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余才秀专利>正文

阻尼式减压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66543 阅读:2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阻尼式减压阀,主要用于电力系统汽水取样分析装置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在阀体内设置有由内芯管和外芯管套装连接而成的阻尼阀芯,且导杆与阻尼阀芯的中心轴孔相配合,每只内芯管上开有带阻尼孔的阻尼槽。取样流体在经过阻尼阀芯时分成许多股流体,经阻尼孔、阻尼槽及转角的减压,在出口处压力大大降低。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调整力小、使用方便和寿命长的优点。(*该技术在200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阻尼式减压阀,主要用于电力及其它工业系统汽水取样分析装置上。目前在电力及其它工业系统中所使用的减压阀,是螺杆式减压阀,它是利用螺纹的配合间隙来达到减压目的。使用时,由于取样流体有一定压力,因此,在用手进行流量调节时所需的力很大,特别是当流体压力很高时,须把高压截止阀关闭后才能调整,调整多少不清楚,故需一次次地关、开高压截止阀,才能调到所需的流量值,操作十分不便。同时,螺杆式减压阀的螺纹易腐蚀和磨损,使用寿命短。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所需调整力小,操作方便,且使用寿命长的阻尼式减压阀。实现上述任务的技术方案是对具有阀体、压紧螺栓、导杆和密封件、且阀体上有进口和出口的减压阀,在阀体的内孔中设置有由一只外芯管和四只以上内芯管套装连接而成的阻尼阀芯,且导杆与阻尼阀芯的中心轴孔相配合,每只内芯管的外周表面上均开有带阻尼孔的阻尼槽,一只外芯管上开有与相邻内芯管的阻尼槽对应相通的阻尼孔,各相邻芯管上的阻尼孔互相错开。内芯管的外周表面上的阻尼槽,可以是轴向槽,也可以是螺旋向槽,但最好是周向槽,以便于加工和安装。本技术减压阀由于是采用多只带阻尼孔和阻尼槽的芯管进行阻尼和采用多孔式流量调节技术,因而这种结构的减压阀可以根据压力调节范围的要求和流量大小的要求,来预先设定内芯管的数量和内芯管上带阻尼孔的阻尼槽的数量,并在使用时对流体的压力进行有效的减压和对流量进行有效的控制。本技术的减压作用是靠采用阻尼孔、阻尼槽及由此形成的90°转角来进行减压的,由于采用了四只或四只以上具有带阻尼孔的阻尼槽的内芯管,因而其压力可以从200kgf/cm2或200kgf/cm2以上下降到7kgf/cm2以下。内芯管只数越多,则每个阻尼通道中的转角数越多,阻尼通道也越长,因而阻尼效果也越大,压力下降的值也越大,出口的压力值也就越小。在流量上,也能在达到流量许可范围的情况下进行调节,由于阻尼系数相同,因而调节流量时压力值变化很小或基本不变,不影响减压要求的达到。使用时,由于导杆与阀芯的中心轴孔并非螺纹配合而为径向配合,且流体对导杆的作用力方向为轴向,作用面积小(只有导杆的下端面),因而在用于对高压的减压场合下,用手调整流量时所需的调整力很小,操作很方便,而且导杆与阻尼阀芯的中心轴孔的工作面很少受磨损,使用寿命也比螺杆式减压阀明显加长。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具体描述。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减压阀的一种结构的剖视图。图2为图1的A-A剖视放大图。图3为图2中阻尼阀芯的内芯管结构视图。图4为图3的B-B剖视图。图5、6、7为阻尼槽呈螺旋向的三只可以互相套装的内芯管。图8为图5所示内芯管的外周面展开图。如图1所示,本阻尼式减压阀具有阀体(1)、压紧螺栓(3)、调节螺杆(4)、导杆(5)和密封件(6)。阀体(1)与压紧螺栓(3)之间,以及压紧螺栓(3)与调节螺杆(4)之间,均为螺纹连接。阀休(1)可采用外六角形柱体,并具有进口(8)和出口(7),以便使用时安装管接头。在阀体(1)的内孔中,设置有阻尼阀芯(2),且导杆(5)与阻尼阀芯(2)的中心轴孔相配合。阻尼阀芯(2)的上、下端所装的密封件(6)为密封垫圈。阀体(1)与压紧螺栓(3)之间,以及压紧螺栓(3)与导杆(5)之间,所装的密封件(6)为○形密封圈。如图2所示,阻尼阀芯(2)由不同直径的7只内芯管(9)和一只外芯管(10)套装连接而成,各芯管(9或10)之间的套装连接方法可以是紧配合,也可以是粘接、焊接或用其它方式固定连接。每只内芯管(9)的外周表面上的阻尼槽(12)为周向圆弧槽,且每只阻尼槽(12)上开有阻尼孔(11)。一只外芯管(10)上开有与相邻内芯管(9)的阻尼槽(12)对应相通的阻尼孔(11)。各相邻芯管(9或10)上的阻尼孔(11)互相错开。在实际生产时,外芯管(10)也可同时开有阻尼槽(12),即与内芯管(9)结构一样,以减少孔的切削加工量,但对定型的产品,不开阻尼槽(12)也可,因为有槽无槽对使用性能来说无影响。如图3、4所示,内芯管(9)上开有20层周向的阻尼槽(12),每层由同在一个径向截面上的4个等分的周向阻尼槽(12)构成。如图2、3、4所示,当第一只内芯管(9)上的阻尼孔(11)开在阻尼槽(12)的左端时,直接套接在该内芯管(9)外周的第二只内芯管(9)上的阻尼孔(11)则开在阻尼槽(12)的右端,套接在第二只内芯管(9)外周的第三只内芯管(9)上的阻尼孔(11)则开在阻尼槽(12)的左端。这样做可以使阻尼孔(11)互相错开和充分利用阻尼槽(12)的有效长度,而且可以使各路流体的流程如图2所示显得更迂迴曲折,增加转角数和增大阻尼效果,降低压力。对图2、3、4所示的结构,在实际生产中,还可根据用户对调压范围大小的不同要求,而改变内芯管(9)的只数,以及每条阻尼槽(12)的有效长度(图2中为每层有4条等分的阻尼槽)。同时,为了控制和调节流量,还可根据用户需要而设定内芯管(9)上的阻尼孔(11)和阻尼槽(12)的层数以及每层所具有的阻尼孔(11)和阻尼槽(12)的数量,以便通过导杆(5)的上下运动而改变阻尼孔(11)的导通数,实现对流体的流量调节。此外,对图2、3、4所示的结构,还可以作另一种改变。如图5、6、7所示为直径不同的可以套装的三只内芯管(9),每只内芯管(9)的外周表面轴向间隔地设有8层螺旋向阻尼槽(12),每层有4只处于同样高度的螺旋向阻尼槽(12)。图8为图5所示内芯管(9)的外周表面展开图。当图5所示内芯管(9)的阻尼孔(11)设在阻尼槽(12)的右上端时,则图6所示内芯管(9)的阻尼孔(11)设在阻尼槽(12)的左下端,而图7所示的内芯管(9)的阻尼孔(11)仍设在阻尼槽(12)的右上端。这样设置的内芯管(9),阻尼孔(11)既互相错开,又每隔一层高度均一样。如图1、2所示的减压阀,其工作原理如下当200kgf/cm2的高压流体进入图1所示阀体(1)的进口(8)后,由于密封件(6)的密封作用,使流体只能进入阻尼阀芯(2)的中心轴孔也即图2所示的最内圈的内芯管(9)的管腔内,这时,流体即进入未被导杆(4)挡住的几层阻尼孔(11)中,分为n×4股小液流,每层的4股小液流再如图3所示,各自经多只内芯管(9)上的阻尼孔(11)和阻尼槽(12)及由此形成的多个90°转角,呈扇形迷宫形曲线迂迴曲折地前进,直至流出外芯管(10)的阻尼孔(11)后,又在阀体(1)的内孔中汇合,并由于密封件(6)的密封作用而只能从出口(7)流出。由于每股流体都必须经过具有多个90°转角的阻尼孔(11)和阻尼槽(12)的通道,这样就使出口(7)的流体压力下降到5kgf/cm2左右,达到对被测样水的压力要求。(如果内芯管(9)数再增加,则90°转角增加且阻尼槽(12)有效长度增加,流体压力将下降得更低)。出口(7)流量的大小,则可以通过手轮带动调节螺杆(4)转动,使导杆(5)压下或利用流体压力浮上,来进行调节。当导杆(5)向上浮时,则阻尼孔(11)导通的层数n增大,流量也即变大,当导杆(5)向下压时,则阻尼孔(11)导通的层数n变小,流量也变小。在流量调节过程中,由于流体的阻尼系数不变,因而压力基本不变,一旦调到所需的流量,也即获得单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减压阀,具有阀体(1)、压紧螺栓(3)、调节螺杆(4)、导杆(5)和密封件(6),阀体(1)上有进口(8)和出口(7),阀体(1)与压紧螺栓(3)之间以及压紧螺栓(3)与调节螺杆(4)之间均为螺纹连接,其特征在于:a、阀体(1)的内 孔中设置有由四只以上的内芯管(9)和一只外芯管(10)套装连接而成的阻尼阀芯(2),且导杆(5)与阻尼阀芯(2)的中心轴孔相配合,b、每只内芯管(9)的外周表面上均开有带阻尼孔(11)的阻尼槽(12),一只外芯管(10)上开有与相邻内芯 管(9)的阻尼槽(12)对应相通的阻尼孔(11),各相邻芯管(9或10)上的阻尼孔(11)互相错开。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余才秀金同福蒋淑娟
申请(专利权)人:余才秀金同福蒋淑娟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