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multi band coverage four antenna system for 5g mobile terminal belongs to the antenna design field, which is characterized in that the first type of radiation unit covers lte700, gsm850, GSM900, GPS, DCS, PCs, UMTS, lte2300, lte2500, band 42 and other frequency bands. The second radiation unit covers GPS, DCS, PCs, UMTS, lte2300, lte250, band42 and 5g IMS frequency bands. The coupling of the two radiation units in the first type of radiation unit decouples the absorption of the floor current through the two radiation units in the second type of radiation unit, the internal of the second type of radiation unit is decoupled by distance, and the upper and lower radiation units are decoupled by matching circui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应用于5G移动终端的多频段覆盖的四天线系统
本专利技术属于无线通信技术的天线设计领域,涉及一种应用于5G移动终端的多频段覆盖的四天线系统。
技术介绍
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爆炸的社会,目前正处于第四代移动通信期间,正准备向第五代移动通信系统迈进,不同通信系统对应着不同的通信频率,2G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SM850:824-894MHz,GSM900:880-960MHz)、数字蜂窝系统(DCS:1710-1880MHz)和个人通信系统(PCS:1850-1990MHz),3G移动通信系统的通用移动通信系统(UMTS:1920-2170MHz),4G移动通信系统的LTE系统(LTE700:704-787MHz,LTE2300:2300-2400MHz,LTE2500:2500-2690MHz),以及5G移动通信系统的频段(3300-3600MHz,4800-5000MHz)。而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2G/3G/4/5G移动通信系统将长期共存,对于移动终端来说,所需要覆盖的频段越来越多,天线的设计越来越困难,对于5G通信来说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应用于5G移动终端的多频段覆盖的四天线系统,其特征在于,含有:介质板(1),金属地(2),微带馈电线(3),第一类辐射单元和第二类辐射单元,其中:/n介质板(1),长×宽×高度为153mm×77mm×0.8mm;/n金属地(2),位于所述介质板(1)的背面,长×宽为153mm×77mm,沿着所述介质板(1)的顶边和底边各向上向下延伸10mm,沿着所述介质板(1)的左右两侧水平延伸7.5mm,分别用向上延伸部分(21),向下延伸部分(22),向左延伸部分(23),向右延伸部分(24)表示,其中:/n所述向上延伸部分(21),沿着所述顶边向上翻转90度后垂直于所述介质板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应用于5G移动终端的多频段覆盖的四天线系统,其特征在于,含有:介质板(1),金属地(2),微带馈电线(3),第一类辐射单元和第二类辐射单元,其中:
介质板(1),长×宽×高度为153mm×77mm×0.8mm;
金属地(2),位于所述介质板(1)的背面,长×宽为153mm×77mm,沿着所述介质板(1)的顶边和底边各向上向下延伸10mm,沿着所述介质板(1)的左右两侧水平延伸7.5mm,分别用向上延伸部分(21),向下延伸部分(22),向左延伸部分(23),向右延伸部分(24)表示,其中:
所述向上延伸部分(21),沿着所述顶边向上翻转90度后垂直于所述介质板(1),而且,所述向上延伸部分(21)被分割成三个互不相连的顶端的长方形延伸带,沿着所述顶边的方自右向左分别用(211,212,213)表示;
所述向下延伸部分(22),沿着所述底边向上翻转90度后垂直于所述介质板(1),而且,所述向下延伸部分(22)沿着所述底边的方向自右向左被分割成三个相互隔离的底端长方形延伸带,分别用(221,222,223)表示;
所述向左延伸部分(23),以左侧边为轴向上翻转90度后垂直于所述介质板(1),而且所述向左延伸部分(23)从上向下被分割成三个互相隔断的左侧条形延伸带,自上而下分贝用(231,232,233)表示;
所述向右延伸部分(24),以右侧边为轴向上翻转90度后垂直于所述介质板(1),而且所述向右延伸部分(24)从上向下被分割成三个互相隔断的左侧条形延伸带,自上而下分贝用(241,242,243)表示;
所述四个延伸部分(21,22,23,24)各自翻转沿着边角焊接后共同构成了四天线系统的金属边框;
微带馈电线(3),共四条,分别表示为(31,32,33,34),都自上而下以垂直线形式印制在所述介质板(1)的正面,分别用于对右上辐射单元,右下辐射单元,左上辐射单元和左下辐射单元馈电,四条微带馈电线的宽度均为1.5mm,其中,
第一微带馈电线(31)与第二微带馈电线(32)之间的横向宽度与第三微带馈电线(33)与第四微带馈电线(34)之间的宽度相等;
第一类辐射单元,共2个,分别位于所述介质板(1)右上角的右上角辐射单元和位于所述介质板(1)右下角的右下角辐射单元,其中:
右上角辐射单元,包括:
位于所述介质板(1)正面的是:第一类电感加载耦合馈电线(411)和向左翻转180度的第一类反“L”型馈电线(412),所述第一电感加载耦合馈电线(411)的长枝节沿着水平方向分布,右端面与所述第一类微带馈电线(31)顶部的左侧面连通,所述长枝节上还有一个用以增强电长度的电感,
位于所述介质板(1)背面的是:第一矩形条带(413),第二矩形条带(414),“T”型电感加载线(415)以及第三矩形条带(416),还包括所述右侧第一条形延伸带(241)和顶端第一、第二长方形延伸带(211,212),
第一矩形条带(413),水平分布,上端面与顶端第二长方形延伸带(212)沿着所述介质板(1)的定边垂直相连,
第二矩形条带(414),左侧面的顶部通过一条水平方向的大电感加载线与所述第一矩形条带(413)的右侧面相连,
T型电感加载线(415),上端面贴着所述介质板(1)的顶边与所述顶端第二延伸带(212)相垂直,而左侧面与所述第二矩形条带(414)的右侧面之间存在间隙,
第三矩形条带(416),上端面贴着所述介质板(1)的顶端与顶端第一长方形延伸带(211)相垂直,
所述第一矩形条带(413),第二矩形条带(414)和“T”型电感加载线(415)的底面处于同一条水面线上,且与所述第一反“L”型馈电线(412)的底面处于同一高度,
在所述右上角辐射单元(41)中:
由所述电感加载耦合馈电线(411),“T”型电感加载线(415),顶端第二长方形矩形延伸带(212),第一矩形条带(413)构成的接地枝节用于覆盖低频段,
由所述反“L”型馈电线(412),第三矩形条带(416),顶端第一长方形延伸带(211)和右侧第一条形延伸带(241)构成的单极子枝节用于覆盖高频段,
右下角辐射单元(42),包括:
位于所述介质板(1)正面的有:第二电感加载耦合馈电线(4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