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翅式换热器、空调室外机及空调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641142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1-26 16: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管翅式换热器、空调室外机及空调器。所述空调器包括空调室内机和所述空调室外机。所述空调室外机包括管翅式换热器。所述管翅式换热器包括换热管路和多个翅片,所述换热管路包括多个并联的分流支路,其中:所述冷媒管的管径D符合4mm≤D≤6mm,所述分流支路的管长L

Tube fin heat exchanger, outdoor unit and air conditioner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tube fin heat exchanger, an air conditioner outdoor unit and an air conditioner. The air conditioner includes an air conditioner indoor unit and an air conditioner outdoor unit. The air conditioning outdoor unit comprises a tube fin heat exchanger. The tube fin heat exchanger includes a heat exchange pipeline and a plurality of fins, the heat exchange pipeline includes a plurality of shunt branches in parallel, wherein: the diameter D of the refrigerant pipe conforms to 4mm \u2264 D \u2264 6mm, and the length L of the shunt branch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管翅式换热器、空调室外机及空调器
本技术涉及换热器
,特别涉及一种管翅式换热器、空调室外机及空调器。
技术介绍
常规换热器的换热管路的管径较大(通常为7mm~9.5mm),冷媒在换热管路内部的制热能力较低,导致换热器的换热效果较差。研究发现减小换热管路的管径,可以改善换热器的换热效果。但是,如果直接将换热器改用管径较小的冷媒管,冷媒在该小管径的冷媒管内流动的阻力变大,制热时作为蒸发测压降变大,影响制热能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管翅式换热器,旨在减小管翅式换热器的冷媒流动阻力,以提高管翅式换热器的制热能力。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出一种管翅式换热器,所述管翅式换热器包括换热管路和多个翅片,所述换热管路包括多个并联的分流支路,所述分流支路包括多根串联且贯穿多个所述翅片的冷媒管,其中:所述冷媒管的管径D符合4mm≤D≤6mm,所述分流支路的管长L0符合3m≤L0≤10m。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冷媒管的管径D符合4mm≤D<5mm,每一所述分流支路的管长L0符合4.1m≤L0≤8.2m。在一实施例中,每一所述分流支路的管长L0符合5.33m≤L0≤6.26m。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冷媒管的管径D符合5mm≤D≤6mm,每一所述分流支路的管长L0符合3.6m≤L0≤7.3m。在一实施例中,每一所述分流支路的管长L0符合4.6m≤L0≤6.45m。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翅片的宽度为16mm~26mm,相邻两个所述翅片之间的间距为1.1mm~2.0mm。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翅片为平片式翅片,或者波纹式翅片,或者开窗式翅片,或者桥形翅片。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翅片的表面设置有亲水层。本技术还提供一种空调室外机及空调器,所述空调器包括所述空调室内机。所述空调室外机包括管翅式换热器。所述管翅式换热器包括换热管路和多个翅片,所述换热管路包括多个并联的分流支路,其中:所述冷媒管的管径D符合4mm≤D≤6mm;每一所述分流支路的管长L0符合3m≤L0≤10m。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在所述换热管路的管径D符合为4mm≤D≤6mm时,限定所述分流支路的管长L0符合3m≤L0≤10m,以使得每一分流支路的有效管长不至于过大,减小分流支路对冷媒的管长阻力,该管翅式换热器制热时作为蒸发测压降变小,进而其制热效率。此外,所述管翅式换热器的分流支路的数量n,可通过换热管路的总管长ZL和分流支路的管长L0的比值(即n=ZL/L0)获得。显然,本技术的管翅式换热器,不仅能够使用较小管径(4mm~6mm)的冷媒管,却能确保管翅式换热器的冷媒流动阻力较小,能够获得较高的制热能力。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管翅式换热器一实施例的俯视图;图2为图1中管翅式换热器的翅片的局部示意图。附图标号说明:本技术目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若本技术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另外,若本技术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技术公开一种管翅式换热器及空调室外机。所述空调室外机包括所述管翅式换热器。所述空调室外机包括壳体、安装在所述壳体内的风轮组件,以及呈弯折状设置的管翅式换热器。例如但不局限于,所述风轮组件包括轴流风轮。请参阅图1和图2,本技术的管翅式换热器100包括换热管路120和多个翅片110,换热管路120包括多个并联的分流支路121,所述分流支路121包括多根串联且贯穿多个所述翅片110的冷媒管1211。多根冷媒管1211在所述管翅式换热器100的厚度方向呈单排或多排设置。每排所述冷媒管20包括沿所述管翅式换热器100的高度方向间隔排布的多根冷媒管1211。在此,冷媒管1211的管径D符合4mm≤D≤6mm,冷媒管1211属于小管径冷媒管,相对于常规大管径冷媒管(管径通常在7mm以上)而言,该小管径冷媒管能够改善管翅式换热器100的制热能力。但由于冷媒管1211的管径较小,如果分流支路121的管长较长,分流支路121的管长阻力就较大,制热时作为蒸发测压降变大,冷媒的制热能力可能不明显,能效比也降低。鉴于分流支路121的管长L0与分流支路121的数量n、换热管路120的总管长ZL的关系符合:n=ZL/L0。其中,换热管路120的总管长ZL为管翅式换热器100的所有U形管的管长之和,分流支路121的管长L0为冷媒进口到冷媒出口之间的管长。换热管路120的总管长ZL=Tuble*L,此时n=ZL/L0=Tuble*L/L0,其中:Tuble为翅片110上开设的供冷媒管1211通过的孔数(相当于冷媒管1211的数量);L为管翅式换热器100的长度。基于n=ZL/L0,所以可以增加换热管路120的分流支路121的数量,来缩短单个分流支路121的管长。由此,需要对分流支路121的管长L0进行合理设计。在本实施例中,经实验得出,在冷媒管1211的管径D符合4mm≤D≤6mm时,每一所述分流支路121的管长L0需符合3m≤L0≤10m,例如但不局限于:L0=3m、4m、5m、6m、7m、8m、9m、10m,所述管翅式换热器的制热能力可以得到有效提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在冷媒管1211的管径为4mm~6mm时,限定每一所述分流支路121的管长L0符合3m≤L0≤10m,以使得每一分流支路121的有效管长不至于过大,减小分流支路121对冷媒的管长阻力,该管翅式换热器100制热时作为蒸发测压降变小,提高其制热能力,进而能够获得较佳的能效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管翅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管翅式换热器包括换热管路和多个翅片,所述换热管路包括多个并联的分流支路,所述分流支路包括多根串联且贯穿多个所述翅片的冷媒管,其中:/n所述冷媒管的管径D符合4mm≤D≤6mm;/n所述分流支路的管长L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管翅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管翅式换热器包括换热管路和多个翅片,所述换热管路包括多个并联的分流支路,所述分流支路包括多根串联且贯穿多个所述翅片的冷媒管,其中:
所述冷媒管的管径D符合4mm≤D≤6mm;
所述分流支路的管长L0符合3m≤L0≤10m。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翅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媒管的管径D符合4mm≤D<5mm,每一所述分流支路的管长L0符合4.1m≤L0≤8.2m。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管翅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分流支路的管长L0符合5.33m≤L0≤6.26m。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翅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媒管的管径D符合5mm≤D≤6mm,每一所述分流支路的管长L0符合3.6m≤L0≤7.3m。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管翅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分流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黎辉玲谭周衡杜顺开欧汝浩曾小朗
申请(专利权)人:邯郸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