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分流降噪泵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610130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1-20 17: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水泵领域,其中公开了一种分流降噪泵,包括电机、泵壳本体以及用于连接电机和泵壳本体的连接盖本体,所述泵壳本体中设置有进水流道、叶轮室以及气水分离室,所述叶轮室中设置有叶轮,所述进水流道与气水分离室之间设置有主隔板,所述主隔板靠近叶轮室的两侧分别形成连通进水流道和叶轮室的增压进水口以及连通叶轮室和气水分离室增压出水口,所述主隔板上且位于增压进水口中设置有分流杆,所述分流杆的宽度尺寸大于等于所述叶轮的厚度尺寸,所述分流杆的中心线与叶轮厚度方向的中心面重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分流杆使得水流向分流杆的两侧流动,进而避免水流直接冲击在叶轮上,实现减小叶轮振动产生的噪音的效果。

A shunt noise reduction pump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the field of water pump, in which a split flow noise reduction pump is disclosed, including a motor, a pump housing body and a connecting cover body for connecting the motor and the pump housing body. The pump housing body is provided with an inlet flow channel, an impeller chamber and a gas-water separation chamber, the impeller chamber is provided with an impeller, and a main partition is arranged between the inlet flow channel and the gas-water separation chamber, and the main baffle is arranged between the inlet flow channel and the gas-water separation chamber The two sides of the partition near the impeller chamber form the booster inlet connecting the inlet passage and the impeller chamber, and the booster outlet connecting the impeller chamber and the air-water separation chamber respectively. The main partition and located in the booster inlet are provided with a splitter bar, the width of the splitter bar is larger than or equal to the thickness of the impeller, and the center line of the splitter bar is heavy on the center surface of the thickness direction of the impeller All right. The utility model has a diverter rod to make the water flow to both sides of the diverter rod, thereby avoiding the direct impact of the water flow on the impeller, and achieving the effect of reducing the noise caused by the vibration of the impell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分流降噪泵
本技术涉及水泵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分流降噪泵。
技术介绍
水泵是输送液体或使液体增压的机械设备。它将机械能或其他外部能量传送给液体,使液体能量增加,实现提升液体的流速或液体压力。其主要用来输送液体包括水、油、酸碱液、乳化液、悬乳液和液态金属等液体。现有自吸泵包括电机以及泵体,其中电机包括机壳、设置于电机壳中的定子以及转子,转子包括转轴;泵体包括泵壳本体以及设置于泵壳本体中流道,流道包括依序设计的进水流道、叶轮室和蓄水室,转轴上设置有叶轮,且叶轮设置于叶轮室中,叶轮旋转增加泵壳中水流流速,在电机与泵壳之间设置有连接盖,连接盖中设置有机械密封室以及轴承室,电机的转轴依次穿过轴承室和机械密封室,连接盖阻断水流进入电机并保证转轴稳定的带动叶轮的转动,使得叶轮稳定的驱动水流在流道中加速和加压。如上述公开技术中,当启动自吸泵时,电机带动叶轮高速旋转,水流从进水流道直接进入叶轮室中时,由于水流方向和水流速度于叶轮之间存在较大的差距,使得水流与叶轮之间发生速度差较大的碰撞,使得叶轮振动和噪音,存在待改进的不足之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分流降噪泵,分流杆使得水流向分流杆的两侧流动,进而避免水流直接冲击在叶轮上,实现减小叶轮振动产生的噪音。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分流降噪泵,包括电机、泵壳本体以及用于连接电机和泵壳本体的连接盖本体,所述泵壳本体中设置有进水流道、叶轮室以及气水分离室,所述叶轮室中设置有叶轮,所述进水流道与气水分离室之间设置有主隔板,所述主隔板靠近叶轮室的两侧分别形成连通进水流道和叶轮室的增压进水口以及连通叶轮室和气水分离室增压出水口,所述主隔板上且位于增压进水口中设置有分流杆,所述分流杆的宽度尺寸大于等于所述叶轮的厚度尺寸,所述分流杆的中心线与叶轮厚度方向的中心面重合。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水流从进水流道进入叶轮室中时,增加进水口处的分流杆使得水流向分流杆的两侧流动,进而避免水流直接冲击在叶轮上,实现减小叶轮振动产生的噪音。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分流杆长度方向的两侧形成左进水口和右进水口,所述分流杆朝向进水流道的一侧设置有分别引导水流进入左进水口或右进水口的左引导面和右引导面。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分流杆呈三棱柱,减小分流杆对水流流动的阻力,并且左引导面和右引导面使得水流向叶轮轴线方向的两侧流动,避免水流直接冲击在叶轮上,实现减小叶轮振动产生的噪音。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电机中设置有转轴,所述转轴上同轴间隙配合设置有所述叶轮,所述叶轮上开设有水压平衡孔,且所述水压平衡孔连通叶轮轴向的相对两侧。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泵壳本体中的叶轮与转轴之间间隙配合,并且在叶轮上周向间隔设置有水压平衡孔,水压平衡孔连通叶轮轴向的相对两侧,液体通过水压平衡孔使得叶轮相对两侧的液压保持相同,当转轴发生轴向窜动时,叶轮与转轴之间间隙配合以及叶轮两侧液体的支撑力,减小了叶轮的轴线方向的窜动幅度,进而避免了叶轮与连接盖本体和泵壳本体之间碰撞以及摩擦,减小了由于叶轮工作时碰撞和摩擦产生的噪音以及实现保护叶轮的目的,并且同时分流杆避免水流直接冲击叶轮,减小叶轮的振动造成的晃动,进而减小叶轮工作时碰撞和摩擦产生的噪音以及实现保护叶轮的目的,降低了自吸泵的噪音污染以及提升了自吸泵的实用寿命。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叶轮的相对两侧对称设置有防护件,所述防护板采用防腐蚀材料制作;所述防护件包括平行于叶轮的防护板以及与转轴同轴设置有嵌设环。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防护板采用不锈钢制作,且防护件包括平行于叶轮的防护板以及与转轴同轴设置有嵌设环,叶轮两侧防护件的嵌设环分别嵌设于机械密封室中和叶轮室中,防护板避免了叶轮与连接盖本体和泵壳本体之间碰撞,进而试下保护叶轮的目的,且避免连接盖本体和泵壳本体分别朝向叶轮一端生锈产生的氧化物影响叶轮的转动,提升叶轮转动稳定性。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转轴与叶轮的配合端绕其轴线周向等间隔设置有配合平面,所述叶轮开设有与转轴配合的插接槽。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转轴上向等间隔设置的配合平面,使得转轴的重心与轴心重合,并且叶轮与转轴配合的插接槽开设后,叶轮的重心同样与其转动中心重合,减小了叶轮转动时受到的偏心力,提升叶轮转动的稳定性,进而减小叶轮高速转动中产生的噪音。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叶轮轴向的两侧分别周向等间隔开设有排水槽一和排水槽二,所述排水槽一之间形成推板一,所述排水槽二之间形成推板二,所述推板一与所述推板二之间交替等间隔分布于叶轮的两侧。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排水槽一之间形成推板一,排水槽二之间形成推板二,推板一与推板二之间交替且等间隔分布于叶轮的两侧,液体流动至排水槽一和排水槽二中,当叶轮转动时,推板一和推板二推动液体流动,提升液体的流速,并且推板一和推板二的交替间隔设置增加叶轮外周的强度,进而提升叶轮的使用寿命。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泵壳本体上且位于增压出水口处向主隔板延伸有舌板,所述舌板上开设有气水分离槽。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泵壳本体中且位于进水流道和气水分离室之间设置有主隔板,在主隔板靠近叶轮室的两侧分别形成连通进水流道和叶轮室的增压进水口以及连通叶轮室和气水分离室增压出水口,并且在泵壳本体上且位于增压出水口处向主隔板延伸有舌板,在舌板上开设有气水分离槽,气水分离槽将气水分离室和叶轮室连通,液体从进水流道进入叶轮室,其中液体中的气体堆积于舌板处,并通过气水分离槽进入气水分离室中,液体则流动至增压出水口进入气水分离室,实现气液分离的目的,避免由于气体的密度较小抢占增压出水口,进而提升了液体通过增压出水口的稳定性,实现提高液体扬程的目的。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舌板朝向叶轮室的一侧成弧形设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舌板朝向叶轮室的一侧设置呈弧形,减小液体在叶轮室内流动的阻力,进而减小液体流动时摩擦产生的噪音。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舌板朝向主隔板的一端平行设置有引导斜面,所述引导斜面朝向叶轮室。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引导斜面朝向叶轮室,当液体流动至增压出水口,引导斜面增加液体的通过流量,并且减小了舌板与液体之间切割力,进而减小了液体通过增压出水口时产生的噪音。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气水分离槽沿叶轮室径向延伸设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气体流动过程中受到离心力,离心力的方向与气水分离槽的延伸方向一致,进而提升气体通过气水分离槽的流畅性,减小气体在叶轮室中堆积后爆裂产生的噪音。附图说明图1是一种分流降噪泵的总装示意图;图2是用于体现泵壳本体内部结构的剖视图;图3是用于体现分流杆结构的示意图;图4是一种分流降噪泵的部分爆炸示意图;图5是用于体现叶轮安装结构的爆炸示意图。附图标记:A、电机;A2、转轴;A21、配合平面;B、泵体;B1、泵壳本体;B11、舌板;B1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分流降噪泵,包括电机(A)、泵壳本体(B1)以及用于连接电机(A)和泵壳本体(B1)的连接盖本体(C),其特征在于:所述泵壳本体(B1)中设置有进水流道(B2)、叶轮室(B3)以及气水分离室(B4),所述叶轮室(B3)中设置有叶轮(D),所述进水流道(B2)与气水分离室(B4)之间设置有主隔板(B14),所述主隔板(B14)靠近叶轮室(B3)的两侧分别形成连通进水流道(B2)和叶轮室(B3)的增压进水口(B31)以及连通叶轮室(B3)和气水分离室(B4)增压出水口(B32),所述主隔板(B14)上且位于增压进水口(B31)中设置有分流杆(B5),所述分流杆(B5)的宽度尺寸大于等于所述叶轮(D)的厚度尺寸,所述分流杆(B5)的中心线与叶轮(D)厚度方向的中心面重合。/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分流降噪泵,包括电机(A)、泵壳本体(B1)以及用于连接电机(A)和泵壳本体(B1)的连接盖本体(C),其特征在于:所述泵壳本体(B1)中设置有进水流道(B2)、叶轮室(B3)以及气水分离室(B4),所述叶轮室(B3)中设置有叶轮(D),所述进水流道(B2)与气水分离室(B4)之间设置有主隔板(B14),所述主隔板(B14)靠近叶轮室(B3)的两侧分别形成连通进水流道(B2)和叶轮室(B3)的增压进水口(B31)以及连通叶轮室(B3)和气水分离室(B4)增压出水口(B32),所述主隔板(B14)上且位于增压进水口(B31)中设置有分流杆(B5),所述分流杆(B5)的宽度尺寸大于等于所述叶轮(D)的厚度尺寸,所述分流杆(B5)的中心线与叶轮(D)厚度方向的中心面重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分流降噪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杆(B5)长度方向的两侧形成左进水口和右进水口,所述分流杆(B5)朝向进水流道(B2)的一侧设置有分别引导水流进入左进水口或右进水口的左引导面(B51)和右引导面(B5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分流降噪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A)中设置有转轴(A2),所述转轴(A2)上同轴间隙配合设置有所述叶轮(D),所述叶轮(D)上开设有水压平衡孔(D1),且所述水压平衡孔(D1)连通叶轮(D)轴向的相对两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分流降噪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叶轮(D)的相对两侧对称设置有防护件(D2),所述防护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钟廷生
申请(专利权)人:台州德基水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