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撞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632875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1-26 14:0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防撞装置,属于通道管制技术领域。所述防撞装置包括:支撑筒、柱体、电液推杆、套筒及底座;所述底座固定设置在所述支撑筒内;所述电液推杆的固定端固定设置在所述底座上,所述电液推杆的伸缩端与所述柱体固定连接;所述套筒固定设置在所述支撑筒的顶部,所述柱体可穿过所述套筒顶部,所述套筒的内壁上固定设置有衬套。本发明专利技术防撞装置可以实现对通道或区域管制及放行操作。

An anti-collision device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n anti-collision device, which belong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channel control. The anti-collision device comprises a support cylinder, a column, an electro-hydraulic push rod, a sleeve and a base; the base is fixedly arranged in the support cylinder; the fixed end of the electro-hydraulic push rod is fixedly arranged on the base, and the expansion end of the electro-hydraulic push rod is fixedly connected with the column; the sleeve is fixedly arranged on the top of the support cylinder, and the column can pass through the top of the sleeve, The inner wall of the sleeve is fixedly provided with a sleeve. The anti-collision device of the invention can realize the control and release operation of the channel or area.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撞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通道管制
,特别涉及一种防撞柱。
技术介绍
在政府机构、机场、学校、军队、银行、大型场所等高安全级别区域,或在商场、步行街等人流量较大的区域,为了安全考虑,一般会在道路上设置阻挡装置。而在现有技术中,阻挡装置一般采用的是铁柱、石柱或石球等设备,将铁柱、石柱或石球等放置在道路上,但是,其无法实现升降,当遇到紧急情况,如消防救援等,导致车辆无法通过。为了保证车辆顺畅通过,需要将铁柱、石柱或石球等设备移开或拆除,浪费时间。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防撞柱,解决了或部分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阻挡装置无法实现升降的技术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防撞装置包括:支撑筒、柱体、电液推杆、套筒及底座;所述底座固定设置在所述支撑筒内;所述电液推杆的固定端固定设置在所述底座上,所述电液推杆的伸缩端与所述柱体固定连接;所述套筒固定设置在所述支撑筒的顶部,所述柱体可滑动式地穿过所述套筒顶部,所述套筒的内壁上固定设置有衬套。进一步地,所述套筒的顶部固定设置有第一环形板,所述套筒与所述第一环形板的内腔固定连接;所述支撑筒的顶部边缘处固定设置有支撑板;所述第一环形板与所述支撑板固定连接。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板背离所述第一环形板的端面上固定设置有若干浇筑锚板。进一步地,所述防撞装置还包括:导向机构;所述导向机构固定设置在所述支撑筒内;所述导向机构包括:导向杆及导套;所述导套可滑动式地套接在所述导向杆上,所述柱体的底部固定设置有第二环形板,所述柱体与所述第二环形板的内腔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环形板与所述导套外壁固定连接;所述导向杆与所述柱体相平行;所述套筒的底部固定设置有第三环形板,所述套筒的底部与所述第三环形板的内腔固定连接,所述导向杆的第一端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三环形板上,所述导向杆的第二端与所述底座固定连接。进一步地,所述底座上设置有缓冲器,所述缓冲器可与所述第二环形板接触。进一步地,所述缓冲器到所述支撑筒顶部的距离与所述柱体的长度相匹配。进一步地,所述底座包括:第一板、第二板、第三板及第四板;所述第一板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板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三板固定连接;所述第四板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板固定连接,所述第四板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三板固定连接;其中,所述第一板与所述第四板平行,所述第二板与所述第三板平行。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板上开设有通孔;所述电液推杆的固定端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三板上,且穿过所述通孔。进一步地,所述支撑筒的底部固定设置有电缆管及排水管;所述电缆管及所述排水管均与所述支撑筒连通。进一步地,所述柱体的顶部上固定设置有LED灯。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优点:由于底座固定设置在支撑筒内,所以,通过支撑筒对底座进行支撑,由于电液推杆的固定端固定设置在底座上,所以,通过底座对电液推杆的固定端进行支撑,由于电液推杆的伸缩端与柱体固定连接,套筒固定设置在支撑筒的顶部,柱体可滑动式地穿过套筒顶部,所以,当需要进行交通管制时,电液推杆的伸缩端带动柱体穿过套筒顶部,使柱体伸出支撑筒,阻断车辆行驶,当需要放行车辆时,电液推杆的伸缩端带动柱体穿过套筒顶部,使柱体回缩到支撑筒内,使路面平整,保证车辆顺畅通行,节约时间,由于套筒的内壁上固定设置有衬套,所以,通过衬套可以对柱体与套筒之间的间隙件密封,避免外界杂物落入支撑筒内,同时,增加柱体及套筒的耐磨性,降低使用成本,可以实现对通道或区域管制及放行操作。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防撞装置的主视图;图2为图1中防撞装置的俯视图;图3为图2中防撞装置的A-A向剖视图;图4为图3中B向示意图;图5为图1中防撞装置的支撑筒的侧视图;图6为图1中防撞装置的套筒的主视图;图7为图1中防撞装置的底座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图1中防撞装置的法兰板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图1中防撞装置的柱体的结构示意图;图10为图9中柱体的I处放大示意图;图11为图1中防撞装置的弹簧螺旋电缆的结构示意图;图12为图1中防撞装置的衬套的结构示意图;图13为图1中防撞装置的导套的结构示意图;图14为图1中防撞装置的导向杆的结构示意图;图15为图1中防撞装置的缓冲器的结构示意图;图16为图1中防撞装置的LED灯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参见图1-4,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防撞装置包括:支撑筒1、柱体2、电液推杆3、套筒4及底座5。底座5固定设置在支撑筒1内。电液推杆3的固定端固定设置在底座5上,电液推杆3的伸缩端与柱体2固定连接。套筒4固定设置在支撑筒1的顶部,柱体2可滑动式地穿过套筒4顶部,套筒4的内壁上固定设置有衬套6。本申请具体实施方式由于底座5固定设置在支撑筒1内,所以,通过支撑筒1对底座5进行支撑,由于电液推杆3的固定端固定设置在底座5上,所以,通过底座5对电液推杆3的固定端进行支撑,由于电液推杆3的固定端固定设置在底座5上,电液推杆3的伸缩端与柱体2固定连接,套筒4固定设置在支撑筒1的顶部,柱体2可滑动式地穿过套筒4顶部,所以,当需要进行交通管制时,电液推杆3的伸缩端带动柱体2穿过套筒4顶部,使柱体2伸出支撑筒1,阻断车辆行驶,当需要放行车辆时,电液推杆3的伸缩端带动柱体2穿过套筒4顶部,使柱体2回缩到支撑筒1内,使路面平整,保证车辆顺畅通行,节约时间,由于套筒4的内壁上固定设置有衬套6,所以,通过衬套6可以对柱体2与套筒4之间的间隙件密封,避免外界杂物落入支撑筒1内,同时,增加柱体2及套筒4的耐磨性,降低使用成本,可以实现对通道或区域管制及放行操作。参见图9-10,具体地,柱体2采用06Cr19Ni10(304)不锈钢与碳钢焊接完成。柱体2表面光洁度要求很高,以及表面拉丝亚光处理,柱体表面光亮美观。柱体2的内部材质采用Q345喷砂喷塑处理。参见图12,具体地,衬套6采用聚甲醛(缩写POM),是一种表面光滑,有光泽,硬而致密的材料,外观为淡黄或白色。聚甲醛强度、刚度高,弹性好,减磨耐磨性好和良好的耐疲劳性,具有很好的自润滑性,富于弹性,冲击强度较高,性能受温度的影响很小。衬套6为阶梯形,保证上下端固定及保护柱体增加长度,确保柱体2外观及柱体2的直线运动正常。参见图6,具体地,套筒4的顶部固定设置有第一环形板7,套筒4与第一环形板5的内腔固定连接,在本实施方式中,套筒4可通过焊接与第一环形板5的内腔固定连接,保证连接的牢靠性。支撑筒1的顶部边缘处固定设置有支撑板8,第一环形板7与支撑板8固定连接,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环形板7可通过螺栓与支撑板8固定连接,通过支撑板8支撑第一环形板7,进而实现支撑套筒4。参见图5,其中,支撑筒1为钢结构件,在本实施方式中,支撑筒1可以为方筒,保证支撑筒1浇注后的稳定性,在其它实施方式中,支撑筒1也可以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撞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筒、柱体、电液推杆、套筒及底座;/n所述底座固定设置在所述支撑筒内;/n所述电液推杆的固定端固定设置在所述底座上,所述电液推杆的伸缩端与所述柱体固定连接;/n所述套筒固定设置在所述支撑筒的顶部,所述柱体可滑动式地穿过所述套筒顶部,所述套筒的内壁上固定设置有衬套。/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撞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筒、柱体、电液推杆、套筒及底座;
所述底座固定设置在所述支撑筒内;
所述电液推杆的固定端固定设置在所述底座上,所述电液推杆的伸缩端与所述柱体固定连接;
所述套筒固定设置在所述支撑筒的顶部,所述柱体可滑动式地穿过所述套筒顶部,所述套筒的内壁上固定设置有衬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撞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套筒的顶部固定设置有第一环形板,所述套筒与所述第一环形板的内腔固定连接;
所述支撑筒的顶部边缘处固定设置有支撑板;
所述第一环形板与所述支撑板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撞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撑板背离所述第一环形板的端面上固定设置有若干浇筑锚板。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撞装置还包括:导向机构;
所述导向机构固定设置在所述支撑筒内;
所述导向机构包括:导向杆及导套;
所述导套可滑动式地套接在所述导向杆上,所述柱体的底部固定设置有第二环形板,所述柱体与所述第二环形板的内腔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环形板与所述导套外壁固定连接;
所述导向杆与所述柱体相平行;
所述套筒的底部固定设置有第三环形板,所述套筒的底部与所述第三环形板的内腔固定连接,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永红罗超候江麟申维娜李健陈玉喜王世伟张准乔梁曹大成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首钢机电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