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窜油变速杆以及中置换挡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639435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1-26 15: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防窜油变速杆以及中置换挡结构,所述防窜油变速杆包括变速杆本体和密封套,所述变速杆本体安装在变速杆座上,所述变速杆本体位于所述变速杆座下方的部分上套设有所述密封套,所述密封套上下两端分别与所述变速杆座和所述变速杆本体侧壁密封连接,使所述变速杆本体在其密封处上方的部分和下方的部分隔离设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变速杆和变速杆座上安装密封套,可以阻止变速箱齿轮甩出的油沿变速杆从变速杆座渗出,保证变速箱底盘密封性和充分润滑。

A kind of anti channeling gear shift lever and a middle shift structure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n anti oil channeling speed change rod and a middle shift structure. The anti oil channeling speed change rod comprises a speed change rod body and a sealing sleeve. The speed change rod body is installed on the speed change rod seat. The part of the speed change rod body under the speed change rod seat is sleeved with the sealing sleeve. The upper and lower ends of the sealing sleeve are respectively connected with the speed change rod seat and the speed change rod body The side wall is sealed and connected so that the part above and the part below the sealing part of the speed change lever body are isolated and arranged. By installing a sealing sleeve on the transmission rod and the transmission rod seat, the utility model can prevent the oil thrown out of the transmission gear from seeping out from the transmission rod seat along the transmission rod, thus ensuring the tightness and full lubrication of the transmission chassi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窜油变速杆以及中置换挡结构
本技术涉及农用机械
,具体涉及一种防窜油变速杆以及中置换挡结构。
技术介绍
目前,拖拉机的机械式变速箱对于内部换挡方式,无论是滑移齿轮、啮合套或者同步器换挡均需要操纵变速杆实现换挡,而变速杆到齿轮之间传输则主要分为两种形式:中置式操纵与侧置式操纵。这两种方式的选取主要取决于地板结构的排布,针对侧置操纵的操纵杆在一侧,由变速箱齿轮甩出的油无法直接飞溅到操纵杆上,但对于中置操纵的变速杆,底盘油很容易飞溅到变速杆上,导致变速杆处渗油。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防窜油变速杆以及中置换挡结构。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防窜油变速杆,包括变速杆本体和密封套,所述变速杆本体安装在变速杆座上,所述变速杆本体位于所述变速杆座下方的部分上套设有所述密封套,所述密封套上下两端分别与所述变速杆座和所述变速杆本体侧壁密封连接,使所述变速杆本体在其密封处上方的部分和下方的部分隔离设置。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通过在变速杆和变速杆座上安装密封套,可以阻止变速箱齿轮甩出的油沿变速杆从变速杆座渗出,保证变速箱底盘密封性和充分润滑。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技术还可以做如下改进。进一步,所述密封套采用可压缩变形的波纹套结构。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密封套采用可压缩变形的波纹套结构,可以跟随变速杆本体的换挡移动而任意变形,不影响密封性能。进一步,所述密封套下端的内径小于对应位置的变速杆本体的外径,使所述密封套下端经弹性变形后紧箍在所述变速杆本体上。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将密封套下端内径设置成小于对应位置的变速杆本体的外径,密封套下端经过弹性变形后密封套设在变速杆本体上,可以使密封套与变速杆本体的密封连接更加稳固,防止被变速杆本体带动而出现密封性差的情况。进一步,所述密封套下端与所述变速杆本体接触部分的接触面宽度大于所述密封套其他部分的厚度。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对密封套与变速杆本体接触面的宽度进行限定,可以使密封套与变速杆本体之间的密封区域增大,密封效果更好,而且与变速杆本体的密封连接更加稳固。进一步,所述密封套下端与所述变速杆本体接触部分的接触面宽度为0.5mm-1mm。进一步,所述密封套下端与所述变速杆本体接触部分的接触面宽度为0.7mm。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对接触面的宽度进行限定,在不增加工艺难度的同时,使密封效果更佳。进一步,所述密封套上端密封嵌设在所述变速杆座的内侧壁或外侧壁上。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将密封套上端密封嵌设在变速杆座上,使密封套与变速杆座的连接更加牢固稳定可靠。进一步,所述变速杆座上安装有间隔设置的碟簧和环形的压板,所述碟簧和压板之间预留有环形的安装间隙,所述密封套上端密封压接在所述安装间隙内。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将密封套上端密封压接在碟簧和压板之间,利用碟簧的弹性,使密封性更好。进一步,所述密封套为上大下小的倒锥台结构。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密封套采用上大下小的倒锥台结构,与变速杆座和变速杆的结构适配,占用空间小。一种中置换挡结构,包括所述的防窜油变速杆。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的中置换挡结构,可以有效阻止变速箱齿轮甩出的油沿变速杆从变速杆座渗出,保证变速箱底盘密封性和充分润滑。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防窜油变速杆的结构示意图。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1、变速杆本体;2、密封套;21、接触部;22、嵌入部;3、变速杆座;4、限位板;5、变速箱盖;6、弹簧挡圈;7、变速杆弹簧。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技术,并非用于限定本技术的范围。实施例1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防窜油变速杆,包括变速杆本体1和密封套2,所述变速杆本体1安装在变速杆座3上,所述变速杆本体1位于所述变速杆座3下方的部分上套设有所述密封套2,所述密封套2上下两端分别与所述变速杆座3和所述变速杆本体1侧壁密封连接,使所述变速杆本体1在其密封处上方的部分和下方的部分隔离设置。其中,所述密封套2采用橡胶、硅胶等弹性材质制成,整体呈一筒状结构。本实施例通过在变速杆和变速杆座上安装密封套,可以阻止变速箱齿轮甩出的油沿变速杆从变速杆座渗出,保证变速箱底盘密封性和充分润滑。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所述密封套2采用可压缩变形的波纹套结构,即所述密封套的侧壁是采用凹陷和凸起交错设置的波纹结构,使密封套可以被压缩或被拉伸。密封套2采用可压缩变形的波纹套结构,可以跟随变速杆本体1的换挡移动而任意变形,不影响密封性能。本实施例的一个优选方案为,所述密封套2下端的内径小于对应位置的变速杆本体1的外径,使所述密封套2下端经弹性变形后紧箍在所述变速杆本体1上。将密封套下端内径设置成小于对应位置的变速杆本体的外径,密封套下端经过弹性变形后密封套设在变速杆本体上,可以使密封套与变速杆本体的密封连接更加稳固,防止被变速杆本体带动而出现密封性差的情况,而且也不需要破坏变速杆本体原有的结构。具体的,如图1所示,所述密封套2下端与所述变速杆本体1接触部分的接触面宽度大于所述密封套2其他部分的厚度。对密封套与变速杆本体接触面的宽度进行限定,可以使密封套与变速杆本体之间的密封区域增大,密封效果更好,而且与变速杆本体的密封连接更加稳固。其中,所述密封套2下端与所述变速杆本体1接触部分的接触面宽度为0.5mm-1mm,优选为0.7mm。对接触面的宽度进行限定,在不增加工艺难度的同时,使密封效果更佳。实际上,所述密封套2下端与所述变速杆本体1的配合方式也可以为,在变速杆本体1上开设密封槽,使密封套2下端也密封嵌入到密封槽内,这种密封套2与变速杆本体1的连接方式也可以实现密封套2与变速杆本体1的密封连接。当然相较于直接紧箍套设,这种方式需要对变速杆本体的结构进行改进。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密封套2上端密封嵌设在所述变速杆座3的内侧壁或外侧壁上。将密封套上端密封嵌设在变速杆座上,使密封套与变速杆座的连接更加牢固稳定可靠。具体的,所述密封套2上端设有嵌入部22,下端设有接触部21,所述变速杆座上开设有环形的嵌入槽,所述嵌入部22适配嵌入到所述嵌入槽内。所述嵌入部22具体为所述密封套2上端内侧壁上延伸形成的一圈环形凸起,所述凸起的表面为弧面,所述嵌入槽的结构与所述凸起的结构适配,所述凸起适配嵌入到所述嵌入槽内。所述密封套2的下端设有接触部21,所述接触部21的截面呈方形结构,也就是说,整个接触部21呈环形,横截面呈方形,所述密封套2下端一体连接在所述接触部21的外周侧上。本实施例密封套2上端与变速杆座3连接的另一个方案为,所述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窜油变速杆,其特征在于,包括变速杆本体和密封套,所述变速杆本体安装在变速杆座上,所述变速杆本体位于所述变速杆座下方的部分上套设有所述密封套,所述密封套上下两端分别与所述变速杆座和所述变速杆本体侧壁密封连接,使所述变速杆本体在其密封处上方的部分和下方的部分隔离设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窜油变速杆,其特征在于,包括变速杆本体和密封套,所述变速杆本体安装在变速杆座上,所述变速杆本体位于所述变速杆座下方的部分上套设有所述密封套,所述密封套上下两端分别与所述变速杆座和所述变速杆本体侧壁密封连接,使所述变速杆本体在其密封处上方的部分和下方的部分隔离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防窜油变速杆,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套采用可压缩变形的波纹套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防窜油变速杆,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套下端的内径小于对应位置的变速杆本体的外径,使所述密封套下端经弹性变形后紧箍在所述变速杆本体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防窜油变速杆,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套下端与所述变速杆本体接触部分的接触面宽度大于所述密封套其他部分的厚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防窜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建启王志全亓文正赵文科潘龙龙樊建马滨赵亚男
申请(专利权)人:雷沃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