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柱电池侧壁焊自适应支撑板结构及圆柱电池侧壁焊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0670541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3-18 19:0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圆柱电池侧壁焊自适应支撑板结构,包括相互连接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第一支撑板包括第一支撑主体,第一支撑主体具有第一背面以及第一侧面,第一侧面上向外延伸有支撑臂,支撑臂的端部设置有支撑爪;第二支撑板包括第二支撑主体,第二支撑主体具有第二正面,第二正面上向外延伸有固定杆;第一背面上开设有第一凹槽,第一凹槽的槽底向第一正面方向开设有安装通孔,第二支撑主体嵌设于第一凹槽内且固定杆穿设于安装通孔中并伸出第一正面,第一支撑板与第二支撑板之间设置有自适应间隙以使得第一支撑板相对第二支撑板移动。本发明专利技术当支撑爪在受外力作用时,第一支撑板可相对于第二支撑板移动以自适应调节第一支撑板位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圆柱电池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圆柱电池侧壁焊自适应支撑板结构及圆柱电池侧壁焊方法


技术介绍

1、目前,锂离子/钠离子圆柱电池由于能量密度高,容量一致性好,可支持大倍率充放电等优势逐渐成为新能源行业主流产品,其中采用全极耳/集流盘/侧壁焊结构被越来越多的厂家定为圆柱电池结构优选方向,来更好的改善其大倍率、提高能量密度等,集流盘侧壁焊常见问题:1.圆柱动力电池集流盘为入壳装配,一般其竖边外径设计尺寸比壳体内径小,导致适配容易有缝隙存在,致使虚焊发生;2.为改善集流盘竖边与壳壁贴合问题,业内有厂家采取每个电池用夹具锁紧的方式,来确保竖边与壳体贴合良好,但组装和拆卸太复杂,效率比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圆柱电池侧壁焊自适应支撑板结构及圆柱电池侧壁焊方法,以确保集流盘的竖边与壳体内壁贴合良好,避免产生虚焊的问题。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圆柱电池侧壁焊自适应支撑板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相互连接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所述第一支撑板包括第一支撑主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圆柱电池侧壁焊自适应支撑板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相互连接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所述第一支撑板包括第一支撑主体,所述第一支撑主体具有第一正面、与所述第一正面相对设置的第一背面以及连接所述第一正面与所述第一背面的第一侧面,所述第一侧面上向外延伸有支撑臂,所述支撑臂的端部设置有支撑爪;所述第二支撑板包括第二支撑主体,所述第二支撑主体具有第二正面、与所述第二正面相对的第二背面以及连接所述第二正面与所述第二背面的第二侧面,所述第二正面上向外延伸有固定杆;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圆柱电池侧壁焊自适应支撑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杆与所述安装通孔之间设置有第一自适应间隙,所述第...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圆柱电池侧壁焊自适应支撑板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相互连接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所述第一支撑板包括第一支撑主体,所述第一支撑主体具有第一正面、与所述第一正面相对设置的第一背面以及连接所述第一正面与所述第一背面的第一侧面,所述第一侧面上向外延伸有支撑臂,所述支撑臂的端部设置有支撑爪;所述第二支撑板包括第二支撑主体,所述第二支撑主体具有第二正面、与所述第二正面相对的第二背面以及连接所述第二正面与所述第二背面的第二侧面,所述第二正面上向外延伸有固定杆;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圆柱电池侧壁焊自适应支撑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杆与所述安装通孔之间设置有第一自适应间隙,所述第一支撑主体与所述第二支撑主体之间设置有第二自适应间隙,所述第二侧面上向外延伸有导向块,所述导向块的端部向所述第二侧面方向开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内设置有弹簧,所述第一背面上对应所述导向块开设有导向槽,所述导向槽与所述第一凹槽连接,所述导向块嵌设于所述导向槽内,所述导向块与所述导向槽之间设置有第三自适应间隙,所述弹簧的一端位于所述安装槽内,所述弹簧的另一端伸入所述第三自适应间隙内并与所述导向槽的槽壁抵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圆柱电池侧壁焊自适应支撑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自适应间隙的取值为大于或等于1毫米且小于或等于2毫米,所述第一自适应间隙和所述第三自适应间隙均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自适应间隙。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悠曼黄旸黄志坚郝易马振华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创明电池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