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预制梁预应力穿束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627035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1-26 12: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预制梁预应力穿束装置,包括一可移动支架,可移动支架包括一底座,底座底部设有行走轮,底座上设有一穿束动力装置,底座两侧分别设置一竖杆,两竖杆的上端通过上横梁连接,上横梁上悬挂一手拉葫芦,手拉葫芦的通过吊钩连接穿束动力装置;穿束动力装置包括由电机带动的主动轮,与所述主动轮同轴设置有第一下从动轮和第一下压轮,第一下从动轮上方设有第一上从动轮,与第一上从动轮同轴设有位于第一下压轮上方的第一上压轮;第一下从动轮和第一上从动轮齿间啮合,第一下压轮和第一上压轮之间设有可供预应力束穿过的间隙。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自动化程度高,有效解决了现有预制梁预应力束穿束效率低的问题。

A pre-stressed tendon passing device for prefabricated beams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pre-stressed tendon passing device of prefabricated beam, which includes a movable bracket, the movable bracket includes a base, the bottom of the base is provided with a walking wheel, the base is provided with a tendon passing power device, two sides of the base are respectively provided with a vertical bar, the upper ends of the two vertical bars are connected by the upper crossbeam, a chain block is hung on the upper crossbeam, and the tendon passing power of the chain block is connected by the hook The driving wheel driven by the motor is coaxially provided with a first lower driven wheel and a first lower pressure wheel, the first upper driven wheel is arranged above the first lower driven wheel, the first upper driven wheel is coaxially arranged with the first upper driven wheel, the first lower driven wheel and the first upper driven gear are meshed, the first lower driven wheel and the first upper driven gear are meshed There is a gap between the rollers for the prestressed tendons to pass through. The utility model has a high degree of automation and effectively solves the problem of low efficiency of the pre-stressed tendon of the existing prefabricated bea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预制梁预应力穿束装置
本技术属于预制梁施工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预制梁预应力钢束穿束的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在公路、铁路桥梁施工中,桥梁上部结构采用装配式预制梁已被广泛应用,其施工过程中必然涉及到预应力钢束的施工。多数情况下,预应力束采用人工穿束或卷扬机牵引穿束。对于梁体长度比较大的预制梁,人工整捆钢束穿束比较困难,费时费力;卷扬机穿束需要先穿将一根牵引绳钢丝绳穿过预应力管道,将牵引绳钢丝绳与预应力束捆绑后再牵引穿束,但将牵引钢丝绳穿过预应力管道也比较困难,制约了施工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专门的预制梁预应力穿束装置,在预制梁预应力穿束施工中,避免人工穿束时费时费力、卷扬机牵引穿束的繁琐步骤,以达到提高预应力穿束效率的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预制梁预应力穿束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可移动支架,所述可移动支架包括一底座,所述底座底部设有4个行走轮,底座上设有一穿束动力装置,底座两侧分别设置一竖杆,两竖杆的上端通过上横梁连接,所述上横梁上悬挂一手拉葫芦,所述手拉葫芦的吊链通过吊钩连接所述穿束动力装置;所述穿束动力装置包括由电机带动的主动轮,与所述主动轮同轴设置有第一下从动轮和第一下压轮,所述第一下从动轮上方设有第一上从动轮,与第一上从动轮同轴设有位于第一下压轮上方的第一上压轮;所述第一下从动轮和第一上从动轮齿间啮合,所述第一下压轮和第一上压轮之间设有可供预应力束穿过的间隙。进一步,在所述穿束动力装置上,与所述第一上从动轮位于同一平面同一高度,还依次设有第二上从动轮和第三上从动轮,所述第一上从动轮与第二上从动轮分别与第一传动齿轮啮合,第二上从动轮和第三上从动轮分别与第二传动齿轮啮合;与第二上从动轮同轴设有第二上压轮,与第三上从动轮同轴设有第三上压轮;所述第二上从动轮下方设有与其齿间啮合的第二下从动轮,与第二下从动轮同轴设有位于所述第二上压轮下方的第二下压轮;所述第三上从动轮下方设有与其齿间啮合的第三下从动轮,与第三下从动轮同轴设有位于第三上压轮下方的第三下压轮;第二上压轮和第三上压轮均与第一上压轮位于同一平面同一高度,第二下压轮和第三下压轮均与第一下压轮位于同一平面同一高度。本技术自动化程度高,有效解决了预制梁预应力束穿束效率低的问题,施工安全,有较好的经济效益。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穿束动力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中的A-A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2中的B-B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的使用状态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本技术包括一可移动支架,所述可移动支架包括一底座1,所述底座1底部设有4个行走轮2,底座2上设有一穿束动力装置3,底座1两侧分别设置一竖杆4,两竖杆4的上端通过上横梁5连接,所述上横梁5上悬挂一手拉葫芦6,所述手拉葫芦6的吊链通过吊钩7连接所述穿束动力装置3。如图2所示,所述穿束动力装置3包括由电机301带动的主动轮302,与所述主动轮302同轴设置有第一下从动轮311和第一下压轮341,所述第一下从动轮311上方设有第一上从动轮321,与第一上从动轮321同轴设有位于第一下压轮341上方的第一上压轮331;所述第一下从动轮311和第一上从动轮321齿间啮合,所述第一下压轮341和第一上压轮331之间设有可供预应力束穿过的间隙。本技术在使用时,根据预制梁预应力穿束位置的高度,可由手拉葫芦6将穿束动力装置3提升至适当高度。所述穿束动力装置3设有一底盘8,所述手拉葫芦的吊链通过吊钩7连接在所述穿束动力装置的底盘8两侧。可在支架底座上设两根下横梁9,将穿束动力装置3的底盘8支撑在两下横梁9上,便于手拉葫芦提升穿束动力装置。本技术具体实施时,为提高穿束的可靠性,可设置多个上压轮和下压轮。如图3、图4所示,所述穿束动力装置3上,与所述第一上从动轮321位于同一平面同一高度,还依次设有第二上从动轮322和第三上从动轮323,所述第一上从动轮321与第二上从动轮322分别与第一传动齿轮351啮合,第二上从动轮322和第三上从动轮323分别与第二传动齿轮352啮合;与第二上从动轮322同轴设有第二上压轮332,与第三上从动轮323同轴设有第三上压轮333;所述第二上从动轮322下方设有与其齿间啮合的第二下从动轮312,与第二下从动轮312同轴设有位于所述第二上压轮332下方的第二下压轮342;所述第三上从动轮323下方设有与其齿间啮合的第三下从动轮313,与第三下从动轮313同轴设有位于第三上压轮333下方的第三下压轮342;第二上压轮332和第三上压轮333均与第一上压轮331位于同一平面同一高度,第二下压轮342和第三下压轮343均与第一下压轮341位于同一平面同一高度。第二上压轮332和第二下压轮342之间,以及第三上压轮333和第三下压轮342之间,均设有可供预应力束穿过的间隙。如图2所示,为避免预应力束在穿束过程中从上下压轮间滑落,在第一上压轮331和第一下压轮341的轮缘上均设有凹槽。图2中未示出的第二和第三上、下压轮上也设有同样的凹槽。如图4所示,本技术在使用时,通过行走轮2将移动支架推动到待穿束的预应力梁10的一端,并使穿束动力装置3朝向待穿束的预应力孔道,先将预应力束11前端对准第一上压轮331和第一下压轮341之间的间隙,启动穿束动力装置的电机,电机带动主动轮转动,主动轮带动与其同轴的第一下从动轮和第一下压轮转动,第一下压轮同时带动与其啮合的第一上从动轮转动,第一上从动轮带动与其同轴的第一上压轮转动,预应力束11在第一上压轮和第一下压轮之间的摩擦和挤压作用下,从第一上压轮331和第一下压轮341之间的间隙穿过;第一上从动轮同时通过第一传动齿轮带动第二上从动轮、第二上从动轮通过第二传动齿轮带动第三上从动轮转动,第二上从动轮和第三上从动轮分别带动与其同轴的第二上压轮和第三上压轮转动,使预应力束11依次穿过第二上压轮332和第二下压轮342以及第三上压轮333和第三下压轮343之间的间隙后,进入预应力梁10上的预应力孔道。各上下压轮间通过挤压和摩擦将预应力束不断向前传送,直至一个孔道穿束完成,关闭电机,然后进行下一孔道穿束;穿束过程中,根据穿束孔道的位置,可通过手拉葫芦6将穿束动力装置3提升到适当高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预制梁预应力穿束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可移动支架,所述可移动支架包括一底座,所述底座底部设有4个行走轮,底座上设有一穿束动力装置,底座两侧分别设置一竖杆,两竖杆的上端通过上横梁连接,所述上横梁上悬挂一手拉葫芦,所述手拉葫芦的吊链通过吊钩连接所述穿束动力装置;所述穿束动力装置包括由电机带动的主动轮,与所述主动轮同轴设置有第一下从动轮和第一下压轮,所述第一下从动轮上方设有第一上从动轮,与第一上从动轮同轴设有位于第一下压轮上方的第一上压轮;所述第一下从动轮和第一上从动轮齿间啮合,所述第一下压轮和第一上压轮之间设有可供预应力束穿过的间隙。/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预制梁预应力穿束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可移动支架,所述可移动支架包括一底座,所述底座底部设有4个行走轮,底座上设有一穿束动力装置,底座两侧分别设置一竖杆,两竖杆的上端通过上横梁连接,所述上横梁上悬挂一手拉葫芦,所述手拉葫芦的吊链通过吊钩连接所述穿束动力装置;所述穿束动力装置包括由电机带动的主动轮,与所述主动轮同轴设置有第一下从动轮和第一下压轮,所述第一下从动轮上方设有第一上从动轮,与第一上从动轮同轴设有位于第一下压轮上方的第一上压轮;所述第一下从动轮和第一上从动轮齿间啮合,所述第一下压轮和第一上压轮之间设有可供预应力束穿过的间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制梁预应力穿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穿束动力装置设有一底盘,所述手拉葫芦的吊链通过吊钩连接在所述穿束动力...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党彦峰单晓东孟祥源杨德月董磊杨浩朱备张志龙武彦杰刘佳耿传宇张晓强王远航刘洋李自强姜治军赵磊
申请(专利权)人:中交四公局第六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