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发电机转子的托板式极间连接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647777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1-26 17: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水轮发电机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用于发电机转子的托板式极间连接结构。包括软连接片、连接铜排、上压板、下托板和螺栓,设磁极线圈靠近定子的一端为上端,下托板设于磁极线圈下方,宽度大于相邻的磁极线圈之间的间距;上压板设于下托板上方,软连接片和连接铜排夹在上压板和下托板之间,软连接片和连接铜排相贴合,软连接片与一磁极线圈固定连接,与之相邻的另一磁极线圈与连接铜排固定连接,软连接片、连接铜排、上压板和下托板之间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连接可靠,安装作业简单,受安装空间条件限制较小。相对现有技术,具有更好的连接强度和过流性能,在各种类型发电机上均可应用,实用性强。

A supporting plate type pole to pole connection structure for generator rotor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water turbine generator, and discloses a supporting plate type pole to pole connection structure for a generator rotor. The utility model includes a soft connecting piece, a connecting copper bar, an upper pressing plate, a lower supporting plate and a bolt. The end of the pole coil close to the stator is set as the upper end, the lower supporting plate is set under the pole coil, and the width is larger than the spacing between the adjacent pole coils. The upper pressing plate is set above the lower supporting plate, the soft connecting piece and the connecting copper bar are clamped between the upper pressing plate and the lower supporting plate, and the soft connecting piece and the connecting copper bar are matched, and the soft connection is made The sheet is fixedly connected with one pole coil, the adjacent other pole coil is fixedly connected with the connecting copper bar, and the soft connecting sheet, the connecting copper bar, the upper pressing plate and the lower supporting plate are fixedly connected by bolts.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advantages of simple structure, reliable connection, simple installation operation and less limitation by installation space conditions. Compared with the prior art, it has better connection strength and over-current performance, and can be applied to various types of generators with strong practicabilit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发电机转子的托板式极间连接结构
本技术涉及水轮发电机
,尤其涉及了一种用于发电机转子的托板式极间连接结构的设计。
技术介绍
极间连接是将水轮发电机各磁极线圈连接成整体以形成一个完整的电流回路的结构,根据布置位置分为上部极间连接和下部极间连接,上部极间连接布置于磁极线圈外径侧,下部极间连接布置于线圈内径侧。下部极间连接采用的主要结构有:并头套连接结构、拉杆式连接结构、Ω形连接结构和引至磁轭端部表面的连接结构。并头套连接结构结构简单,但存在机械强度差,过电流能力低的缺点,一般用于中小型低速水轮发电机上。拉杆式连接结构采用连接片单片交叠并通过拉紧螺杆将其拉紧固定于磁轭上,具有过电流能力好、连接固定可靠的优点,但是,该结构存在结构复杂,安装拆卸难度大、成本较高的问题。例如公开号为CN205791883U的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灯泡式贯流水轮发电机转子极间新型连接结构,其由螺母、单耳止动垫圈、垫板、极间连接板、拉紧螺杆、工字型绝缘、螺栓组成,工字型绝缘通过螺栓把合在磁轭圈上,螺母、单耳止动垫圈、垫板、极间连接板将磁极引线连接锁定,并用拉紧螺杆固定在工字型绝缘上。Ω形连接结构结构简单,安装方便,但连接片及螺栓等固定件的离心力由磁极线圈引出铜排承受,受铜排性能的限制,一般用在中低转速水轮发电机上,另外,考虑两排连接螺栓安装空间和连接片Ω部成型的需要,下部极间之间的间距一般需要在80mm或以上。引至磁轭端部表面的连接结构,结构简单,安装方便,并且不受下部极间间距大小的影响,但存在引线长度长,成本高的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中安装麻烦,强度低的缺点,提供了一种用于发电机转子的托板式极间连接结构。本技术解决了安装麻烦的问题,本设计方案采用软连接片和连接铜排与磁极线圈连接,通过螺栓将上压板和下托板之间的连接片和连接铜排夹紧连接,可以在生产线圈时就焊接好软连接片和连接铜排,在安装转子时不需要再进行钻孔和焊接,操作简单,需要的操作空间小。本技术采用下托板抵住磁极线圈下端的方式来保证连接强度,避免在转子旋转过程中连接结构在离心力作用下断裂飞出。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一种用于发电机转子的托板式极间连接结构,设置在相邻磁极之间,磁极上套装有磁极线圈,包括软连接片、连接铜排、上压板、下托板和螺栓,设磁极线圈靠近定子的一端为上端,远离定子的一端为下端,下托板设于磁极线圈下方,宽度大于相邻的磁极线圈之间的间距;上压板设于下托板上方,软连接片和连接铜排夹在上压板和下托板之间,软连接片和连接铜排相贴合,软连接片与一磁极线圈固定连接,与之相邻的另一磁极线圈与连接铜排固定连接,软连接片、连接铜排、上压板和下托板之间通过螺栓固定连接。现场组装时,通过上压板和下托板压紧软连接片与连接铜排,使两者充分接触。只需要调整保证各接触面可靠接触后拧紧螺栓并锁定即可,并且本结构对极间间距的要求也相对较低,可以在空间相对狭小的地方使用。作为优选,下托板上表面与磁极线圈下表面紧密贴合。下托板是本结构的主要受力部件,承受结构各部件的离心力并传递到磁极线圈上。其上表面可以根据结构参数加工出适当的形状,材料根据应力计算出的需要进行选材。作为优选,上压板和下托板夹紧软连接片和连接铜排,软连接片与连接铜排紧密贴合,连接铜排与下托板紧密贴合。作为优选,还包括止动垫圈,止动垫圈设于上压板上表面,与螺栓相匹配。连接紧固后通过止动垫圈锁紧防松,此时下托板上表面与磁极线圈下表面及连接铜排下表面贴紧。作为优选,设磁极线圈上用于接线的铜排为线圈铜排,相邻两个磁极线圈中的一个磁极线圈的线圈铜排与软连接片连接,另一个磁极线圈的线圈铜排与连接铜排连接;与软连接片连接的线圈铜排上设有连接槽,软连接片嵌入在连接槽内与线圈铜排焊接;与连接铜排连接的线圈铜排下表面与连接铜排搭接焊接。软连接片和连接铜排均在工厂时焊接固定在各自的磁极线圈上。作为优选,连接铜排为铜板折弯成型,连接铜排上表面具有用于放置软连接片的第一平面和用于与磁极线圈连接的第二平面,第一平面形状与软连接片相对应。为满足连接强度,连接铜排选择一体成型,而不是拼接生成,避免连接铜排在离心力作用下断裂。作为优选,软连接片由若干层的软铜片叠成。作为优选,软连接片和连接铜排上设有供螺栓通过的通孔。本技术由于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具有显著的技术效果:结构简单,连接可靠,安装作业简单,受安装空间条件限制较小。相对现有技术,具有更好的连接强度和过流性能,在各种类型发电机上均可应用,实用性强。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1的磁极线圈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2的磁极线圈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3的连接铜排结构示意图。以上附图中各数字标号所指代的部位名称如下:其中,1—软连接片、2—连接铜排、3—上压板、4—下托板、5—螺栓、6—止动垫圈、7—磁极线圈、8—线圈铜排、21—第一平面、22—第二平面、81—连接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实施例1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用于发电机转子的托板式极间连接结构,设置在相邻磁极之间,磁极上套装有磁极线圈7,包括软连接片1、连接铜排2、上压板3、下托板4和螺栓5,设磁极线圈7靠近定子的一端为上端,远离定子的一端为下端,下托板4设于磁极线圈7下方,宽度大于相邻的磁极线圈7之间的间距;上压板3设于下托板4上方,软连接片1和连接铜排2夹在上压板3和下托板4之间,软连接片1和连接铜排2相贴合,软连接片1与一磁极线圈7固定连接,与之相邻的另一磁极线圈7与连接铜排2固定连接,软连接片1、连接铜排2、上压板3和下托板4之间通过螺栓5固定连接。还包括止动垫圈6,止动垫圈6设于上压板3上表面,与螺栓5相匹配。实施例2如图3所示,一种用于发电机转子的托板式极间连接结构,上压板3和下托板4夹紧软连接片1和连接铜排2,软连接片1与连接铜排2紧密贴合,连接铜排2与下托板4紧密贴合。下托板4上表面与磁极线圈7下表面紧密贴合。设磁极线圈7上用于接线的铜排为线圈铜排8,相邻两个磁极线圈7中的一个磁极线圈7的线圈铜排8与软连接片1连接,另一个磁极线圈7的线圈铜排8与连接铜排2连接;与软连接片1连接的线圈铜排8上设有连接槽81,软连接片1嵌入在连接槽81内与线圈铜排8焊接;与连接铜排2连接的线圈铜排8下表面与连接铜排2搭接焊接。其余皆与实施例1相同。实施例3如图4所示,一种用于发电机转子的托板式极间连接结构,连接铜排2为铜板折弯成型,连接铜排2上表面具有用于放置软连接片1的第一平面21和用于与磁极线圈7连接的第二平面22,第一平面21形状与软连接片1相对应。其余皆与实施例2相同。实施例4一种用于发电机转子的托板式极间连接结构,设置在相邻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发电机转子的托板式极间连接结构,设置在相邻磁极之间,磁极上套装有磁极线圈(7),其特征在于:包括软连接片(1)、连接铜排(2)、上压板(3)、下托板(4)和螺栓(5),设磁极线圈(7)靠近定子的一端为上端,远离定子的一端为下端,下托板(4)设于磁极线圈(7)下方,宽度大于相邻的磁极线圈(7)之间的间距;上压板(3)设于下托板(4)上方,软连接片(1)和连接铜排(2)夹在上压板(3)和下托板(4)之间,软连接片(1)和连接铜排(2)相贴合,软连接片(1)与一磁极线圈(7)固定连接,与之相邻的另一磁极线圈(7)与连接铜排(2)固定连接,软连接片(1)、连接铜排(2)、上压板(3)和下托板(4)之间通过螺栓(5)固定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发电机转子的托板式极间连接结构,设置在相邻磁极之间,磁极上套装有磁极线圈(7),其特征在于:包括软连接片(1)、连接铜排(2)、上压板(3)、下托板(4)和螺栓(5),设磁极线圈(7)靠近定子的一端为上端,远离定子的一端为下端,下托板(4)设于磁极线圈(7)下方,宽度大于相邻的磁极线圈(7)之间的间距;上压板(3)设于下托板(4)上方,软连接片(1)和连接铜排(2)夹在上压板(3)和下托板(4)之间,软连接片(1)和连接铜排(2)相贴合,软连接片(1)与一磁极线圈(7)固定连接,与之相邻的另一磁极线圈(7)与连接铜排(2)固定连接,软连接片(1)、连接铜排(2)、上压板(3)和下托板(4)之间通过螺栓(5)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发电机转子的托板式极间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下托板(4)上表面与磁极线圈(7)下表面紧密贴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发电机转子的托板式极间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上压板(3)和下托板(4)夹紧软连接片(1)和连接铜排(2),软连接片(1)与连接铜排(2)紧密贴合,连接铜排(2)与下托板(4)紧密贴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发电机转子的托板式极间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凤姣陈珊英
申请(专利权)人:东芝水电设备杭州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