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烟气处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731602 阅读:5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04 09: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烟气处理装置。该装置在吸收装置内设置贮液单元,利用其将内腔分为第一烟气处理区和第二烟气处理区,烟气从吸收装置的底部进入与吸收装置顶部喷淋的浓溶液逆流接触,第二烟气处理区的浓溶液吸收烟气中水分变稀,析出水分相变过程中释放的潜热,加热烟气和浓溶液至55℃‑65℃;升温后的浓溶液通过贮液单元引出进入第一换热器中与换热介质(如热网水)换热,换热介质可被升温3‑10℃,浓溶液降温至与第二烟气处理区顶部溶液进口温度大致一致之后进入第一烟气处理区,继续吸收烟气中水分,首次采用梯级换热,可有效提升热换的品质,深度回收并利用了原烟气的显热和净烟气水蒸汽的潜热。

A flue gas treatment devic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flue gas treatment device. The device is equipped with a liquid storage unit in the absorption device, which is used to divide the inner cavity into the first flue gas treatment area and the second flue gas treatment area. The flue gas enters from the bottom of the absorption device and contacts with the concentrated solution sprayed on the top of the absorption device in a countercurrent manner. The concentrated solution in the second flue gas treatment area absorbs the water in the flue gas and becomes thinner, and the latent heat released in the process of water transformation is separated out. The flue gas and concentrated solution are heated to 55 \u2103 - 65 \u2103; the heated concentrated solution is led out by the liquid storage unit and enters the first heat exchanger for heat exchange with the heat exchange medium (such as heat network water). The heat exchange medium can be heated up by 3-10 \u2103. The concentrated solution is cooled to approximately the same temperature as the solution inlet at the top of the second flue gas treatment area, and then enters the first flue gas treatment area to continue to absorb the moisture in the flue gas. The first step heat exchange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heat exchange The quality of deep recovery and utilization of the sensible heat of the original flue gas and the latent heat of the clean flue gas water vap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烟气处理装置
本技术属于环保
,具体涉及一种烟气处理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目前为积极响应《上海市燃煤电厂石膏雨和有色烟羽测试技术要求(试行)》、浙江《燃煤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征求意稿)、天津市《关于进一步加强我市火电、钢铁等重点行业大气污染深度治理有关工作的通知》以及河北唐山,张家口,邯郸等地消除有色烟羽规范。各种回收烟气余热的技术路线被开发出来,常见的技术路线是在脱硫塔后布置烟道烟气冷凝器、喷淋塔或在浆液循环浆液管上增加浆液冷却器使得脱硫塔出口烟气降温析出水分,再利用MGGH系统用原烟气余热加热脱水后的净烟气。上述烟气冷凝或烟气冷凝再生技术路线,均无法深度利用原烟气的显热和净烟气中水蒸汽的大量潜热。同时,上述技术为了使烟气降温脱水,需用外界冷媒带走烟气冷凝潜热,之后又用原烟气显热加热净烟气以提升不饱和度和爬升能力,这种方式对能源造成极大的浪费。同时烟气冷凝释放潜热,而带走这部分潜热需要大量的冷却循环水,该冷源是目前每种技术路线都需要面对的问题,特别是对于规定脱硫塔出口烟温和含湿量的地区,不但冬季需要冷凝,甚至夏季也需要烟气冷凝,而电厂夏季时凉水塔往往是满负荷运行,无法提供有效冷源,若新建凉水塔,则需增加几千万的投资,同时蒸发掉凉水塔的水分换回烟气中的废水,起不到节水效果。若新建机力通风冷却塔,则建设费用极高,对电厂无法承受。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回收烟气余热的技术路线存在无法深度利用原烟气的显热和净烟气中水蒸汽的大量潜热,同时能源和水资源浪费、投资成本大,消除有色烟羽只有投资没有收益的缺陷,从而提出了一种烟气处理装置。为此,本申请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烟气处理装置,包括吸收装置,还包括,贮液单元,设置于所述吸收装置内,并将其内腔分为第一烟气处理区和第二烟气处理区,烟气适于从所述第一烟气处理区通过所述贮液单元进入所述第二烟气处理区;第一换热器,其进液端与所述贮液单元连通,出液端靠近所述贮液单元与所述第一烟气处理区连通,以使所述贮液单元内的溶液进入所述第一换热器内换热,并将换热后的溶液送入所述第一烟气处理区与烟气接触。进一步地,还包括再生系统,所述再生系统包括,闪蒸罐,其上部设置稀溶液进口和蒸汽出口,下部设置浓溶液出口;第六换热器,所述吸收装置的下部、第六换热器和稀溶液进口依次连通;压缩机和饱和器,所述蒸汽出口、压缩机、饱和器和第六换热器依次连通,以使稀溶液与二次蒸汽在所述第六换热器内发生换热后,进入所述闪蒸罐。进一步地,还包括第一喷淋单元,靠近所述吸收装置的中上部设置于其内,且位于所述贮液单元的上方,浓溶液出口、第五换热器和第一喷淋单元依次连通设置,以将换热后的浓溶液通过所述第一喷淋单元喷淋于上升的烟气上;第二喷淋单元,靠近所述贮液单元且位于其下方设置于所述吸收装置内,所述贮液单元、第一换热器和第二喷淋单元依次连通设置,以将与烟气接触后的溶液换热后,再喷淋于净烟气上,以与净烟气逆向对流。进一步地,所述吸收装置的下部、第五换热器、第六换热器和稀溶液进口依次连通,以于所述第五换热器内与来自闪蒸罐的浓溶液出口的浓溶液换热,再经所述第六换热器换热后,最后送入所述闪蒸罐。进一步地,还包括第二换热器,所述吸收装置的下部、第二换热器和第二喷淋单元依次连通设置,以将稀溶液经换热后送入所述第二喷淋单元;溶液过滤调质系统,所述吸收装置的下部、溶液过滤调质系统、第二换热器和第二喷淋单元依次连通设置,以将稀溶液经过滤调质和换热后送入所述第二喷淋单元。进一步地,还包括第三换热器和第四换热器,所述第一换热器、第二换热器、第三换热器和第四换热器依次连通,以使热网来水或低加凝结水依次通过所述第一换热器、第二换热器、第三换热器和第四换热器,并与进入相应换热器内的物质进行换热。进一步地,所述第六换热器分别与所述第三换热器和第四换热器连通,以将所述第六换热器的抽气冷凝水送入所述第三换热器换热后,回锅炉给水,将所述第六换热器的二次蒸汽冷凝水送入所述第四换热器换热后,作为工艺补充水;所述蒸汽出口还与所述第四换热器连通,以将二次蒸汽送入所述第四换热器中进行换热。进一步地,所述吸收装置的下部设置烟气进口,上部设置烟气出口,所述第一喷淋单元、所述贮液单元和所述第二喷淋单元均位于所述烟气进口与烟气出口之间。进一步地,所述吸收装置下部与所述第二换热器,或所述第二换热器和第二喷淋单元之间设置第一泵;所述吸收装置下部与所述溶液过滤调质系统,或所述溶液过滤调质系统与所述第二换热器,或所述第二换热器与所述第二喷淋单元之间设置第二泵;所述吸收装置下部与所述第五换热器,或所述第五换热器与所述第六换热器,或所述第六换热器与所述闪蒸罐之间设置第三泵;所述浓溶液出口与第五换热器,或所述第五换热器与第一喷淋单元之间设置第四泵。本技术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1、本技术提供的烟气处理装置,在吸收装置内设置贮液单元,利用其将内腔分为第一烟气处理区和第二烟气处理区,烟气从吸收装置的底部进入与吸收装置顶部喷淋的浓溶液(如浓盐溶液)逆流接触,第二烟气处理区的浓溶液吸收烟气中水分变稀,析出水分相变过程中释放的潜热,加热烟气和浓溶液至55℃-65℃;升温后的浓溶液通过贮液单元引出进入第一换热器中与换热介质(如热网水)换热,换热介质可被升温3-10℃,浓溶液降温至与第二烟气处理区顶部溶液进口温度大致一致之后进入第一烟气处理区,继续吸收烟气中水分,首次采用梯级换热,可有效提升热换的品质,最终通过上述手段深度回收并利用了原烟气的显热和净烟气水蒸汽的潜热,避免现有技术烟气降温冷凝需要大量冷源,大大节约了水资源。同时回收了净烟气中水分,降低系统运行费用,解决了燃煤电厂或其他行业消除有色烟羽、深度提水系统只投入没有收益的问题,达到高效节能减排等环保效果,具有很好的社会和经济影响。2、本技术提供的烟气处理装置,首先利用吸收装置来大幅度降低净烟气的含水率,蒸汽在被浓溶液吸收过程中由于相变释放潜热,使得净烟气的干度和温度得以提高,可同时达到消除有色烟羽、深度提水、降低净烟气的含尘量和回收净烟气中水蒸汽低品质潜热的效果;接着在吸收装置中吸收水蒸气后的浓溶液变成稀溶液,稀溶液中一部分通过第五换热器降温,再通过再生系统恢复至原浓度,最后返回至第二烟气处理区;另一部分通过第二换热器加热换热介质(如热网水),再返回至第一烟气处理区,两股流量大小根据具体要求调整,通过调整两路流量比可改变单位质量浓溶液的吸水能力;加之,被送往再生系统中的稀溶液通过与再生系统产生的饱和蒸汽换热并进入闪蒸罐内闪蒸再生变为浓溶液,再被输送至吸收装置中,再生过程利用了再生系统顶部的二次蒸汽压缩后产生的饱和蒸汽,释放潜热的饱和蒸汽变为二次蒸汽冷凝水,该二次蒸汽冷凝水再次进入第四换热器与热网水换热,降温后的凝结水可用于脱硫装置除雾器冲洗水或者做为工艺补充水等,降低了成本和能耗。避免再生使用电厂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烟气处理装置,包括吸收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n贮液单元,设置于所述吸收装置内,并将其内腔分为第一烟气处理区和第二烟气处理区,烟气适于从所述第一烟气处理区通过所述贮液单元进入所述第二烟气处理区;/n第一换热器,其进液端与所述贮液单元连通,出液端靠近所述贮液单元与所述第一烟气处理区连通,以使所述贮液单元内的溶液进入所述第一换热器内换热,并将换热后的溶液送入所述第一烟气处理区与烟气接触。/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烟气处理装置,包括吸收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贮液单元,设置于所述吸收装置内,并将其内腔分为第一烟气处理区和第二烟气处理区,烟气适于从所述第一烟气处理区通过所述贮液单元进入所述第二烟气处理区;
第一换热器,其进液端与所述贮液单元连通,出液端靠近所述贮液单元与所述第一烟气处理区连通,以使所述贮液单元内的溶液进入所述第一换热器内换热,并将换热后的溶液送入所述第一烟气处理区与烟气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烟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再生系统,所述再生系统包括,
闪蒸罐,其上部设置稀溶液进口和蒸汽出口,下部设置浓溶液出口;
第六换热器,所述吸收装置的下部、第六换热器和稀溶液进口依次连通;
压缩机和饱和器,所述蒸汽出口、压缩机、饱和器和第六换热器依次连通,以使稀溶液与二次蒸汽在所述第六换热器内发生换热后,进入所述闪蒸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烟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一喷淋单元,靠近所述吸收装置的中上部设置于其内,且位于所述贮液单元的上方,浓溶液出口、第五换热器和第一喷淋单元依次连通设置,以将换热后的浓溶液通过所述第一喷淋单元喷淋于上升的烟气上;
第二喷淋单元,靠近所述贮液单元且位于其下方设置于所述吸收装置内,所述贮液单元、第一换热器和第二喷淋单元依次连通设置,以将与烟气接触后的溶液换热后,再喷淋于净烟气上,以与净烟气逆向对流。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烟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收装置的下部、第五换热器、第六换热器和稀溶液进口依次连通,以于所述第五换热器内与来自闪蒸罐的浓溶液出口的浓溶液换热,再经所述第六换热器换热后,最后送入所述闪蒸罐。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烟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二换热器,所述吸收装置的下部、第二换热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争荣汪洋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华电科工集团有限公司华电环保系统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