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粘稠流体的强注灌装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669947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1-28 09: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粘稠流体的强注灌装装置,属于产品加工机械的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有支撑部包括支撑板、安装板以及连接在二者之间的连接杆,灌装部包括第一气缸、强注泵以及连接在下方的连接板和连接板端部的直线轴承,直线轴承与连接杆滑动连接进行强注泵和第一气缸的导向,换向部包括换向阀、第二气缸和换向板,第二气缸的活塞杆通过控制换向板控制换向阀的阀芯,进而控制进料管或出料管与强注泵的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解决经常更换换向阀的难题,同时解决管道内空气存留的问题,高效简单便捷。

A strong injection filling device for viscous fluid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strong injection filling device for viscous fluid, which belong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product processing machinery. The utility model is provided with a support part including a support plate, a mounting plate and a connecting rod connected between the two. The filling part includes a first air cylinder, a forced injection pump, a connecting plate connected below and a linear bearing at the end of the connecting plate. The linear bearing is slidably connected with the connecting rod to guide the forced injection pump and the first air cylinder. The reversing part includes a reversing valve, a second air cylinder and a reversing plate The piston rod of the two cylinder controls the valve core of the reversing valve by controlling the reversing plate, and then controls the connection between the feed pipe or the discharge pipe and the forced injection pump. The utility model has simple structure, solves the problem of replacing the reversing valve frequently, and solves the problem of air retention in the pipe, which is efficient, simple and conveni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粘稠流体的强注灌装装置
本技术涉及食品加工机械的
,尤其涉及一种用于粘稠流体的强注灌装装置。
技术介绍
用于粘稠膏体的灌装机是利用压缩空气作为动力,由精密气动元件构成一个自动灌装系统,灌装装置是灌装机的重要装置。现有粘稠流体的灌装装置,采用单头或双头灌装方式、且体积较大、操作不方便,换向装置采用一般的换向阀,由于膏体具有较大的粘度,在阀体内流动性较差,对阀芯的作用力较低,故在换向阀内容易出现阻塞,导致需经常更换换向阀,影响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故此提出一种用于粘稠流体的强注灌装装置,用于粘稠流体的高效灌装,解决经常更换换向阀的难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粘稠流体的强注灌装装置,包括支撑部、灌装部和换向部;所述支撑部包括第一侧板、第二侧板、支撑板、连接杆和安装板;所述连接杆的一端固定连接在支撑板的上表面上;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安装板的下表面上;所述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正对的两侧壁分别与安装板的两端固定连接;所述灌装部包括第一气缸和强注泵;所述强注泵的侧壁顶端固定连接有固定板;所述强注泵的顶端中部设有出料口;所述第一气缸的活塞杆的端部固定连接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直线轴承;所述强注泵的活塞杆远离强注泵的一端固定连接在连接板上;所述换向部包括换向阀、换向板、转接板和第二气缸;所述第二气缸固定连接在转接板的一侧壁中部;所述换向阀的阀芯的一端固定连接在换向板上;所述换向阀的阀体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承接板;所述承接板上贯穿有进料管和出料管;所述进料管和出料管均与换向阀连通;所述直线轴承与连接杆之间滑动连接;所述承接板的一端固定连接第一侧板上;所述承接板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第二侧板上;所述强注泵的出料口与换向阀连通。进一步的,所述安装板、支撑板、承接板和连接板均为横向水平设置;所述换向板和转接板均为横向竖直设置。进一步的,所述换向板的长度小于转接板的长度。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气缸位于安装板的中部。进一步的,所述强注泵和换向阀均设有两组,每组设有两个;两组所述强注泵分别位于第一气缸的两侧。进一步的,所述连接杆至少设置六个。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备以下有益效果:(1)强注泵和换向阀均设有四个,同时可以进行四份液体的灌装高效便捷,二者均位于第一气缸的两侧,第一气缸位于中部,使强注泵的活塞杆受力更为均匀;直线轴承和连接杆进行行程的导向,也可以提高灌装或抽料的效率。(2)设置有第二气缸和换向阀以及换向板,换向阀的阀芯与换向板连接,换向板和第二气缸的活塞杆连接,通过控制第二气缸的活塞杆进而控制进料管或出料管与换向阀连通,保证接口连通的口径较大,可以将粘稠流体在换向阀内以相对较快地方式通过,避免出现阻塞,简单便捷。(3)强注泵采用倒置方式,可以将管道的存留空气进行有效彻底地解决,保证产品的质量和重量,操作简单、经济实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正视三维图;图2为本技术倒立的正视三维图;图3为本技术的拆解后的内部图;图4为图3的俯视图。图中:支撑板1,连接板2,强注泵3,第一气缸4,换向阀5,安装板6,第二侧板7,第一侧板8,连接杆9,直线轴承10,出料管11,进料管12,第二气缸13,承接板14,换向板15,转接板16。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实施例1如图1至图4所示,一种用于粘稠流体的强注灌装装置,包括支撑部、灌装部和换向部。支撑部包括第一侧板8、第二侧板7、支撑板1、连接杆9和安装板6。支撑板1的中部设有凹槽,便于定位,连接杆9设有六个,连接杆9的一端通过螺栓连接在支撑板1的上表面上;连接杆9的另一端通过螺栓连接在安装板6的下表面上,凹槽的两侧分别设有两个,两端部均设有一个。第一侧板8和第二侧板7正对的两侧壁分别与安装板6的两端螺栓连接,共同组合成支撑部,支撑灌装部和换向部。灌装部包括一个第一气缸4和四个强注泵3。强注泵3的侧壁顶端焊接连接有固定板,强注泵3的顶端中部设有出料口,固定板上开设有通孔。第一气缸4的活塞杆的端部螺栓连接有连接板2,连接板2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直线轴承10,直线轴承10与连接杆9之间滑动连接,强注泵3的活塞杆远离强注泵3的一端固定连接在连接板2上。通过第一气缸4推动连接板2进行上下移动,间接控制强注泵3的活塞杆的运动,实现强注泵3的抽料和灌装工作,直线轴承10和连接杆9为强注泵3和第一气缸4进行导向,减少位移偏差造成的装置效率的影响。安装板6、支撑板1和连接板2均为横向水平设置。换向部包括换向阀5、换向板15、转接板16和第二气缸13。第二气缸13螺栓连接在转接板16的前侧壁中部,第二气缸13的活塞杆螺栓连接在换向板15,换向板15的长度小于转接板16的长度。便于换向板15在承接板14与转接板16之间进行移动,进而控制换向阀5的阀芯位置,用于控制进料口12或出料口11与换向阀5连通。换向阀5的阀芯的一端螺栓连接在换向板15上,换向阀5的阀体上表面螺栓连接有横向水平设置的承接板14,承接板14的一端螺栓连接第一侧板8上,承接板14的另一端螺栓连接在第二侧板7上。承接板14一方面固定换向阀5,另一方面可以加强第一侧板8和第二侧板7之间的稳定。换向板15和转接板16均为横向竖直设置。承接板14上贯穿有进料管12和出料管11,进料管12和出料管11均与换向阀5连通,强注泵3的出料口与换向阀5连通。通过第二气缸13的活塞杆控制换向板15,进而控制换向阀5的阀芯的移动,保证进料管12或出料管11中只有一个与强注泵3的连通,进而完成强注泵3的的抽料或灌装。本技术在具体生产实施时,这样完成工序:当强注泵4开始抽取物料时,第二气缸13的活塞杆开始推动换向板15进行向前运动,换向阀5的阀芯通道使进料管12与强注泵3连通,出料管11关闭,第一气缸4的活塞杆推动连接板2进行向下运动,强注泵3的活塞与泵体之间形成真空,进而将物料吸入强注泵3内,完成抽料工序;当强注泵3开始灌装时,第二气缸13的活塞杆开始拉动换向板15进行向后运动,换向阀5的阀芯通道使出料管11与强注泵3连通,进料管12关闭,第二气缸4拉动连接板2进行上移,强注泵3的活塞推动物料从出料管11灌出,完成灌装工作。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粘稠流体的强注灌装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部、灌装部和换向部;/n所述支撑部包括第一侧板(8)、第二侧板(7)、支撑板(1)、连接杆(9)和安装板(6);所述连接杆(9)的一端固定连接在支撑板(1)的上表面上;所述连接杆(9)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安装板(6)的下表面上;所述第一侧板(8)和第二侧板(7)正对的两侧壁分别与安装板(6)的两端固定连接;/n所述灌装部包括第一气缸(4)和强注泵(3);所述强注泵(3)的侧壁顶端固定连接有固定板;所述强注泵(3)的顶端中部设有出料口;所述第一气缸(4)的活塞杆的端部固定连接有连接板(2);所述连接板(2)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直线轴承(10);所述强注泵(3)的活塞杆的端部固定连接在连接板(2)上;/n所述换向部包括换向阀(5)、换向板(15)、转接板(16)和第二气缸(13);所述第二气缸(13)固定连接在转接板(16)的一侧壁中部;所述换向阀(5)的阀芯的一端固定连接在换向板(15)上;所述换向阀(5)的阀体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承接板(14);所述承接板(14)上贯穿有进料管(12)和出料管(11);所述进料管(12)和出料管(11)均与换向阀(5)连通;/n所述直线轴承(10)与连接杆(9)之间滑动连接;所述承接板(14)的一端固定连接第一侧板(8)上;所述承接板(14)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第二侧板(7)上;所述强注泵(3)的出料口与换向阀(5)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粘稠流体的强注灌装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部、灌装部和换向部;
所述支撑部包括第一侧板(8)、第二侧板(7)、支撑板(1)、连接杆(9)和安装板(6);所述连接杆(9)的一端固定连接在支撑板(1)的上表面上;所述连接杆(9)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安装板(6)的下表面上;所述第一侧板(8)和第二侧板(7)正对的两侧壁分别与安装板(6)的两端固定连接;
所述灌装部包括第一气缸(4)和强注泵(3);所述强注泵(3)的侧壁顶端固定连接有固定板;所述强注泵(3)的顶端中部设有出料口;所述第一气缸(4)的活塞杆的端部固定连接有连接板(2);所述连接板(2)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直线轴承(10);所述强注泵(3)的活塞杆的端部固定连接在连接板(2)上;
所述换向部包括换向阀(5)、换向板(15)、转接板(16)和第二气缸(13);所述第二气缸(13)固定连接在转接板(16)的一侧壁中部;所述换向阀(5)的阀芯的一端固定连接在换向板(15)上;所述换向阀(5)的阀体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承接板(14);所述承接板(14)上贯穿有进料管(12)和出料管(11);所述进料管(12)和出料管(11)均与换向阀(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占昌林阮少红楚青峰
申请(专利权)人:马鞍山英伟捷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