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放气气泵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686156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1-30 01:5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充放气气泵,包括壳体、电机、第一风叶、第二风叶、第一开关装置及第二开关装置,壳体内设有进气口、进气道、充气口、排气道及排气口;电机具有双输出轴,第一风叶连接于电机的其中一输出轴且位于进气道的一端;第二风叶连接于电机的另一输出轴且位于排气道的一端,第二风叶与第一风叶呈同向设置;充气口位于第一风叶与第二风叶之间;第一开关装置设置于进气道的另一端,以使进气口与进气道断开或连通;第二开关装置设置于排气道的另一端,以使排气口与排气道断开或连通。本发明专利技术充放气气泵内置于气囊内部,能对气囊自动充气或自动放气,结构简单、控制方便、成体低。

Charge air pump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charging and exhausting air pump, which comprises a shell, a motor, a first air vane, a second air vane, a first switch device and a second switch device. The shell body is provided with an air inlet, an air inlet, an inflation inlet, an exhaust channel and an exhaust port; the motor has a double output shaft, the first air vane is connected to one output shaft of the motor and is located at one end of the air inlet; the second air vane is connected to the other of the motor An output shaft is arranged at one end of the exhaust passage, the second air vane and the first air vane are arranged in the same direction; the inflation port is arranged between the first air vane and the second air vane; the first switch device is arranged at the other end of the air inlet to disconnect or connect the air inlet and the air inlet; the second switch device is arranged at the other end of the exhaust passage to disconnect or connect the air outlet and the air outlet. The air charging and exhausting pump is built in the interior of the air bag, which can automatically inflate or deflate the air bag, has simple structure, convenient control and low bod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充放气气泵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气泵,尤其涉及一种内置于气囊内部,并能对气囊充气或放气的气泵。
技术介绍
随着充气产品的广泛使用,充气产品的体积增大,人工充气的难度越来越大,电动气泵随之应用起来。例如大型的儿童充气床,其内部一般附带有电动气泵,通过内部充气膨胀,从而可以供儿童在床体上玩耍。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充气床内的气体慢慢泄漏,需要定时补充气体,这时就要启动电动气泵对其进行补气。另外,在充气床不使用时,又在需要对其放气,以便于运输及储存。在这些操作中,电动气泵起到了极大的便利作用。然而,现有的电动充气泵大部分只有充气功能,放气时需要从另一放气口自然放气或者使用另外的放气泵进行放气。这种方式会影响充放气的效率,使用起来不方便,而且成本高。现今市场上虽然也有一些具备充气及放气功能的电动充放气泵,其结构包括一个电机、一个风叶、气道及气口。在充气时,通过控制电路控制电机正转,进而带动风叶正转,从而驱动气流从所述进气口通过气道进入充气口,实现对气囊自动充气。在放气时,通过控制电路控制电机的反转,进而带动风叶反转,从而将气囊内的气体从充气口排出到外界,实现自动排气。但是,由于这种电动充气泵只设有一个风叶,只能通过风叶的正反转实现气流的相反流向,即需要控制电机的输出轴的正反转,这就需要增加一控制电路控制电机的正反向转动,从而增加生产成本;也不利于生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充放气气泵,其内置于气囊内部,对气囊自动充气或自动放气,结构简单、控制方便、成体低。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充放气气泵包括壳体、电机、第一风叶、第二风叶、第一开关装置及第二开关装置,所述壳体内设有进气口、进气道、充气口、排气道及排气口;所述电机具有双输出轴,所述第一风叶连接于所述电机的其中一输出轴且位于所述进气道的一端;所述第二风叶连接于所述电机的另一输出轴且位于所述排气道的一端,所述第二风叶与所述第一风叶呈同向设置;所述充气口位于所述第一风叶与所述第二风叶之间;所述第一开关装置设置于所述进气道的另一端,以使所述进气口与所述进气道断开或连通;所述第二开关装置设置于所述排气道的另一端,以使所述排气口与所述排气道断开或连通。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一具有双输出轴的电机,并在双输出轴的两端设置第一风叶及第二风叶,使所述第一风叶位于所述进气道的一端,第二风叶位于所述排气道的一端,并且使所述充气口位于所述第一风叶与所述第二风叶之间,从而在电机启动时,利用所述第一风叶将进气口的气流通过进气道向所述充气口方向驱动,利用第二风叶将充气口处的气流通过排气道向所述排气口方向驱动。因此,当在所述进气口处设置第一开关装置并在所述排气口处设置第二开关装置后,将第一开关装置打开而第二开关装置关闭,就可以通过进气道及第一风叶实现对连通于所述充气口的气囊进行充气;而将第一开关装置关闭同时将第二开关装置打开时,就可以通过第二风叶及排气道实现对气囊进行放气。由于设置了双风叶结构,因此整个气泵在充气或放气时,电机无需反向转动就可以实现充放气的功能,结构设置得很简单巧妙,而且无需设置控制电机正反向转动的控制电路,控制十分简单,从而有效降低了整机的成本。较佳地,所述壳体内还设有电机容置腔,所述电机、第一风叶及第二风叶内置于所述电机容置腔内,所述电机容置腔的一端与所述进气道的一端连通,所述电机容置腔的另一端与所述排气道的一端连通,所述充气口开设于所述电机容置腔的侧壁。所述电机容置腔既可以稳固地安装所述电机、第一风叶及第二风叶,又可以将气流集中收集并流向所述充气口,同时气流流经所述电机又将所述电机的热量带走,对电机起到一定的散热作用。较佳地,所述壳体内还设有第一容置腔及第二容置腔,所述第一容置腔分别与所述进气口及进气道连通,所述第二容置腔分别与所述排气口及排气道连通,所述第一开关装置设置于所述第一容置腔,所述第二开关装置设置于所述第二容置腔。较佳地,所述第一开关装置和/或第二开关装置相对所述壳体呈转动地设置,以断开或连通所述进气口与所述进气道。较佳地,所述第一开关装置和/或第二开关装置相对所述壳体呈移动地设置,以断开或连通所述进气口与所述进气道。较佳地,所述第一开关装置包括开关按钮、设置于所述开关按钮下侧的承载板及设置于所述承载板上的密封件,所述开关按钮伸出所述进气口,所述开关按钮动作时,所述密封件密封地贴于所述进气口或远离所述进气口。通过将所述密封件设置于所述承载板上,可以在所述开关按钮伸出所述进气口时使所述密封件抵压于所述进气口的内侧,从而实现对所述进气口密封,反之连通所述进气口与所述进气道。具体地,所述开关按钮的侧壁延伸出限位部,所述限位部所述密封件套设于所述限位部与所述承载板之间。利用所述承载与所述限位部同时限位,使所述密封件定位牢固,提高密封性能。较佳地,所述第一开关装置包括内部具有空腔的开关按钮、设置于所述空腔内的连接柱体及套接于所述连接柱体上的密封件,所述开关按钮动作时,所述密封件密封地贴于所述进气道的进口或远离所述进气道的进口。通过将所述密封件设置于所述连接柱体上,可以在所述开关按钮缩入所述进气口时使所述密封件抵压于所述进气道的进口,从而实现对所述进气道密封,反之连通所述进气道与所述进气口。具体地,所述连接柱体包括主体、从所述主体外侧壁向延伸的限位部以及可拆卸地设置于所述主体下端的限位件,所述密封件套于所述限位部及所述限位件之间。由于所述限位件可拆离所述主体,因此可以使所述密封件从所述主体的下端套入,在所述限位件再次与所述主体组装后,所述限位件又可以与所述限位部共同地对所述密封件进行限位,从而既实现了对所述密封件的可靠定位,又使得所述第一开关装置的组装及拆卸更加简单便捷,方便对所述密封件维修更换。具体地,所述开关按钮的顶部设有第二气口,所述第二气口与所述空腔连通。具体地,所述开关按钮设有向外延伸的导向部,所述壳体内设有导向轨道,所述导向部滑动地设置于所述导向轨道,以驱使所述开关按钮动作。具体地,所述导向轨道为沿螺旋轨道。通过设置所述螺旋轨道,利用所述导向部在所述螺旋轨道上滑动,可以使所述开关按钮转动的同时实现上、下移动,从而带动所述密封件移动,实现对所述进气口与所述进气道断开或连通。具体地,所述螺旋轨道的最高点及最低点设有卡合槽,所述卡合槽可卡合所述导向部以定位所述开关按钮。通过设置所述卡合槽,可以在最高点及最低点处定位所述导向部,从而对所述开关按钮的当前状态进行定位,以保持所述进气口与所述进气道的断开或连通的状态,实现持续的充气或放气功能。具体地,所述第一开关装置还包括弹性复位件,所述弹性复位件设置于所述开关按钮与所述壳体之间,以提供一使所述开关按钮伸出所述壳体外的弹性力。这样可以使所述开关按钮自动复位,提高操作的便利性。较佳地,所述第二开关装置与所述第一开关装置的结构相同。较佳地,所述壳体设有电控盒,所述电控盒内设有控制所述电机工作的电路板。具体地,所述充放气气泵还包括自动补气分体泵,所述壳体上设有与所述电路板连接的U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充放气气泵,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电机、第一风叶、第二风叶、第一开关装置及第二开关装置,所述壳体内设有进气口、进气道、充气口、排气道及排气口;所述电机具有双输出轴,所述第一风叶连接于所述电机的其中一输出轴且位于所述进气道的一端;所述第二风叶连接于所述电机的另一输出轴且位于所述排气道的一端,所述第二风叶与所述第一风叶呈同向设置;所述充气口位于所述第一风叶与所述第二风叶之间;所述第一开关装置设置于所述进气道的另一端,以使所述进气口与所述进气道断开或连通;所述第二开关装置设置于所述排气道的另一端,以使所述排气口与所述排气道断开或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充放气气泵,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电机、第一风叶、第二风叶、第一开关装置及第二开关装置,所述壳体内设有进气口、进气道、充气口、排气道及排气口;所述电机具有双输出轴,所述第一风叶连接于所述电机的其中一输出轴且位于所述进气道的一端;所述第二风叶连接于所述电机的另一输出轴且位于所述排气道的一端,所述第二风叶与所述第一风叶呈同向设置;所述充气口位于所述第一风叶与所述第二风叶之间;所述第一开关装置设置于所述进气道的另一端,以使所述进气口与所述进气道断开或连通;所述第二开关装置设置于所述排气道的另一端,以使所述排气口与所述排气道断开或连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放气气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内还设有电机容置腔,所述电机、第一风叶及第二风叶内置于所述电机容置腔内,所述电机容置腔的一端与所述进气道的一端连通,所述电机容置腔的另一端与所述排气道的一端连通,所述充气口开设于所述电机容置腔的侧壁。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放气气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内还设有第一容置腔及第二容置腔,所述第一容置腔分别与所述进气口及进气道连通,所述第二容置腔分别与所述排气口及排气道连通,所述第一开关装置设置于所述第一容置腔,所述第二开关装置设置于所述第二容置腔。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放气气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关装置和/或第二开关装置相对所述壳体呈转动地设置,以断开或连通所述进气口与所述进气道。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放气气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关装置和/或第二开关装置相对所述壳体呈移动地设置,以断开或连通所述进气口与所述进气道。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放气气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关装置包括开关按钮、设置于所述开关按钮下侧的承载板及设置于所述承载板上的密封件,所述开关按钮伸出所述进气口,所述开关按钮动作时,所述密封件密封地贴于所述进气口或远离所述进气口。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充放气气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按钮的侧壁延伸出限位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春华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鸿生五金塑胶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