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型驾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715368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04 02:1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型驾驶装置,包括车体,还包括吸收机构和发电机构,所述发电机构包括太阳能板、气囊、两个输气管和四个支撑组件,所述支撑组件包括支撑套管、支撑杆、第一弹簧、第二弹簧和限位块,所述吸收机构包括滑杆、收集箱、气泵、滤网、驱动组件、两个支撑板、两个移动块、两个金属探测器、两个吸收罩和两个抽气管,所述驱动组件包括电机、第一齿轮、第二齿轮和两个丝杆,该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型驾驶装置中,通过发电机构可以将太阳能转换成电能供给无人驾驶汽车使用,提高了无人驾驶汽车的节能性能,通过吸收机构可以吸除地面上的金属杂物,降低了无人驾驶汽车的轮胎被戳破的几率,降低了无人驾驶汽车的故障率。

An intelligent driving device based on Internet of things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n intelligent driving device based on the Internet of things, which includes a vehicle body, an absorption mechanism and a power generation mechanism. The power generation mechanism includes a solar panel, an air bag, two gas pipelines and four support components. The support components include a support sleeve, a support rod, a first spring, a second spring and a limit block. The absorption mechanism includes a sliding rod, a collection box and an air pump , filter screen, driving component, two support plates, two moving blocks, two metal detectors, two absorption covers and two air extraction pipes. The driving component includes a motor, a first gear, a second gear and two screw rods. In the intelligent driving device based on the Internet of things, the solar energy can be converted into electric energy through the power generation mechanism for the use of the driverless vehicle, which improves the use of the driverless vehicle The energy-saving performance of the driving car can absorb the metal sundries on the ground through the absorption mechanism, which reduces the probability of the tire of the driverless car being punctured and the failure rate of the driverless ca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型驾驶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无人驾驶汽车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型驾驶装置。
技术介绍
无人驾驶汽车是智能汽车的一种,也称为轮式移动机器人,主要依靠车内的以计算机系统为主的智能驾驶仪来实现无人驾驶的目的。它是利用车载传感器来感知车辆周围环境,并根据感知所获得的道路、车辆位置和障碍物信息,控制车辆的转向和速度,从而使车辆能够安全、可靠地在道路上行驶。现有技术的无人驾驶汽车在行驶的过程中,路面上分布的金属杂物容易将无人驾驶汽车的车胎扎破,车胎破裂将会对无人驾驶汽车的行车安全造成严重影响,不仅如此,现有技术的无人驾驶汽车在行驶的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降低了无人驾驶汽车的节能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型驾驶装置。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型驾驶装置,包括车体,还包括吸收机构和发电机构,所述发电机构设置在车体的顶部,所述吸收机构设置在车体上;所述发电机构包括太阳能板、气囊、两个输气管和四个支撑组件,所述太阳能板设置在车体的顶部,四个支撑组件分别设置在太阳能板的两侧的两端,所述太阳能板通过四个支撑组件与车体连接,所述气囊设置在太阳能板与车体之间,两个输气管分别设置在气囊的两侧,两个输气管均设置在太阳能板的靠近车体的一侧,两个输气管的一端均与气囊连通;所述支撑组件包括支撑套管、支撑杆、第一弹簧、第二弹簧和限位块,所述支撑杆与太阳能板垂直,所述支撑杆的顶端与太阳能板固定连接,所述支撑套管与支撑杆同轴设置,所述支撑套管与车体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杆穿过支撑套管,所述支撑杆与支撑套管滑动连接,所述限位块与支撑杆的底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均套设在支撑杆上,所述支撑杆的顶端通过第一弹簧与支撑套管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杆的底端通过第二弹簧与支撑套管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弹簧处于压缩状态,所述第二弹簧处于拉伸状态;所述吸收机构包括滑杆、收集箱、气泵、滤网、驱动组件、两个支撑板、两个移动块、两个金属探测器、两个吸收罩和两个抽气管,所述滑杆与太阳能板平行,所述滑杆与支撑板垂直,两个支撑板分别与滑杆的两端固定连接,两个支撑板分别设置在车体的一端的两侧,所述驱动组件设置在两个支撑板之间,所述移动块的内部设有两个通孔,所述滑杆的两端分别穿过两个移动块,所述移动块与滑杆滑动连接,所述驱动组件设置在两个支撑板之间,两个移动块均与驱动组件连接,两个吸收罩分别设置在两个移动块的底部,所述收集箱与车体的靠近支撑板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气泵与收集箱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气泵与收集箱的内部连通,所述滤网覆盖在收集箱与气泵的连接处,两个抽气管的一端分别与收集箱的两侧连通,两个抽气管的另一端分别与两个吸收罩连通,两个金属探测器分别与两个移动块固定连接。作为优选,为了提高无人驾驶汽车的自动化程度,所述车体的内部设有无线信号收发模块、内置天线和PLC,所述无线信号收发模块、内置天线和两个金属探测器均与PLC电连接。作为优选,为了给移动块提供动力,所述驱动组件包括电机、第一齿轮、第二齿轮和两个丝杆,两个丝杆均与滑杆平行,两个丝杆同轴设置,两个丝杆的螺纹方向相反,两个丝杆的一端均与第二齿轮固定连接,两个丝杆的另一端均设有安装轴承,两个丝杆的另一端均通过安装轴承分别与两个支撑板连接,所述电机与车体固定连接,所述电机与第一齿轮传动连接,所述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啮合,两个丝杆分别穿过两个移动块,所述丝杆与移动块螺纹连接。作为优选,为了延长收集箱的使用寿命,所述收集箱的内壁上涂有防腐涂层。作为优选,为了提高对移动块移动距离控制的精确度,所述电机为伺服电机。作为优选,为了提高支撑杆移动的顺畅度,所述支撑杆上涂有润滑脂。作为优选,为了提高对太阳能板的散热效率,所述输气管的制作材料均为金属铜。作为优选,为了提高输气管的防尘性能,所述输气管的远离气囊的一端上设有防尘网。作为优选,为了提高输气管的散热效率,所述输气管上排列设置有至少两个导热片,所述导热片与太阳能板固定连接。作为优选,为了进一步提高对太阳能板的散热效率,所述输气管的形状为S形。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型驾驶装置中,通过发电机构可以将太阳能转换成电能,之后将电能供给无人驾驶汽车使用,提高了无人驾驶汽车的节能性能,与现有发电机构相比,该发电机构不仅实现了对太阳能板的缓冲作用,降低了太阳能板发生损坏的几率,同时可以对太阳能板进行散热,提高了太阳能板的发电效率,不仅如此,通过吸收机构可以吸除地面上的金属杂物,降低了无人驾驶汽车的轮胎被戳破的几率,降低了无人驾驶汽车的故障率,与现有吸收机构相比,该吸收机构通过两个吸收罩的同步移动,提高了吸尘罩移动就位的效率,提高了该机构对金属杂物的清除速度。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型驾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型驾驶装置的发电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型驾驶装置的吸收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3的A部放大图;图中:1.车体,2.支撑套管,3.气囊,4.太阳能板,5.防尘网,6.输气管,7.导热片,8.支撑杆,9.第一弹簧,10.第二弹簧,11.限位块,12.收集箱,13.气泵,14.滤网,15.抽气管,16.支撑板,17.吸收罩,18.金属探测器,19.滑杆,20.移动块,21.丝杆,22.第一齿轮,23.电机,24.第二齿轮。具体实施方式现在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专利技术有关的构成。如图1所示,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型驾驶装置,包括车体1,还包括吸收机构和发电机构,所述发电机构设置在车体1的顶部,所述吸收机构设置在车体1上;通过发电机构可以将太阳能转换成电能,之后将电能供给无人驾驶汽车使用,提高了无人驾驶汽车的节能性能,通过吸收机构可以吸除地面上的金属杂物,降低了无人驾驶汽车的轮胎被戳破的几率,降低了无人驾驶汽车的故障率;如图2所示,所述发电机构包括太阳能板4、气囊3、两个输气管6和四个支撑组件,所述太阳能板4设置在车体1的顶部,四个支撑组件分别设置在太阳能板4的两侧的两端,所述太阳能板4通过四个支撑组件与车体1连接,所述气囊3设置在太阳能板4与车体1之间,两个输气管6分别设置在气囊3的两侧,两个输气管6均设置在太阳能板4的靠近车体1的一侧,两个输气管6的一端均与气囊3连通;如图2所示,所述支撑组件包括支撑套管2、支撑杆8、第一弹簧9、第二弹簧10和限位块11,所述支撑杆8与太阳能板4垂直,所述支撑杆8的顶端与太阳能板4固定连接,所述支撑套管2与支撑杆8同轴设置,所述支撑套管2与车体1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杆8穿过支撑套管2,所述支撑杆8与支撑套管2滑动连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型驾驶装置,包括车体(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吸收机构和发电机构,所述发电机构设置在车体(1)的顶部,所述吸收机构设置在车体(1)上;/n所述发电机构包括太阳能板(4)、气囊(3)、两个输气管(6)和四个支撑组件,所述太阳能板(4)设置在车体(1)的顶部,四个支撑组件分别设置在太阳能板(4)的两侧的两端,所述太阳能板(4)通过四个支撑组件与车体(1)连接,所述气囊(3)设置在太阳能板(4)与车体(1)之间,两个输气管(6)分别设置在气囊(3)的两侧,两个输气管(6)均设置在太阳能板(4)的靠近车体(1)的一侧,两个输气管(6)的一端均与气囊(3)连通;/n所述支撑组件包括支撑套管(2)、支撑杆(8)、第一弹簧(9)、第二弹簧(10)和限位块(11),所述支撑杆(8)与太阳能板(4)垂直,所述支撑杆(8)的顶端与太阳能板(4)固定连接,所述支撑套管(2)与支撑杆(8)同轴设置,所述支撑套管(2)与车体(1)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杆(8)穿过支撑套管(2),所述支撑杆(8)与支撑套管(2)滑动连接,所述限位块(11)与支撑杆(8)的底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弹簧(9)和第二弹簧(10)均套设在支撑杆(8)上,所述支撑杆(8)的顶端通过第一弹簧(9)与支撑套管(2)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杆(8)的底端通过第二弹簧(10)与支撑套管(2)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弹簧(9)处于压缩状态,所述第二弹簧(10)处于拉伸状态;/n所述吸收机构包括滑杆(19)、收集箱(12)、气泵(13)、滤网(14)、驱动组件、两个支撑板(16)、两个移动块(20)、两个金属探测器(18)、两个吸收罩(17)和两个抽气管(15),所述滑杆(19)与太阳能板(4)平行,所述滑杆(19)与支撑板(16)垂直,两个支撑板(16)分别与滑杆(19)的两端固定连接,两个支撑板(16)分别设置在车体(1)的一端的两侧,所述驱动组件设置在两个支撑板(16)之间,所述移动块(20)的内部设有两个通孔,所述滑杆(19)的两端分别穿过两个移动块(20),所述移动块(20)与滑杆(19)滑动连接,所述驱动组件设置在两个支撑板(16)之间,两个移动块(20)均与驱动组件连接,两个吸收罩(17)分别设置在两个移动块(20)的底部,所述收集箱(12)与车体(1)的靠近支撑板(16)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气泵(13)与收集箱(12)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气泵(13)与收集箱(12)的内部连通,所述滤网(14)覆盖在收集箱(12)与气泵(13)的连接处,两个抽气管(15)的一端分别与收集箱(12)的两侧连通,两个抽气管(15)的另一端分别与两个吸收罩(17)连通,两个金属探测器(18)分别与两个移动块(20)固定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型驾驶装置,包括车体(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吸收机构和发电机构,所述发电机构设置在车体(1)的顶部,所述吸收机构设置在车体(1)上;
所述发电机构包括太阳能板(4)、气囊(3)、两个输气管(6)和四个支撑组件,所述太阳能板(4)设置在车体(1)的顶部,四个支撑组件分别设置在太阳能板(4)的两侧的两端,所述太阳能板(4)通过四个支撑组件与车体(1)连接,所述气囊(3)设置在太阳能板(4)与车体(1)之间,两个输气管(6)分别设置在气囊(3)的两侧,两个输气管(6)均设置在太阳能板(4)的靠近车体(1)的一侧,两个输气管(6)的一端均与气囊(3)连通;
所述支撑组件包括支撑套管(2)、支撑杆(8)、第一弹簧(9)、第二弹簧(10)和限位块(11),所述支撑杆(8)与太阳能板(4)垂直,所述支撑杆(8)的顶端与太阳能板(4)固定连接,所述支撑套管(2)与支撑杆(8)同轴设置,所述支撑套管(2)与车体(1)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杆(8)穿过支撑套管(2),所述支撑杆(8)与支撑套管(2)滑动连接,所述限位块(11)与支撑杆(8)的底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弹簧(9)和第二弹簧(10)均套设在支撑杆(8)上,所述支撑杆(8)的顶端通过第一弹簧(9)与支撑套管(2)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杆(8)的底端通过第二弹簧(10)与支撑套管(2)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弹簧(9)处于压缩状态,所述第二弹簧(10)处于拉伸状态;
所述吸收机构包括滑杆(19)、收集箱(12)、气泵(13)、滤网(14)、驱动组件、两个支撑板(16)、两个移动块(20)、两个金属探测器(18)、两个吸收罩(17)和两个抽气管(15),所述滑杆(19)与太阳能板(4)平行,所述滑杆(19)与支撑板(16)垂直,两个支撑板(16)分别与滑杆(19)的两端固定连接,两个支撑板(16)分别设置在车体(1)的一端的两侧,所述驱动组件设置在两个支撑板(16)之间,所述移动块(20)的内部设有两个通孔,所述滑杆(19)的两端分别穿过两个移动块(20),所述移动块(20)与滑杆(19)滑动连接,所述驱动组件设置在两个支撑板(16)之间,两个移动块(20)均与驱动组件连接,两个吸收罩(17)分别设置在两个移动块(20)的底部,所述收集箱(12)与车体(1)的靠近支撑板(16)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气泵(13)与收集箱(12)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郗丹丹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虞如梦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