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合一U形管换热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641907 阅读:4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1-26 16: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二合一U形管换热器,壳程筒体内分隔成上部壳程筒体和下部壳程筒体,上部壳程筒体上开设有上部壳程进口和上部壳程出口,下部壳程筒体上设置有下部壳程进口和下部壳程出口,上部壳程筒体和下部壳程筒体内分别设置有上部U形管束和下部U形管束,管箱内分隔成上部管箱和下部管箱;上部管箱内分隔成带上部进口的上部进口管箱和带上部出口的上部出口管箱,上部出口管箱与上部U形管束的出口相连通,上部出口管箱上设置有上部出口;下部管箱内分隔成带下部进口的下部进口管箱和带下部出口的下部出口管箱。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将两个换热器融合在一起,能有效节约占地空间,减少设备的金属和保温材料等,从而有效节约制造成本。

Two in one U-tube heat exchanger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two in one U-tube heat exchanger. The shell side cylinder body is divided into upper shell side cylinder body and lower shell side cylinder body. The upper shell side cylinder body is provided with upper shell side inlet and upper shell side outlet, the lower shell side cylinder body is provided with lower shell side inlet and lower shell side outlet, the upper shell side cylinder body and the lower shell side cylinder body are provided with upper U-tube bundle and lower shell side cylinder body respectively The U-tube bundle is divided into upper tube box and lower tube box. The upper tube box is divided into upper inlet tube box with upper inlet and upper outlet tube box with upper outlet. The upper outlet tube box is connected with the outlet of upper U-tube bundle. The upper outlet tube box is equipped with upper outlet. The lower tube box is divided into lower inlet tube box with lower inlet and lower outlet with upper outlet The lower outlet pipe box of.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advantages that: the fusion of two heat exchangers can effectively save the occupied space, reduce the metal and thermal insulation materials of the equipment, and thus effectively save the manufacturing cos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二合一U形管换热器
本技术涉及U形管换热器

技术介绍
换热器是一种在不同温度的两种流体介质之间热量传递的节能设施。目前,换热器在石油、化工、冶金、电力、轻工、食品等行业应用广泛。随着现代工业的迅速发展,以能源为中心的环境、生态等问题日益加剧,各个行业对节能设备提出的新的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能有效节省空间的二合一U形管换热器。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二合一U形管换热器,包括:壳程筒体,壳程筒体的一端设置有管箱,壳程筒体内设置有分隔板,分隔板将壳程筒体分隔成上、下相互独立的上部壳程筒体和下部壳程筒体,上部壳程筒体上设置有上部壳程进口和上部壳程出口,下部壳程筒体上设置有下部壳程进口和下部壳程出口,上部壳程筒体内设置有上部U形管束,下部壳程筒体内设置有下部U形管束,管箱内水平方向设置有管程分隔板,管程分隔板将管箱分隔成上、下相互独立的上部管箱和下部管箱;上部管箱内设置有上部分隔板,上部分隔板将上部管箱分隔成上部进口管箱和上部出口管箱,上部进口管箱上设置有上部进口,上部进口管箱与上部U形管束的进口相连通,上部出口管箱与上部U形管束的出口相连通,上部出口管箱上设置有上部出口;下部管箱内设置有下部分隔板,下部分隔板将下部管箱分隔成下部进口管箱和下部出口管箱,下部进口管箱上开设有下部进口,下部出口管箱上开设有下部出口,下部进口管箱与下部U形换热管的进口相连通,下部出口管箱与下部U形管束的出口相连通。进一步地,前述的二合一U形管换热器,其中,上部壳程进口位于上部壳程筒体上远离管箱的一端,上部壳程出口位于上部壳程筒体上靠近管箱的一端;下部壳程进口位于下部壳程筒体上远离管箱的一端,下部壳程出口位于下部壳程筒体上靠近管箱的一端。更进一步地,前述的二合一U形管换热器,其中,上部壳程进口位于下部壳程进口的正上方,上部壳程出口位于下部壳程出口的正上方。进一步地,前述的二合一U形管换热器,其中,上部壳程筒体内间隔设置有若干上部折流板,每块上部折流板的一端均紧贴于上部壳程筒体的横向一侧的内壁、另一端则向上部壳程筒体内部延伸并越过上部壳程筒体的横向中心,每相邻的两块上部折流板分别紧贴在上部壳程筒体横向两侧的内壁上,从上部壳程进口进入的换热介质依在上部折流板的导向下迂回运动,直至从上部壳程出口排出。进一步地,前述的二合一U形管换热器,其中,下部壳程筒体内间隔设置有若干下部折流板,每块下部折流板的一端均紧贴于下部壳程筒体的横向一侧的内壁、另一端则向下部壳程筒体内部延伸并越过下部壳程筒体的横向中心,每相邻的两块下部折流板分别紧贴在下部壳程筒体横向两侧的内壁上,从下部壳程进口进入的换热介质依在下部折流板的导向下迂回运动,直至从下部壳程出口排出。进一步地,前述的二合一U形管换热器,其中,上部进口管箱位于下部进口管箱的正上方,上部出口管箱位于下部出口管箱的正上方。本技术的优点是:上部壳程筒体、上部U形管束、上部管箱与下部壳程筒体、下部U形管束、下部管箱分别形成了两台换热器。将两个换热器融合在一起,能有效节约占地空间,减少设备所需的金属材料和保温材料等,从而有效节约制造成本。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所述的二合一U形管换热器的主视方向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俯视方向所示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1右视方向所示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优选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如图1、图2、图3所示,二合一U形管换热器,包括:壳程筒体1,壳程筒体1的一端设置有管箱2。本实施例中,壳程筒体1内设置有分隔板11,分隔板将壳程筒体1分隔成上、下相互独立的上部壳程筒体3和下部壳程筒体4,上部壳程筒体3上设置有上部壳程进口31和上部壳程出口32,下部壳程筒体4上设置有下部壳程进口41和下部壳程出口42。上部壳程进口31位于上部壳程筒体3上远离管箱2的一端,上部壳程出口32位于上部壳程筒体3上靠近管箱2的一端;下部壳程进口41位于下部壳程筒体4上远离管箱2的一端,下部壳程出口42位于下部壳程筒体4上靠近管箱2的一端。进一步地,上部壳程进口31位于下部壳程进口41的正上方,上部壳程出口32位于下部壳程出口42的正上方。上部壳程筒体3内设置有上部U形管束33,下部壳程筒体4内设置有下部U形管束43。管箱2内水平方向设置有管程分隔板21,管程分隔板21将管箱2分隔成上、下相互独立的上部管箱5和下部管箱6。上部管箱5内设置有上部分隔板51,上部分隔板51将上部管箱5分隔成上部进口管箱52和上部出口管箱53,上部进口管箱52上设置有上部进口521,上部进口管箱52与上部U形管束33的进口相连通,上部出口管箱53与上部U形管束的33的出口相连通,上部出口管箱53上设置有上部出口531。上部壳程筒3体内间隔设置有若干上部折流板34,每块上部折流板34的一端均紧贴于上部壳程筒体3的横向一侧的内壁、另一端则向上部壳程筒体3内部延伸并越过上部壳程筒体3的横向中心,每相邻的两块上部折流板34分别紧贴在上部壳程筒体3横向两侧的内壁上,从上部壳程进口31进入的换热介质依在上部折流板34的导向下迂回运动,直至从上部壳程出口32排出。换热介质迂回运行能更好的与换热管束进行换热。下部管箱6内设置有下部分隔板61,下部分隔板61将下部管箱6分隔成下部进口管箱62和下部出口管箱63,下部进口管箱62上设置有下部进口621,下部出口管箱63上设置有下部出口631,下部进口管箱62与下部U形换热管43的进口相连通,下部出口管箱63与下部U形管束43的出口相连通。下部壳程筒体4内间隔设置有若干下部折流板44,每块下部折流板44的一端均紧贴于下部壳程筒体4的横向一侧的内壁、另一端则向下部壳程筒体4内部延伸并越过下部壳程筒体4的横向中心,每相邻的两块下部折流板44分别紧贴在下部壳程筒体4横向两侧的内壁上,从下部壳程进口41进入的换热介质依在下部折流板44的导向下迂回运动,直至从下部壳程出口42排出。下部壳程筒体4内下部折流板44的布置可参见图2。设备的实际制作过程中,上部折流板34与下部折流板44一一对应,对应的上部折流板34与下部折流板44为一体结构。本技术中,上部壳程筒体3、上部U形管束33、上部管箱5与下部壳程筒体4、下部U形管束43、下部管箱6分别形成了两台换热器。将两个换热器融合在一起,能有效节约占地空间,减少设备所需的金属材料和保温材料等,从而有效节约制造成本。因此本技术所述的二合一U形管换热器能为现代工业发展提供保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二合一U形管换热器,包括:壳程筒体,壳程筒体的一端设置有管箱,其特征在于:壳程筒体内设置有分隔板,分隔板将壳程筒体分隔成上、下相互独立的上部壳程筒体和下部壳程筒体,上部壳程筒体上设置有上部壳程进口和上部壳程出口,下部壳程筒体上设置有下部壳程进口和下部壳程出口,上部壳程筒体内设置有上部U形管束,下部壳程筒体内设置有下部U形管束,管箱内水平方向设置有管程分隔板,管程分隔板将管箱分隔成上、下相互独立的上部管箱和下部管箱;上部管箱内设置有上部分隔板,上部分隔板将上部管箱分隔成上部进口管箱和上部出口管箱,上部进口管箱上设置有上部进口,上部进口管箱与上部U形管束的进口相连通,上部出口管箱与上部U形管束的出口相连通,上部出口管箱上设置有上部出口;下部管箱内设置有下部分隔板,下部分隔板将下部管箱分隔成下部进口管箱和下部出口管箱,下部进口管箱上开设有下部进口,下部出口管箱上开设有下部出口,下部进口管箱与下部U形换热管的进口相连通,下部出口管箱与下部U形管束的出口相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二合一U形管换热器,包括:壳程筒体,壳程筒体的一端设置有管箱,其特征在于:壳程筒体内设置有分隔板,分隔板将壳程筒体分隔成上、下相互独立的上部壳程筒体和下部壳程筒体,上部壳程筒体上设置有上部壳程进口和上部壳程出口,下部壳程筒体上设置有下部壳程进口和下部壳程出口,上部壳程筒体内设置有上部U形管束,下部壳程筒体内设置有下部U形管束,管箱内水平方向设置有管程分隔板,管程分隔板将管箱分隔成上、下相互独立的上部管箱和下部管箱;上部管箱内设置有上部分隔板,上部分隔板将上部管箱分隔成上部进口管箱和上部出口管箱,上部进口管箱上设置有上部进口,上部进口管箱与上部U形管束的进口相连通,上部出口管箱与上部U形管束的出口相连通,上部出口管箱上设置有上部出口;下部管箱内设置有下部分隔板,下部分隔板将下部管箱分隔成下部进口管箱和下部出口管箱,下部进口管箱上开设有下部进口,下部出口管箱上开设有下部出口,下部进口管箱与下部U形换热管的进口相连通,下部出口管箱与下部U形管束的出口相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合一U形管换热器,其特征在于:上部壳程进口位于上部壳程筒体上远离管箱的一端,上部壳程出口位于上部壳程筒体上靠近管箱的一端;下部壳程进口位于下部壳程筒体上远离管箱的一端,下部壳程出口位于下部壳程筒体上靠...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娈徐健朱临楠张红斌郭海峰李开富余昌龙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海陆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