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天然抗菌羊绒精纺面料的生产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718418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04 03:3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天然抗菌羊绒精纺面料的生产工艺,包括配置抗菌整理液、配置氨基硅氧烷溶胶和整理步骤。该天然抗菌羊绒精纺面料的生产工艺利用硅氧烷溶胶将植物多酚固定到羊毛纤维上,所得羊绒精纺面料具有良好的防毡缩性能和抗菌性能,并且抗菌性能具有较高的热稳定性,满足服用要求。

Production technology of a natural antibacterial cashmere worsted fabric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production process of a natural antibacterial cashmere worsted fabric, which comprises the steps of configuring an antibacterial finishing solution, an amino siloxane sol and a finishing step. The production process of the natural antibacterial cashmere worsted fabric uses siloxane sol to fix the plant polyphenols on the wool fiber. The cashmere worsted fabric has good anti felting and antibacterial properties, and the antibacterial properties have high thermal stability, which meets the wearing requirement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天然抗菌羊绒精纺面料的生产工艺
本专利技术涉及羊毛精纺面料生产
,具体涉及一种天然抗菌羊绒精纺面料的生产工艺。
技术介绍
羊毛织物具有良好的弹性、保暖型和吸湿性,其主要成分为蛋白质,羊毛纤维的微孔结构及角蛋白成分为细菌滋生提供了水分及营养,羊毛纤维的抗菌整理主要采用后整理工艺,即通过负载各类抗菌剂赋予织物特种功能。常用的抗菌整理剂按照机理可总结为两类:一是利用抗菌剂中的阳离子基团通过静电作用吸附到带负电的细菌细胞壁,它们能够破坏细胞壁结构、抑制蛋白合成、使细胞合成酶失活,还可通过改变细胞壁通透性,使细胞内溶物渗出达到抗菌效果;二是利用纳米材料的小尺寸效应和光化学活性,在光催化条件下产生强氧化基团与微生物反应导致细菌死亡。常见的天然抗菌剂包括壳聚糖、溶菌酶、聚赖氨酸和植物多酚。其中壳聚糖和聚赖氨酸具有一定成膜能力,能与羊毛纤维的蛋白质分子发生交联。溶菌酶和植物多酚在溶液中处于有利状态,难以与羊毛纤维结合。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天然抗菌羊绒精纺面料的生产工艺,利用硅氧烷溶胶将植物多酚固定在羊毛纤维上并赋予面料抗菌性能。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天然抗菌羊绒精纺面料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配置抗菌整理液,将植物多酚、甲醛加入缩水甘油醚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的有机溶剂中,混匀,将植物多酚、甲醛、缩水甘油醚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和有机溶剂的混合溶液滴加到酸性水溶液中,搅拌,得到甲氧基硅烷溶胶抗菌整理液;S2:将氨基硅氧烷分散于纯水中,得到透明的氨基硅氧烷溶胶;S3:将羊绒精纺面料浸渍于S1所得甲氧基硅烷溶胶抗菌整理液中,浸轧烘干,然后将羊绒尽让面料浸渍于S2所得氨基硅氧烷溶胶中,浸轧焙烘,所述焙烘温度为110~140℃,焙烘时间为1~3min。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植物多酚为五倍子酚、牡丹酚、茶多酚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优选的技术方案为,S1中的有机溶剂为选自甲醇、乙醇、乙二醇和丙酮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植物多酚、甲醛与缩水甘油醚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的重量之比为(0.3~1):(0.01~0.03):10,甲氧基硅烷溶胶抗菌整理液中缩水甘油醚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与酸性水溶液的重量之比为(0.3~1):10。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氨基硅氧烷溶胶中氨基硅氧烷与水的重量之比为(0.1~0.7):10。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在于:该天然抗菌羊绒精纺面料的生产工艺利用硅氧烷溶胶将植物多酚固定到羊毛纤维上,所得羊绒精纺面料具有良好的防毡缩性能和抗菌性能,并且抗菌性能具有较高的热稳定性,满足服用要求。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实施例1实施例1天然抗菌羊绒精纺面料的生产工艺包括以下步骤:S1:配置抗菌整理液,将植物多酚、甲醛加入缩水甘油醚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的有机溶剂中,混匀,将植物多酚、甲醛、缩水甘油醚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和有机溶剂的混合溶液滴加到pH值为3.5~4的酸性水溶液中,搅拌,得到甲氧基硅烷溶胶抗菌整理液;S2:将氨基硅氧烷分散于纯水中,得到透明的氨基硅氧烷溶胶;S3:将羊绒精纺面料浸渍于S1所得甲氧基硅烷溶胶抗菌整理液中,浸轧烘干,然后将羊绒尽让面料浸渍于S2所得氨基硅氧烷溶胶中,浸轧焙烘,焙烘温度为140℃,焙烘时间为1min。植物多酚五倍子酚。S1中的有机溶剂为乙醇。植物多酚、甲醛与缩水甘油醚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的重量之比为0.3:0.01:10,甲氧基硅烷溶胶抗菌整理液中缩水甘油醚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与酸性水溶液的重量之比为1:10。氨基硅氧烷溶胶中氨基硅氧烷与水的重量之比为0.7:10。实施例2实施例2基于实施例1,区别在于,S3焙烘温度为110℃,焙烘时间为3min。植物多酚为牡丹酚。S1中的有机溶剂为乙二醇。植物多酚、甲醛与缩水甘油醚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的重量之比为1:0.03:10,甲氧基硅烷溶胶抗菌整理液中缩水甘油醚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与酸性水溶液的重量之比为0.3:10。氨基硅氧烷溶胶中氨基硅氧烷与水的重量之比为0.1:10。实施例3实施例3基于实施例1,区别在于,S3焙烘温度为120℃,焙烘时间为2min。植物多酚为茶多酚。S1中的有机溶剂为丙酮。植物多酚、甲醛与缩水甘油醚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的重量之比为0.5:0.02:10,甲氧基硅烷溶胶抗菌整理液中缩水甘油醚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与酸性水溶液的重量之比为0.6:10。氨基硅氧烷溶胶中氨基硅氧烷与水的重量之比为0.5:10。对比例对比例1为经缩水甘油醚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溶胶和氨基硅氧烷溶胶整理的羊绒精纺面料,其中缩水甘油醚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溶胶中不含有植物多酚和甲醛。实施例1-3的羊绒精纺面料试样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均表现出抑菌性能,随着植物多酚使用量的增加,羊绒精纺面料的抗菌性能逐渐增强,对比例1的羊绒精纺面料试样无抑菌性能。对实施例1-3的精纺羊毛面料试样蒸汽熨烫1min,抗菌效力不明显,且植物多酚具有较宽的抑菌活性pH值范围。以上所述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天然抗菌羊绒精纺面料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S1:配置抗菌整理液,将植物多酚、甲醛加入缩水甘油醚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的有机溶剂中,混匀,将植物多酚、甲醛、缩水甘油醚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和有机溶剂的混合溶液滴加到酸性水溶液中,搅拌,得到甲氧基硅烷溶胶抗菌整理液;/nS2:将氨基硅氧烷分散于纯水中,得到透明的氨基硅氧烷溶胶;/nS3:将羊绒精纺面料浸渍于S1所得甲氧基硅烷溶胶抗菌整理液中,浸轧烘干,然后将羊绒尽让面料浸渍于S2所得氨基硅氧烷溶胶中,浸轧焙烘,所述焙烘温度为110~140℃,焙烘时间为1~3min。/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天然抗菌羊绒精纺面料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配置抗菌整理液,将植物多酚、甲醛加入缩水甘油醚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的有机溶剂中,混匀,将植物多酚、甲醛、缩水甘油醚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和有机溶剂的混合溶液滴加到酸性水溶液中,搅拌,得到甲氧基硅烷溶胶抗菌整理液;
S2:将氨基硅氧烷分散于纯水中,得到透明的氨基硅氧烷溶胶;
S3:将羊绒精纺面料浸渍于S1所得甲氧基硅烷溶胶抗菌整理液中,浸轧烘干,然后将羊绒尽让面料浸渍于S2所得氨基硅氧烷溶胶中,浸轧焙烘,所述焙烘温度为110~140℃,焙烘时间为1~3min。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然抗菌羊绒精纺面料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植物多酚为五倍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查神爱陶海燕杨海军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阳光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