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主磁块粘压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710667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1-30 13:55
一种主磁块粘压结构,包括安装圆台,安装圆台中部设置有转子,转子下端设置有可上下运动的支撑柱,支撑柱下端与第一气缸传动连接;转子四周设置有一圈间隔设置的第一抵杆和第二抵杆,第一抵杆和第二抵杆均布设置,第一抵柱的头部为尖端用于抵住转子,第二抵柱的头部为弧面用于抵住并推动主磁块;支撑柱四周设置有一圈均布的用于支撑主磁块的支撑板,支撑板下端均设置在一套筒上,套筒上下移动式套设在支撑柱上,套筒与第二气缸传动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计的自动粘压结构,可实现对转子的准确定位,通过对主磁铁的自动推压,保证了生产效率,也保证了精度和粘合强度,提成产品质量,效率高,无污染,无偏差,操作方便,实用性强,适合推广。

A kind of main magnet stick structure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sticking and pressing structure of a main magnetic block, which comprises a mounting round table, a rotor is arranged in the middle of the mounting round table, a supporting column which can move up and down is arranged at the lower end of the rotor, and the lower end of the supporting column is connected with the first cylinder by transmission; a circle of first and second supporting rods which are arranged at intervals are arranged around the rotor, the first supporting rod and the second supporting rod are arranged uniformly, and the head of the first supporting column is a tip for supporting the rotor, The head of the second butting column is an arc surface for butting and pushing the main magnetic block; a circle of evenly distributed supporting plates for supporting the main magnetic block is arranged around the supporting column, and the lower ends of the supporting plates are arranged on a sleeve, the sleeve up and down movable sleeve is arranged on the supporting column, and the sleeve is connected with the second cylinder drive. The automatic pressure sticking structure designed by the utility model can realize the accurate positioning of the rotor. Through the automatic pressure pushing of the main magnet, the production efficiency is guaranteed, the accuracy and the adhesion strength are guaranteed, the product quality is promoted, the efficiency is high, no pollution, no deviation, the operation is convenient, the practicability is strong, and the utility model is suitable for promo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主磁块粘压结构
本技术属于自动化
,具体涉及一种主磁块粘压结构。
技术介绍
目前,在转子的装配过程中,需要将主磁块一个个的贴置在其表面对应的位置,传统的方式为人工贴装,也就是人工拿取主磁块后再将其贴在转子表面的对应位置,过程相当繁琐,主磁块贴装的位置准确性不能得到保证,偏差大,效率低还容易污染产品,严重影响了产品质量和企业效益。因此,设计了一种主磁块粘压结构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主磁块粘压结构。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主磁块粘压结构,包括设置在工作台上的安装圆台,所述安装圆台中部设置有转子,所述转子下端设置有可上下运动的支撑柱,所述支撑柱下端与第一气缸传动连接;所述转子四周设置有一圈间隔设置的第一抵杆和第二抵杆,所述第一抵杆和所述第二抵杆均布设置,所述第一抵柱的头部为尖端用于抵住所述转子,所述第二抵柱的头部为弧面用于抵住并推动主磁块;所述支撑柱四周设置有一圈均布的用于支撑主磁块的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下端均设置在一套筒上,所述套筒上下移动式套设在所述支撑柱上,所述套筒与第二气缸传动连接。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安装圆台上设置有第一安装圆环,所述第一安装圆环内侧设置有第二安装圆环,所述第二安装圆环内侧设置有第三安装圆环,所述第三安装圆环内侧设置有第四安装圆环,所述转子设置在所述第四安装圆环内侧;所述第一安装圆环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二抵杆数量相同且一一对应的第一腰形孔,所述第一腰形孔倾斜设置,所述第一腰形孔内设置有第一凸轮随动器,所述第一凸轮随动器与所述第二抵杆连接,所述第一安装圆环一侧固定有第一传动块,所述第一传动块与第三气缸连接,所述第一传动块两侧均设置有第一限位块;所述第三安装圆环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抵杆数量相同且一一对应的第二腰形孔,所述第二腰形孔倾斜设置,所述第二腰形孔内设置有第二凸轮随动器,所述第二凸轮随动器与所述第一抵杆连接,所述第三安装圆环一侧固定有第二传动块,所述第二传动块与第四气缸连接,所述第二传动块两侧均设置有第二限位块。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第二安装圆环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二抵杆数量相同且位置一一对应的固定座,所述固定座与所述第二抵杆固定连接。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支撑柱上端设置有定位销,所述定位销贯穿在所述转子内。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安装圆台两侧均设置有检测装置。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优点是:本技术设计的自动粘压结构,可实现对转子的准确定位,通过对主磁铁的自动推压,保证了生产效率,也保证了精度和粘合强度,提成产品质量,效率高,无污染,无偏差,操作方便,实用性强,适合推广。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整体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部分结构示意图一。图3为本技术部分结构示意图二。图4为本技术部分结构示意图三。图5为本技术部分结构示意图四。以上附图中,安装圆台1,转子2,支撑柱3,第一气缸4,第一抵杆5,第二抵杆6,支撑板7,套筒8,第二气缸9,第一安装圆环10,第二安装圆环11,第三安装圆环12,第四安装圆环13,第一腰形孔14,第一凸轮随动器15,第一传动块16,第三气缸17,第一限位块18,第二腰形孔19,第二凸轮随动器20,第二传动块21,第四气缸22,第二限位块23,固定座24,定位销25。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技术的其他优点及功效。请参阅图1~图5。须知,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技术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技术所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得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
技术实现思路
下,当亦视为本技术可实施的范畴。实施例:如图1~图5所示,一种主磁块粘压结构,包括设置在工作台上的安装圆台1,安装圆台1中部设置有转子2,转子2下端设置有可上下运动的支撑柱3,支撑柱3下端与第一气缸4传动连接;转子2四周设置有一圈间隔设置的第一抵杆5和第二抵杆6,第一抵杆5和第二抵杆6均布设置,第一抵柱的头部为尖端用于抵住转子2,第二抵柱的头部为弧面用于抵住并推动主磁块;支撑柱3四周设置有一圈均布的用于支撑主磁块的支撑板7,支撑板7下端均设置在一套筒8上,套筒8上下移动式套设在支撑柱3上,套筒8与第二气缸9传动连接。原理:首先,令支撑柱3上升,然后将待贴主磁块的转子2放置在支撑柱3上后令支撑柱3归位,然后令支撑板7上升,支撑板7在支撑柱3周围绕成一圈,然后令各第一抵杆5向内侧运动共同抵住转子2,然后将各主磁块放入各支撑板7的外侧,然后令支撑板7下降,然后令各第二抵杆6向内侧运动将各主磁块粘压在转子2表面(其中放入的转子2的表面已涂粘贴材料,第二抵杆6的内部设置缓冲弹簧),粘压完成后,第二抵杆6复位,第一抵杆5复位,然后令支撑柱3上升将粘压完成的转子2顶出,便于转子2的取出。优选的实施方式为:如图2和图5所示,安装圆台1上设置有第一安装圆环10,第一安装圆环10内侧设置有第二安装圆环11,第二安装圆环11内侧设置有第三安装圆环12,第三安装圆环12内侧设置有第四安装圆环13,转子2设置在第四安装圆环13内侧;第一安装圆环10上设置有与第二抵杆6数量相同且一一对应的第一腰形孔14,第一腰形孔14倾斜设置,第一腰形孔14内设置有第一凸轮随动器15,第一凸轮随动器15与第二抵杆6连接,第一安装圆环10一侧固定有第一传动块16,第一传动块16与第三气缸17连接,第一传动块16两侧均设置有第一限位块18;第三安装圆环12上设置有与第一抵杆5数量相同且一一对应的第二腰形孔19,第二腰形孔19倾斜设置,第二腰形孔19内设置有第二凸轮随动器20,第二凸轮随动器20与第一抵杆5连接,第三安装圆环12一侧固定有第二传动块21,第二传动块21与第四气缸22连接,第二传动块21两侧均设置有第二限位块23。原理:第三气缸17带动第一传动块16动作,第一传动块16带动第一安装圆环10转过一个角度,由于第一凸轮随动器15在倾斜的第一腰形孔14内移动,可以带动第二抵杆6前后运动实现对主磁块的粘压;第四气缸22带动第二传动块21动作,第二传动块21带动第三安装圆环12转过一个角度,由于第二凸轮随动器20在倾斜的第二腰形孔19内移动,可以带动第一抵杆5前后运动实现对转子2的定位;将各第一抵杆5与各第二抵杆6分别通过第四气缸22和第三气缸17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主磁块粘压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工作台上的安装圆台,所述安装圆台中部设置有转子,所述转子下端设置有可上下运动的支撑柱,所述支撑柱下端与第一气缸传动连接;所述转子四周设置有一圈间隔设置的第一抵杆和第二抵杆,所述第一抵杆和所述第二抵杆均布设置,所述第一抵柱的头部为尖端用于抵住所述转子,所述第二抵柱的头部为弧面用于抵住并推动主磁块;所述支撑柱四周设置有一圈均布的用于支撑主磁块的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下端均设置在一套筒上,所述套筒上下移动式套设在所述支撑柱上,所述套筒与第二气缸传动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主磁块粘压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工作台上的安装圆台,所述安装圆台中部设置有转子,所述转子下端设置有可上下运动的支撑柱,所述支撑柱下端与第一气缸传动连接;所述转子四周设置有一圈间隔设置的第一抵杆和第二抵杆,所述第一抵杆和所述第二抵杆均布设置,所述第一抵柱的头部为尖端用于抵住所述转子,所述第二抵柱的头部为弧面用于抵住并推动主磁块;所述支撑柱四周设置有一圈均布的用于支撑主磁块的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下端均设置在一套筒上,所述套筒上下移动式套设在所述支撑柱上,所述套筒与第二气缸传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主磁块粘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圆台上设置有第一安装圆环,所述第一安装圆环内侧设置有第二安装圆环,所述第二安装圆环内侧设置有第三安装圆环,所述第三安装圆环内侧设置有第四安装圆环,所述转子设置在所述第四安装圆环内侧;
所述第一安装圆环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二抵杆数量相同且一一对应的第一腰形孔,所述第一腰形孔倾斜设置,所述第一腰形孔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谭建国王吉良蒋城师创国何威吕艳秋从辉辉
申请(专利权)人:良忠城精密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