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全自动自立袋灌装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669934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1-28 09: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全自动自立袋灌装机,属于产品灌装机械的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有送袋装置、灌装装置、注料装置、上盖装置和旋盖装置,均通过PLC控制系统进行控制,触摸屏+PLC控制系统,自动精准灌装,自动旋盖,自动落袋,自动计数、操作简便。自动下盖高效稳定,自动旋盖装置具有自动打滑功能使旋盖松紧适当。产品卫生,机器光亮整洁。灌装量可调,计量可靠,旋盖牢固。专有不锈钢柱塞泵设计,灌装量精准可调,适用于粘稠体、膏体及小型颗粒的供料。各个功能部件模块化,维修方便。

A kind of automatic self standing bag filling machin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full-automatic self standing bag filling machine, which belong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product filling machinery. The utility model is equipped with a bag feeding device, a filling device, a material injection device, a top cover device and a cover rotating device, all of which are controlled by a PLC control system. The touch screen + PLC control system can automatically and accurately fill, automatically rotate the cover, automatically drop the bag, automatically count and operate simply. The automatic lower cover is efficient and stable, and the automatic cover rotating device has the function of automatic sliding to make the cover loose properly. The product is sanitary and the machine is bright and tidy. The filling volume is adjustable, the measurement is reliable, and the screw cap is firm. Special stainless steel plunger pump design, precise and adjustable filling volume, suitable for the supply of viscous body, paste and small particles. Each functional component is modularized and easy to maintai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全自动自立袋灌装机
本技术涉及产品灌装机械的
,尤其涉及一种全自动自立袋灌装机。
技术介绍
现有全自动自立袋的送袋装置,采用双条输送线,双推袋气缸进行输送,在输送板的终端,使用一侧设有凹形结构的取袋板进行自立袋的卡接,最后使用取袋气缸进行移动至灌装处进行灌装、上盖和旋盖工作,只有当所有工作完成后,取袋板复位;取袋气缸复位进行下步自立袋的运输。第三气缸复位进行下步自立袋的运输时,取袋板与自立袋会产生摩擦,使之产品在端口出现毛刺,影响外观,同时取袋板需在自立袋完成所有的工序后才可以复位,在灌装处停留时间过长,生产效率低下。全自动灌装嘴绝大多数为朝下设置,在对其进行灌装时,会在注料管道内存留空气,物料会受到空气的影响发生氧化,影响其产品质量。如果灌装料为颗粒料时,颗粒料会在强注泵出料口阻塞泵体活塞,进而会有一部分灌装料会存留在泵体内,造成资源的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不足,故此提出一种全自动自立袋灌装机,用于提高自立袋的灌装效率,有效保证灌装工序的卫生质量。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全自动自立袋灌装机,包括推袋送袋装置、灌装装置、注料装置、上盖装置、旋盖装置和触摸屏控制系统;所述推袋送袋装置包括支撑板、安装板、推袋气缸、取袋气缸和送袋气缸;所述安装板上设有推袋轨道槽、导向槽;所述支撑板上设有送袋轨道槽;所述推袋气缸固定连接在推袋轨道槽的正上方;所述推袋气缸为磁偶式无杆气缸;所述磁偶式无杆气缸的滑块下表面上铰接连接有挡板;所述导向槽的两端分别与推袋轨道槽和送袋轨道槽连通;所述安装板上固定连接有接近开关;所述接近开关位于推袋轨道槽和导向槽连通处;所述送袋气缸固定连接在接近开关的相对一侧;所述送袋气缸的活塞杆端部固定连接有取袋气缸;所述取袋气缸的活塞杆端部固定连接有取袋板;所述接近开关、推袋气缸、取袋气缸和送袋气缸均与触摸屏控制系统电性连接;所述灌装装置设置在安装板的下方;所述灌装装置包括进料管、转接管、三通管道、灌装支撑板、灌装安装板、灌装连接杆、强注泵和灌装气缸;所述进料管的出料口与转接管的进料口连通;所述转接管的中部设有第一角阀;所述三通管道包括第一进料口、第二进料口和宝塔接头;所述转接管的出料口与三通管道的第一进料口连通;所述宝塔接头与注料装置连通;所述强注泵的顶部设有进出料口;所述三通管道的第二进料口与强注泵的进出料口连通;所述强注泵和灌装气缸的底部固定连接在灌装安装板上;所述灌装安装板和灌装支撑板之间通过灌装连接杆固定连接;所述强注泵的活塞杆与灌装气缸的活塞杆固定连接有同一个灌装连接板;所述灌装连接板的两端均设有直线轴承;所述直线轴承与对应的灌装连接杆滑动连接;所述第一角阀和灌装气缸均与触摸屏控制系统电性连接;所述注料装置固定连接在送料轨道槽靠近导向槽的一端正上方;所述注料装置包括第二角阀、注料支架、导向杆和注料气缸;所述注料气缸的顶部和角阀导向杆的顶部均固定连接在注料支架的下表面上的注料转接板上;所述注料气缸的活塞杆端部固定连接有角阀连接板;所述导向杆贯穿角阀连接板;所述第二角阀固定连接在角阀连接板上;所述第二角阀和注料气缸均与触摸屏控制系统电性连接;所述上盖装置设置在注料装置与旋盖装置之间;所述上盖装置包括理盖器和输送管道;所述输送管道的顶端与理盖器的出盖口连通;所述输送管道的底端设有弹簧卡件;所述弹簧卡件位于送料轨道槽的正上方;所述旋盖装置固定连接在送料轨道槽远离导向槽的一端正上方;所述旋盖装置包括旋盖支架、旋盖气缸、电机导向杆和旋盖电机;所述旋盖气缸的顶部固定连接在旋盖支架的下表面的旋盖转接板上;所述旋盖转接板上开设有导向孔;所述旋盖气缸的活塞杆端部固定连接有旋盖连接板;所述旋盖电机和电机导向杆的底端均固定连接在旋盖连接板的上表面上;所述电机导向杆贯穿导向孔;所述旋盖电机与旋盖气缸均与触摸屏控制系统电性连接。进一步的,所述挡板上开设有与自立袋匹配的开口;所述取袋板为L形板;所述L形板为钣金折弯件;所述取袋板上开设有与自立袋袋口匹配的开口;所述取袋板位于导向槽和送袋轨道槽的连通处。进一步的,所述推袋轨道槽、导向槽和送袋轨道槽的宽度均相等。进一步的,所述灌装安装板和灌装支撑板均与灌装连接板平行设置。进一步的,所述弹簧卡件包括宽部和窄部;所述窄部的宽度比瓶盖的直径小2~3mm。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备以下有益效果:(1)取袋板受送袋气缸的间接作用实现自立袋的取袋和灌装、上盖和旋盖工序的固定,结构相较现有装置更为简单,效果更为出色。第二气缸将自立袋进行横向运送,大大提高生产效率。取袋板将自立袋送到位置后即复位,节省取袋板在灌装处停留时间,大大提高生产效率。(2)滑块在推袋气缸上滑动,滑块的下表面设有挡板,通过挡板的转动,滑块复位时不会将自立袋拉出,通过滑块带动挡板,进而将自立袋在挡板的推动下向导向运动。结合接近开关,对其进行自立袋的检测,判断自立袋的有无,进而提醒施工者需上袋工作,有效降低动力成本,便于后续的灌装工作,以免造成原料浪费。(3)转接管的中部设有第一角阀,控制强注泵与转接管的开合,便于实现与强注泵的抽料和灌装工序。本技术的喷嘴向上设置,可以将现有装置灌装后中管道内存在空气的问题彻底解决,同时可以有效地保证灌装料的计量,有效保证产品质量,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节约成本和安装空间。(4)推袋送袋装置、灌装装置、注料装置、上盖装置和旋盖装置均与触摸屏控制系统电连接,降低装置的人为干预,同时大大提高其生产效率,灌装量可调,计量可靠,适用于粘稠物料、膏体及小颗粒物料的灌装,各功能部件模块化,维修方便。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安装板各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内部整体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送袋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送袋装置的俯视图;图6为本技术的灌装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的注料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的上盖装置的输送管道的底端示意图;图9为本技术的旋盖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中:1、推袋送袋装置,10、支撑板,11、安装板,12、推袋气缸,13、接近开关,14、导向槽,15、取袋气缸,16、取袋板,17、送袋气缸,18、推袋轨道槽,19、送袋轨道槽,2、灌装装置,201、第一角阀,202、进料管,203、转接管,204、灌装安装板,205、灌装连接杆,206、直线轴承,207、强注泵,208、三通管道,209、灌装气缸,210、灌装支撑板,211、灌装连接板,3、注料装置,31、注料支架,32、第二角阀,33注料气缸,34、角阀连接板,35角阀导向杆,4、旋盖装置,41、旋盖支架,42、旋盖电机,43、旋盖气缸,44、旋盖连接板,45、电机导向杆,5、触摸屏控制系统,6、上盖装置,61、输送管道,62、弹簧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全自动自立袋灌装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推袋送袋装置(1)、灌装装置(2)、注料装置(3)、上盖装置(6)、旋盖装置(4)和触摸屏控制系统(5);/n所述推袋送袋装置(1)包括支撑板(10)、安装板(11)、推袋气缸(12)、取袋气缸(15)和送袋气缸(17);所述安装板(11)上设有推袋轨道槽(18)、导向槽(14);所述支撑板(10)上设有送袋轨道槽(19);所述推袋气缸(12)固定连接在推袋轨道槽(18)的正上方;所述推袋气缸(12)为磁偶式无杆气缸;所述磁偶式无杆气缸的滑块下表面上铰接连接有挡板;所述导向槽(14)的两端分别与推袋轨道槽(18)和送袋轨道槽(19)连通;所述安装板(11)上固定连接有接近开关(13);所述接近开关(13)位于推袋轨道槽(18)和导向槽(14)连通处;所述送袋气缸(17)固定连接在接近开关(13)的相对一侧;所述送袋气缸(17)的活塞杆端部固定连接有取袋气缸(15);所述取袋气缸(15)的活塞杆端部固定连接有取袋板(16);所述接近开关(13)、推袋气缸(12)、取袋气缸(15)和送袋气缸(17)均与触摸屏控制系统(5)电性连接;/n所述灌装装置(2)设置在安装板(11)的下方;所述灌装装置(2)包括进料管(202)、转接管(203)、三通管道(208)、灌装支撑板(210)、灌装安装板(204)、灌装连接杆(205)、强注泵(207)和灌装气缸(209);所述进料管(202)的出料口与转接管(203)的进料口连通;所述转接管(203)的中部设有第一角阀(201);所述三通管道(208)包括第一进料口、第二进料口和宝塔接头;所述转接管(203)的出料口与三通管道(208)的第一进料口连通;所述宝塔接头与注料装置(3)连通;所述强注泵(207)的顶部设有进出料口;所述三通管道(208)的第二进料口与强注泵(207)的进出料口连通;所述强注泵(207)和灌装气缸(209)的底部固定连接在灌装安装板(204)上;所述灌装安装板(204)和灌装支撑板(210)之间通过灌装连接杆(205)固定连接;所述强注泵(207)的活塞杆与灌装气缸(209)的活塞杆固定连接有同一个灌装连接板(211);所述灌装连接板(211)的两端均设有直线轴承(206);所述直线轴承(206)与对应的灌装连接杆(205)滑动连接;所述第一角阀(201)和灌装气缸(209)均与触摸屏控制系统(5)电性连接;/n所述注料装置(3)固定连接在送袋轨道槽(19)的正上方;所述注料装置(3)包括第二角阀(32)、注料支架(31)、角阀导向杆(35)和注料气缸(33);所述注料气缸(33)的顶部和角阀导向杆(35)的顶部均固定连接在注料支架(31)的下表面上的注料转接板上;所述注料气缸(33)的活塞杆端部固定连接有角阀连接板(34);所述角阀导向杆(35)贯穿角阀连接板(34);所述第二角阀(32)固定连接在角阀连接板(34)上;所述第二角阀(32)和注料气缸(33)均与触摸屏控制系统(5)电性连接;/n所述上盖装置(6)设置在注料装置(3)与旋盖装置(4)之间;所述上盖装置(6)包括理盖器和输送管道(61);所述输送管道的顶端与理盖器的出盖口连通;所述输送管道(61)的底端设有弹簧卡件(62);所述弹簧卡件(62)位于送袋轨道槽(19)的正上方;/n所述旋盖装置(4)包括旋盖支架(41)、旋盖气缸(43)、电机导向杆(45)和旋盖电机(42);所述旋盖气缸(43)的顶部固定连接在旋盖支架(41)的下表面的旋盖转接板上;所述旋盖转接板上开设有导向孔;所述旋盖气缸(43)的活塞杆端部固定连接有旋盖连接板(44);所述旋盖电机(42)和电机导向杆(45)的底端均固定连接在旋盖连接板(44)的表面上;所述电机导向杆(45)贯穿导向孔;所述旋盖电机(42)与旋盖气缸(43)均与触摸屏控制系统(5)电性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全自动自立袋灌装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推袋送袋装置(1)、灌装装置(2)、注料装置(3)、上盖装置(6)、旋盖装置(4)和触摸屏控制系统(5);
所述推袋送袋装置(1)包括支撑板(10)、安装板(11)、推袋气缸(12)、取袋气缸(15)和送袋气缸(17);所述安装板(11)上设有推袋轨道槽(18)、导向槽(14);所述支撑板(10)上设有送袋轨道槽(19);所述推袋气缸(12)固定连接在推袋轨道槽(18)的正上方;所述推袋气缸(12)为磁偶式无杆气缸;所述磁偶式无杆气缸的滑块下表面上铰接连接有挡板;所述导向槽(14)的两端分别与推袋轨道槽(18)和送袋轨道槽(19)连通;所述安装板(11)上固定连接有接近开关(13);所述接近开关(13)位于推袋轨道槽(18)和导向槽(14)连通处;所述送袋气缸(17)固定连接在接近开关(13)的相对一侧;所述送袋气缸(17)的活塞杆端部固定连接有取袋气缸(15);所述取袋气缸(15)的活塞杆端部固定连接有取袋板(16);所述接近开关(13)、推袋气缸(12)、取袋气缸(15)和送袋气缸(17)均与触摸屏控制系统(5)电性连接;
所述灌装装置(2)设置在安装板(11)的下方;所述灌装装置(2)包括进料管(202)、转接管(203)、三通管道(208)、灌装支撑板(210)、灌装安装板(204)、灌装连接杆(205)、强注泵(207)和灌装气缸(209);所述进料管(202)的出料口与转接管(203)的进料口连通;所述转接管(203)的中部设有第一角阀(201);所述三通管道(208)包括第一进料口、第二进料口和宝塔接头;所述转接管(203)的出料口与三通管道(208)的第一进料口连通;所述宝塔接头与注料装置(3)连通;所述强注泵(207)的顶部设有进出料口;所述三通管道(208)的第二进料口与强注泵(207)的进出料口连通;所述强注泵(207)和灌装气缸(209)的底部固定连接在灌装安装板(204)上;所述灌装安装板(204)和灌装支撑板(210)之间通过灌装连接杆(205)固定连接;所述强注泵(207)的活塞杆与灌装气缸(209)的活塞杆固定连接有同一个灌装连接板(211);所述灌装连接板(211)的两端均设有直线轴承(206);所述直线轴承(206)与对应的灌装连接杆(205)滑动连接;所述第一角阀(201)和灌装气缸(209)...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楚青峰占昌林阮少红
申请(专利权)人:马鞍山英伟捷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