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混凝土搅拌体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668478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1-28 08: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混凝土搅拌设备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混凝土搅拌体结构,包括两端安装在搅拌缸体内壁的搅拌轴、安装在搅拌轴两端的侧搅拌臂和紧挨搅拌轴两端的两个侧搅拌臂内设有若干中搅拌臂,所述侧搅拌臂外径向凸出连接第一叶片,所述中搅拌臂外径向突出连接第二叶片,安装所述第一叶片的侧搅拌臂与安装所述第二叶片的若干中搅拌臂形成螺旋状盘旋布置在搅拌轴上,所述侧搅拌臂与所述搅拌轴之间设有密封结构并套接在搅拌轴上,所述密封结构由第一护圈、第二护圈和橡胶弹簧依次连接而成。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搅拌臂与安装在搅拌缸体内的搅拌轴的轴端之间设有密封结构,结构简单,可有效防止搅拌缸内的泥浆水从轴端内渗出。

A concrete mix structure

The utility model belong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concrete mixing equipment, and discloses a concrete mixing body structure, which comprises a mixing shaft installed on the inner wall of the mixing cylinder body at both ends, a side mixing arm installed on both ends of the mixing shaft and two side mixing arms close to both ends of the mixing shaft, wherein a number of middle mixing arms are arranged, the outer diameter of the side mixing arm is protruding to connect the first blade, and the outer diameter of the middle mixing arm is protruding to connect the first blade The side mixing arm for installing the first blade and several middle mixing arms for installing the second blade are spirally arranged on the mixing shaft. A sealing structure is arranged between the side mixing arm and the mixing shaft and is sleeved on the mixing shaft. The sealing structure is successively connected by the first retainer, the second retainer and the rubber spring. In the utility model, a sealing structure is arranged between the mixing arm and the shaft end of the mixing shaft installed in the mixing cylinder body, which is simple in structure and can effectively prevent the mud water in the mixing cylinder from seeping out from the shaft en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混凝土搅拌体结构
本技术属于混凝土搅拌设备
,具体的涉及一种混凝土搅拌体结构。
技术介绍
随着混凝土搅拌机的广泛应用,搅拌臂属于混凝土搅拌机的易损件,且消耗量日益巨增。而作为搅拌机易损件的搅拌臂的使用寿命、性价比,维修方便等要求越来越高,目前混凝土搅拌机中的搅拌臂与固定在搅拌缸体内的搅拌轴的轴端之间密封不佳,由于相对转动而产生磨损之后,两者之间的间隙会加大,进入间隙的泥浆增多,轴端漏浆的可能性加大,极易造成轴端的油封和轴承损坏,另外混凝土搅拌主机搅拌臂与叶片之间的安装面为平面接触,摩擦系数小,搅拌主机在工作过程中,叶片与搅拌臂错位松动甚至脱落,造成叶片与搅拌臂断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混凝土搅拌体结构,搅拌臂与安装在搅拌缸体内的搅拌轴的轴端之间密封性好,防止混凝土水从轴端渗透出搅拌缸体外,也防止混凝土水进入搅拌轴内,搅拌臂与叶片之间连接方式可靠,结构简单,且可增大搅拌过程中的摩擦系数,延长搅拌臂的使用寿命,改善在混凝土搅拌机中的使用效果。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混凝土搅拌体结构,包括搅拌轴、安装在搅拌轴两端的侧搅拌臂和紧挨搅拌轴两端的两个侧搅拌臂内设有若干中搅拌臂,所述侧搅拌臂外径向凸出连接第一叶片,所述中搅拌臂外径向突出连接第二叶片,安装所述第一叶片的侧搅拌臂与安装所述第二叶片的若干中搅拌臂形成螺旋状盘旋布置在搅拌轴上,所述侧搅拌臂与所述搅拌轴之间设有密封结构并套接在搅拌轴上,所述密封结构由第一护圈、第二护圈和橡胶弹簧依次连接而成,所述第一护圈的一端面固定在安装搅拌轴的搅拌缸体上,所述搅拌轴端穿过所述第一护圈的内圆,所述第一护圈的另一端面处的内圆设有第一环形凹槽,所述第二护圈的一端面与所述第一环形凹槽接触,所述第二护圈的另一端面与所述橡胶弹簧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护圈与橡胶弹簧的外圆均固定在所述侧搅拌臂的内壁上。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技术方案,安装所述第一叶片的侧搅拌臂与安装所述第二叶片的若干中搅拌臂形成螺旋状盘旋布置在搅拌轴上,其螺旋角为40~60°。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侧搅拌臂包括安装在搅拌轴上的臂环体、沿着臂环体径向突出的支撑臂和安装在支撑臂上的安装面板,所述第一叶片固定在所述安装面板上,所述支撑臂与所述臂环体的轴向形成40~50°的夹角。进一步地,所述支撑臂自下而上宽度逐渐减小,所述臂环体由第一半环扣和第二半环扣匹配且可拆卸连接而成,所述支撑臂宽度较大的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一半环扣的圆周面上。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半环扣与第二半环扣形成安装搅拌轴的轴孔,所述轴孔为对称多边几何图形,该对称多边形轴孔内壁径向开有环形槽;所述臂环体的两端均设有第二环形凹槽,所述橡胶弹簧安装在所述第二环形凹槽内。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安装面板与所述第一叶片之间的接触面结构为齿面咬合结构,所述安装面板上还安装有第三叶片,所述第三叶片顶端与所述第一叶片底端紧挨并固定在安装面板上。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二护圈的外壁部分嵌在所述第一环形凹槽内。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护圈与第二护圈均为耐磨铸铁材质。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的搅拌体机构中两种结构不同的搅拌臂螺旋状盘旋在搅拌轴上,侧搅拌臂上设置两个不同结构的叶片,物料在螺旋状盘旋式搅拌臂的作用下多方位流动,不仅在搅拌过程中搅拌物料效果更好,还防止了物料在高速运转下被挤压进入搅拌臂的臂环体内;搅拌臂与叶片之间采用齿面咬合结构,可增大摩擦系数,咬合连接不会造成错位松动甚至脱落,避免了叶片与搅拌臂的断裂,整个搅拌臂结构简单,减少了搅拌臂的维护更换次数,降低了劳动强度和用户的使用成本;与此同时,搅拌臂与固定在搅拌缸体内的搅拌轴的轴端之间密封性好,防止混凝土水从轴端渗透出搅拌缸体外,也防止混凝土水进入搅拌轴内,搅拌轴与搅拌臂之间相互转动过程在产生间隙时,橡胶弹簧起到补偿和缓冲作用,减少物料与搅拌臂的臂环体内壁之间的接触,进而减少搅拌体整体的磨损,以提高搅拌体的使用寿命,从而提高工作可靠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种混凝土搅拌体结构的立体图;图2是本技术一种混凝土搅拌体结构的主视图;图3是本技术中侧搅拌臂的立体图;图4是本技术中侧搅拌臂的主视图;图5是沿图4中A-A线的剖视图;图6是图1中B部的放大图;图中,1-搅拌轴,2-侧搅拌臂,20-第一叶片,21-第三叶片,22-安装面板,23-支撑臂,24-臂环体,240-第一半环扣,241-第二半环扣,25-环形槽,26-轴孔,27-第二环形凹槽,3-中搅拌臂,30-第二叶片,4-密封结构,40-第一护圈,400-第一环形凹槽,41-第二护圈,42-橡胶弹簧,5-螺旋角,6-齿面咬合结构。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这些实施方式的说明用于帮助理解本技术,但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定。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技术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一种混凝土搅拌体结构,包括两端安装在搅拌缸体内壁的搅拌轴1、安装在搅拌轴1两端的侧搅拌臂2和紧挨搅拌轴1两端的两个侧搅拌臂2内设有若干中搅拌臂3,所述侧搅拌臂2外径向凸出连接第一叶片20,所述中搅拌臂3外径向突出连接第二叶片30,安装所述第一叶片20的侧搅拌臂2与安装所述第二叶片30的若干中搅拌臂3形成螺旋状盘旋布置在搅拌轴1上,所述侧搅拌臂2与所述搅拌轴之间设有密封结构4并套接在搅拌轴1上,所述密封结构4由第一护圈40、第二护圈41和橡胶弹簧42依次连接而成,所述第一护圈40的一端面固定在安装搅拌轴1的搅拌缸体(图中未示)上,所述搅拌轴1端穿过所述第一护圈40的内圆,所述第一护圈40的另一端面处的内圆设有第一环形凹槽400,所述第二护圈41的一端面与所述第一环形凹槽400接触,所述第二护圈41的另一端面与所述橡胶弹簧42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护圈41与橡胶弹簧42的外圆均固定在所述侧搅拌臂3的内壁上。优选地,本实施例中采用中搅拌臂的数量为5个,可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合适的数量。本实施例的优选实施方式,安装所述第一叶片20的侧搅拌臂2与安装所述第二叶片30的若干中搅拌臂3形成螺旋状盘旋布置在搅拌轴1上,其螺旋角为40~60°。螺旋角是侧搅拌臂2上的第一叶片20顶面与中搅拌臂3上的第三叶片30顶面螺旋盘旋形成的螺旋线与搅拌轴1轴线形成的夹角,本实施例优选螺旋角为50°。本实施例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侧搅拌臂2包括安装在搅拌轴上的臂环体24、沿着臂环体径向突出的支撑臂23和安装在支撑臂23上的安装面板22,所述第一叶片20固定在所述安装面板22上,所述支撑臂23与所述臂环体24的轴向形成40~50°的夹角,为了搅拌效果更好,搅拌物料时所承受的正面冲击最小,优选5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混凝土搅拌体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两端安装在搅拌缸体内壁的搅拌轴、安装在搅拌轴两端的侧搅拌臂和紧挨搅拌轴两端的两个侧搅拌臂内设有若干中搅拌臂,所述侧搅拌臂外径向凸出连接第一叶片,所述中搅拌臂外径向突出连接第二叶片,安装所述第一叶片的侧搅拌臂与安装所述第二叶片的若干中搅拌臂形成螺旋状盘旋布置在搅拌轴上,所述侧搅拌臂与所述搅拌轴之间设有密封结构并套接在搅拌轴上,所述密封结构由第一护圈、第二护圈和橡胶弹簧依次连接而成,所述第一护圈的一端面固定在安装搅拌轴的搅拌缸体上,所述搅拌轴端穿过所述第一护圈的内圆,所述第一护圈的另一端面处的内圆设有第一环形凹槽,所述第二护圈的一端面与所述第一环形凹槽接触,所述第二护圈的另一端面与所述橡胶弹簧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护圈与橡胶弹簧的外圆均固定在所述侧搅拌臂的内壁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混凝土搅拌体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两端安装在搅拌缸体内壁的搅拌轴、安装在搅拌轴两端的侧搅拌臂和紧挨搅拌轴两端的两个侧搅拌臂内设有若干中搅拌臂,所述侧搅拌臂外径向凸出连接第一叶片,所述中搅拌臂外径向突出连接第二叶片,安装所述第一叶片的侧搅拌臂与安装所述第二叶片的若干中搅拌臂形成螺旋状盘旋布置在搅拌轴上,所述侧搅拌臂与所述搅拌轴之间设有密封结构并套接在搅拌轴上,所述密封结构由第一护圈、第二护圈和橡胶弹簧依次连接而成,所述第一护圈的一端面固定在安装搅拌轴的搅拌缸体上,所述搅拌轴端穿过所述第一护圈的内圆,所述第一护圈的另一端面处的内圆设有第一环形凹槽,所述第二护圈的一端面与所述第一环形凹槽接触,所述第二护圈的另一端面与所述橡胶弹簧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护圈与橡胶弹簧的外圆均固定在所述侧搅拌臂的内壁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混凝土搅拌体结构,其特征在于:安装所述第一叶片的侧搅拌臂与安装所述第二叶片的若干中搅拌臂形成螺旋状盘旋布置在搅拌轴上,其螺旋角为40~6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混凝土搅拌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搅拌臂包括安装在搅拌轴上的臂环体、沿着臂环体径向突出的支撑臂和安装在支撑臂上的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建国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诺通重工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