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水透湿面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629830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1-26 13: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防水透湿面料,该面料由内至外依次为基布层、防水透湿层、亲水层和疏水层,各层之间层叠设置并通过胶黏剂粘合在一起;所述防水透湿层通过热压复合工艺复合在基布层上,亲水层通过热熔胶粉点复合工艺复合在防水透湿层上,疏水层通过热熔胶撒粉复合工艺复合在亲水层上;所述防水透湿层为TPU薄膜,亲水层为无纺布。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防水透湿面料轻薄透气,穿着柔软舒适,弹性好,具有良好的防水透湿性能。

A kind of waterproof and moisture permeable fabric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water-proof and moisture permeable fabric, which is composed of a base cloth layer, a water-proof and moisture permeable layer, a hydrophilic layer and a hydrophobic layer from the inside to the outside. The layers are laminated and bonded together by adhesives; the water-proof and moisture permeable layer is compounded on the base cloth layer by a hot pressing composite process, the hydrophilic layer is compounded on the water-proof and moisture permeable layer by a hot melt glue powder point composite process, and the hydrophobic layer is compounded by a hot melt glue powder point composite process The hot-melt glue powder spreading composite process is compounded on the hydrophilic layer, the waterproof and moisture permeable layer is TPU film, and the hydrophilic layer is non-woven fabric. The waterproof and moisture permeable fabric provided by the utility model is light, thin and breathable, soft and comfortable to wear, good in elasticity, and has good waterproof and moisture permeable performan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水透湿面料
本技术属于面料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防水透湿面料。
技术介绍
防水透湿面料是指水在一定压力下不浸入面料,而人体散发的汗液却能以水蒸气的形式通过面料传导到外界的面料。该类面料可以避免汗液积聚冷凝在体表与面料之间,以此保持服装的舒适性。但是,现有的面料很难调和防水和透湿之间的关系。为了达到防水的目的,人们对织物进行了树脂或薄膜的涂层,结果织物的透湿性能受到了限制,手感也受到了影响。同样,为了达到透气的目的,人们把织物制成高密度织物,这样虽能达到一定的透气性,但防水性却较差,手感发硬。因此,需求一种兼顾防水和透湿的新型面料。
技术实现思路
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的防水面料透湿性能不高以及透气面料防水性能较差,且它们的手感都不好的缺点,本技术提供一种防水透湿面料,该面料通过TPU薄膜与疏水层配合,实现了良好的防水透湿性能,解决了现有面料难以调和防水和透湿的关系以及无法达到良好的防水透湿效果的问题。技术方案:一种防水透湿面料,该面料由内至外依次为基布层、防水透湿层、亲水层和疏水层,各层之间层叠设置并通过胶黏剂粘合在一起;所述防水透湿层为TPU薄膜,亲水层为无纺布。上述所述的防水透湿层通过热压复合工艺复合在基布层上,亲水层通过热熔胶粉点复合工艺复合在防水透湿层上,疏水层通过热熔胶撒粉复合工艺复合在亲水层上。上述所述的基布层的厚度为0.10-0.15mm,基布层为涤纶编织布,所述涤纶编织布为1/3斜纹组织,涤纶编织布的经纱和纬纱都为异形截面涤纶丝,异形截面涤纶丝为细旦或超细旦涤纶丝。上述所述的TPU薄膜的厚度为0.03-0.12mm,TPU薄膜内表面涂覆有聚氨酯涂层。上述所述的无纺布的厚度为0.08-0.15mm,无纺布为由吸湿纤维制成的水刺无纺布;所述水刺无纺布由两层无纺布热压复合而成,包括位于内层的蚕丝水刺无纺布和位于外层的竹纤维水刺无纺布;所述蚕丝水刺无纺布由桑蚕丝制成,所述竹纤维水刺无纺布由竹浆纤维制成。上述所述的疏水层的厚度为35-70nm,疏水层为SiOxCyHz纳米镀膜;所述疏水层外表面层叠设置有尼龙网格布。上述所述的防水透湿层(2)和亲水层(3)之间设置有一层聚四氟乙烯微孔薄膜,聚四氟乙烯微孔薄膜采用无溶剂复合工艺与防水透湿层(2)、亲水层(3)复合;所述聚四氟乙烯微孔薄膜的厚度为0.03-0.10mm。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防水透湿面料,具有以下有益效果:该防水透湿面料采用超薄的TPU薄膜作为防水透湿层,在TPU薄膜的下侧采用吸水性差、导湿性好的涤纶编织布,在TPU薄膜的上侧采用亲水性好的无纺布,由于芯吸效应,在TPU薄膜的两侧形成压差,水汽从TPU薄膜内移动直到TPU薄膜的另一侧,然后再迅速蒸发离开,实现良好的透湿性能;当水珠在面料外层时,由于疏水层存在,面料表面润湿性极差,水珠无法浸润面料表面,以水滴形成在面料表停留或滚动,同时配合TPU薄膜,实现良好的防水效果。因此,该防水透湿面料轻薄透气,穿着柔软舒适,弹性好,具有良好的防水透湿性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防水透湿面料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基布层;2、防水透湿层;3、亲水层;4、疏水层。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1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防水透湿面料,该面料由内至外依次为基布层1、防水透湿层2、亲水层3和疏水层4,所述防水透湿层2通过热压复合工艺复合在基布层1上,亲水层3通过热熔胶粉点复合工艺复合在防水透湿层2上,疏水层4通过热熔胶撒粉复合工艺复合在亲水层3上;所述防水透湿层2为TPU薄膜,亲水层3为无纺布。亲水层3和防水透湿层2由于接近皮肤层,采用热熔胶粉点工艺,虽然价格稍微昂贵一些,但是复合面料的品质更好,穿着更加舒适;疏水层4和亲水层3不直接接触皮肤,可以采用更加经济的撒粉工艺,既能达到复合的效果又可以节约经济成本。所述基布层1的厚度为0.12mm,基布层1为涤纶编织布,涤纶编织布为1/3斜纹组织,涤纶编织布的经纱和纬纱都为异形截面涤纶丝,异形截面涤纶丝为超细旦涤纶丝。所述TPU薄膜的厚度为0.08mm,可以保证面料柔软舒适。所述无纺布的厚度为0.10mm,无纺布为由吸湿纤维制成的水刺无纺布,水刺无纺布由两层无纺布热压复合而成,包括位于内层的蚕丝水刺无纺布和位于外层的竹纤维水刺无纺布;所述蚕丝水刺无纺布由桑蚕丝制成,所述竹纤维水刺无纺布由竹浆纤维制成;所述蚕丝水刺无纺布的厚度为0.05mm,所述竹纤维水刺无纺布的厚度为0.05mm。所述疏水层4的厚度为52nm,疏水层4为SiOxCyHz纳米镀膜。为了提高面料的防水透湿性能,该实施例的防水透湿层2采用TPU薄膜制成,在TPU薄膜内侧采用吸水性差、导湿性好的涤纶编织布,在TPU薄膜的外侧采用亲水性好的无纺布,由于芯吸效应,在TPU薄膜的两侧形成压差,水汽从TPU薄膜内移动直到TPU薄膜的另一侧,然后再迅速蒸发离开,实现良好的透湿性能;当水珠在面料外层时,由于疏水层4的存在,面料表面润湿性极差,水珠无法浸润面料表面,以水滴形成在面料表停留或滚动,同时配合TPU薄膜,实现良好的防水效果。在实际穿着过程中,汗液等溶液经过的时候会在表面形成一个浓度梯度,起到一个引流的作用,有利于汗液等液体的排出,增强面料的吸湿透气性。为了提高面料的抗菌和防紫外线性能,作为亲水层3的无纺布为由吸湿纤维制成的水刺无纺布;水刺无纺布由两层无纺布热压复合而成,包括位于下层的蚕丝水刺无纺布和位于上层的竹纤维水刺无纺布。实施例2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所述TPU薄膜内表面涂覆有聚氨酯涂层。为了减少油污、汗液、洗涤剂或表面活性剂对TPU薄膜的污染,该实施例在TPU薄膜内表面涂覆有拒油亲水的聚氨酯涂层。TPU薄膜材料本身是防水透气的,采用聚胺脂喷涂复合工艺,将TPU薄膜与面料复合起来,具有良好的防水透气、耐水洗性,不含溶剂及游离甲苯二异氰酸酯,对环境友好。选择聚氨酯涂层工艺法在不影响面料的吸湿透气性的同时又达到了复合的效果。实施例3在实施例2的基础上,所述防水透湿层2和亲水层3之间设置有一层聚四氟乙烯微孔薄膜;所述聚四氟乙烯微孔薄膜的厚度为0.06mm。聚四氟乙烯微孔薄膜采用无溶剂复合工艺与防水透湿层2和亲水层3复合。为了进一步提高面料的防水透湿性能,该实施例采用双层薄膜结构,在亲水层3和疏水层4之间设置有一层聚四氟乙烯微孔薄膜。聚四氟乙烯微孔薄膜的厚度为0.06mm。由于TPU薄膜和聚四氟乙烯微孔薄膜的厚度都很薄,因此两层薄膜对面料厚度的影响很小。实施例4在实施例3的基础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水透湿面料,其特征在于:该面料由内至外依次为基布层(1)、防水透湿层(2)、亲水层(3)和疏水层(4),各层之间层叠设置并通过胶黏剂粘合在一起;所述防水透湿层(2)为TPU薄膜,亲水层(3)为无纺布。/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水透湿面料,其特征在于:该面料由内至外依次为基布层(1)、防水透湿层(2)、亲水层(3)和疏水层(4),各层之间层叠设置并通过胶黏剂粘合在一起;所述防水透湿层(2)为TPU薄膜,亲水层(3)为无纺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水透湿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布层(1)的厚度为0.10-0.15mm。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防水透湿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布层(1)为涤纶编织布,所述涤纶编织布为1/3斜纹组织,涤纶编织布的经纱和纬纱都为异形截面涤纶丝,异形截面涤纶丝为细旦或超细旦涤纶丝。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水透湿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TPU薄膜的厚度为0.03-0.12mm。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防水透湿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TPU薄膜内表面涂覆有聚氨酯涂层。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傅佳佳王炳来王鸿博陈太球巫瑛蒋春燕叶远丽李飞冯志忠徐雪妮李楠楠程佩
申请(专利权)人:圣华盾防护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江南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