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用的顶升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671135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1-28 09: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建筑用的顶升装置,包括L形底板,所述L形底板上设有螺纹贯穿设有第一螺杆,第一螺杆的一端设有第一把手,所述第一螺杆远离所述第一把手的一端设有轴承,轴承固定在Z形板上,所述Z形板下固定设有第一滑柱,第一滑柱下设有L形支撑板,所述L形支撑板内开设有第一滑槽,所述第一滑槽与所述第一滑柱相匹配,所述L形底板上开设有圆形通道,所述圆形通道一侧位于所述L形底板的一侧开设有第二滑槽。有益效果:使用范围广泛,方便携带,成本廉价,使用快捷迅速,大大的减少了千斤顶的使用,使用范围广泛,能够使用在狭隘的特殊环境下,调节精准,有效的减少了垫块倾斜的几率,增加了建筑构件的平整度,保证了建筑的质量。

A kind of jacking device for building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jacking device for building, which includes a L-shaped bottom plate, the L-shaped bottom plate is provided with a thread penetrating the first screw, one end of the first screw is provided with a first handle, the end of the first screw far away from the first hand is provided with a bearing, the bearing is fixed on the Z-shaped plate, the first sliding column is fixed under the Z-shaped plate, and the L-shaped support plate is arranged under the first sliding column A first chute is arranged in the L-shaped support plate, the first chute is matched with the first sliding column, a circular channel is arranged on the L-shaped bottom plate, and a second chute is arranged on one side of the L-shaped bottom plate. Beneficial effects: wide range of use, easy to carry, low cost, fast and fast use, greatly reducing the use of Jack, wide range of use, can be used in narrow special environment, accurate adjustment, effectively reducing the probability of pad tilt, increasing the flatness of building components, and ensuring the quality of the build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建筑用的顶升装置
本技术涉及建筑领域,具体来说,涉及一种建筑用的顶升装置。
技术介绍
在进行建筑施工中,需要把建筑构件安放到固定位置,因此用于建筑构件的顶升装置是一种重要的建筑设备,在现有的用于建筑构件的顶升装置中,还都是使用千斤顶进行顶升。但是千斤顶的造价高,并且,上升以后不稳定,不能够持久的顶升,并且,对于一些建筑中类似模板来说,需要相关人员将模板调平后在进行固定的,千斤顶本身的高度就过高了,就不能够进行调平一些建筑构件了,实际生产中经常会用到垫块,但是垫块的厚度一定,不能够调节,并且,多层垫块叠加容易侧翻,导致建筑构件的平整度改变,从而影响了建筑的质量。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建筑用的顶升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建筑用的顶升装置,包括L形底板,所述L形底板上设有螺纹贯穿设有第一螺杆,所述第一螺杆的一端设有第一把手,所述第一螺杆远离所述第一把手的一端设有轴承,所述轴承固定在Z形板上,所述Z形板下固定设有第一滑柱,所述第一滑柱下设有L形支撑板,所述L形支撑板内开设有第一滑槽,所述第一滑槽与所述第一滑柱相匹配,所述L形底板上开设有圆形通道,所述圆形通道一侧位于所述L形底板的一侧开设有第二滑槽,所述第二滑槽与所述圆形通道之间通过连接通道相连接,所述圆形通道内设有螺纹套筒,所述螺纹套筒一侧固定设有连接柱,所述连接柱贯穿所述连接通道并延伸至所述第二滑槽内,所述圆形通道内部中部设有第二螺杆,所述第二螺杆上设有第二把手,所述第二螺杆上螺纹套设有所述螺纹套筒,所述连接柱位于所述第二滑槽内的一端活动设有棘轮,所述第二滑槽内壁的一端固定设有第一固定块,所述第一固定块上固定设有链条,所述L形支撑板一侧固定设有第二固定块,所述第二固定块与所述第一固定块之间通过所述链条相连接,且,所述链条与所述棘轮相链接,所述L形支撑板与所述L形底板之前通过限位机构相连接。进一步的,所述Z形板上设有防滑纹。进一步的,所述Z形板位于所述防滑纹的一端设有楔形切口。进一步的,所述轴承通过垫板固定在所述Z形板的一侧。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滑槽上位于所述L形支撑板上开设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槽与所述Z形板相匹配。进一步的,所述限位机构包括第三滑槽,所述第三滑槽内设有滑块,所述滑块上固定设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固定在所述L形支撑板上。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使用范围广泛,方便携带,成本廉价,使用快捷迅速,大大的减少了千斤顶的使用。(2)、使用范围广泛,能够使用在狭隘的特殊环境下。(3)、调节精准,有效的减少了垫块倾斜的几率,增加了建筑构件的平整度,保证了建筑的质量。(4)、通过设置楔形切口配合防滑纹,能够方便Z形板伸入到建筑构件下,并且,增加了与建筑构件之间的摩擦力,减少了建筑构件脱离的几率。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建筑用的顶升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建筑用的顶升装置中L形底板的横剖视图;图3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建筑用的顶升装置结构示意图中Z形板的剖视图;图4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建筑用的顶升装置中棘轮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L形底板;2、第一螺杆;3、第一把手;4、轴承;5、Z形板;6、第一滑柱;7、L形支撑板;8、第一滑槽;9、圆形通道;10、第二滑槽;11、连接通道;12、螺纹套筒;13、连接柱;14、第二螺杆;15、棘轮;16、第一固定块;17、链条;18、第二固定块;19、防滑纹;20、限位槽;21、第三滑槽;22、滑块;23、连接杆。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技术做出进一步的描述:实施例一:请参阅图1-4,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建筑用的顶升装置,包括L形底板1,所述L形底板1上设有螺纹贯穿设有第一螺杆2,所述第一螺杆2的一端设有第一把手3,所述第一螺杆2远离所述第一把手3的一端设有轴承4,所述轴承4固定在Z形板5上,所述Z形板5下固定设有第一滑柱6,所述第一滑柱6下设有L形支撑板7,所述L形支撑板7内开设有第一滑槽8,所述第一滑槽8与所述第一滑柱6相匹配,所述L形底板1上开设有圆形通道9,所述圆形通道9一侧位于所述L形底板1的一侧开设有第二滑槽10,所述第二滑槽10与所述圆形通道9之间通过连接通道11相连接,所述圆形通道9内设有螺纹套筒12,所述螺纹套筒12一侧固定设有连接柱13,所述连接柱13贯穿所述连接通道11并延伸至所述第二滑槽10内,所述圆形通道9内部中部设有第二螺杆14,所述第二螺杆14上设有第二把手,所述第二螺杆14上螺纹套设有所述螺纹套筒12,所述连接柱13位于所述第二滑槽10内的一端活动设有棘轮15,所述第二滑槽10内壁的一端固定设有第一固定块16,所述第一固定块16上固定设有链条17,所述L形支撑板7一侧固定设有第二固定块18,所述第二固定块18与所述第一固定块16之间通过所述链条17相连接,且,所述链条17与所述棘轮15相链接,所述L形支撑板7与所述L形底板1之前通过限位机构相连接。通过本技术的上述方案,能够通过第一螺杆2,能够将Z形板5移动伸入到相应的建筑构件与建筑支撑件之间,然后通过旋转第二把手令第二螺杆14旋转,能够使得螺纹套筒12进行移动,从而使得棘轮15上下移动,从而带动Z形板5能够撬动建筑构件,令其升起,进行调节,使用范围广泛,方便携带,成本廉价,使用快捷迅速,大大的减少了千斤顶的使用,有效的减少了垫块倾斜的几率,增加了建筑构件的平整度,保证了建筑的质量,使用范围广泛,能够使用在狭隘的特殊环境下。实施例二:请参阅图1-2,对于Z形板5来说,所述Z形板5上设有防滑纹19。对于Z形板5来说,所述Z形板5位于所述防滑纹19的一端设有楔形切口。对于轴承4来说,所述轴承4通过垫板固定在所述Z形板5的一侧。对于第一滑槽8来说,所述第一滑槽8上位于所述L形支撑板7上开设有限位槽20,所述限位槽20与所述Z形板5相匹配。对于限位机构来说,所述限位机构包括第三滑槽21,所述第三滑槽21内设有滑块22,所述滑块22上固定设有连接杆23,所述连接杆23固定在所述L形支撑板7上。通过本技术的上述方案,通过设置楔形切口配合防滑纹,能够方便Z形板5伸入到建筑构件下,并且,增加了与建筑构件之间的摩擦力,减少了建筑构件脱离的几率。通过限位槽20能够增加L形支撑板7的稳定性,通过设置垫板能够增加第一螺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建筑用的顶升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L形底板(1),所述L形底板(1)上设有螺纹贯穿设有第一螺杆(2),所述第一螺杆(2)的一端设有第一把手(3),所述第一螺杆(2)远离所述第一把手(3)的一端设有轴承(4),所述轴承(4)固定在Z形板(5)上,所述Z形板(5)下固定设有第一滑柱(6),所述第一滑柱(6)下设有L形支撑板(7),所述L形支撑板(7)内开设有第一滑槽(8),所述第一滑槽(8)与所述第一滑柱(6)相匹配,所述L形底板(1)上开设有圆形通道(9),所述圆形通道(9)一侧位于所述L形底板(1)的一侧开设有第二滑槽(10),所述第二滑槽(10)与所述圆形通道(9)之间通过连接通道(11)相连接,所述圆形通道(9)内设有螺纹套筒(12),所述螺纹套筒(12)一侧固定设有连接柱(13),所述连接柱(13)贯穿所述连接通道(11)并延伸至所述第二滑槽(10)内,所述圆形通道(9)内部中部设有第二螺杆(14),所述第二螺杆(14)上设有第二把手,所述第二螺杆(14)上螺纹套设有所述螺纹套筒(12),所述连接柱(13)位于所述第二滑槽(10)内的一端活动设有棘轮(15),所述第二滑槽(10)内壁的一端固定设有第一固定块(16),所述第一固定块(16)上固定设有链条(17),所述L形支撑板(7)一侧固定设有第二固定块(18),所述第二固定块(18)与所述第一固定块(16)之间通过所述链条(17)相连接,且,所述链条(17)与所述棘轮(15)相链接,所述L形支撑板(7)与所述L形底板(1)之前通过限位机构相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用的顶升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L形底板(1),所述L形底板(1)上设有螺纹贯穿设有第一螺杆(2),所述第一螺杆(2)的一端设有第一把手(3),所述第一螺杆(2)远离所述第一把手(3)的一端设有轴承(4),所述轴承(4)固定在Z形板(5)上,所述Z形板(5)下固定设有第一滑柱(6),所述第一滑柱(6)下设有L形支撑板(7),所述L形支撑板(7)内开设有第一滑槽(8),所述第一滑槽(8)与所述第一滑柱(6)相匹配,所述L形底板(1)上开设有圆形通道(9),所述圆形通道(9)一侧位于所述L形底板(1)的一侧开设有第二滑槽(10),所述第二滑槽(10)与所述圆形通道(9)之间通过连接通道(11)相连接,所述圆形通道(9)内设有螺纹套筒(12),所述螺纹套筒(12)一侧固定设有连接柱(13),所述连接柱(13)贯穿所述连接通道(11)并延伸至所述第二滑槽(10)内,所述圆形通道(9)内部中部设有第二螺杆(14),所述第二螺杆(14)上设有第二把手,所述第二螺杆(14)上螺纹套设有所述螺纹套筒(12),所述连接柱(13)位于所述第二滑槽(10)内的一端活动设有棘轮(15),所述第二滑槽(10)内壁的一端固定设有第一固定块(16),所述第一固定块(16)上固定设有链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贾立义刘证戚福成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高新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