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装配式绿色建筑体系及其建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2718820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04 03:4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装配式绿色建筑体系及其建造方法,属于建筑施工工业化技术领域,包括底板,底板包括多个相互拼接而成的第一拼接条,相邻的第一拼接条相对的面上开设有相互配合的第一插槽和第一插条,第一插槽的横截面呈“T”形设置,第一插条与“T”形的第一插槽配合设置,多个第一拼接条的两端设置有用于将多个第一拼接条的两端包覆起来的第一包覆条,第一包覆条的横截面呈“U”形设置,因第一插槽和第一插条呈“T”形设置,使得多个第一拼接条位于同一个平面上,提高了相邻的第一拼接条之间的固定效果,第一包覆条将多个第一拼接条的端部包覆,防止多个第一拼接条沿立柱的高度之间出现偏差从而提高了装配式建筑体系的强度和稳定性。

An assembly green building system and its construction method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n assembled green building system and a construction method thereof, belonging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building construction industrialization, including a base plate, which comprises a plurality of first splicing strips which are spliced with each other, a first inserting slot and a first inserting strip are arranged on the opposite surface of the adjacent first splicing strips, the cross section of the first slot is arranged in a \t\ shape, and the first inserting strip and the \t\ shape The first slot of the first splicing strip is equipped with a first wrapping strip for wrapping the two ends of the first splicing strip. The cross section of the first wrapping strip is set in a \U\ shape. Because the first slot and the first inserting strip are set in a \t\ shape, the first splicing strip is located on the same plane, which improves the fixation effect between the adjacent first splicing strips As a result, the first cladding strip covers the ends of multiple first splicing strips to prevent the deviation of multiple first splicing strips along the height of the column, thus improving the strength and stability of the prefabricated building syste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装配式绿色建筑体系及其建造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施工工业化
,尤其是涉及一种装配式绿色建筑体系及其建造方法。
技术介绍
由预制部品部件在工地装配而成的建筑,称为装配式建筑。按预制构件的形式和施工方法分为砌块建筑、板材建筑、盒式建筑、骨架板材建筑及升板升层建筑等五种类型。板房是一种建筑工地常用的临时房屋,可方便快捷地进行组装和拆卸,实现了临时建筑的通用标准化,树立了环保节能、快捷高效的建筑理念。申请公布号为CN105317116A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模块化设计的装配式建筑,包括模块化设计的建筑本体,所述建筑本体底部靠近中央位置设有向下延伸的柱承,柱承底端设置插接部;所述与柱承和插接部构成的安装部适配的衔接部设置于建筑本体顶部。所述建筑本体顶部且高于建筑顶部的位置设有向外侧延伸的扶檐。但其不足之处在于,通过带动柱承端部上的插接部插接至适配部内,当将多个建筑本体用作房屋的某一面板时,建筑本体可能会沿垂直于建筑本体所在的平面的方向带动柱承和插接部与适配部之间脱离,从而造成相邻的建筑本体不在同一个平面上,降低了整个装配式建筑的强度和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装配式绿色建筑体系,包括底板(1),所述底板(1)上且位于底板(1)的四角设置有立柱(11),相邻的所述立柱(11)之间设置有侧板(16),多个所述立柱(11)远离底板(1)的端部设置有顶板(12),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包括多个相互拼接而成的第一拼接条(13),相邻的所述第一拼接条(13)相对的面上开设有相互配合的第一插槽(131)和第一插条(132),所述第一插槽(131)和第一插条(132)均沿第一拼接条(13)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第一插槽(131)的两端贯穿第一拼接条(13)设置,所述第一插槽(131)的横截面呈“T”形设置,所述第一插条(132)与“T”形的所述第一插槽(...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装配式绿色建筑体系,包括底板(1),所述底板(1)上且位于底板(1)的四角设置有立柱(11),相邻的所述立柱(11)之间设置有侧板(16),多个所述立柱(11)远离底板(1)的端部设置有顶板(12),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包括多个相互拼接而成的第一拼接条(13),相邻的所述第一拼接条(13)相对的面上开设有相互配合的第一插槽(131)和第一插条(132),所述第一插槽(131)和第一插条(132)均沿第一拼接条(13)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第一插槽(131)的两端贯穿第一拼接条(13)设置,所述第一插槽(131)的横截面呈“T”形设置,所述第一插条(132)与“T”形的所述第一插槽(131)配合设置,多个所述第一拼接条(13)的两端设置有用于将多个第一拼接条(13)的两端包覆起来的第一包覆条(133),所述第一包覆条(133)的长度方向沿垂直于第一拼接条(13)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第一包覆条(133)的横截面呈“U”形设置,“U”形的所述第一包覆条(133)的内壁与多个第一拼接条(13)的三面抵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配式绿色建筑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朝向顶板(12)的面上且位于底板(1)的两侧开设有第一连接槽(14),所述第一连接槽(14)的长度方向沿垂直于第一插槽(131)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第一连接槽(14)的两端贯穿所述底板(1)设置,“U”形的所述第一包覆条(133)的内壁上设置有插接且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槽(14)内的第一连接条(14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配式绿色建筑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上且位于立柱(11)所在的位置设置有第一插接杆(15),所述立柱(11)远离顶板(12)的端部朝向立柱(11)内开设有用于供第一插接杆(15)插入的第一槽体(15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配式绿色建筑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11)朝向两侧侧板(16)的面上均开设有第二连接槽(111),所述第二连接槽(111)沿立柱(11)的高度方向设置,所述第二连接槽(111)的两端贯穿立柱(11)设置,所述侧板(16)上设置有插接至第二连接槽(111)内的第二连接条(112),所述第二连接条(112)沿侧板(16)边缘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第二连接槽(111)的横截面呈“T”形设置,所述第二连接条(112)与“T”形的第二连接槽(111)配合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配式绿色建筑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板(16)包括多个相互拼接而成的第二拼接条(161),相邻的所述第二拼接条(161)相对的面上设置有相互配合的第二插槽(162)和第二插条(163),所述第二插条(163)和第二插槽(162)均沿第二拼接条(161)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第二插槽(162)的两端贯穿第二拼接条(161)设置,所述第二插槽(162)的横截面呈“T”形设置,所述第二插条(163)与“T”形的第二插槽(162)配合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配式绿色建筑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11)远离底板(1)的端部朝向立柱(11)内开设有第二槽体(113),所述顶板(12)上设置有插接至所述第二槽体(113)内的第二插接杆(114)。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配式绿色建筑体系,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贤俊贺秀峰陈向华刘良胡文博刘湘阎开宝陈浪梁玉华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市新宏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