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立袋袋底凹槽成槽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715096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04 02:0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自立袋袋底凹槽成槽机构,包括机架以及连接于机架上的上插底模板(1)、下插底模板(2)和插边圆盘(3),上插底模板(1)与下插底模板(2)呈夹角设置;上插底模板(1)的后端与下插底模板(2)的后端间距较小靠近出料侧,相应的上插底模板(1)的前端与下插底模板(2)的前端间距较大靠近入料侧,上插底模板(1)和下插底模板(2)的侧边与插边圆盘(3)的边缘位配合形成成槽结构;插边圆盘(3)与机架转动连接,插边圆盘(3)的边缘位于上插底模板(1)与下插底模板(2)的侧边之间。上述一种自立袋袋底凹槽成槽机构结构合理,自动化流水作业,快速有效的将自立袋底膜折叠。

A groove forming mechanism for the bottom of self standing bag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groove forming mechanism for the bottom groove of an independent bag, which comprises a frame, an upper inserting bottom template (1), a lower inserting bottom template (2) and an edge inserting disc (3) connected to the frame, wherein the upper inserting bottom template (1) is arranged at an included angle with the lower inserting bottom template (2); the back end of the upper inserting bottom template (1) and the back end of the lower inserting bottom template (2) are relatively close to the discharge side, and the front end of the corresponding upper inserting bottom template (1) is arranged with the lower inserting bottom template (2) The front end of the bottom template (2) is relatively close to the feeding side, and the sides of the upper bottom template (1) and the lower bottom template (2) are matched with the edges of the edge of the edge disc (3) to form a groove structure; the edge of the edge disc (3) is rotationally connected with the frame, and the edge of the edge disc (3) is located between the side of the upper bottom template (1) and the lower bottom template (2). The groove forming mechanism of the bottom groove of the self-supporting bag has reasonable structure, automatic flow operation and fast and effective folding of the bottom film of the self-supporting ba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立袋袋底凹槽成槽机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自立袋袋底凹槽成槽机构。
技术介绍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包装袋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包装用品,自立袋往往是人们用的比较多的;而现有技术中,生产自立袋需对自立袋袋底人工进行折叠出凹槽,这样不仅提高了工人的工作强度,还降低了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立袋袋底凹槽成槽机构,自动化流水作业,快速有效的将自立袋底模折叠,提高生产效率。为实现上述技术效果,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自立袋袋底凹槽成槽机构,包括机架以及连接于机架上的上插底模板(1)、下插底模板(2)和插边圆盘(3),所述上插底模板(1)与所述下插底模板(2)呈夹角设置;所述上插底模板(1)的后端与下插底模板(2)的后端间距较小靠近出料侧,相应的所述上插底模板(1)的前端与下插底模板(2)的前端间距较大靠近入料侧,所述上插底模板(1)和下插底模板(2)的侧边与所述插边圆盘(3)的边缘位配合形成成槽结构;所述插边圆盘(3)与所述机架转动连接,所述插边圆盘(3)的边缘位于所述上插底模板(1)与所述下插底模板(2)的侧边之间。通过这样的设计,可以达到将自立袋的底膜自动折叠的目的:自立袋的上膜和下膜分别贴着上插底模板(1)的上表面和下插底模板(2)的下表面传输,上膜与下膜的折叠处与插边圆盘(3)接触,随着自立袋流水线方向前进,插边圆盘(3)将折叠处反向折叠推入上膜与下膜之间,折叠进去的部分成为自立袋的底膜,上膜、底膜和下膜形成W形。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上插底模板(1)的后端与所述下插底模板(2)的后端通过铰链(4)连接。通过这样的设计,可以保证上插底模板(1)与下插底模板(2)的稳定性,不会因为自立袋膜的贴合前进而晃动,导致自立袋膜的跑偏。优选的技术方案为,还包括圆盘螺杆(31)和圆盘固定块(32),所述插边圆盘(3)与所述圆盘螺杆(31)转动连接;所述圆盘螺杆(31)与所述圆盘固定块(32)螺纹连接。通过这样的设计,可以达到插边圆盘(3)升降调整的目的,根据不同生产需求调节插边圆盘(3)的高度。优选的技术方案为,还包括第一导向块(5)和锁紧螺杆(51),所述圆盘固定块(32)上设置有流水方向长条形的调节孔(321),所述锁紧螺杆(51)穿过所述调节孔(321)与所述第一导向块(5)螺纹连接。通过这样的设计,可以达到插边圆盘(3)沿流水方向调节的目的,根据不同生产需求调节插边圆盘(3)的流水方向位置。优选的技术方案为,还包括上固定板(11)、下固定板(21)、上导轴(12)、下导轴(22)、上滑块(64)、下滑块(65)、上下调节螺杆(63)、导向柱(62)、顶板(61)和第二导向块(6),所述上插底模板(1)与所述上固定板(11)固定连接,所述上固定板(11)与所述上导轴(12)固定连接,所述上导轴(12)与所述上滑块(64)转动连接,所述上滑块(64)上设置有将上导轴(12)锁紧的上锁紧组件;所述下插底模板(2)与所述下固定板(21)固定连接,所述下固定板(21)与所述下导轴(22)固定连接,所述下导轴(22)与所述下滑块(65)转动连接,所述下滑块(65)上设置有将下导轴(22)锁紧的下锁紧组件;所述导向柱(62)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导向块(6)以及顶板(61)固定连接;所述上滑块(64)以及下滑块(65)与所述导向柱(62)滑动配合,所述上滑块(64)以及下滑块(65)位于所述第二导向块(6)以及顶板(61)之间;所述上下调节螺杆(63)设置有正向螺纹和反向螺纹,所述上下调节螺杆(63)与所述顶板(61)转动连接;所述上滑块(64)以及下滑块(65)分别设置有与所述正向螺纹以及反向螺纹相配合的螺纹通孔。通过这样的设计,可以达到调节上插底模板(1)与下插底模板(2)之间开合角度的目的,根据自立袋膜的硬度、成型要求等需求,调节上插底模板(1)与下插底模板(2)之间的开合角度。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上锁紧组件包括上锁紧螺杆(66);所述上滑块(64)设置有用于容纳所述上导轴(12)的上容纳孔,所述上容纳孔的一侧开设有L形上锁紧调节缝隙(641),所述L形上锁紧调节缝隙(641)的一端延伸至所述上滑块(64)的一端面,所述L形上锁紧调节缝隙(641)的两侧为锁紧端块(642);所述锁紧端块(642)开设有与所述上锁紧螺杆(66)相配合的上连接孔,一个为上通孔(643),另一个为上螺孔(644);所述上锁紧螺杆(66)穿过所述上通孔(643)与所述上螺孔(644)连接,所述上锁紧螺杆(66)与带有所述上通孔(643)的锁紧端块(642)的端部通过上弹簧垫圈(645)接触配合;所述下锁紧组件包括下锁紧螺杆(67);所述下滑块(65)设置有用于容纳所述下导轴(22)的下容纳孔,所述下容纳孔的一侧开设有L形下锁紧调节缝隙(651),所述L形下锁紧调节缝隙(651)的一端延伸至所述下滑块(65)的一端面,所述L形下锁紧调节缝隙(651)的两侧为锁紧端块;所述锁紧端块开设有与所述下锁紧螺杆(67)相配合的下连接孔,一个为下通孔,另一个为下螺孔;所述下锁紧螺杆(67)穿过所述下通孔与所述下螺孔连接,所述下锁紧螺杆(67)与带有所述下通孔的锁紧端块的端部通过下弹簧垫圈接触配合。通过这样的设计,可以达到锁紧上导轴(12)以及下导轴(22)的目的,防止生产线工作时上导轴(12)以及下导轴(22)在上容纳孔内以及下容纳孔内转动。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上下调节螺杆(63)的外部套接有螺纹管(68),所述螺纹管(68)的两端通过轴承与所述上下调节螺杆(63)转动连接,所述螺纹管(68)与所述顶板(61)螺纹连接,所述螺纹管(68)的顶端固定设置有旋转环(681),所述螺纹管(68)还设置有锁紧环(682);所述锁紧环(682)位于所述顶板(61)的上方,所述锁紧环(682)与所述螺纹管(68)螺纹连接。通过这样的设计,可以达到上滑块(64)以及下滑块(65)整体升降的目的,根据生产线需求,调整上插底模板(1)与下插底模板(2)与生产线的相对高度,也就是插边圆盘(3)在上插底模板(1)与下插底模板(2)之间的位置。优选的技术方案为,还包括导轨(71)、调节板(72)和第一调节螺杆(81),所述导轨(71)的端部通过所述调节板(72)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导向块(5)与所述导轨(71)滑动配合;所述第一调节螺杆(81)与所述第一导向块(5)螺纹连接,所述第一调节螺杆(81)的端部与所述调节板(72)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调节螺杆(81)的外端部为第一调节手柄(91);所述调节板(72)上设置有用于锁定所述第一调节螺杆(81)的第一调位紧定件(94)。通过这样的设计,可以达到调节插边圆盘(3)陷入上插底模板(1)与下插底模板(2)之间深度的目的,根据自立袋膜的硬度、成型要求等需求,调节插边圆盘(3)的位置。优选的技术方案为,还包括第二调节螺杆(82),所述第二导向块(6)与所述导轨(71)滑动配合;所述第二调节螺杆(8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立袋袋底凹槽成槽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以及连接于机架上的上插底模板(1)、下插底模板(2)和插边圆盘(3),所述上插底模板(1)与所述下插底模板(2)呈夹角设置;所述上插底模板(1)的后端与下插底模板(2)的后端间距较小靠近出料侧,相应的所述上插底模板(1)的前端与下插底模板(2)的前端间距较大靠近入料侧,所述上插底模板(1)和下插底模板(2)的侧边与所述插边圆盘(3)的边缘位配合形成成槽结构;所述插边圆盘(3)与所述机架转动连接,所述插边圆盘(3)的边缘位于所述上插底模板(1)与所述下插底模板(2)的侧边之间。/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立袋袋底凹槽成槽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以及连接于机架上的上插底模板(1)、下插底模板(2)和插边圆盘(3),所述上插底模板(1)与所述下插底模板(2)呈夹角设置;所述上插底模板(1)的后端与下插底模板(2)的后端间距较小靠近出料侧,相应的所述上插底模板(1)的前端与下插底模板(2)的前端间距较大靠近入料侧,所述上插底模板(1)和下插底模板(2)的侧边与所述插边圆盘(3)的边缘位配合形成成槽结构;所述插边圆盘(3)与所述机架转动连接,所述插边圆盘(3)的边缘位于所述上插底模板(1)与所述下插底模板(2)的侧边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立袋袋底凹槽成槽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插底模板(1)的后端与所述下插底模板(2)的后端通过铰链(4)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自立袋袋底凹槽成槽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圆盘螺杆(31)和圆盘固定块(32),所述插边圆盘(3)与所述圆盘螺杆(31)转动连接;所述圆盘螺杆(31)与所述圆盘固定块(32)螺纹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自立袋袋底凹槽成槽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导向块(5)和锁紧螺杆(51),所述圆盘固定块(32)上设置有流水方向长条形的调节孔(321),所述锁紧螺杆(51)穿过所述调节孔(321)与所述第一导向块(5)螺纹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自立袋袋底凹槽成槽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上固定板(11)、下固定板(21)、上导轴(12)、下导轴(22)、上滑块(64)、下滑块(65)、上下调节螺杆(63)、导向柱(62)、顶板(61)和第二导向块(6),所述上插底模板(1)与所述上固定板(11)固定连接,所述上固定板(11)与所述上导轴(12)固定连接,所述上导轴(12)与所述上滑块(64)转动连接,所述上滑块(64)上设置有将上导轴(12)锁紧的上锁紧组件;所述下插底模板(2)与所述下固定板(21)固定连接,所述下固定板(21)与所述下导轴(22)固定连接,所述下导轴(22)与所述下滑块(65)转动连接,所述下滑块(65)上设置有将下导轴(22)锁紧的下锁紧组件;
所述导向柱(62)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导向块(6)以及顶板(61)固定连接;所述上滑块(64)以及下滑块(65)与所述导向柱(62)滑动配合,所述上滑块(64)以及下滑块(65)位于所述第二导向块(6)以及顶板(61)之间;所述上下调节螺杆(63)设置有正向螺纹和反向螺纹,所述上下调节螺杆(63)与所述顶板(61)转动连接;所述上滑块(64)以及下滑块(65)分别设置有与所述正向螺纹以及反向螺纹相配合的螺纹通孔。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自立袋袋底凹槽成槽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锁紧组件包括上锁紧螺杆(66);所述上滑块(64)设置有用于容纳所述上导轴(12)的上容纳孔,所述上容纳孔的一侧开设有L形上锁紧调节缝隙(641),所述L形上锁紧调节缝隙(641)的一端延伸至所述上滑块(64)的一端面,所述L形上锁紧调节缝隙(641)的两侧为锁紧端块(642);所述锁紧端块(642)开设有与所述上锁紧螺杆(66)相配合的上连接孔,一个为上通孔(643),另一个为上螺孔(644);所述上锁紧螺杆(66)穿过所述上通孔(64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飞鸿林秋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鸿昌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