹性金属丝圈(3);所述的内螺套之外凸缘(24)与所述的外螺套之内凸缘(13)以各自的切边相配,呈啮合状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一次性螺纹连接的压锁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外螺套(1)的外壁呈外六角状或外八角状。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用于一次性螺纹连接的压锁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内螺套(2)后端设有一内凸缘(25)。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用于一次性螺纹连接的压锁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螺套(1)的后端设有一内凸缘(14)。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一次性螺纹连接的压锁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螺套(1)的后端设有一内凸缘(14)。全文摘要一种用于一次性螺纹连接的压锁接头,包括相互套合的内螺套(2)和外螺套(1),其中内螺套(2)的内壁刻有内螺纹,外壁自前向后依次具有第一环形凹槽(21)、第二环形凹槽(22)和第三环形凹槽(23),并在第三环形凹槽(23)之后具有带切边的外凸缘(24);外螺套(1)的内壁则自前向后依次具有第一环形凹槽(11)和第二环形凹槽(12),并在第二环形凹槽(12)之后具有带切边的内凸缘(13),并且,第一环形凹槽(11)与第二环形凹槽(12)之间以自前向后收缩的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一次性螺纹连接的压锁接头,包括相互套合的内螺套(2)和外螺套(1),其中:内螺套(2)的内壁刻有内螺纹,外壁自前向后依次具有第一环形凹槽(21)、第二环形凹槽(22)和第三环形凹槽(23),并在第三环形凹槽(23)之后具有带切边的外凸缘(24);外螺套(1)的内壁则自前向后依次具有第一环形凹槽(11)和第二环形凹槽(12),并在第二环形凹槽(12)之后具有带切边的内凸缘(13),并且,第一环形凹槽(11)与第二环形凹槽(12)之间以自前向后收缩的内锥面过渡;所述的内螺套之第一环形凹槽(21)位于外螺套(1)的前端面之前,并嵌插有一可拔出的开口限位环(4),所述的内螺套之第二环形凹槽(22)与所述的外螺套之第一环形凹槽(11)相对,并在其中设置弹性金属丝圈(3);所述的内螺套之外凸缘(24)与所述的外螺套之内凸缘(13)以各自的切边相配,呈啮合状态。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康盛
申请(专利权)人:张康盛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3[中国|浙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