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阻燃面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629832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1-26 13: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阻燃面料,该面料由内至外依次为舒适层、抗菌导湿层、隔热层、阻燃内层和阻燃外层,各层之间层叠设置并通过胶黏剂粘合在一起;所述阻燃内层分为三层,由内至外层叠设置有第一阻燃层、聚四氟乙烯微孔薄膜层、第二阻燃层,所述第一阻燃层和第二阻燃层均以维纶为经纱、芳纶为纬纱编织成的平纹组织结构;所述阻燃外层为1/2右斜纹组织,由阻燃纱线作为经纱和纬纱编织而成。该面料的防护和阻燃性能好,并且穿着舒适。

A kind of flame retardant fabric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flame-retardant fabric, which is composed of a comfortable layer, an antibacterial moisture conducting layer, a heat insulation layer, a flame-retardant inner layer and a flame-retardant outer layer from the inside to the outside, and each layer is arranged in layers and glued together by adhesive; the flame-retardant inner layer is divided into three layers, and the first flame-retardant layer, a polytetrafluoroethylene microporous film layer and a second flame-retardant layer are arranged in layers from the inside to the outside, and the first resistance layer is arranged The flame-retardant layer and the second flame-retardant layer are plain weave structures weaved with vinylon as warp and aramid as weft; the flame-retardant outer layer is 1 / 2 right twill structure weaved with flame-retardant yarn as warp and weft. The fabric has good protective and flame retardant properties, and is comfortable to wea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阻燃面料
本技术属于面料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阻燃面料。
技术介绍
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纺织品的要求不再局限于保暖、舒适等原有的基本特性。根据纺织品的不同用途,人们还希望其具有保健、安全等特殊功能,如抗菌、防螨、负离子、远红外、防紫外线、防毒、阻燃、防电磁波辐射、磁疗、香味、吸湿排汗、防油防水等。现有的阻燃面料的阻燃性主要是通过加入阻燃助剂,这种阻燃面料在经过数次洗涤后阻燃性会慢慢消失并且经线和纬线之间会逐渐松散,不耐洗涤,阻燃性能不稳定。
技术实现思路
解决的技术问题: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阻燃面料,采用具有弹性的阻燃纱线编织而成的高支高密的阻燃外层,配合挺括的阻燃内层,解决了现有的阻燃面料的阻燃性主要是通过加入阻燃助剂,这种阻燃面料在经过数次洗涤后阻燃性会慢慢消失并且经线和纬线之间会逐渐松散、不耐洗涤、阻燃性能不稳定的问题。技术方案:一种阻燃面料,该面料由内至外依次为舒适层、抗菌导湿层、隔热层、阻燃内层和阻燃外层,各层之间层叠设置并通过胶黏剂粘合在一起;所述阻燃内层分为三层,由内至外层叠设置有第一阻燃层、聚四氟乙烯微孔薄膜层、第二阻燃层,这三层通过无溶剂复合工艺复合,所述第一阻燃层和第二阻燃层均以维纶为经纱、芳纶为纬纱编织成的平纹组织结构;所述阻燃外层为1/2右斜纹组织,由阻燃纱线作为经纱和纬纱编织而成。上述所述的制成阻燃外层的阻燃纱线为包芯纱结构,该包芯纱以PTT长丝为芯纱、聚酰亚胺纤维为包缠纤维,通过螺旋包缠制成。上述所述的阻燃纱线阻燃纱线的细度为90D。上述所述的阻燃外层的经密和纬密均≥300根/10cm。上述所述的舒适层为水刺无纺布或汗布,其厚度为0.5mm-0.8mm。上述所述的水刺无纺布由蚕丝或冰爽纱制成,所述汗布由蚕丝或冰爽纱制成。上述所述的抗菌导湿层为竹浆纤维制成的无纺布,其厚度为0.6-1.5mm。上述所述的隔热层为阻燃粘胶纤维制成的无纺布,其厚度为0.6-1.5mm。所述阻燃内层的厚度为0.9-1.8mm。当阻燃内层的厚度为1.2mm时,其中第一阻燃层、聚四氟乙烯微孔薄膜层、第二阻燃层的厚度依次为0.45、0.3、0.45mm。所述阻燃外层的厚度为0.6-1.5mm。上述所述的舒适层、抗菌导湿层、隔热层、阻燃内层和阻燃外层通过耐高温的热熔胶层压复合。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阻燃面料,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阻燃外层采用聚酰亚胺纤维和PTT长丝制成弹性好阻燃性能优异的阻燃纱线,通过高密编织,形成高支高密的阻燃外层,防护和阻燃性能好;2.阻燃内层采用三层复合的阻燃内层,抗撕裂强度好,挺括抗皱,芳纶和维纶都具有优异的阻燃性能,同时芳纶和维纶能够起到协同效应,有助于提升阻燃效果,第一阻燃平纹织物和第二阻燃平纹织物通过PTFE微孔薄膜进行复合,复合强度好,PTFE微孔薄膜也具有阻燃性能;3.隔热层具有良好的隔热性能,而抗菌导湿层能够导湿透气,与舒适层配合,提高穿着的舒适性,抗菌效果好;4.通过舒适层、抗菌导湿层、隔热层、阻燃内层和阻燃外层这五层复合而成的防水透湿面料各层的配合,使得该面料具有了阻燃、隔热、抗撕裂、抗皱、导湿透气、抗菌的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阻燃面料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阻燃内层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舒适层;2、抗菌导湿层;3、隔热层;4、阻燃内层;41、第一阻燃层;42、聚四氟乙烯微孔薄膜层;43、第二阻燃层;5、阻燃外层;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1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阻燃面料,其特征在于:该面料由内至外依次为舒适层1、抗菌导湿层2、隔热层3、阻燃内层4和阻燃外层5,各层之间层叠设置并通过耐高温的热熔胶层压复合;所述舒适层1为汗布;所述抗菌导湿层2为竹浆纤维制成的无纺布;所述隔热层3为阻燃粘胶纤维制成的无纺布;所述阻燃内层4分为三层,由内至外层叠设置有第一阻燃层41、聚四氟乙烯微孔薄膜层42、第二阻燃层43,所述第一阻燃层41和第二阻燃层43均以维纶为经纱、芳纶为纬纱编织成的平纹组织结构;所述阻燃外层5为1/2右斜纹组织,由阻燃纱线作为经纱和纬纱编织而成,阻燃纱线为包芯纱结构,该包芯纱以PTT长丝为芯纱、聚酰亚胺纤维为包缠纤维,通过螺旋包缠制成。所述阻燃纱线的细度为90D。所述阻燃外层5的经密为320根/10cm,纬密为360根/10cm。所述舒适层1、抗菌导湿层2、隔热层3、阻燃内层4和阻燃外层5的厚度依次为0.6mm、0.8mm、0.8mm、1.0mm、0.8mm,其中组成阻燃内层4的第一阻燃层、聚四氟乙烯微孔薄膜层、第二阻燃层的厚度依次为0.4、0.2、0.4mm。实施例2实施例2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舒适层1、抗菌导湿层2、隔热层3、阻燃内层4和阻燃外层5的厚度依次为0.6mm、0.8mm、0.8mm、0.9mm、0.8mm,其中组成阻燃内层4的第一阻燃层、聚四氟乙烯微孔薄膜层、第二阻燃层的厚度依次为0.35、0.2、0.35mm。实施例3实施例3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舒适层1、抗菌导湿层2、隔热层3、阻燃内层4和阻燃外层5的厚度依次为0.6mm、0.8mm、0.8mm、1.5mm、0.8mm,其中组成阻燃内层4的第一阻燃层、聚四氟乙烯微孔薄膜层、第二阻燃层的厚度依次为0.55、0.4、0.55mm。下面对实施例1-实施例3的面料性能进行检测,检测过程和结果如下:一、阻燃防护性能根据国家标准GB8965.1-2009防护服装阻燃防护第1部分关于阻燃服的标准如下表1。表1对实施例1-实施例3的面料进行检测,选择面料尺寸为150mm×150mm的三块(不能含有接缝部分),按照国家标准GB/T17596规定在洗涤3次前后分别测试取平均值,检测结果如下表2。表2由表2中的检测数据可知,实施例1的面料的参数均高于A级阻燃面料标准,所以该阻燃面料具有优异的阻燃性能。实施例2的面料降低了阻燃内层4的厚度,阻燃性能有所降低。实施例3的面料提高了阻燃内层4的厚度,阻燃性能变好。二、吸湿速干性能根据国家标准GB/T21655.2—2009进行吸湿速干性的评定(芯吸高度以纵向或横向较大者考核),得到的实施例1的面料的检测结果如下表3。表3由表3的检测数据可知,实施例1的面料的导湿透气相关参数均高于国家标准,因此具有良好的导湿透气作用。三、吸水率、浸湿时间、最大浸湿半径、液态水扩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阻燃面料,其特征在于:该面料由内至外依次为舒适层(1)、抗菌导湿层(2)、隔热层(3)、阻燃内层(4)和阻燃外层(5),各层之间层叠设置并通过胶黏剂粘合在一起;所述阻燃内层(4)分为三层,由内至外层叠设置有第一阻燃层(41)、聚四氟乙烯微孔薄膜层(42)、第二阻燃层(43),这三层通过无溶剂复合工艺复合,所述第一阻燃层(41)和第二阻燃层(43)均以维纶为经纱、芳纶为纬纱编织成的平纹组织结构;所述阻燃外层(5)为1/2右斜纹组织,由阻燃纱线作为经纱和纬纱编织而成。/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阻燃面料,其特征在于:该面料由内至外依次为舒适层(1)、抗菌导湿层(2)、隔热层(3)、阻燃内层(4)和阻燃外层(5),各层之间层叠设置并通过胶黏剂粘合在一起;所述阻燃内层(4)分为三层,由内至外层叠设置有第一阻燃层(41)、聚四氟乙烯微孔薄膜层(42)、第二阻燃层(43),这三层通过无溶剂复合工艺复合,所述第一阻燃层(41)和第二阻燃层(43)均以维纶为经纱、芳纶为纬纱编织成的平纹组织结构;所述阻燃外层(5)为1/2右斜纹组织,由阻燃纱线作为经纱和纬纱编织而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阻燃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制成阻燃外层(5)的阻燃纱线为包芯纱结构,该包芯纱以PTT长丝为芯纱、聚酰亚胺纤维为包缠纤维,通过螺旋包缠制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阻燃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阻燃纱线的细度为90D。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阻燃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阻燃外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傅佳佳叶远丽王鸿博陈太球王文聪王炳来巫瑛蒋春燕李飞冯志忠徐雪妮李楠楠
申请(专利权)人:圣华盾防护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江南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