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同轴终端负载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709919 阅读:6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1-30 13: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同轴终端负载装置,涉及微波无源器件和散热设备技术领域,已解决现有的同轴终端负载装置散热效果不够好,缺乏防尘能力的缺陷,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同轴负载本体、传热底座、散热器支架、散热片、水冷管道、进水口、出水口、散热管、风扇模块、散热风扇、风扇防尘窗、风扇支架、安装槽口、第一边沿部、第二边沿部、安装支架、第一连接板、第二连接板、螺栓、底座防尘盖、螺纹孔、安装孔、水泵、水箱、水箱换热器、转动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散热能力好,有防尘能力的优点。

A new type of coaxial terminal load devic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new coaxial terminal load device, which relate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microwave passive components and heat dissipation equipment. The existing coaxial terminal load device has solved the defects of poor heat dissipation effect and lack of dust-proof ability. The utility model includes coaxial load body, heat transfer base, radiator bracket, heat sink, water-cooling pipe, water inlet, water outlet and heat dissipation pipe , fan module, heat dissipation fan, fan dust-proof window, fan bracket, installation slot, first edge part, second edge part, installation bracket, first connecting plate, second connecting plate, bolt, base dust cover, threaded hole, installation hole, water pump, water tank, water tank heat exchanger, rotating shaft;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advantages of good heat dissipation ability and dust-proof abilit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同轴终端负载装置
本技术涉及微波无源器件和散热设备
,具体地,涉及一种新型同轴终端负载装置。
技术介绍
同轴终端负载是微波无源单口器件,被广泛地应用于微波设备和微波电路中,同轴负载通常接在电路的终端,主要功能是全部吸收来自传输线的微波能量,改善电路的匹配性能,同轴终端负载是民用、军事、航空、航天等领域必不可少的基础性元器件。现有技术中,将同轴负载本体安装在散热器上,确保同轴终端负载结构的正常散热,现有技术中的同轴终端负载散热结构具有散热效率不高,缺乏防尘功能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同轴终端负载散热结构的散热效率不太高,缺乏防尘功能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新型同轴终端负载装置。本技术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具体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同轴终端负载装置,包括同轴负载本体,还包括传热底座、散热器支架、散热片、水冷管道、进水口、出水口、散热管、风扇模块、散热风扇、风扇防尘窗、风扇支架、安装槽口、第一边沿部、第二边沿部、安装支架、第一连接板、第二连接板、螺栓、底座防尘盖、螺纹孔、安装孔、水泵、水箱、水箱换热器;所述转动轴固定在所述传热底座的底面,所述底座防尘盖和所述转动轴转动连接,所述底座防尘盖绕着所述转动轴转动,所述安装槽口设置在所述传热底座内部,所述安装槽口的开口设置在所述传热底座的底面,所述安装槽口卡装所述安装支架,所述同轴负载本体安装在所述安装槽口内部的所述安装支架上;所述安装槽口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边沿部和第二边沿部,所述安装支架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所述传热底座固定连接所述散热器支架,所述水冷管道、散热管分别和所述传热底座固定连接,所述水冷管道包括2根水冷管,所述散热管包括4根散热管,所述传热底座通过所述散热管连接所述散热片,所述风扇模块固定在所述散热器支架上,所述风扇模块包括所述散热风扇、风扇防尘窗和风扇支架,所述散热风扇固定在所述风扇支架内部,所述风扇防尘窗固定在所述风扇支架上;所述水泵通过水管连接所述水箱,所述水泵通过水管连接所述进水口,所述出水口通过水管连接所述水箱换热器,所述水箱换热器通过水管连接所述水箱。工作原理:所述散热器支架用于固定所述新型同轴终端负载装置,所述同轴负载本体通过所述安装支架安装在所述安装槽口内部,所述安装槽口设置在所述传热底座内部,所述传热底座用于导热,吸收所述同轴负载本体产生的热量;所述水冷管道和散热管分别固定连接所述散热底座,所述散热底座通过所述散热管固定连接所述散热片,所述散热管用于传热,将所述散热底座的热量传递至所述散热片去散发,所述风扇模块固定在所述散热器支架上,向所述散热片表面输送风量,使散热片表面的空气迅速流动,提高所述散热片的换热系数,完成风冷散热;所述水冷管道中的水在泵的带动下强制循环,所述水泵将水箱的冷水抽出并传输进所述进水口,并通过所述水冷管道进入所述传热底座内部的水道,冷水经过传热底座内部的水道将所述同轴负载本体散发的热量吸收,成为热水并传送至所述出水口,所述出水口流出的热水通过水管传输进所述汽车水箱换热器,所述传热底座内部水道输出的热水通过所述汽车水箱换热器散热降温变成冷水,经过散热后的冷水回流到所述水箱,完成水冷散热的全过程,水冷散热方式具有热容量高,散热效率高的优点;所述散热风扇停止工作时,所述风扇防尘窗关闭,所述风扇防尘窗具有防尘的效果;所述传热底座内部的安装槽内没有安装所述同轴负载本体,底座防尘盖关闭,起防尘效果,所述风冷散热结构和水冷散热结构为现有的已知技术和所属
内的公知常识,不是本技术的创新点。进一步,所述散热风扇采用轴流风扇,所述散热风扇的轴线方向和所述散热片的相邻两个散热翅片之间的间隙的侧面平行。进一步,所述散热片采用插片式散热片,所述散热片的散热翅片之间为按照间隙设置的结构,较高密度的散热片在有限空间内增大散热面积。进一步,所述第一边沿部、第二边沿部分别设置有一个螺纹孔,所述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分别设置有和所述螺纹孔的位置和数量一一对应的安装孔。进一步,所述螺栓包括一组两个螺栓,分别穿过所述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的所述安装孔,并分别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边沿部和第二边沿部的螺纹孔。进一步,所述安装槽口在所述传热底座底面的开口形状为圆形,所述安装槽口结构设置为桶状结构,所述安装槽口和所述第一边沿部、第二边沿部之间设置为呈T字型结构,所述安装槽口设置在从所述传热底座的内部向所述传热底座的底面延伸的结构,所述安装槽口内部的安装支架为铝制,所述安装支架的结构为桶状结构,所述安装支架和所述第一连接板、第二连接板之间设置为呈T字型结构。进一步,所述散热管为铜制,所述风扇防尘窗采用微型电动百叶窗,所述散热风扇运转,所述微型电动百叶窗打开,所述散热风扇运转停止运转,所述微型电动百叶窗关闭,防止灰尘进入所述风扇模块,所述微型电动百叶窗属于现有的已知技术和所属
内的公知常识,不是本技术的创新点,所述水箱换热器采用汽车水箱换热器。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种新型同轴终端负载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一种新型同轴终端负载装置的同轴终端负载本体安装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一种新型同轴终端负载装置的风扇模块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传热底座,2-散热器支架,3-散热片,4-水冷管道,41-进水口,42-出水口,5-散热管,6-风扇模块,61-散热风扇,62-风扇防尘窗,63-风扇支架,7-安装槽口,71-第一边沿部,72-第二边沿部,8-安装支架,81-第一连接板,82-第二连接板,9-螺栓,10-同轴负载本体,11-底座防尘盖11,12-螺纹孔,13-安装孔,14-水泵,15-水箱,16-水箱换热器。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实施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技术实施例的限定。具体实施方式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相互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但是,本技术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范围内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请参考图1到图3,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新型同轴终端负载装置,包括同轴负载本体10,还包括传热底座1、散热器支架2、散热片3、水冷管道、进水口41、出水口42、散热管5、风扇模块6、散热风扇61、风扇防尘窗62、风扇支架63、安装槽口7、第一边沿部71、第二边沿部72、安装支架8、第一连接板81、第二连接板82、螺栓9、底座防尘盖11、螺纹孔12、安装孔13、水泵14、水箱15、水箱换热器16、转动轴17;所述转动轴17固定在所述传热底座1的底面,所述底座防尘盖11和所述转动轴17转动连接,所述底座防尘盖11绕着所述转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同轴终端负载装置,包括同轴负载本体(10),其特征在于,包括:传热底座(1)、散热器支架(2)、散热片(3)、水冷管道(4)、进水口(41)、出水口(42)、散热管(5)、风扇模块(6)、散热风扇(61)、风扇防尘窗(62)、风扇支架(63)、安装槽口(7)、第一边沿部(71)、第二边沿部(72)、安装支架(8)、第一连接板(81)、第二连接板(82)、螺栓(9)、底座防尘盖(11)、螺纹孔(12)、安装孔(13)、水泵(14)、水箱(15)、水箱换热器(16)、转动轴(17);所述转动轴(17)固定在所述传热底座(1)的底面,所述底座防尘盖(11)和所述转动轴(17)转动连接,所述底座防尘盖(11)绕着所述转动轴(17)转动,所述安装槽口(7)设置在所述传热底座(1)内部,所述安装槽口(7)的开口设置在所述传热底座(1)的底面,所述安装槽口(7)卡装所述安装支架(8),所述同轴负载本体(10)安装在所述安装槽口(7)内部的所述安装支架(8)上;所述安装槽口(7)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边沿部(71)和第二边沿部(72),所述安装支架(8)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板(81)和第二连接板(82);所述传热底座(1)固定连接所述散热器支架(2),所述水冷管道(4)、散热管(5)分别和所述传热底座(1)固定连接,所述水冷管道(4)包括2根水冷管,所述散热管(5)包括4根散热管,所述传热底座(1)通过所述散热管(5)连接所述散热片(3),所述风扇模块(6)固定在所述散热器支架(2)上,所述风扇模块(6)包括所述散热风扇(61)、风扇防尘窗(62)和风扇支架(63),所述散热风扇(61)固定在所述风扇支架(63)内部,所述风扇防尘窗(62)固定在所述风扇支架(63)上;所述水泵(14)通过水管连接所述水箱(15),所述水泵(14)通过水管连接所述进水口(41),所述出水口(42)通过水管连接所述水箱换热器(16),所述水箱换热器(16)通过水管连接所述水箱(15)。/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同轴终端负载装置,包括同轴负载本体(10),其特征在于,包括:传热底座(1)、散热器支架(2)、散热片(3)、水冷管道(4)、进水口(41)、出水口(42)、散热管(5)、风扇模块(6)、散热风扇(61)、风扇防尘窗(62)、风扇支架(63)、安装槽口(7)、第一边沿部(71)、第二边沿部(72)、安装支架(8)、第一连接板(81)、第二连接板(82)、螺栓(9)、底座防尘盖(11)、螺纹孔(12)、安装孔(13)、水泵(14)、水箱(15)、水箱换热器(16)、转动轴(17);所述转动轴(17)固定在所述传热底座(1)的底面,所述底座防尘盖(11)和所述转动轴(17)转动连接,所述底座防尘盖(11)绕着所述转动轴(17)转动,所述安装槽口(7)设置在所述传热底座(1)内部,所述安装槽口(7)的开口设置在所述传热底座(1)的底面,所述安装槽口(7)卡装所述安装支架(8),所述同轴负载本体(10)安装在所述安装槽口(7)内部的所述安装支架(8)上;所述安装槽口(7)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边沿部(71)和第二边沿部(72),所述安装支架(8)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板(81)和第二连接板(82);所述传热底座(1)固定连接所述散热器支架(2),所述水冷管道(4)、散热管(5)分别和所述传热底座(1)固定连接,所述水冷管道(4)包括2根水冷管,所述散热管(5)包括4根散热管,所述传热底座(1)通过所述散热管(5)连接所述散热片(3),所述风扇模块(6)固定在所述散热器支架(2)上,所述风扇模块(6)包括所述散热风扇(61)、风扇防尘窗(62)和风扇支架(63),所述散热风扇(61)固定在所述风扇支架(63)内部,所述风扇防尘窗(62)固定在所述风扇支架(63)上;所述水泵(14)通过水管连接所述水箱(15),所述水泵(14)通过水管连接所述进水口(41),所述出水口(42)通过水管连接所述水箱换热器(16),所述水箱...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清诚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省天亚通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