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削弱齿槽转矩的双绕组轴向磁场电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647888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1-26 17: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种削弱齿槽转矩的双绕组轴向磁场电机,包括第一转子、第一永磁体、定子、第二永磁体、第二转子,双绕组轴向磁场从第一转子1的N极出发,流经定子3、第二永磁体的S极、第二转子、第二永磁体的N极、定子、第一永磁体的S极、第一转子1回到第一永磁体的N极;定子有两套绕组,A、B、C为第一套绕组线圈,D、E、F为第二套绕组线圈,两套绕组并联接入电源。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是:不需改变双绕组轴向磁场电机的结构和电磁参数,通过改变功率管的导通角来削弱双绕组轴向磁场的齿槽转矩,方便实现。

A double winding axial field motor with reduced cogging torqu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double winding axial magnetic field motor which weakens the cogging torque, including a first rotor, a first permanent magnet, a stator, a second permanent magnet and a second rotor. The double winding axial magnetic field starts from the N-pole of the first rotor 1, flows through the S-pole of the stator 3, the second permanent magnet, the N-pole of the second permanent magnet, the stator, the S-pole of the first permanent magnet and the first rotor 1 back to the second The stator has two sets of windings, a, B and C are the first set of winding coils, D, e and F are the second set of winding coils, and the two sets of windings are connected to the power supply in parallel.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advantages that the structure and electromagnetic parameters of the double winding axial magnetic field motor need not be changed, and the cogging torque of the double winding axial magnetic field can be weakened by changing the conduction angle of the power tube, which is convenient to realiz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削弱齿槽转矩的双绕组轴向磁场电机
本技术涉及新能源电机,尤其是涉及一种削弱齿槽转矩的双绕组轴向磁场电机。
技术介绍
本技术针对用于混合动力或者纯电动车辆的双绕组轴向磁场电机,提出一种削弱双绕组轴向磁场电机齿槽转矩的方法。齿槽转矩是永磁电机固有问题之一,是永磁电机绕组不通电时永磁体和定子铁芯之间相互作用产生的转矩,是由永磁体与电枢齿之间相互作用力的切向分量引起的。永磁同步电机齿槽转矩会使电机产生振动和噪声,特别对电机低速运行时影响较大,使电机不能平稳运行,影响电机的性能。当前削弱永磁电机齿槽转矩的方法主要有改变定子参数、改变磁极参数以及改变定子电枢槽数与极数的组合这三类,这些方法运用到双绕组轴向磁场电机中,双绕组轴向磁场电机具有结构紧凑、转矩密度高等优点,通过改变定子参数、改变磁极参数以及改变定子电枢槽数与极数的组合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双绕组轴向磁场电机的齿槽转矩,但这些方法都比较复杂,在工艺和效果上有明显的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现有产品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削弱齿槽转矩的双绕组轴向磁场电机。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在已有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不改变双绕组轴向磁场电机的结构和电磁参数,通过改变功率管的导通角来削弱双绕组轴向磁场的齿槽转矩。本技术的一种削弱齿槽转矩的双绕组轴向磁场电机,包括第一转子、第一永磁体、定子、第二永磁体、第二转子,双绕组轴向磁场从第一转子1的N极出发,流经定子3、第二永磁体的S极、第二转子、第二永磁体的N极、定子、第一永磁体的S极、第一转子1回到第一永磁体的N极;定子有两套绕组,A、B、C为第一套绕组线圈,D、E、F为第二套绕组线圈,两套绕组并联接入电源;第一控制电路包含T1、T2、T3、T4、T5、T6六个功率管,一端与第一套绕组A、B、C相连,另一端与直流母线相连;第二控制电路包含T7、T8、T9、T10、T11、T12六个功率管,一端与第二套绕组D、E、F相连,另一端与直流母线相连。进一步,所述第一套绕组线圈和第二套绕组线圈的绕组参数、绕制方向完全相同。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结构合理,易于制造,成本低;2、实用性强,不需改变双绕组轴向磁场电机的结构和电磁参数,通过改变功率管的导通角来削弱双绕组轴向磁场的齿槽转矩,方便实现。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双绕组轴向磁场电机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双绕组轴向磁场电机磁场流向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双绕组轴向磁场电机控制电路。图中:第一转子1、第一永磁体2、定子3、第二永磁体4、第二转子5。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描述。本技术的一种削弱齿槽转矩的双绕组轴向磁场电机主要由第一转子1、第一永磁体2、定子3、第二永磁体4、第二转子5组成。如图1所示本技术一种削弱齿槽转矩的双绕组轴向磁场电机,包括第一转子1、第一永磁体2、定子3、第二永磁体4、第二转子5。如图2所示双绕组轴向磁场从第一转子1的N极出发,流经定子3、第二永磁体4的S极、第二转子5、第二永磁体4的N极、定子3、第一永磁体2的S极、第一转子1回到第一永磁体2的N极;定子3有两套绕组,A、B、C为第一套绕组线圈,D、E、F为第二套绕组线圈,两套绕组并联接入电源。如图3所示第一控制电路包含T1、T2、T3、T4、T5、T6六个功率管,一端与第一套绕组A、B、C相连,另一端与直流母线相连;第二控制电路包含T7、T8、T9、T10、T11、T12六个功率管,一端与第二套绕组D、E、F相连,另一端与直流母线相连。本技术的一种削弱齿槽转矩的双绕组轴向磁场电机在运行过程中,通过调整第二控制电路六个功率管的导通角,使之滞后于第一控制电路的六个功率管导通角一定角度,从而改变定子绕组磁场的方向,削除感应电动势中的谐波,削弱双绕组轴向磁场电机由于开槽引起的齿槽转矩。调整第二控制电路六个功率管的导通角就是调节永磁同步电机的弱磁角度,通过调节弱磁角度来调节第二控制电路中的交直轴电流以改变定子绕组磁场的方向,交直轴电流一定的情况下通过控制算法算出六个功率管的导通角度,不需改变双绕组轴向磁场电机的结构和电磁参数,通过改变功率管的导通角来削弱双绕组轴向磁场的齿槽转矩,方便实现。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技术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技术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
,均同理包括在本技术的专利保护范围内。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削弱齿槽转矩的双绕组轴向磁场电机,包括第一转子(1)、第一永磁体(2)、定子(3)、第二永磁体(4)、第二转子(5),其特征是,双绕组轴向磁场从第一转子(1)的N极出发,流经定子(3)、第二永磁体(4)的S极、第二转子(5)、第二永磁体(4)的N极、定子(3)、第一永磁体(2)的S极、第一转子(1)回到第一永磁体(2)的N极;定子(3)有两套绕组,A、B、C为第一套绕组线圈,D、E、F为第二套绕组线圈,两套绕组并联接入电源;第一控制电路包含T1、T2、T3、T4、T5、T6六个功率管,一端与第一套绕组A、B、C相连,另一端与直流母线相连;第二控制电路包含T7、T8、T9、T10、T11、T12六个功率管,一端与第二套绕组D、E、F相连,另一端与直流母线相连。/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削弱齿槽转矩的双绕组轴向磁场电机,包括第一转子(1)、第一永磁体(2)、定子(3)、第二永磁体(4)、第二转子(5),其特征是,双绕组轴向磁场从第一转子(1)的N极出发,流经定子(3)、第二永磁体(4)的S极、第二转子(5)、第二永磁体(4)的N极、定子(3)、第一永磁体(2)的S极、第一转子(1)回到第一永磁体(2)的N极;定子(3)有两套绕组,A、B、C为第一套绕组线圈,D、E、F为第二套绕组线圈,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加星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云意驱动系统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