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层轿厢电梯的修整作业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2654545 阅读:5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1-28 01:16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双层轿厢电梯的修整作业方法是在更换轿厢位置调整绳索时,利用建筑物经由临时承受梁对上轿厢与下轿厢中的至少一个轿厢进行支撑。涉及双层轿厢电梯的修整作业方法,该双层轿厢电梯包括:在建筑物的电梯井内配置成可自由升降的外轿厢;在所述外轿厢内互相分离且配置成可自由升降的上轿厢及下轿厢;以及使所述上轿厢与所述下轿厢的间隔可变地进行调整的轿厢位置调整绳索,所述修整作业方法包含如下步骤:利用所述建筑物经由临时承受梁对所述上轿厢与所述下轿厢中的至少一个轿厢的下方进行支撑的第1步骤;以及使所述外轿厢向下方位移,从而从所述上轿厢及所述下轿厢去除作用于轿厢位置调整绳索的张力的第2步骤。

Finishing operation method of double lift car elevator

The trimming operation method of the double-layer car elevator of the invention is to support at least one car in the upper car and the lower car through the temporary bearing beam of the building when replacing the car position adjustment rope.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trimming operation method of a double-layer car elevator, which comprises: an outer car which can be lifted freely in the elevator shaft of a building; an upper car and a lower car which are separated from each other and configured to be lifted freely in the outer car; and a car position adjusting rope which can adjust the interval between the upper car and the lower car variably, and the trimming function The operation method comprises the following steps: the first step of using the building to support the lower part of the upper car and at least one car in the lower car through the temporary bearing beam; and the second step of making the outer car move downward to remove the tension acting on the car position adjustment rope from the upper car and the lower ca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双层轿厢电梯的修整作业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具备在上下方向上配置的轿厢的双层轿厢电梯的修整作业方法
技术介绍
近年来,随着大楼的高层化,为了大幅度提高输送能力,设置在上下方向上配置轿厢(乘客轿厢)的双层轿厢电梯。该双层轿厢电梯在上下轿厢间设置有张开的轿厢位置调整用绳索,通过轿厢位置调整用卷扬机驱动该轿厢位置调整用绳索,从而能使得上下轿厢间的间隔可变。为了使得上下轿厢间的间隔与双层轿厢电梯的层站中相邻的上下层站间的间隔尺寸匹配,对该上下轿厢间的间隔进行调整。也就是说,若下轿厢位于一楼层站的平层位置,则将上下轿厢间的间隔调整成使得上轿厢位于二楼层站的平层位置。用于使得上下轿厢间的间隔可变的轿厢位置调整用绳索例如由于双层轿厢电梯长年运行劣化而被更换。在更换轿厢位置调整用绳索时,例如提出有如下更换方法:从缓冲台取下配置于各轿厢的下侧与缓冲台之间以在紧急时支撑各轿厢的缓冲器,在一轿厢的下方配置起重装置,在另一轿厢的下方配置起重装置或支撑材料,通过将起重装置顶起,从而顺畅地进行绳索的更换作业。(参照专利文献1)。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18-12575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然而,根据上述现有技术,在上下轿厢的各底面与各缓冲器间的间隙(轿厢下间隙)存在多个的情况下,与最小值的轿厢下间隙相匹配地选定起重装置,对于每个间隙将最优的加高台安装于起重装置下,由于需要提升起重装置的安装高度,因此添加追加加高台的步骤。<br>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在更换轿厢位置调整绳索时,利用建筑物经由临时承受梁对上轿厢与下轿厢中的至少一个轿厢进行支撑。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涉及双层轿厢电梯的修整作业方法,该双层轿厢电梯包括:在建筑物的电梯井内配置成可自由升降的外轿厢;在所述外轿厢内互相分离且配置成可自由升降的上轿厢及下轿厢;以及使所述上轿厢与所述下轿厢的间隔可变地进行调整的轿厢位置调整绳索,修整作业方法的特征在于,包含如下步骤:利用所述建筑物经由临时承受梁对所述上轿厢与所述下轿厢中的至少一个轿厢的下方进行支撑的第1步骤;以及使所述外轿厢向下方位移,从而从所述上轿厢及所述下轿厢去除作用于所述轿厢位置调整绳索的张力的第2步骤。专利技术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在更换轿厢位置调整绳索时,能利用建筑物经由临时承受梁对上轿厢与下轿厢中的至少一个轿厢进行支撑。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适用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修整作业方法的双层轿厢电梯的整体结构的概要图。图2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双层轿厢电梯的外轿厢的结构的纵向剖视图。图3是表示取下图2的下轿厢下的缓冲器,设置有支撑材料的状态的纵向剖视图。图4是表示在图3的上轿厢下设置有固定于建筑物梁的临时承受梁的状态的纵向剖视图。图5是表示在图4的上轿厢下设置有固定于建筑物梁的临时承受梁的状态的俯视图。图6是表示使图4的外轿厢向下位移,去除轿厢位置调整用绳索的张力的状态的纵向剖视图。图7是表示更换图6的轿厢位置调整用绳索的状态的纵向剖视图。图8是表示图7的新轿厢位置调整用绳索施加有张力的状态的纵向剖视图。图9是表示取下图8的上轿厢下的临时承受梁的状态的纵向剖视图。图10是表示使得图9的上轿厢与下轿厢朝互相接近的方向移动的状态的纵向剖视图。图11是表示在图2的上轿厢下,对固定于导轨的支撑材料固定有临时承受梁的状态的俯视图。图12是表示代替设置于图4的下轿厢下的支撑材料,利用固定于外轿厢的纵框的临时承受梁支撑下轿厢的状态的纵向剖视图。图13是表示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修整作业方法的作业步骤的流程图。具体实施方式首先,利用附图对适用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修整作业方法的双层轿厢电梯的构造进行说明。图1是表示适用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修整作业方法的双层轿厢电梯的整体结构的概要图。图1中,双层轿厢电梯包括:在大楼等建筑物(未图示)沿着其垂直方向(垂直方向)形成的电梯井1;在电梯井1内升降的外轿厢2;在电梯井1内升降的对重4;一端与外轿厢2连结,另一端与对重4连结的主缆绳3;以及设置于电梯井1上部的机械室5。外轿厢2和对重4连结在主缆绳3的两端(悬挂),根据主缆绳3的移动在电梯井1内朝互相相反的方向升降。机械室5设有驱动装置6、导向轮7以及控制装置8。驱动装置6配置于外轿厢2的上方,卷绕有主缆绳3的一部分,驱动主缆绳3以使得外轿厢2与对重4以吊桶式升降。导向轮7配置于对重4上方、靠近驱动装置6的位置,卷绕有主缆绳3。此外,外轿厢2由设置于电梯井1内的一对外轿厢用导轨(未图示)引导,在电梯井1内升降。此外,对重4由设置于电梯井1内的对重用导轨(未图示)引导,在电梯井1内升降。控制装置8是对双层轿厢电梯的运行进行总控制的装置,为了控制驱动装置6,经由电缆36a与驱动装置6相连接。另外,控制装置8经由电缆36b与控制装置18相连接。控制装置18配置于外轿厢2的上部,经由电缆36b与控制装置8进行信息收发,对外轿厢2内的上轿厢(乘客轿厢)12与下轿厢(乘客轿厢)13的升降进行控制。此外,控制装置8例如由包括CPU(CentralProcessingUnit:中央处理器)、输入装置、输出装置、通信装置及存储装置的计算机装置构成。另外,控制装置18例如由包括CPU、存储器、输入输出接口等的计算机装置构成。上轿厢12是配置于外轿厢2内部的上方区域的内轿厢,下轿厢13是配置于外轿厢2内部的下方区域的内轿厢。上轿厢12与下轿厢13配置成在外轿厢2内部的区域可在上下方向(垂直方向)上位移。此外,本实施方式中,上方楼层f1、f2的电梯厅楼层的间隔设定成比下方楼层f3、f4的电梯厅楼层的间隔要大。例如,若将上方楼层f1、f2的电梯厅楼层的间隔设为H1,将下方楼层f3、f4的电梯厅楼层的间隔设为H2,则H1>H2。图2是表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双层轿厢电梯的外轿厢2的结构的概要图。图2中,外轿厢2包括:设置于上部的上梁2a、设置于中间部的中间梁2d、设置于下部的下梁2e以及将上梁2a、中间梁2d及下梁2e连接的一对纵框2b,构成为大致呈长方体形状的框体。上梁2a的上部载放有轿厢位置调整用卷扬机11。轿厢位置调整用卷扬机11包括轿厢位置调整驱动槽轮11a,通过使轿厢位置调整驱动槽轮11a正转或反转,从而使上轿厢12与下轿厢13在外轿厢2内部朝上下方向位移。中间梁2d具备缓冲器(缓冲装置)24a,以用于上轿厢12在外轿厢2内下降过多的紧急时刻,从下方支撑上轿厢12,对上轿厢12与中间梁2d的碰撞进行减轻。下梁2e具备缓冲器(缓冲装置)24b,以用于下轿厢13在外轿厢2内下降过多的紧急时刻,从下方支撑下轿厢13,对下轿厢13与下梁2e的碰撞进行减轻。上述缓冲器24a、24b可使用弹簧、油压缓冲件等。上轿厢12的下部安装有两个上轿厢滑轮9a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层轿厢电梯的修整作业方法,该双层轿厢电梯包括:设在建筑物的电梯井内配置成可自由升降的外轿厢;在所述外轿厢内互相分离且配置成可自由升降的上轿厢及下轿厢;以及使所述上轿厢与所述下轿厢的间隔可变地进行调整的轿厢位置调整绳索,所述双层轿厢电梯的修整作业方法的特征在于,包含如下步骤:/n利用所述建筑物经由临时承受梁对所述上轿厢与所述下轿厢中的至少一个轿厢的下方进行支撑的第1步骤;以及/n使所述外轿厢向下方位移,从而从所述上轿厢及所述下轿厢去除作用于所述轿厢位置调整绳索的张力的第2步骤。/n

【技术特征摘要】
20180518 JP 2018-0966791.一种双层轿厢电梯的修整作业方法,该双层轿厢电梯包括:设在建筑物的电梯井内配置成可自由升降的外轿厢;在所述外轿厢内互相分离且配置成可自由升降的上轿厢及下轿厢;以及使所述上轿厢与所述下轿厢的间隔可变地进行调整的轿厢位置调整绳索,所述双层轿厢电梯的修整作业方法的特征在于,包含如下步骤:
利用所述建筑物经由临时承受梁对所述上轿厢与所述下轿厢中的至少一个轿厢的下方进行支撑的第1步骤;以及
使所述外轿厢向下方位移,从而从所述上轿厢及所述下轿厢去除作用于所述轿厢位置调整绳索的张力的第2步骤。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层轿厢电梯的修整作业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1步骤中,利用固定于所述外轿厢的支撑材料对所述上轿厢与所述下轿厢中的一个轿厢的下方进行支撑,利用所述临时承受梁对所述上轿厢与所述下轿厢中的另一轿厢的下方进行支撑。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双层轿厢电梯的修整作业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临时承受梁经由固定于所述建筑物的建筑物梁支撑在所述建筑物上。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层轿厢电梯的修整作业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临时承受梁经由固定于外轿厢用导轨的支撑材料...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安井启二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日立大厦系统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