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油定量混合给送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622106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1-26 11: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混合设备附属装置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硅油定量混合给送机,其可以通过增设定量装置来降低加入到筒体内的硅油量的控制难度;并且通过增设硅油和水的混合效果观测装置来降低筒体内硅油和水的混合效果的观察难度;包括筒体、搅拌杆、多组搅拌桨、电动机和三组支腿,筒体的内部设置有工作腔,工作腔的顶端连通设置有转动孔,工作腔的顶端左侧和右侧分别连通设置有硅油管和水管,工作腔的底端连通设置有排料管;还包括定量器、控制螺纹杆、带动板、固定轴承、定量尺、限制活塞、传输管、动力泵和硅油桶,定量器的内部设置有流动腔;还包括观测器、推动活塞、拉杆和透明观测板,观测器的内部设置有观测腔。

Silicone oil quantitative mixing feeder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the auxiliary device of the mixing equipment, in particular to a quantitative mixing feeder of silicone oil, which can reduce the control difficulty of the amount of silicone oil added into the cylinder by adding a quantitative device, and reduce the observation difficulty of the mixing effect of silicone oil and water in the cylinder by adding a mixing effect observation device of silicone oil and water, including the cylinder and the mixing rod , multiple groups of agitating paddles, motors and three groups of outriggers. The inner part of the barrel is provided with a working chamber. The top of the working chamber is connected with a rotating hole. The left and right sides of the top of the working chamber are respectively connected with silicon oil pipes and water pipes. The bottom of the working chamber is connected with a discharge pipe. It also includes a quantifier, a control screw rod, a driving plate, a fixed bearing, a quantifier, a limiting piston and a transmission A flow chamber is arranged inside the tube, the power pump and the silicon oil barrel, and the quantifier also includes an observer, a push piston, a pull rod and a transparent observation plate, and an observation chamber is arranged inside the observ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硅油定量混合给送机
本技术涉及混合设备附属装置的
,特别是涉及一种硅油定量混合给送机。
技术介绍
众所周知,胶塞清洗机内的胶塞硅化的时候需要用到硅油,同时将适量的水与硅油一同加入到清洗机的内部,其中硅油混合给送机是一种在将硅油和水加入到胶塞清洗机内部之前,用于将硅油和水混合的装置,其在硅油应用的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使用;现有的硅油混合给送机包括筒体、搅拌杆、多组搅拌桨、电动机和三组支腿,筒体的内部设置有工作腔,工作腔的顶端连通设置有转动孔,搅拌杆的顶端自工作腔内部密封转动穿过转动孔并且伸出至筒体的上侧,电动机的输出端与搅拌杆的顶端连接,多组搅拌桨的内端分别与搅拌杆的圆周侧壁外端连接,三组支腿的顶端分别与筒体的底端左前侧、右前侧和后侧连接,工作腔的顶端左侧和右侧分别连通设置有硅油管和水管,工作腔的底端连通设置有排料管,排料管上连通设置有开关阀;现有的硅油混合给送机使用时,首先通过硅油管和水管向筒体内加入定量的硅油和水,然后启动电动机使电动机的输出端带动搅拌杆上的多组搅拌桨搅动,待硅油和水混合效果达到要求之后,便通过打开排料管开关阀将混合之后的硅油和水输送至胶塞清洗机内即可;现有的硅油混合给送机使用中发现,由于筒体内加入硅油的量需要严格控制,然而现有的硅油混合给送机没有定量装置,因而使得加入到筒体内的硅油量的控制难度较大,从而导致使用局限性较高;并且由于筒体内的硅油和水的混合环境较为封闭,因此对筒体内硅油和水的混合效果的观察难度较大,从而导致实用性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可以通过增设定量装置来降低加入到筒体内的硅油量的控制难度,从而降低使用局限性;并且通过增设硅油和水的混合效果观测装置来降低筒体内硅油和水的混合效果的观察难度,从而增强实用性的硅油定量混合给送机。本技术的一种硅油定量混合给送机,包括筒体、搅拌杆、多组搅拌桨、电动机和三组支腿,筒体的内部设置有工作腔,工作腔的顶端连通设置有转动孔,搅拌杆的顶端自工作腔内部密封转动穿过转动孔并且伸出至筒体的上侧,电动机的输出端与搅拌杆的顶端连接,多组搅拌桨的内端分别与搅拌杆的圆周侧壁外端连接,三组支腿的顶端分别与筒体的底端左前侧、右前侧和后侧连接,工作腔的顶端左侧和右侧分别连通设置有硅油管和水管,工作腔的底端连通设置有排料管,排料管上连通设置有开关阀;还包括定量器、控制螺纹杆、带动板、固定轴承、定量尺、限制活塞、传输管、动力泵和硅油桶,所述定量器的内部设置有流动腔,流动腔的底端与硅油管的顶端连通,所述硅油管的中部区域连通设置有第一控制阀,所述流动腔的底端左侧连通设置有进液管,所述进液管的中部区域连通设置有第二控制阀,所述传输管的上侧输出端和下侧输入端分别与进液管的左侧输入端和动力泵的上侧输出端连通,动力泵的右侧输入端设置有传递管,所述传递管的下侧输入端与硅油桶的顶端连通,所述限制活塞与流动腔密封滑动卡装,所述流动腔的顶端连通设置有控制螺纹孔,所述控制螺纹杆的底端自定量器的上侧螺装穿过控制螺纹孔并且伸入至流动腔的内部,所述带动板的顶端左侧设置有固定槽,所述固定槽与固定轴承固定卡装,所述固定轴承与控制螺纹杆的底端固定套装,所述流动腔的顶端右侧连通设置有伸出孔,所述定量尺的底端自定量器的上侧穿过伸出孔并且伸入至流动腔的内部,所述定量尺的底端与带动板的顶端右侧连接;还包括观测器、推动活塞、拉杆和透明观测板,所述观测器的内部设置有观测腔,所述筒体的工作腔的右端中下部区域连通设置有测量孔,所述观测器的左端自筒体的右侧密封插入至观测孔内,所述观测器的观测腔的左端与工作腔的右端连通,所述推动活塞与观测腔密封滑动卡装,所述观测腔的右端连通设置有伸缩孔,所述拉杆的左端自观测器的右侧穿过伸缩孔并且伸入至观测腔的内部,所述拉杆的左端与推动活塞的右端连接,所述观测腔的顶端中部区域连通设置有密封孔,所述透明观测板的前端、左端、后端和右端分别与密封孔的前端、左端、后端和右端密封连接。本技术的硅油定量混合给送机,还包括水箱,所述水箱的内部设置有盛放腔,所述盛放腔的底端与水管的顶端连通,所述水管的中部区域连通设置有第三控制阀。本技术的硅油定量混合给送机,还包括紧固螺纹杆,所述观测器的伸缩孔的顶端连通设置有紧固螺纹孔,所述拉杆的顶端右侧设置有卡槽,所述紧固螺纹杆的底端自观测器的上侧螺装穿过紧固螺纹孔然后继续插入至卡槽内。本技术的硅油定量混合给送机,还包括收集管,所述收集管的顶端与观测器的观测腔的底端右侧连通,所述收集管的中部区域连通设置有第四控制阀。本技术的硅油定量混合给送机,还包括拉钮,所述拉钮的左端与拉杆的右端连接。本技术的硅油定量混合给送机,还包括调节旋钮,所述调节旋钮的底端与紧固螺纹杆的顶端连接。本技术的硅油定量混合给送机,还包括固定块和指针,所述固定块的底端与定量器的顶端右侧连接,所述指针的右端与固定块的左端连接,所述指针的左端与定量尺的右端靠近但不接触。本技术的硅油定量混合给送机,还包括转动把手,所述转动把手的底端右侧与控制螺纹杆的顶端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首先转动控制螺纹杆使控制螺纹杆的外螺纹在定量器的顶端控制螺纹孔的内螺纹孔啮合转动,这时控制螺纹杆便通过固定轴承带动带动板纵向移动,同时带动板则带动定量尺在定量器的伸出孔内纵向滑动,通过观察定量尺在定量器的顶端的伸出长度来对定量器内的限量,调节完毕之后停止转动控制螺纹杆,然后打开进液管的第二控制阀关闭硅油管的第一控制阀,并且启动动力泵使硅油桶内的硅油通过动力泵抽送至传输管内,然后硅油经传输管流入至进液管右侧的定量器的流动腔内,随着定量器内部的硅油量不断的增加,这时限制活塞被硅油推动在定量器的流动腔内上移,直至限制活塞顶在了带动板的底端,这时关闭第二控制阀,此时定量器内部的硅油量,然后打开第一控制阀便将定量器内的硅油加入到了筒体内,从而通过增设定量装置降低了加入到筒体内的硅油量的控制难度,因而降低了使用局限性;并且在硅油和水混合的过程中,首先在观测器的右侧向外侧拉动拉杆使拉杆带动推动活塞向右移动,这时筒体内的硅油和水的混合液便通过筒体流入至观测器内,当推动活塞移动至透明观测板右侧的时候,这时通过透明观测便便可以观察到硅油和水混合液的状态,观察完毕之后推动拉杆使拉杆推动推动活塞复位即可,在复位的过程中推动活塞将观测器内的硅油和水的混合液推出了观测器内部,从而通过增设硅油和水的混合效果观测装置降低了筒体内硅油和水的混合效果的观察难度,因而增强了实用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观测器和透明观测板的连接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拉杆和观测器的连接结构示意图;附图中标记:1、筒体;2、搅拌杆;3、多组搅拌桨;4、电动机;5、三组支腿;6、硅油管;7、水管;8、定量器;9、控制螺纹杆;10、带动板;11、固定轴承;12、定量尺;13、限制活塞;14、传输管;15、动力泵;16、硅油桶;17、观测器;18、推动活塞;19、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硅油定量混合给送机,包括筒体(1)、搅拌杆(2)、多组搅拌桨(3)、电动机(4)和三组支腿(5),筒体(1)的内部设置有工作腔,工作腔的顶端连通设置有转动孔,搅拌杆(2)的顶端自工作腔内部密封转动穿过转动孔并且伸出至筒体(1)的上侧,电动机(4)的输出端与搅拌杆(2)的顶端连接,多组搅拌桨(3)的内端分别与搅拌杆(2)的圆周侧壁外端连接,三组支腿(5)的顶端分别与筒体(1)的底端左前侧、右前侧和后侧连接,工作腔的顶端左侧和右侧分别连通设置有硅油管(6)和水管(7),工作腔的底端连通设置有排料管,排料管上连通设置有开关阀;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定量器(8)、控制螺纹杆(9)、带动板(10)、固定轴承(11)、定量尺(12)、限制活塞(13)、传输管(14)、动力泵(15)和硅油桶(16),所述定量器(8)的内部设置有流动腔,流动腔的底端与硅油管(6)的顶端连通,所述硅油管(6)的中部区域连通设置有第一控制阀,所述流动腔的底端左侧连通设置有进液管,所述进液管的中部区域连通设置有第二控制阀,所述传输管(14)的上侧输出端和下侧输入端分别与进液管的左侧输入端和动力泵(15)的上侧输出端连通,动力泵(15)的右侧输入端设置有传递管,所述传递管的下侧输入端与硅油桶(16)的顶端连通,所述限制活塞(13)与流动腔密封滑动卡装,所述流动腔的顶端连通设置有控制螺纹孔,所述控制螺纹杆(9)的底端自定量器(8)的上侧螺装穿过控制螺纹孔并且伸入至流动腔的内部,所述带动板(10)的顶端左侧设置有固定槽,所述固定槽与固定轴承(11)固定卡装,所述固定轴承(11)与控制螺纹杆(9)的底端固定套装,所述流动腔的顶端右侧连通设置有伸出孔,所述定量尺(12)的底端自定量器(8)的上侧穿过伸出孔并且伸入至流动腔的内部,所述定量尺(12)的底端与带动板(10)的顶端右侧连接;还包括观测器(17)、推动活塞(18)、拉杆(19)和透明观测板(20),所述观测器(17)的内部设置有观测腔,所述筒体(1)的工作腔的右端中下部区域连通设置有测量孔,所述观测器(17)的左端自筒体(1)的右侧密封插入至观测孔内,所述观测器(17)的观测腔的左端与工作腔的右端连通,所述推动活塞(18)与观测腔密封滑动卡装,所述观测腔的右端连通设置有伸缩孔,所述拉杆(19)的左端自观测器(17)的右侧穿过伸缩孔并且伸入至观测腔的内部,所述拉杆(19)的左端与推动活塞(18)的右端连接,所述观测腔的顶端中部区域连通设置有密封孔,所述透明观测板(20)的前端、左端、后端和右端分别与密封孔的前端、左端、后端和右端密封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硅油定量混合给送机,包括筒体(1)、搅拌杆(2)、多组搅拌桨(3)、电动机(4)和三组支腿(5),筒体(1)的内部设置有工作腔,工作腔的顶端连通设置有转动孔,搅拌杆(2)的顶端自工作腔内部密封转动穿过转动孔并且伸出至筒体(1)的上侧,电动机(4)的输出端与搅拌杆(2)的顶端连接,多组搅拌桨(3)的内端分别与搅拌杆(2)的圆周侧壁外端连接,三组支腿(5)的顶端分别与筒体(1)的底端左前侧、右前侧和后侧连接,工作腔的顶端左侧和右侧分别连通设置有硅油管(6)和水管(7),工作腔的底端连通设置有排料管,排料管上连通设置有开关阀;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定量器(8)、控制螺纹杆(9)、带动板(10)、固定轴承(11)、定量尺(12)、限制活塞(13)、传输管(14)、动力泵(15)和硅油桶(16),所述定量器(8)的内部设置有流动腔,流动腔的底端与硅油管(6)的顶端连通,所述硅油管(6)的中部区域连通设置有第一控制阀,所述流动腔的底端左侧连通设置有进液管,所述进液管的中部区域连通设置有第二控制阀,所述传输管(14)的上侧输出端和下侧输入端分别与进液管的左侧输入端和动力泵(15)的上侧输出端连通,动力泵(15)的右侧输入端设置有传递管,所述传递管的下侧输入端与硅油桶(16)的顶端连通,所述限制活塞(13)与流动腔密封滑动卡装,所述流动腔的顶端连通设置有控制螺纹孔,所述控制螺纹杆(9)的底端自定量器(8)的上侧螺装穿过控制螺纹孔并且伸入至流动腔的内部,所述带动板(10)的顶端左侧设置有固定槽,所述固定槽与固定轴承(11)固定卡装,所述固定轴承(11)与控制螺纹杆(9)的底端固定套装,所述流动腔的顶端右侧连通设置有伸出孔,所述定量尺(12)的底端自定量器(8)的上侧穿过伸出孔并且伸入至流动腔的内部,所述定量尺(12)的底端与带动板(10)的顶端右侧连接;还包括观测器(17)、推动活塞(18)、拉杆(19)和透明观测板(20),所述观测器(17)的内部设置有观测腔,所述筒体(1)的工作腔的右端中下部区域连通设置有测量孔,所述观测器(17)的左端自筒体(1)的右侧密封插入至观测孔内,所述观测器(17)的观测腔的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程存念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思力肯新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