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靳宗保专利>正文

超高压手动换向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61200 阅读:60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超高压手动换向阀,涉及液压设备技术领域,其特征在于:进油柱塞(4)的轴心与转阀芯(3)的转轴重合,配流柱塞(7)底部加工成喇叭口(10),与底板(8)的接触面是环状刃带(9)。由于进油柱塞(4)的轴心与转阀芯(3)的转轴重合,可以明显降低转动扭矩,操作省力。配流柱塞(7)底部加工成喇叭口(10),与底板(8)的接触面是环状刃带(9),这种结构可提高密闭性,增强了超高压手动换向阀的可靠性。(*该技术在200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液压设备
,特别是一种超高压手动换向阀。目前已有的超高压手动换向阀,结构有两大类,一类是球阀结构,通过转动手柄改变内部球阀的开启状态,实现换向;另一类是转阀结构,有两种一种是四柱塞结构,一种是配流盘结构。球阀结构的超高压换向阀可靠性差;转阀结构一方面密封性差,另一方面操作费力。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可靠性高,密封性好,操作力小的新设计。为达上述目的,采取以下技术方案本技术包括有外套1、轴承2、转阀芯3、进油柱塞4、手柄5、弹簧6、配流柱塞7、底板8,进油柱塞4的轴心与转阀芯3的转轴重合,配流柱塞7底部加工成喇叭口10,与底板8的接触面是环状刃带9。由于进油柱塞4的轴心与转阀芯3的转轴重合,可以明显降低转动扭矩,操作省力。配流柱塞7底部加工成喇叭口10,与底板8的接触面是环状刃带9,这种结构可提高密闭性,增强了超高压手动换向阀的可靠性。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底板10的俯视图。外套1、转阀芯3、进油柱塞4、手柄5、配流柱塞7、底板8均采用钢制件。轴承2采用标准件。弹簧6用钢丝加工。配流柱塞7底部喇叭口10和刃带9用车床加工,然后将各零部件组装起来,便可使用。权利要求1.一种超高压手动换向阀,包括有外套(1)、轴承(2)、转阀芯(3)、进油柱塞(4)、手柄(5)、弹簧(6)、配流柱塞(7)、底板(8),其特征在于进油柱塞(4)的轴心与转阀芯(3)的转轴重合,配流柱塞(7)底部加工成喇叭口(10),与底板(8)的接触面是环状刃带(9)。专利摘要一种超高压手动换向阀,涉及液压设备
,其特征在于:进油柱塞(4)的轴心与转阀芯(3)的转轴重合,配流柱塞(7)底部加工成喇叭口(10),与底板(8)的接触面是环状刃带(9)。由于进油柱塞(4)的轴心与转阀芯(3)的转轴重合,可以明显降低转动扭矩,操作省力。配流柱塞(7)底部加工成喇叭口(10),与底板(8)的接触面是环状刃带(9),这种结构可提高密闭性,增强了超高压手动换向阀的可靠性。文档编号F16K11/074GK2332851SQ9822091公开日1999年8月11日 申请日期1998年4月28日 优先权日1998年4月28日专利技术者靳宗保 申请人:靳宗保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超高压手动换向阀,包括有外套(1)、轴承(2)、转阀芯(3)、进油柱塞(4)、手柄(5)、弹簧(6)、配流柱塞(7)、底板(8),其特征在于:进油柱塞(4)的轴心与转阀芯(3)的转轴重合,配流柱塞(7)底部加工成喇叭口(10),与底板(8)的接触面是环状刃带(9)。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靳宗保
申请(专利权)人:靳宗保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7[中国|山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