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分液器、压缩机及空调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2636465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1-26 14:5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分液器、压缩机及空调系统,涉及空调设备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分液器产生噪音的技术问题。该分液器包括筒体以及位于所述筒体内部的吸气管,在所述筒体内部且围绕所述吸气管的周向设有吸声结构,所述吸声结构上设有微穿孔结构以允许所述筒体内的流体穿过所述微穿孔结构实现消音。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分液器在声波穿过吸声结构的微穿孔结构时能够使气体在吸声结构中摩擦产生声阻,消耗声能,从而达到消音的目的,提高了压缩机和空调系统的音质水平。同时,在气流穿过吸声结构时,能够增大气态冷媒与分液器内部壁面的接触面积,从而提高冷媒的油气分离效率,进而提高压缩机能效。

A liquid separator, compressor and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The invention provides a liquid separator, a compressor and an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which relate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and solves the technical problem of noise generated by the liquid separator in the prior art. The liquid separator includes a cylinder and an air suction pipe located inside the cylinder. An absorption structure is arranged inside the cylinder and around the circumference of the air suction pipe. The absorption structure is provided with a micro perforation structure to allow the fluid in the cylinder to pass through the micro perforation structure to achieve sound elimination. When the sound wave passes through the microperforated structure of the sound absorption structure, the liquid separator of the invention can make the gas friction in the sound absorption structure to generate the sound resistance and consume the sound energy, so as to achieve the purpose of silencing, and improve the sound quality level of the compressor and the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At the same time, when the air flow passes through the sound absorption structure, the contact area between the gaseous refrigerant and the inner wall of the separator can be increased, so as to improve the oil-gas separation efficiency of the refrigerant and the energy efficiency of the compress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分液器、压缩机及空调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空调设备
,尤其是涉及一种分液器、压缩机及空调系统。
技术介绍
分液器也称为气液分离器,安装在压缩机的入口处用于气液分离。通过分液器可将来自蒸发器的气液混合物分离开来,分离出来的气体冷媒由分液器筒体内吸气管进入压缩机内,分离出的液体存于分液器的底部,从而防止液态冷媒直接进入压缩机,防止压缩机出现液击问题,分离出来的液态冷冻油通过分液器吸气管下端小孔进入压缩机泵体结构进行润滑。本申请人发现现有技术至少存在以下技术问题:压缩机作为空调系统的核心部件,同时也是空调系统的主要噪声源部件。目前对于压缩机的降噪技术主要集中在对泵体或电机进行降噪上。然而,流体在经过分液器部件时也会产生气流噪音,而且分液器内产生的气流噪音会使压缩机的低频音比较严重,同时可能会传递至室内机,导致室内机产生传递音。因此,针对分液器产生的气流噪音,亟待提出一种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分液器、压缩机及空调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分液器产生噪音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诸多技术方案中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能产生的诸多技术效果详见下文阐述。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分液器,包括筒体以及位于所述筒体内部的吸气管,在所述筒体内部且围绕所述吸气管的周向设有吸声结构,在所述吸声结构上设有微穿孔结构以允许所述筒体内的流体穿过所述微穿孔结构实现消音。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吸声结构包括至少一层微穿孔层以及分别设置在所述至少一层微穿孔层两端的端环结构,所述吸声结构通过所述端环结构与所述筒体形成固定连接。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至少一层微穿孔层沿所述筒体的轴向设置;所述端环结构在所述至少一层微穿孔层的两端沿所述筒体的径向设置。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吸声结构包括单层微穿孔层以及位于所述单层微穿孔层两端的端环结构;其中,所述单层微穿孔层与位于其两端的所述端环结构之间一体成型设置;或者,所述单层微穿孔层与位于其两端的所述端环结构之间通过焊接形成固定连接;或者,所述单层微穿孔层与位于其两端的所述端环结构之间通过定位卡接形成连接。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当所述单层微穿孔层与位于其两端的所述端环结构之间通过焊接形成固定连接时,所述端环结构的外端面与所述单层微穿孔层的外端面对齐设置。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当所述单层微穿孔层与位于其两端的所述端环结构之间通过定位卡接形成连接时,在所述端环结构与所述单层微穿孔层相连接处且朝向所述单层微穿孔层的方向设有第一止挡结构,围绕所述第一止挡结构的周向设有卡接结构;在所述单层微穿孔层上设有与所述卡接结构相适配的卡接槽,以使所述单层微穿孔层与所述端环结构之间形成定位卡接。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吸声结构包括两层微穿孔层以及设置在所述两层微穿孔层两端的端环结构,所述两层微穿孔层包括靠近所述吸气管设置的第一微穿孔层和远离所述吸气管设置的第二微穿孔层。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第一微穿孔层与所述端环结构之间一体成型设置,或者,所述第一微穿孔层与所述端环结构之间通过焊接形成固定连接;或者,所述第一微穿孔层与所述端环结构之间通过定位卡接形成连接。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当所述第一微穿孔层与所述端环结构之间通过焊接形成固定连接时,在所述端环结构与所述第一微穿孔层相连接处且朝向所述第一微穿孔层的方向设有第二止挡结构,在所述第二止挡结构与所述第一微穿孔层之间通过焊接形成固定连接。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当所述第一微穿孔层与所述端环结构之间通过定位卡接形成连接时,在所述端环结构与所述第一微穿孔层相连接处且朝向所述第一微穿孔层的方向设有第二止挡结构,围绕所述第二止挡结构的周向设有卡接结构,在所述第一微穿孔层上设有与所述卡接结构相适配的卡接槽,以使所述第一微穿孔层与所述端环结构之间形成定位卡接。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在所述端环结构朝向所述第二微穿孔层的方向设有第三止挡结构,所述第二微穿孔层通过所述第三止挡结构进行径向定位。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在所述端环结构朝向所述第二微穿孔层的方向设有第三止挡结构,所述第二微穿孔层通过所述第三止挡结构进行径向定位且与所述端环结构通过焊接形成固定连接。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压缩机,包括所述的分液器。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空调系统,包括所述的压缩机。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分液器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分液器,通过在分液器的筒体与位于筒体内部的吸气管之间且围绕吸气管的周向设置吸声结构,并在吸声结构上设置微穿孔结构以允许筒体内的流体穿过该微穿孔结构以实现气流的消音,从而在声波穿过吸声结构的微穿孔结构时能够使流体在吸声结构中摩擦产生声阻,消耗声能,从而达到消音的目的,提高了压缩机和空调系统的音质水平。同时,在流体穿过吸声结构时,能够增大气态冷媒与分液器内部壁面的接触面积,从而提高冷媒的油气分离效率,进而提高压缩机能效。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的分液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吸声结构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吸声结构的另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吸声结构的另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的分液器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图5所示出的实施例中吸声结构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图5所示出的实施例中吸声结构的另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图5所示出的实施例中吸声结构的另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9是图4和图8中I处的放大图。图中:11-筒体;12-吸气管;13-吸声结构;14-空腔;131-第一微穿孔层;132-第二微穿孔层;133-单层微穿孔层;134-端环结构;136-第一止挡结构;137-卡接结构;138-第三止挡结构;139-第二止挡结构。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专利技术所保护的范围。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1至图9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分液器,包括筒体11以及位于筒体11内部的吸气管12。在筒体11内部且围绕吸气管12的周向设有吸声结构13,吸声结构13上设有微穿孔结构以允许筒体11内的流体穿过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分液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筒体(11)以及位于所述筒体(11)内部的吸气管(12),在所述筒体(11)内部且围绕所述吸气管(12)的周向设有吸声结构(13),在所述吸声结构(13)上设有微穿孔结构以允许所述筒体(11)内的流体穿过所述微穿孔结构实现消音。/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分液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筒体(11)以及位于所述筒体(11)内部的吸气管(12),在所述筒体(11)内部且围绕所述吸气管(12)的周向设有吸声结构(13),在所述吸声结构(13)上设有微穿孔结构以允许所述筒体(11)内的流体穿过所述微穿孔结构实现消音。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声结构(13)包括至少一层微穿孔层以及分别设置在所述至少一层微穿孔层两端的端环结构(134),所述吸声结构(13)通过所述端环结构(134)与所述筒体(11)形成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分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层微穿孔层沿所述筒体(11)的轴向设置;所述端环结构(134)在所述至少一层微穿孔层的两端沿所述筒体(11)的径向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分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声结构(13)包括单层微穿孔层(133)以及位于所述单层微穿孔层(133)两端的端环结构(134);其中,所述单层微穿孔层(133)与位于其两端的所述端环结构(134)之间一体成型设置;或者,
所述单层微穿孔层(133)与位于其两端的所述端环结构(134)之间通过焊接形成固定连接;或者,
所述单层微穿孔层(133)与位于其两端的所述端环结构(134)之间通过定位卡接形成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分液器,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单层微穿孔层(133)与位于其两端的所述端环结构(134)之间通过焊接形成固定连接时,所述端环结构(134)的外端面与所述单层微穿孔层(133)的外端面对齐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分液器,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单层微穿孔层(133)与位于其两端的所述端环结构(134)之间通过定位卡接形成连接时,在所述端环结构(134)与所述单层微穿孔层(133)相连接处且朝向所述单层微穿孔层(133)的方向设有第一止挡结构(136),围绕所述第一止挡结构(136)的周向设有卡接结构(137);在所述单层微穿孔层(133)上设有与所述卡接结构(137)相适配的卡接槽,以使所述单层微穿孔层(133)与所述端环结构(134)之间形成定位卡接。


7.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分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声结构(13)包括两层微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向红沈慧李威田丽娟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凌达压缩机有限公司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