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加热瓶的专用夹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622258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1-26 11:15
一种用于加热瓶的专用夹具,包括:夹头、手柄和弹性件,在弹性件或者外力的作用下,夹具可以绕介于夹头和手柄之间的轴转动。此外,在手柄上设置有隔热手套,该隔热手套至少包覆手柄的末端并且在其离夹头较远的一端设计有可容纳人手的空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既方便操作,又可以有效地防止实验人员被烫伤,减少了实验事故的发生概率。

A special fixture for heating bottle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special clamp for a heating bottle, which comprises a chuck, a handle and an elastic part. Under the action of an elastic part or an external force, the clamp can rotate around an axis between the chuck and the handle. In addition, an insulating glove is arranged on the handle, the insulating glove at least covers the end of the handle and a cavity which can accommodate the human hand is arranged at the end which is far away from the chuck. The utility model is not only convenient to operate, but also can effectively prevent the experimental personnel from being scalded and reduce the probability of the experimental accid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加热瓶的专用夹具
本技术涉及一种夹具,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加热瓶的专用夹具。
技术介绍
在实验操作过程中,有时需要使用微波炉、烤箱、水浴加热箱、蒸汽加热箱等加热装置对实验所需液体(如电泳时需要加热琼脂糖)进行加热(通常是先把液体装入加热瓶内后再将加热瓶放置到加热装置内进行加热)。在加热的过程中,加热装置设置的加热温度与液体所需要的被加热到的温度之间通常会存在一个温度差,并且该温度差越大,热传导的效率越高,加热的时间就越短,工作效率就越高。但是当加热装置设置的加热温度较高时(例如超过60摄氏度),如果实验人员徒手拿取加热瓶,那么就会有烫伤实验人员的风险。为此,需要等到加热装置的温度下降到安全温度时(最好低于45摄氏度),实验人员才可以徒手拿取加热瓶。如此实验人员就需要等待较长的时间,从而降低了工作效率。但是,当液体需要被加热的温度高于安全温度时,就没办法等到把加热装置和加热瓶的温度下降到安全温度后,实验人员才开始拿取加热瓶,否则就会导致液体的温度不够高而无法进行实验。例如,以琼脂糖为例,当加热温度不够高时,就可能会导致琼脂糖尚处于凝固状态或者部分凝固状态,从而使实验效果不佳。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现有技术中有要求实验人员使用长柄医用钳拿取加热瓶的。长柄医用钳通常是导热的不锈钢材料,其不但价格昂贵,而且隔热性能差。为了达到避免烫伤实验人员的目的,医用钳的手柄往往比较长。但是,医用钳的手柄越长,实验人员单手操作的难度就越大,有时候需要双手才能操作。如此就使得用长柄医用钳拿取加热瓶的操作变得很不方便。r>现有技术中也有用硬质朔料代替不锈钢材料制作夹持加热瓶的夹具。由于硬质朔料的导热性能低于不锈钢材料,因此隔热性能比不锈钢材料优越,从而可以缩短手柄的长度。但是,当加热装置的内部空间较大时,实验人员需要将手甚至手臂伸入到加热装置内,因此仍然有烫伤实验人员的风险。现有技术中也有要求实验人员配戴隔热手套拿取加热瓶的。但是由于隔热手套直接接触加热瓶的外壁,当加热瓶的温度较高和隔热手套较薄时,仍然存在烫伤实验人员的风险。如果把隔热手套做的较厚,不仅提高了隔热手套的价格,而且降低了实验人员的手感,可能导致实验人员握不紧加热瓶,从而增加了加热瓶脱手跌落的风险,可能造成其他的实验事故。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设计了一种用于加热瓶的专用夹具。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加热后取出加热瓶的不足之处,从而提供一种用于加热瓶的专用夹具,在保证符合实验要求的同时,能够有效降低实验风险,并且节约成本。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下述的技术方案:一种用于加热瓶的专用夹具,包括:夹头、手柄和弹性件,该专用夹具在弹性件的作用下可以绕介于夹头与手柄之间的轴转动,其中,在手柄上设置有隔热手套,该隔热手套至少包覆手柄的末端并且在其离夹头较远的一端设计有可容纳人手的空腔。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隔热手套至少包覆手柄的二分之一长度。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隔热手套包括针织物和被包裹在针织物内的隔热填充物。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隔热填充物选自于棉花、棉布、海绵、泡沫颗粒等材料。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隔热手套包括橡胶套和附着在橡胶套内部的隔热内衬。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隔热内衬选自于棉花、棉布、海绵、泡沫颗粒等材料。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夹头包括绕所述轴转动的第一和第二夹臂,在所述第一和第二夹臂之间形成可容纳所述加热瓶颈部的空腔。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所述第一和第二夹臂的内壁分别附着有隔热垫。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隔热垫是橡胶垫。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的有益效果:1、该专用夹具无需实验人员直接接触加热瓶,从而有效地降低了实验人员被烫伤等实验风险;2、该专用夹具易于使用,并且手感佳,不易造成加热瓶脱手跌落,有效地降低了实验风险;3、该专用夹具的价格低廉,易于推广使用。附图说明图1为采用本技术之专用夹具夹持加热瓶的立体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之专用夹具的平面示意图。上述附图中,附图标记的含义分别为:1-加热瓶,11-瓶颈;2-专用夹具,20-夹头,21-通孔,22-弹性件,23-凹槽,24-悬挂孔,25-手柄,26-夹持孔,27-轴,28-隔热垫,29-隔热手套。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晰、完整地描述。然而,以下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根据本技术的技术思路,对以下任一技术方案或其组合延伸出来的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所要求保护的范围。另外,在未特定指明的情况下,下文有可能所涉及的“上”、“下”、“左”、“右”等方位词为各部件间的相对位置,而并非绝对空间位置。请参考说明书附图之图1和图2,本技术提供一种用于加热瓶1的专用夹具2,包括:夹头20、手柄25和介于夹头与手柄之间的轴27,其中,夹头20和手柄25可以绕轴27转动,构成一个以轴27为轴心的夹具。专用夹具2包括两个大致对称设计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当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组合在一起后,由一个弹性件22将两者结合在一起,使夹头20处于闭合状态,并且形成了一个夹持孔26。在一种实施例中,所述弹性件22是一对并排排列的开口金属环,该金属环的开口处的两个端部分别贯穿手柄25之通孔21后抵靠在夹头20外壁之凹槽23内。在弹性件22的弹力作用下,夹头20处于闭合状态。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弹性件22也可以是两端分别抵靠在手柄25内壁的压缩弹簧。当在手柄25处施加足够大的外力时,抵消了弹性件的弹力,夹头20就处于张开状态,扩大了夹持孔26的尺寸,使之可以收容加热瓶1的颈部11。当撤销施加在手柄25上的外力后,在弹性件22的弹力作用下,夹头夹持住加热瓶1的颈部11。为了便于放置,在夹头20的端部设计了一个悬挂孔24,从而可以把该专用夹具悬挂于挂钩上。该专用夹具2优选隔热性能良好的硬质朔料、竹子和木材等材料,也可以选用刚性较好的金属材料,但是此时至少需要在与加热瓶接触的部分安置隔热材料。隔热材料包括橡胶垫或者橡胶套。为了进一步降低烫伤实验人员的风险,在本技术之专用夹具2的手柄25上设置有隔热手套29,该隔热手套29至少需要包覆住手柄25的末端(即在手柄25的末端尽可能不留下任何明显的开口或者缝隙,从而达到更好的隔热效果),并且在隔热手套29之离夹头20较远的一端设计有可容纳人手的空腔(未图示),从而方便实验人员将手伸入该隔热手套29内操作手柄25,进而提取或者释放该加热瓶1。为了让实验人员能够较牢固地抓住手柄25,所述隔热手套29至少包覆住手柄25的二分之一长度,让手柄25的较大部分被收容在隔热手套29的空腔内。为了使隔热手套29具有较好的隔热效果,所述隔热手套29包括针织物和被包裹在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加热瓶的专用夹具,其特征在于:该专用夹具包括:夹头、手柄和弹性件,该专用夹具在弹性件的作用下可以绕介于夹头与手柄之间的轴转动,其中,在手柄上设置有隔热手套,该隔热手套至少包覆手柄的末端并且在其离夹头较远的一端设计有可容纳人手的空腔;所述隔热手套至少包覆手柄的二分之一长度;所述隔热手套包括针织物和被包裹在针织物内的隔热填充物或者隔热手套包括橡胶套和附着在橡胶套内部的隔热内衬;所述夹头包括可绕所述轴转动的第一和第二夹臂,在所述第一和第二夹臂之间形成可容纳所述加热瓶颈部的空腔;在所述第一和第二夹臂的内壁分别附着有隔热垫。/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加热瓶的专用夹具,其特征在于:该专用夹具包括:夹头、手柄和弹性件,该专用夹具在弹性件的作用下可以绕介于夹头与手柄之间的轴转动,其中,在手柄上设置有隔热手套,该隔热手套至少包覆手柄的末端并且在其离夹头较远的一端设计有可容纳人手的空腔;所述隔热手套至少包覆手柄的二分之一长度;所述隔热手套包括针织物和被包裹在针织物内的隔热填充物或者隔热手套包括橡胶套和附着在橡胶套内部的隔热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开新吴鹏飞王淑一
申请(专利权)人:济南艾迪康医学检验中心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