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向加强的现场固化内衬以及加强的覆层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72007 阅读:18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纵向加强的树脂可浸渍现场固化内衬(21),该内衬具有至少一层涂覆的加强织物(35)制成的外部非渗透层,以限制纵向的拉伸。连续长度的树脂可浸渍内衬设置在平放状态下并被浸渍。然后将浸渍后的内衬供应到成管形成设备中,此时,管状的树脂非渗透织物覆层也被供应到该管形成设备中、进行密封且围绕内部管状构件连续地翻转以翻转地包裹管状构件,该树脂非渗透织物覆层在经向上的强度大于在纬线方向上的强度。该加强的内衬具有整体的、可被纵向加强的内部非渗透层(22),且该加强的内衬可安装在现有管线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非开挖修复现有管路和管线的现场固化内衬,尤其 涉及一种具有内部非渗透层的、通过内衬外表面上的树脂非渗透织物覆层来 纵向加强的现场固化内衬,该内衬适用于现有管路的非开挖修复。
技术介绍
普遍公知的是,对于用于引导流体的现有管路及管线而言,尤其是对于 诸如生活污水管道、雨水排放管道、水管及气管之类的地下管道而言,由于 流体的泄漏而经常需要修理。这种泄漏可能是从周围向内泄漏到管线的内部 或者管线的导引部分。或者,这种泄漏可能是从管线的导引部分向外泄漏到 周围环境中。无论是向内渗透或向外渗透,都应避免这种泄漏。现有管路中的泄漏可能是缘于原有管线的安装不当,或者是缘于管道本 身的正常老化而导致的磨损,或者是缘于所输送的腐蚀物或磨蚀性材料的影 响。管道接缝处或管道接缝附近所产生的裂缝可能是缘于诸如地震之类的环 境因素,或者是缘于大型车辆在管道上方的地面上的移动,或者是缘于类似 的自然或者人为的振动,或者是缘于其他类似的原因。无论是缘于何种原因, 这样的泄漏都是不希望的,并且泄漏可能导致管线中传输的流体的浪费或者 导致对周围环境的损害,也可能造成危险的公共卫生灾难。如果泄漏持续下 去,则由于土壤的流失以及管路的侧面支撑的消失,有可能导致现有管路的 结构毁坏。由于持续增长的劳动力成本和机械成本,通过挖出现有管道并将其更换 为新的管道来修理可能正在泄漏的地下管道或者地下管道的部分的方式变 得越来越困难和越来越不经济。为此,提出了对现有管线进行现场修理或修 复的各种方法。这些新方法避免了开挖或更换管道或管段所带来的花销和危 险,并且还避免了施工过程中对公众所造成的巨大不便。当前广泛应用的最成功的管线修理方法或者非开挖修复方法中的一种是称为Instiuform⑧的方4法。美国专利No.4,009,063、No.4,064,211以及No.4,135,958中对该Instiuform方法做了详细地描述,其内容通过援引而全部并入到本说明书中。在Instiuform方法的标准操作中,在现有管线中安装细长的柔性管状内 衬,该柔性管状内衬由毛毡织物(felt fabric)、泡沫或者类似的树脂可浸渍 材料制成,并且具有浸渍了热固性固化树脂的外部非渗透覆层。在此方法的 最广泛实施的实施例中,如'211和'958的Instiuform专利中所述,该内衬采 用翻转法(inversionprocess)安装。在翻转法中,随着内衬沿着管线的长度 方向展开,作用至翻转内衬内部的径向压力将内衬挤压在管线内表面上,并 使内衬与管线的内表面接合。Instiuform方法还通过绳索或者缆绳将树脂浸 渍的内衬拉到管路中,并使用在内衬中翻转的、独立的流体不能透过的膨胀 囊或者膨胀管使内衬紧靠现有管线的内壁而固化。这种树脂可浸渍的内衬一 般叫做"现场固化内衬"或者"CIPP内衬",这种安装叫做CIPP安装。传统的用于翻转法和拉进充胀CIPP安装的现场固化柔性管状内衬在初 始状态时具有光滑的外层,该外层由相对柔软的、基本非渗透的聚合物覆层 制成。该外部覆层能使树脂浸入由诸如毛毡之类的树脂可浸渍材料制成的内 层。在翻转后,该非渗透层位于内衬的内侧,且树脂可浸渍层紧贴着现有管 线的壁。当柔性内衬在管线中安装到位时,从内部对管线进行加压,优选利 用诸如水或空气之类的翻转用流体沿径向向外推压内衬,使其与现有管线的 内表面接合并一致。然后通过连接于翻转内衬端部的再循环软管,将诸如水 之类的热固化流体引入到翻转的内衬,从而开始树脂的固化。然后,浸渍在 可浸渍材料中的树脂固化,从而在现有管线中形成坚硬的、紧密配合的刚性 管道内衬。这种新的内衬能有效地密封任意的裂缝,并能修补任意管段或者 管道接缝部分的损坏,以防止向现有管线的内部或者外部的泄漏。固化的树 脂还可以强化现有管线壁,以提供针对周围环境的附加结构支撑。当通过拉进充胀法安装管状的现场固化内衬时,内衬采用与翻转法相同 的方式浸渍树脂,并在扁平(collapsed)的状态下将内衬拉进并置于现有管 线中。在典型的安装中,在现有的人孔或者进出位置处设置向下的管道(down tube)、底端具有弯头(elbow)的膨胀管或管路,并且使翻转的膨胀囊通过 该向下的管道,展开,并从弯头的水平部分的开口出来之后向后翻边(cuff) 且插入扁平的内衬中。然后,将现有管路中的扁平内衬置于膨胀囊向后翻边的端部之上并固定于该端部。然后将诸如水等翻转用流体送入该向下的管 道,水压将膨胀囊从弯头的水平部分推出,并使扁平的内衬展幵、贴紧现有 管路的内表面。所述膨胀囊的这种翻转将持续到该膨胀囊到达并延伸到下游 的人孔或者第二进出位置处。此时,可以对被挤压而紧靠现有管路的内表面 的内衬进行固化。采用与系于翻转用膨胀囊的端部的再循环管相同的方式通 过将热固化水引入到膨胀囊内而开始固化,以促使浸渍层的树脂固化。内衬中的树脂固化后,膨胀囊可以去除,或者留在固化内衬的现场。拉 进充胀法以及翻转法在施工过程中通常都将人员的进出限制在人孔空间内。 比如,需要人员进出以将翻转的内衬或者翻转的膨胀囊固定于弯头的端部并 将之插入扁平的内衬中。无论该内衬如何安装,都要通过称作"浸湿"的方法使可固化的热固性 树脂浸渍到内衬的树脂吸收层。如内衬领域广为公知的,该浸湿方法通常包 括通过形成于外部非渗透膜的端部或开口将树脂注入到树脂吸收层中;抽 真空;并使浸渍的内衬通过轧辊。可使用很多种树脂,如聚酯树脂、乙烯酯 类树脂、环氧树脂等,可以根据需要而选用树脂种类。优选使用在室温下相 对稳定、但在通过空气、蒸汽或热水进行加热或在受到诸如紫外线等适当辐 射时易于固化的树脂。Insituform美国专利NO.4,366,012中记载了一种通过真空浸渍法来浸湿 内衬的方法。如上述专利,063所述,当内衬具有内部及外部非渗透层时,该 管状内衬可以设置成扁平状,并在扁平内衬的相对两侧形成切口,树脂从两 侧注入。美国专利No.4,182,262中示出了在安装时同时在内衬的末端抽真空 以进行浸湿的另外一种装置。各个专利的内容都通过援引而并入到本说明书 中。为改进拉进充胀法已有最新的努力,即利用气体使膨胀囊从近端的进出 位置翻转到己拉进的内衬中。当翻转的膨胀囊到达远端的进出位置时,将蒸 汽引入到近端的进出位置以使树脂可浸渍层中浸渍的树脂开始固化。由于固 化用流体的蒸汽携带更多的能量,因此,这种方法具有固化快的优点。但是, 这种方式仍然需要将膨胀囊翻转到已拉进的浸渍的内衬中。为避免将膨胀囊 翻转到已拉进的内衬中这一步骤,所作出的努力包括在地面上进行翻转操 作。例如,在美国专利No.6,270,289中,其方法包括在将软管组件拉进现有管路之前,在地面上将标定软管(calibration hose)翻转到平放的内衬软管中。 这一方法避免了地下的翻转,但极大地受限于在拉进之前能够平放在地面上 的内衬的长度。避免这种翻转的另一个提议是生产一种具有内部覆层和外部覆层的内 衬,从而能将固化用流体直接引入到已拉进的内衬中。其缺点包括当试图 对介于内部非渗透覆层和外部非渗透覆层之间的树脂可浸渍材料进行浸渍 时面临困难。外部覆层对于处理浸渍内衬并允许内衬拉进现有管路具有重要 性,而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现场固化内衬,包括:至少一层树脂可浸渍材料,其形成管状构件;以及树脂非渗透的织物覆层,其在经向具有较高的强度,且围绕该管状构件设置。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富兰克林T德赖弗王维平
申请(专利权)人:伊纳埃克威生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US[美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