焊针整形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653147 阅读:4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1-28 00:33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锂电池生产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焊针整形装置。其包括基座及设置于基座上的整形件、夹持组件和驱动组件,整形件上开设有内壁面平整光滑的整形通孔,整形通孔的内径与待整形焊针的外径相等,活动安装于基座上并用于夹持待整形焊针的一端,驱动组件与夹持组件驱动连接以驱动夹持组件背离整形件移动,并使待整形焊针的另一端沿自身轴线移动至从第一孔口穿出整形通孔。这样,当待整形焊针穿过整个长直整形长孔时,孔内壁挤压待整形焊针的弯曲及变形位置,待整形焊针在整形通孔内壁的压迫下被捋直,使弯曲的焊针重新被较直而能够被循环利用,从而能够有效的提高焊针的使用寿命、降低焊针使用后的报废率。

Welding pin shaping device

The invention belong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lithium battery production equipment, in particular to a welding pin shaping device. The utility model comprises a base and a shaping part, a clamping component and a driving component arranged on the base. The shaping part is provided with a shaping through hole with a flat and smooth inner wall surface. The inner diameter of the shaping through hole is equal to the outer diameter of the welding needle to be shaped. The utility model is movably installed on the base and is used to clamp one end of the welding needle to be shaped. The driving component and the clamping component are drived and connected to drive the clamping component to move away from the shaping part, And the other end of the welding needle to be shaped is moved along its own axis to penetrate the through hole of shaping from the first orifice. In this way, when the welding needle to be reshaped passes through the whole long straight reshaped long hole, the inner wall of the hole extrudes the bending and deformation position of the welding needle to be reshaped, and the welding needle to be reshaped is straightened under the pressure of the inner wall of the reshaped through hole, so that the bent welding needle can be straightened again and recycled, so as to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service life of the welding needle and reduce the scrap rate of the welding needle after us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焊针整形装置
本专利技术属于锂电池生产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焊针整形装置。
技术介绍
在圆柱锂电池或方形锂电池的制造过程中,电芯与钢壳进行焊接连接是关键步骤之一,焊接稳定性及可靠性的高低会影响锂电池的使用安全性及使用寿命。焊接过程中通常需要使用焊针辅助进行焊接作业,由于焊针属于氧化铝铜材料,材料特性较软,作业过程中很容易发生弯曲、变形。现有技术中,没有对弯曲或变形的焊针进行较直与整形的装置,焊针弯曲或发生变形后就进行报废处理,不能二次利用,焊针报废成本高,不利于降低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焊针整形装置,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焊针发生弯曲或变形后只能进行报废处理而无法二次利用的技术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焊针整形装置,包括:基座,整形件,安装于基座上,整形件上开设有能够供待整形焊针适配穿设且内壁面平整光滑的整形通孔,整形通孔的内径与待整形焊针的外径相等,整形通孔具有用于供待整形焊针相对的两端部伸出的第一孔口和第二孔口;夹持组件,活动安装于基座上并用于适配夹持待整形焊针伸出第一孔口的一端;驱动组件,安装于基座上并与夹持组件驱动连接,以驱动夹持组件夹持待整形焊针朝背离整形件的方向移动,并使待整形焊针的另一端沿自身轴线移动至从第一孔口穿出整形通孔。进一步地,整形件为板状整形件,整形通孔沿板状整形件的厚度方向贯穿板状整形件,板状整形件的厚度小于待整形焊针的长度。进一步地,第一孔口和第二孔口的内周缘均朝整形通孔的内部倾斜并分别形成有环形导向面。进一步地,整形件为SKD-11钢件。进一步地,夹持组件包括用于与驱动组件驱动连接的转接件和用于夹持待整形焊针的夹持件,转接件和夹持件均设置于整形件的侧部,夹持件连接于转接件朝向整形件的一端,且夹持件背离转接件的端部设置有用于供待整形焊针伸出第一孔口的端部夹持固定的焊针夹持位,焊针夹持位正对第一孔口设置。进一步地,夹持件包括第一夹持臂和第二夹持臂,转接件用于连接夹持件的端部凸伸设置有安装臂,第一夹持臂和第二夹持臂可拆卸连接于安装臂的相对的两侧部;第一夹持臂背离转接件的端部设置有第一夹持部,第二夹持臂对应第一夹持部的位置设置有第二夹持部,且第一夹持臂和第二夹持臂能够相向运动,以使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相互配合形成焊针夹持位从而夹持待整形焊针,或者第一夹持臂和第二夹持臂能够背向运动,以使待整形焊针从焊针夹持位内脱出。进一步地,第一夹持部与待整形焊针相接触的侧部设置有第一锯齿部,第二夹持部与待整形焊针相接触的侧部设置有第二锯齿部,第一锯齿部和第二锯齿部的锯齿均与整形通孔的轴线成角度设置,第一锯齿部与第二锯齿部啮合形成焊针夹持位。进一步地,基座包括底板及分别垂直安装于底板相对的两侧部的两侧板,整形件安装于底板的一端,且整形件相对的两端部分别与对应的侧板可拆卸连接,整形通孔位于底板的上方,夹持组件和驱动组件均安装于底板的上表面。进一步地,驱动组件包括丝杆、移动螺母、连接块、转接块和电机,丝杆沿平行于整形通孔轴线的方向转动安装于底板的上表面,移动螺母螺纹连接于丝杆上,连接块套设于丝杆上并与移动螺母连接,连接块背离底板的侧部与转接块固定连接,电机安装于底板上并与丝杆驱动连接,夹持组件连接于转接块背离连接块的上表面。进一步地,驱动组件还包括安装于底板上表面的第一导轨和第二导轨,第一导轨和第二导轨平行分设于丝杆的两侧,第一导轨和第二导轨上均滑动连接有导向滑块,转接块相对的两侧部分别与对应的导向滑块固定连接。进一步地,底板的上表面还凸设有用于支撑丝杆相对的两端部的第一支撑块和第二支撑块,第一支撑块上开设有第一安装孔,第二支撑块上开设有第二安装孔,丝杆相对的两端部分别通过滚动轴承与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转动连接,移动螺母夹设于第一支撑块和第二支撑块之间。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的焊针整形装置,其包括基座及设置于基座上的整形件、夹持组件和驱动组件,整形件上开设有用于供待整形焊针适配穿设的整形通孔,该长直整行通孔的内壁面平整光滑且其内径与待整形焊针的外径相等,执行整形操作时,将弯曲或者变形的待整形焊针穿接至整形通孔内,并使待整形焊针的两端分别从整形通孔的第一孔口和第二孔口穿出,夹持组件用于夹持待整形焊针从第一孔口穿出的一端,驱动组件与夹持组件驱动连接并驱动夹持组件夹持待整形焊针沿自身轴线方向移动。如此,将待整形焊针安装并夹持好后,启动驱动组件,驱动组件运动并驱动夹持组件带动其夹持的待整形焊针朝背离整形件的方向移动,从而使待整形焊针穿出于第二孔口外的端部沿自身轴线运动至从第一孔口穿出;待整形焊针被夹持组件拉动至穿过整个长直整形长孔,由于长直整形长孔的内壁面光滑平整,且其内径与待整形焊针外径相等,当弯曲或者变形的待整形焊针穿过整个长直整形长孔时,孔内壁挤压待整形焊针的弯曲及变形位置,待整形焊针在整形通孔内壁的压迫下被捋直,并完成弯曲或变形整形,使发生弯曲变形的焊针重新被较直。这样,使用后出现弯曲或变形的焊针经整形调直后能够被循环利用,有效的提高了焊针的使用寿命,降低了焊针使用后的报废率,从而能够大大减小焊针的采购成本,以降低电池的整体生产成本。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焊针整形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焊针整形装置的整形件穿设有待整形焊针时的剖视图;图3为图2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焊针整形装置的夹持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焊针整形装置的夹持组件的分解示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焊针整形装置的夹持组件夹持待整形焊针时的剖视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焊针整形装置的驱动组件安装于底板上是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使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焊针整形装置对待整形焊针进行整形时的装配视图。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10—基座11—底板12—侧板13—第一支撑块14—第二支撑块15—滚动轴承20—整形件21—整形通孔30—夹持组件31—转接件32—夹持件40—驱动组件41—丝杆42—移动螺母43—连接块44—转接块45—电机46—第一导轨47—第二导轨48—导向滑块100—待整形焊针131—第一安装孔141—第二安装孔211—第一孔口212—第二孔口213—环形导向面311—安装臂321—第一夹持臂322—第二夹持臂323—焊针夹持位3211—第一夹持部3212—第一锯齿部3221—第二夹持部3222—第二锯齿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焊针整形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基座,/n整形件,安装于所述基座上,所述整形件上开设有能够供待整形焊针适配穿设且内壁面平整光滑的整形通孔,所述整形通孔的内径与所述待整形焊针的外径相等,所述整形通孔具有用于供所述待整形焊针相对的两端部伸出的第一孔口和第二孔口;/n夹持组件,活动安装于所述基座上并用于适配夹持所述待整形焊针伸出所述第一孔口的一端;/n驱动组件,安装于所述基座上并与所述夹持组件驱动连接,以驱动所述夹持组件夹持所述待整形焊针朝背离所述整形件的方向移动,并使所述待整形焊针的另一端沿自身轴线移动至从所述第一孔口穿出所述整形通孔。/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焊针整形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座,
整形件,安装于所述基座上,所述整形件上开设有能够供待整形焊针适配穿设且内壁面平整光滑的整形通孔,所述整形通孔的内径与所述待整形焊针的外径相等,所述整形通孔具有用于供所述待整形焊针相对的两端部伸出的第一孔口和第二孔口;
夹持组件,活动安装于所述基座上并用于适配夹持所述待整形焊针伸出所述第一孔口的一端;
驱动组件,安装于所述基座上并与所述夹持组件驱动连接,以驱动所述夹持组件夹持所述待整形焊针朝背离所述整形件的方向移动,并使所述待整形焊针的另一端沿自身轴线移动至从所述第一孔口穿出所述整形通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焊针整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整形件为板状整形件,所述整形通孔沿所述板状整形件的厚度方向贯穿所述板状整形件,所述板状整形件的厚度小于所述待整形焊针的长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焊针整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孔口和所述第二孔口的内周缘均朝所述整形通孔的内部倾斜并分别形成有环形导向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焊针整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整形件为SKD-11钢件。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焊针整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组件包括用于与所述驱动组件驱动连接的转接件和用于夹持所述待整形焊针的夹持件,所述转接件和所述夹持件均设置于所述整形件的侧部,所述夹持件连接于所述转接件朝向所述整形件的一端,且所述夹持件背离所述转接件的端部设置有用于供所述待整形焊针伸出所述第一孔口的端部夹持固定的焊针夹持位,所述焊针夹持位正对所述第一孔口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焊针整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件包括第一夹持臂和第二夹持臂,所述转接件用于连接所述夹持件的端部凸伸设置有安装臂,所述第一夹持臂和所述第二夹持臂可拆卸连接于所述安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建设刘水养陈泽伟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创明电池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