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管类扩孔设备的扩孔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2681543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1-29 23:2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管类加工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基于管类扩孔设备的扩孔方法。主要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工件各个加工工位以及工位之间的传递工序人工完成,劳动强度大,效率低下,还会使得加工定位不精准导致不同管径的同心度公差相差太大,管子配合不紧密的技术问题。管类扩孔设备包括,焊接框架;三联机械手组件,设置于焊接框架上方,三联机械手组件包括:移动机架,设置于焊接框架上;抓手一,固定在抓手连接板上;扩孔机构,设置于焊接框架下方;链条传动滚筒线,设置于焊接框架右侧;抓手二,固定在抓手连接板上;本方法增加了设备的自动化程度,减少了人工操作,提高了设备的加工效率,并且整体提高了设备对工件的扩孔加工的准确性,实现了精准化操作。

A method of reaming based on pipe reaming equipment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the field of pipe processing, in particular to a method for expanding a hole based on a pipe expanding device. It mainly solves the technical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prior art, such as the manual completion of each processing station and the transfer process between the stations, high labor intensity and low efficiency, and inaccurate processing and positioning, resulting in too large difference in the concentricity tolerance of different pipe diameters, and poor pipe coordination. Pipe reaming equipment includes: welding frame; triplex manipulator assembly, which is set above the welding frame; triplex manipulator assembly includes: mobile frame, which is set on the welding frame; grab 1, which is fixed on the grab connecting plate; reaming mechanism, which is set under the welding frame; chain drive roller line, which is set on the right side of the welding frame; grab 2, which is fixed on the grab connecting plate This method increases the automation degree of the equipment, reduces the manual operation, improves the processing efficiency of the equipment, and improves the accuracy of the expanding processing of the workpiece by the equipment as a whole, and realizes the precise oper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管类扩孔设备的扩孔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管类加工领域,特别涉及到一种基于管类扩孔设备的扩孔方法。
技术介绍
管类扩孔为管类加工中常见的一个加工种类,扩孔,也是一种生产工艺,扩孔的作用在于使得不符合规格的管类孔径加工至所需的尺寸,或者为对由两段不同管径的管子拼装焊接在一起的工件进行扩孔,进而使得两根管径一致,进而实现将两段不同管径的管子焊接进行拼接。一般情况下,管道扩孔采用普通的钻床完成扩孔,在一个点钻孔,如果直接钻比较大的孔径的时候,用相应的钻头往往不能达到要求,因此先用较小的钻头来钻孔,逐步扩至规定尺寸,尽量提高孔的形位公差。上述传统设备中,通过普通的钻床完成扩孔,且工件上料、焊接检查(找正)、扩张、下料以及工位之间的传递工序,通常为通过人工完成,人工操作劳动强度较大,效率低下,人工操作还会使得加工定位不精准导致不同管径的管子同心度公差相差太大,进而使得两个管子配合不紧密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目的之一为提供一种管类扩孔设备,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工件上料、焊接检查(找正)、扩张、下料以及工位之间的传递工序,通常为通过人工完成,人工操作劳动强度较大,效率低下,人工操作还会使得加工定位不精准导致不同管径的管子同心度公差相差太大,进而使得两个管子配合不紧密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目的之二为提供一种基于管类扩孔设备的扩孔方法。为到达上述目的之一,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管类扩孔设备,包括:焊接框架7;三联机械手组件1,设置于所述焊接框架7上方,所述三联机械手组件1包括:移动机架8,设置于所述焊接框架7上;导轨9,设置于所述移动机架8上;抓手连接板11,所述抓手连接板11与所述导轨9互相配合,所述抓手连接板11通过两根连杆12连接在一起运动;抓手一2,所述抓手一2固定在所述抓手连接板11上,所述抓手一2整体随所述三联机械手组件1运动;扩孔机构4,设置于所述焊接框架7下方;链条传动滚筒线5,设置于所述焊接框架7右侧;抓手二6,所述抓手二6固定在所述抓手连接板11上,所述抓手二6整体随所述三联机械手组件1运动。采用上述技术手段,管类扩孔设备主要设置有三联机械手组件1、抓手一2、抓手二6链条传动滚筒线5、焊缝找正组件3,采用三联机械手,结合采用伺服电机、直线导轨,实现工件上料、焊接检查(找正)、扩张(扩孔)、下料的自动化,以及工位之间的传递工序的自动传递,增加了设备的自动化程度,减少了人工操作,提高了设备对工件的加工效率,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人工操作劳动强度较大,效率低下的缺点;三联机械手组件1与抓手一2、抓手二6之间的配合使用,上料、下料都受到严格控制,机械手抓手一2、抓手二6按照预定的路径/方式动作,以及焊缝找正组件3采用纯自动化操作,取代传统的对接方式通过人力对接的方式进行焊接检查,整体提高了设备对工件的扩孔加工的准确性,实现了精准化操作,减少了误差,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由于人工操作导致的加工定位不精准进而导致不同管径的管子同心度公差相差太大,使得两个管子配合不紧密的技术问题。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其中,所述三联机械手组件1还包括:电机座18;伺服电机17,所述伺服电机17通过固定在所述电机座18上;滚珠丝杆13,通过联轴器16与所述伺服电机17连接;轴承座一14、轴承座二15,所述滚珠丝杆13固定在所述轴承座一14与所述轴承座二15之间;导轨9,所述抓手连接板11通过滑轨10固定在所述导轨9之间来回滑动。采用上述技术手段,抓手连接板11通过滑轨10固定在所述导轨9之间来回滑动,导轨9主要作用辅助伺服电机17在转动的时候驱动三块抓手连接板11通过两根连杆12连接在一起运动,即通过采用伺服电机、直线导轨及特制机械手抓手,进而实现工件的上料、扩张、下料等工位之间的自动传递,增加了设备的自动化程度,提高了管类扩孔效率。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其中,所述抓手一2包括:双向气缸一20,通过电磁阀控制所述双向气缸一20的伸缩;抓手夹具一19,通过螺丝固定在所述双向气缸一20两端;气缸固定座一23、滑座一22分别固定在所述抓手连接板11上;升降气缸一25,固定在所述气缸固定座一23上。采用上述技术手段,电磁阀控制双向气缸一20,双向气缸一20控制抓手夹具一19,设备工作过程中,通过电磁阀控制双向气缸一20的伸缩,进而带动抓手夹具一19的伸缩,进而实现抓手一的松紧动作,从而将工件抓起或者松开。所述升降气缸一25在电磁阀的控制下,能带动抓手夹具一19在滑杆一21的辅助下上下运动;滑杆一21的作用是保证抓手上下运动的稳定性,同时滑杆一21在滑座一22的辅助下做上下线性运动,通过双向气缸一20和升降气缸一25的作用可以实现对工件的抓取和升降动作。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其中,所述管类扩孔设备还包括:焊缝找正组件3,所述焊缝找正组件3设置于所述扩孔机构4左侧,所述焊缝找正组件3包括:电机一26、减速机27,所述电机一26、所述减速机27连接为一体,同步轮28,连接所述减速机27,所述同步轮28在所述电机一26的带动下转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其中,所述焊缝找正组件3还包括:轴承38、轴承座三39;旋转杆40,所述旋转杆40固定在所述轴承38和所述轴承座三39之间;同步带29,连接所述同步轮28和所述旋转杆40,用于驱动所述旋转杆40转动,可以自由在轴承之间转动。采用上述技术手段,所述旋转杆40动作,进而带动工件一起旋转,此时,加压气缸35通过电磁阀的控制,对加压气缸35通气,加压气缸35对弹簧33加压使得活动轮32在焊缝工件30随旋转杆40转动时,一直有压力顶住焊缝工件30,这样工件四周受力均匀,对焊缝有矫正的作用;同时,用所述电涡流传感器检测工件,因工件焊缝处厚且材质性能有变化,设定合适的阀值可以判断出来,进而检查焊缝内部有无缺陷,焊接处是否连接可靠,从而保证连接强度要求和产品合格,起到焊缝找正的作用;弹簧33套在导杆34内,导杆34辅助机构的稳定性。其中升降气缸36在电磁阀的控制下,能使整个焊缝找正组件3上下运动,在运动的过程中有导轨滑块37辅助上下运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其中,所述扩孔机构4包括:油缸44,所述油缸44固定在所述焊接框架7上面,所述油缸44的输出轴为外螺纹;连接套42,所述连接套42的两端为内螺纹,所述连接套42的一端与所述油缸44的输出轴外螺纹配合安装,所述油缸44对所述连接套42进行推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其中,所述扩孔机构4还包括:扩管模41,所述扩管模41下部与所述连接套42的另一端与配合安装;所述扩管模41的上端外径与要求加工的内径尺寸相同;接近开关45,用于控制所述油缸44的行程进。采用上述技术手段,当油缸44进口通油时,油缸44的输出轴向上动作,通过连接套42的作用,使得驱动扩管模41向上动作,通过扩管模41的上端凸模对工件下端的内孔进行一次性的冲压动作,使得工件上下管径相同且同心度保证在-0.03到+0.03之间。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其中,所述链条传动滚筒线5包括:传送滚轮47,设置于所述链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管类扩孔设备的扩孔方法,其中,包括如下步骤:/n启动电磁阀,控制双向气缸一(20)动作,进而控制抓手夹具一(19)打开,再通过电磁阀控制升降气缸一(25)将抓手夹具一(19)下降到工件(30)上方;/n进一步,电磁阀控制双向气缸一(20),进而控制抓手夹具一(19)收缩夹住工件(30);再次启动升降气缸一(25),使得抓手夹具一(19)夹着工件(30)上升到预定高度;/n启动伺服电机(17),带动抓手一(2)整体移动到焊缝找正组件(3)上方,通过电磁阀控制升降气缸一(5)下降,进而将工件放到焊缝找正组件(3)上方,电磁阀控制双向气缸一(20)将抓手夹具一(19)打开,释放工件(30);进一步控制电磁阀,驱动升降气缸一(25)带动抓手一(2)上升,启动伺服电机(17),使得抓手一(2)回到取料位置,等待下一次取件;/n工件(30)到达焊缝找正组件(3)上后,启动电机一(26),通过同步轮(28)、同步带(29)驱动旋转杆(40)转动,进而带动工件(30)一起转动;同时,电磁阀控制加压气缸(35)通气,加压气缸(35)对弹簧(33)加压,进而使得活动轮(32)在工件(30)转动过程中,一直有压力顶住工件(30);同时,设置于旋转杆(40)顶部的电涡流传感器检测工件,检查焊缝内部有无缺陷,进而实现对工件(30)的焊缝找正;/n工件(30)焊缝找正完毕,启动伺服电机(17),进而驱动抓手二(6)整体移动到焊缝找正组件(3)上方,此时,抓手二(6)处于工件(30)正上方;控制电磁阀使得升降气缸二(58)下降,通过电磁阀控制双向气缸二(53)动作,进而控制抓手夹具二(52)夹紧工件(30),进一步控制电磁阀使得升降气缸二(58)动作进而控制抓手夹具二(52)夹住工件(30)上升到预定位置;/n启动伺服电机(17),带动丝杆驱动抓手二(6)整体移动到扩孔机构(4)上方,释放工件(30)于扩孔机构(4)上并夹紧,当工件(30)被固定夹紧后,接近开关(45)反馈信号给控制油缸(44)的电磁换向阀,电磁换向阀控制油缸(44)进口通油,油缸(44)的输出轴向上动作,通过连接套(42)的作用,驱动扩管模(41)向上动作,扩管模(41)的上端凸模对工件(30)下端的内孔进行一次性的冲压动作;/n扩孔动作完毕,再次启动伺服电机(17),通过三联机械手组件(1)将已加工好的工件(30)移送到链条传动滚筒线(5)上,光栅(46)感应到工件(30)后,启动电机二(49),进而驱动链条(50),带动传送滚轮(47)转动,直至工件(30)到达挡料板(51)。/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管类扩孔设备的扩孔方法,其中,包括如下步骤:
启动电磁阀,控制双向气缸一(20)动作,进而控制抓手夹具一(19)打开,再通过电磁阀控制升降气缸一(25)将抓手夹具一(19)下降到工件(30)上方;
进一步,电磁阀控制双向气缸一(20),进而控制抓手夹具一(19)收缩夹住工件(30);再次启动升降气缸一(25),使得抓手夹具一(19)夹着工件(30)上升到预定高度;
启动伺服电机(17),带动抓手一(2)整体移动到焊缝找正组件(3)上方,通过电磁阀控制升降气缸一(5)下降,进而将工件放到焊缝找正组件(3)上方,电磁阀控制双向气缸一(20)将抓手夹具一(19)打开,释放工件(30);进一步控制电磁阀,驱动升降气缸一(25)带动抓手一(2)上升,启动伺服电机(17),使得抓手一(2)回到取料位置,等待下一次取件;
工件(30)到达焊缝找正组件(3)上后,启动电机一(26),通过同步轮(28)、同步带(29)驱动旋转杆(40)转动,进而带动工件(30)一起转动;同时,电磁阀控制加压气缸(35)通气,加压气缸(35)对弹簧(33)加压,进而使得活动轮(32)在工件(30)转动过程中,一直有压力顶住工件(30);同时,设置于旋转杆(40)顶部的电涡流传感器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钟爱华
申请(专利权)人:张家港市欧微自动化研发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