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充气产品的气阀组件及充气产品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674083 阅读:5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1-28 11: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充气产品的气阀组件和一种充气产品。所述气阀组件包括:壳体,所述壳体限定一轴向方向,所述壳体的顶部具有开孔,所述壳体的底部具有阻隔部,所述壳体还具有位于所述阻隔部的外内两侧的第一通气孔和第二通气孔;旋转部,所述旋转部设置在所述壳体内,所述旋转部具有开口和第三通气孔,所述第三通气孔通过所述开口与所述壳体的外部连通;升降部,所述升降部设置在所述旋转部外部且位于所述壳体内,所述升降部具有第四通气孔;其中,所述旋转部能够旋转以驱动所述升降部在所述壳体的轴向方向上运动从而改变所述第一通气孔与所述第二通气孔的连通状态以及所述第二通气孔与所述开口的连通状态。

Gas valve components and gas products for gas products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n air valve component for an air charging product and an air charging product. The air valve assembly comprises a shell, the shell defines an axial direction, the top of the shell is provided with an opening, the bottom of the shell is provided with a blocking part, the shell is also provided with a first air hole and a second air hole on both sides of the outer and inner sides of the blocking part, the rotating part is arranged in the shell, the rotating part is provided with an opening and a third air hole, and the rotating part is provided with an opening and a third air hole The third vent hole is communicated with the outside of the shell through the opening; the lifting part is arranged outside the rotating part and is located in the shell, and the lifting part has a fourth vent hole; wherein, the rotating part can rotate to drive the lifting part to move in the axial direction of the shell so as to change the first vent hole and the second vent hole The connection state of and the connection state of the second vent hole and the open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充气产品的气阀组件及充气产品
本技术总体涉及气阀
,具体地涉及用于充气产品的气阀组件以及包括这种气阀组件的充气产品。
技术介绍
充气产品(比如,充气床、充气沙发、充气玩具)通常具有两个或更多个气室。现有技术中,对于具有两个以上独立气室的充气产品,通常需要设置等数量的气阀分别对不同的气室进行充气或放气,从而导致充气和放气的操作繁琐、耗费时间长;对于具有两个以上连通气室的充气产品,虽然可以通过一个气阀对所有气室同时进行充气或放气,但是无法实现单独对某一气室进行充气或放气,充放气操作的灵活度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在于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种用于充气产品的气阀组件,该气阀组件可以改变充气产品的气室的连通状态,使得可以方便灵活地对充气产品的气室进行充气或放气。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充气产品的气阀组件。所述气阀组件包括:壳体,所述壳体限定一轴向方向,所述壳体的顶部具有开孔,所述壳体的底部具有阻隔部,所述壳体还具有位于所述阻隔部的外内两侧的第一通气孔和第二通气孔;旋转部,所述旋转部设置在所述壳体内,所述旋转部具有开口和第三通气孔,所述第三通气孔通过所述开口与所述壳体的外部连通;升降部,所述升降部设置在所述旋转部外部且位于所述壳体内,所述升降部具有第四通气孔;其中,所述旋转部能够旋转以驱动所述升降部在所述壳体的轴向方向上运动从而改变所述第一通气孔与所述第二通气孔的连通状态以及所述第二通气孔与所述开口的连通状态。根据上述技术构思,根据本技术的第一方面的气阀组件可进一步包括任何一个或多个如下的可选形式。在一些可选形式中,所述旋转部能够旋转以驱动所述升降部在所述壳体的轴向方向上运动至第一位置、第二位置、第三位置。当所述升降部处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升降部与所述阻隔部密封接触,使得所述第一通气孔与所述第二通气孔处于非连通状态,并且所述升降部与所述旋转部密封接触,使得所述第二通气孔与所述开口处于非连通状态。当所述升降部处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升降部与所述阻隔部分离,使得第二通气孔经由所述升降部与所述阻隔部之间的间隙与所述第一通气孔连通,并且所述升降部与所述旋转部密封接触,使得所述第二通气孔与所述第三通气孔处于非连通状态,进而与所述开口处于非连通状态。当所述升降部处于所述第三位置时,所述升降部与所述阻隔部密封接触,使得所述第一通气孔与所述第二通气孔处于非连通状态,并且所述升降部与所述旋转部局部分离,使得所述第二通气孔依次经由所述第四通气孔、所述升降部与所述旋转部之间的间隙、所述第三通气孔而与所述开口连通。在一些可选形式中,所述旋转部为筒状并且包括第一大直径部和第一小直径部,所述旋转部的所述开口位于第一大直径部的顶部且经由所述壳体的所述开孔与所述壳体的外部连通,所述第三通气孔位于所述第一大直径部与所述第一小直径部之间的台阶面处或者位于所述第一小直径部的侧壁处。所述升降部为筒状并且包括第二大直径部和第二小直径部,并且所述第四通气孔贯穿所述第二小直径部的底部。其中,当所述升降部处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二小直径部与所述阻隔部密封接触,并且所述第二小直径部与所述第一小直径部密封接触;当所述升降部处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二小直径部与所述阻隔部分离,并且所述第二小直径部与所述第一小直径部密封接触;当所述升降部处于所述第三位置时,所述第二小直径部与所述阻隔部密封接触,并且所述第二小直径部与所述第一小直径部分离。在一些可选形式中,所述第一小直径部的外表面和/或所述第二小直径部的内表面设置有沿所述第一小直径部和/或沿所述第二小直径部的周向延伸的第一阀门,所述第一阀门适于在升降部处于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时使所述第一小直径部与所述第二小直径部密封接触;所述第二小直径部和/或所述阻隔部设置有沿所述第二小直径部和/或沿所述阻隔部的周向延伸的第二阀门,所述第二阀门适于在升降部处于第一位置和第三位置时使所述第二小直径部与所述阻隔部密封接触,其中,所述第一阀门和所述第二阀门均包括密封圈和保持所述密封圈的保持部。在一些可选形式中,所述阻隔部呈环状并且从所述壳体的底部沿所述壳体的轴向方向朝向所述壳体的内部延伸,所述第一通气孔位于所述壳体的底部或侧壁,所述第二通气孔由所述阻隔部限定。在一些可选形式中,所述升降部的外表面和/或所述壳体的内表面设置有沿所述升降部和/或沿所述壳体的周向延伸的第三阀门,所述第三阀门适于保持所述升降部与所述壳体密封接触,其中,所述第三阀门包括密封圈和保持所述密封圈的保持部。在一些可选形式中,所述旋转部包括设置在所述旋转部的外表面的凸部,所述升降部相应地包括设置在所述升降部的内表面的凹槽,所述凸部能够被容纳在所述凹槽中,使得在所述旋转部旋转时所述旋转部的所述凸部能够沿所述升降部的所述凹槽运动从而驱动所述升降部在所述壳体的轴向方向上运动。可选地,所述凹槽呈螺旋状,所述凸部沿所述旋转部的周向对称地设置在所述旋转部的外表面。在一些可选形式中,所述气阀组件还包括旋钮,所述旋钮设置于所述壳体外并且连接至所述旋转部,所述旋钮设置有第五通气孔,所述第五通气孔与所述旋转部的所述开口连通。在一些可选形式中,所述旋钮中设置有弹簧加载的销,所述壳体的顶部设置有凹部,所述销适于在所述旋钮旋转时插入到所述凹部中。在一些可选形式中,所述升降部的外表面还设置有止挡部以限制所述升降部在所述壳体的轴向方向上的运动范围。根据本技术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充气产品,所述充气产品包括第一气室、第二气室以及根据本技术的第一方面的气阀组件,所述第一气室与所述第一通气孔连通,所述第二气室与所述第二通气孔连通,所述旋转部的所述开口与所述充气产品的外部连通。根据本技术的气阀组件可以改变第一通气孔与第二通气孔的连通状态以及第二通气孔与旋转部的开口的连通状态。在气阀组件应用于具有第一气室和第二气室的充气产品的情况下,可以相应地改变第一气室与第二气室的连通状态以及第二气室与充气产品的外部的连通状态,从而允许方便灵活地对充气产品的气室进行充气或放气。附图说明本技术的其他特征以及优点将通过以下结合附图详细描述的可选实施方式更好地理解,附图中相同的标记标识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其中:图1是根据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的气阀组件的立体图;图2是根据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的气阀组件的分解图;图3a是根据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的气阀组件的壳本体的立体图;图3b是根据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的气阀组件的壳本体的另一视角的立体图;图4a是根据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的气阀组件的旋转部的立体图;图4b是根据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的气阀组件的旋转部的正视图;图5a是根据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的气阀组件的升降部的立体图;图5b是根据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的气阀组件的升降部的另一视角的立体图;图6是根据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的气阀组件的旋钮的立体图;图7a是根据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的在升降部处于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充气产品的气阀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气阀组件包括:/n壳体,所述壳体限定一轴向方向,所述壳体的顶部具有开孔,所述壳体的底部具有阻隔部,所述壳体还具有位于所述阻隔部的外内两侧的第一通气孔和第二通气孔;/n旋转部,所述旋转部设置在所述壳体内,所述旋转部具有开口和第三通气孔,所述第三通气孔通过所述开口与所述壳体的外部连通;/n升降部,所述升降部设置在所述旋转部外部,且位于所述壳体内,所述升降部具有第四通气孔;/n其中,所述旋转部能够旋转以驱动所述升降部在所述壳体的轴向方向上运动从而改变所述第一通气孔与所述第二通气孔的连通状态以及所述第二通气孔与所述开口的连通状态。/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充气产品的气阀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气阀组件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限定一轴向方向,所述壳体的顶部具有开孔,所述壳体的底部具有阻隔部,所述壳体还具有位于所述阻隔部的外内两侧的第一通气孔和第二通气孔;
旋转部,所述旋转部设置在所述壳体内,所述旋转部具有开口和第三通气孔,所述第三通气孔通过所述开口与所述壳体的外部连通;
升降部,所述升降部设置在所述旋转部外部,且位于所述壳体内,所述升降部具有第四通气孔;
其中,所述旋转部能够旋转以驱动所述升降部在所述壳体的轴向方向上运动从而改变所述第一通气孔与所述第二通气孔的连通状态以及所述第二通气孔与所述开口的连通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阀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部能够旋转以驱动所述升降部在所述壳体的轴向方向上运动至第一位置、第二位置、第三位置;
当所述升降部处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升降部与所述阻隔部密封接触,使得所述第一通气孔与所述第二通气孔处于非连通状态,并且所述升降部与所述旋转部密封接触,使得所述第二通气孔与所述开口处于非连通状态;
当所述升降部处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升降部与所述阻隔部分离,使得第二通气孔经由所述升降部与所述阻隔部之间的间隙与所述第一通气孔连通,并且所述升降部与所述旋转部密封接触,使得所述第二通气孔与所述第三通气孔处于非连通状态,进而与所述开口处于非连通状态;
当所述升降部处于所述第三位置时,所述升降部与所述阻隔部密封接触,使得所述第一通气孔与所述第二通气孔处于非连通状态,并且所述升降部与所述旋转部局部分离,使得所述第二通气孔依次经由所述第四通气孔、所述升降部与所述旋转部之间的间隙、所述第三通气孔而与所述开口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阀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旋转部为筒状并且包括第一大直径部和第一小直径部,所述旋转部的所述开口位于第一大直径部的顶部并且经由所述壳体的所述开孔与所述壳体的外部连通,所述第三通气孔位于所述第一大直径部与所述第一小直径部之间的台阶面处或者位于所述第一小直径部的侧壁处;
所述升降部为筒状并且包括第二大直径部和第二小直径部,并且所述第四通气孔贯穿所述第二小直径部的底部;
其中,当所述升降部处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二小直径部与所述阻隔部密封接触,并且所述第二小直径部与所述第一小直径部密封接触;
当所述升降部处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二小直径部与所述阻隔部分离,并且所述第二小直径部与所述第一小直径部密封接触;
当所述升降部处于所述第三位置时,所述第二小直径部与所述阻隔部密封接触,并且所述第二小直径部与所述第一小直径部分离。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水勇邱万宾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荣威塑胶工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