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预制沉降井及拉顶管预制沉降井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2718688 阅读:20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04 03:4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预制沉降井及拉顶管预制沉降井施工方法。该该预制沉降井的井体为由混凝土浇筑而成的内部中空且两端开口的圆柱状结构,并且,井体的顶部沿其径向设置有两个U型缺口,用以卡设在拉顶管管道上,以使预制沉降井作为沉降井对拉顶管管道进行维护,并作为边坡支护结构进行护坡;井体的顶部和U型缺口处设置有若干个部分设置在井体外的固定件,用以插设在井体下方的混凝土内实现井体的固定。本发明专利技术保证沉降井的质量问题,结构具有整体性,以便替代检查井进行拉顶管管道进行维护,解决了拉、顶管施工完成后无法进行沉降井施工的问题,作为边坡支护结构不必进行土体开挖放坡支护等复杂工艺,保证了施工的安全稳定性。

A construction method of precasting settlement well and pulling pipe precasting settlement well

The invention provides a construction method of a prefabricated settlement well and a pulling and jacking pipe prefabricated settlement well. The well body of the prefabricated settlement well is a cylindrical structure with hollow interior and opening at both ends, and the top of the well body is provided with two U-shaped notches along its radial direction, which are used to be clamped on the pulling and jacking pipe, so that the prefabricated settlement well can be used as the settlement well to maintain the pulling and jacking pipe, and as the slope support structure to protect the slope; the top and U-shaped notches of the well body A number of fixings are arranged outside the well body to insert into the concrete below the well body to realize the fixation of the well body. The invention ensures the quality problem of the settlement well and the integrity of the structure, so as to replace the inspection well for the maintenance of the pipe pulling and jacking, and solves the problem that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settlement well cannot be carried out after the completion of the pulling and jacking construction. As a slope support structure, it does not need to carry out the complex process such as soil excavation and sloping support, so as to ensure the safety and stability of the construc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预制沉降井及拉顶管预制沉降井施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施工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预制沉降井及拉顶管预制沉降井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在乡镇污水处理项目中,雨污水主管道埋设安装施工,存在地质条件相对较差的施工环境(例如地下有流沙,边坡不稳定等较差施工环境),或者管道埋设位置周边有建筑物、高压线等障碍物,无法进行开挖放坡,只能采用拉、顶管施工工艺。拉、顶管施工完成后的检查井,按照目前普遍做法,仍是要大开挖并采用刚性支护材料进行护坡,存在较大施工难度、增加费用、危险性较高等弊端。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预制沉降井及拉顶管预制沉降井施工方法,旨在解决现有检查井通过刚性支护材料进行护坡存在较大施工难度、增加费用、危险性较高的问题。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预制沉降井,该预制沉降井的井体为由混凝土浇筑而成的内部中空且两端开口的圆柱状结构,并且,所述井体的顶部沿其径向设置有两个U型缺口,用以卡设在拉顶管管道上,以使所述预制沉降井作为沉降井对所述拉顶管管道进行维护,并作为边坡支护结构进行护坡;所述井体的顶部和所述U型缺口处设置有若干个部分设置在所述井体外的固定件,用以插设在所述井体下方的混凝土内实现所述井体的固定。进一步地,上述预制沉降井,所述井体的顶部设置的固定件伸出所述井体外的长度大于所述U型缺口处设置的固定件伸出所述井体外的长度。进一步地,上述预制沉降井,所述井体的顶部设置的固定件沿所述井体的周向设置,且各个所述井体的顶部设置的固定件均沿所述井体的轴向延伸设置;和/或,所述U型缺口处设置的固定件均沿垂直于所述固定件所处位置的平面设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拉顶管预制沉降井,通过在井体上设置有两个U型缺口,以便卡设在拉顶管管道上,进而在施工过程中作为沉降至设定位置,即作为沉降井对拉顶管管道进行维护,同时,井体的顶部和U型缺口处设置有若干个部分设置在井体外的固定件,用以插设在井体下方的混凝土内实现井体的固定,确保了该预制沉降井的稳定性,可保证沉降井的质量问题,结构具有整体性,以便替代检查井进行拉顶管管道进行维护,并可以作为边坡支护结构进行护坡,解决了拉、顶管施工完成后无法进行沉降井施工的问题,同时该预制沉降井制作简单方便施工简单,提高了拉、顶管施工完成后的检查井制作的效率,且作为边坡支护结构不必进行土体开挖放坡支护等复杂工艺,保证了施工的安全稳定性。另外,预制沉降井材料简单,保证了施工的经济性。另一方面,本专利技术还提出了一种拉顶管预制沉降井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管施工步骤,通过拉、顶管施工作业将拉顶管管道通过地下,并穿过障碍物或地质条件不满足开挖放坡段;井制作步骤,预制上述预制沉降井;井就位步骤,确定沉降井的预设位置,并将所述井制作步骤预制的预制沉降井倒置放于沉降井的预设位置,并将所述预制沉降井内土挖除,以使所述预制沉降井逐渐下沉并固定至沉降井的设计标高处;管道切割步骤,将所述预制沉降井内的拉顶管管道切割并移出沉降井外,以使沉降井的底部满足施工条件;浇筑步骤,在所述预制沉降井的底部、所述预制沉降井的U型缺口与所述拉顶管管道之间的缝隙处浇筑混凝土,以使所述预制沉降井上伸出所述井体的部分插设在混凝土内。进一步地,上述拉顶管预制沉降井施工方法,在所述井就位步骤,通过吊装机将位于设计标高处的所述预制沉降井进行吊装和固定。进一步地,上述拉顶管预制沉降井施工方法,在所述浇筑步骤之后,还包括:拆除步骤,待所述浇筑步骤浇筑的混凝土强度到达强度阈值,拆除吊装机。进一步地,上述拉顶管预制沉降井施工方法,所述井制作步骤包括如下子步骤:内壁制作子步骤,将第一弯弧板弯曲成第一圆筒状结构并焊接固定后,根据拉顶管管道的参数,在第一圆筒状结构的顶部上切割两个沿所述第一圆筒状结构径向设置的第一U型缺口壁;外壁制作子步骤,将第二弯弧板弯曲成第二圆筒状结构并焊接固定后,根据拉顶管管道,在第二圆筒状结构的顶部上切割两个沿所述第二圆筒状结构径向设置的第二U型缺口壁;所述第二弯弧板和所述第一弯弧板的宽度相同以使所述第一圆筒状结构的高度与所述第二圆筒状结构的高度相同;密封子步骤,将所述外壁制作步骤制作的第二圆筒状结构同轴套设在所述内壁制作步骤制作的第一圆筒状结构的外部以使两者之间围设成环形结构,制作环形盖板并焊接在所述第一圆筒状结构和所述第二圆筒状结构的底壁上后,制作两个U型盖板,侧壁分别焊接在两个U型缺口的所述第一U型缺口壁和所述第二U型缺口壁上;浇筑子步骤,向所述环形结构内浇筑混凝土,以得到设有U型缺口的井体;竖直钢筋插设子步骤,在所述井体内沿所述井体的周向插设若干根竖直设置的竖直钢筋,并且,所述竖直钢筋的顶部高出所述第二圆筒状结构第一预设值,用以固定所述井体;穿插钢筋子步骤,在两个所述U型盖板上钻有若干个孔,并在各个孔内插入垂直钢筋,且垂直钢筋均伸出U型盖板第二预设值;拆除子步骤,在混凝土强度达到预设强度后,拆除所述第一弯弧板和所述第二弯弧板。进一步地,上述拉顶管预制沉降井施工方法,在所述内壁制作子步骤和所述外壁制作子步骤中,采用皮尺测量拉顶管管道的设置位置,并在所述第一圆筒状结构和/或所述第二圆筒状结构上进行拉顶管管道标记,并根据拉顶管管道标记对U型缺口进行U型标记,以此进行所述第一U型缺口和所述第二U型缺口的切割依据。进一步地,上述拉顶管预制沉降井施工方法,所述U型标记依据U型缺口比所述拉顶管管道的管径大管径阈值的原则。进一步地,上述拉顶管预制沉降井施工方法,所述管径阈值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预设值。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拉顶管预制沉降井施工方法,利用预制沉降井进行拉顶管预制沉降井的施工,确保了该预制沉降井的稳定性,可保证沉降井的质量问题,结构具有整体性,以便替代检查井进行拉顶管管道进行维护,并可以作为边坡支护结构进行护坡,解决了拉、顶管施工完成后无法进行沉降井施工的问题,同时该预制沉降井制作简单方便施工简单,提高了拉、顶管施工完成后的检查井制作的效率,且作为边坡支护结构不必进行土体开挖放坡支护等复杂工艺,保证了施工的安全稳定性。另外,预制沉降井材料简单,保证了施工的经济性。附图说明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预制沉降井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预制沉降井使用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拉顶管预制沉降井施工方法的流程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井制作步骤的流程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预制沉降井加工过程中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例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公开,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预制沉降井,其特征在于,/n所述预制沉降井的井体(1)为由混凝土浇筑而成的内部中空且两端开口的圆柱状结构,并且,所述井体(1)的顶部沿其径向设置有两个U型缺口(11),用以卡设在拉顶管管道(2)上,以使所述预制沉降井作为沉降井对所述拉顶管管道(2)进行维护,并作为边坡支护结构进行护坡;/n所述井体(1)的顶部和所述U型缺口(11)处设置有若干个部分设置在所述井体(1)外的固定件(12),用以所述井体(1)倒置时插设在所述井体(1)下方的混凝土内实现所述井体(1)的固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预制沉降井,其特征在于,
所述预制沉降井的井体(1)为由混凝土浇筑而成的内部中空且两端开口的圆柱状结构,并且,所述井体(1)的顶部沿其径向设置有两个U型缺口(11),用以卡设在拉顶管管道(2)上,以使所述预制沉降井作为沉降井对所述拉顶管管道(2)进行维护,并作为边坡支护结构进行护坡;
所述井体(1)的顶部和所述U型缺口(11)处设置有若干个部分设置在所述井体(1)外的固定件(12),用以所述井体(1)倒置时插设在所述井体(1)下方的混凝土内实现所述井体(1)的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制沉降井,其特征在于,
所述井体(1)的顶部设置的固定件(12)伸出所述井体(1)外的长度大于所述U型缺口(11)处设置的固定件(12)伸出所述井体外的长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预制沉降井,其特征在于,
所述井体(1)的顶部设置的固定件(12)沿所述井体(1)的周向设置,且各个所述井体(1)的顶部设置的固定件(12)均沿所述井体(1)的轴向延伸设置;和/或,
所述U型缺口(11)处设置的固定件(12)均沿垂直于所述固定件(12)所处位置的平面设置。


4.一种拉顶管预制沉降井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管施工步骤,通过拉、顶管施工作业将拉顶管管道通过地下,并穿过障碍物或地质条件不满足开挖放坡段;
井制作步骤,预制如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预制沉降井;
井就位步骤,确定沉降井的预设位置,并将所述井制作步骤预制的预制沉降井倒置放于沉降井的预设位置,并将所述预制沉降井内土挖除,以使所述预制沉降井逐渐下沉并固定至沉降井的设计标高处;
管道切割步骤,将所述预制沉降井内的拉顶管管道切割并移出沉降井外,以使沉降井的底部满足施工条件;
浇筑步骤,在所述预制沉降井的底部、所述预制沉降井的U型缺口与所述拉顶管管道之间的缝隙处浇筑混凝土,以使所述预制沉降井上伸出所述井体的部分插设在混凝土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拉顶管预制沉降井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井就位步骤,通过吊装机将位于设计标高处的所述预制沉降井进行吊装和固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拉顶管预制沉降井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仁伟舒定军吕云升陈世伟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一冶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