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型双缸压缩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610107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1-20 17: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微型双缸压缩机,包括:筒形壳体,包括顶盖、底盖和一体化机架,一体化机架具有圆盘部和自圆盘部的外沿轴向延伸的外缘部,外缘部分别与顶盖和底盖密封连接;曲轴,具有沿轴向依次设置的长轴部和两偏心部,长轴部外套设有电机组件,两偏心部外分别套设有两活塞;两气缸,分别套设于两活塞外;其中,一体化机架设于两气缸的上方,圆盘部为上气缸的缸盖;或者,一体化机架设于两气缸的下方,圆盘部为下气缸的缸盖。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微型双缸压缩机通过一体化机架的外缘部作为筒形壳体的一部分、圆盘部作为上缸盖或下缸盖,实现增大压缩机排量的同时保证压缩机工作时的稳定性,并减小振动、降低噪音。

Micro double cylinder compressor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micro double cylinder compressor, which comprises a cylindrical shell, including a top cover, a bottom cover and an integrated frame. The integrated frame has a disc part and an outer edge extending axially from the outer edge of the disc part, and the outer edge part is respectively connected with the top cover and the bottom cover; the crankshaft has a long shaft part and two eccentric parts arranged in sequence along the axial direction, and the outer sleeve of the long shaft part is provided with a motor assembly, Two pistons are respectively sleeved outside the two eccentric parts; two cylinders are sleeved outside the two movable plugs respectively; wherein, the integrated frame is arranged above the two cylinders, and the disc part is the cylinder head of the upper cylinder; or, the integrated frame is arranged below the two cylinders, and the disc part is the cylinder head of the lower cylinder. The micro double cylinder compressor of the utility model uses the outer edge of the integrated frame as a part of the cylindrical shell, and the disc part as the upper cylinder head or the lower cylinder head, so as to increase the displacement of the compressor, ensure the stability of the compressor during operation, and reduce the vibration and nois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微型双缸压缩机
本技术涉及压缩机
,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微型双缸压缩机。
技术介绍
现有的微型压缩机受限于体积,多以单缸为主,单缸微型压缩机无法满足排量需求。且由于单缸压缩机固有的振动噪音偏大,将其设计为单缸压缩机时无法保证稳定性,无法满足当前的市场需求。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
技术介绍
部分公开的信息仅用于加强对本技术的背景的理解,因此可以包括不构成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现有技术的信息。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一种微型双缸压缩机,采用一体化机架的外缘部作为筒形壳体的一部分、圆盘部作为上缸盖或下缸盖,解决现有技术中微型压缩机排量小、振动和噪音大、稳定性差的问题。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微型双缸压缩机,包括:筒形壳体,包括顶盖、底盖和一体化机架,所述一体化机架具有圆盘部和自所述圆盘部的外沿轴向延伸的外缘部,所述外缘部分别与所述顶盖和所述底盖密封连接,形成所述筒形壳体;曲轴,具有沿轴向依次设置的长轴部和两偏心部,所述长轴部外套设有电机组件,两所述偏心部外分别套设有两活塞;两气缸,分别套设于两所述活塞外,所述曲轴、所述电机组件、所述活塞和所述气缸均容置于所述筒形壳体内,所述曲轴由所述电机组件驱动并带动所述活塞在所述气缸内偏心旋转;所述一体化机架设于两所述气缸的上方,所述圆盘部为两所述气缸中上气缸的缸盖;或者,所述一体化机架设于两所述气缸的下方,所述圆盘部为两所述气缸中下气缸的缸盖。优选地,上述的微型双缸压缩机中,当所述一体化机架设于两所述气缸上方时,所述微型双缸压缩机还包括:中间板,设于两所述气缸之间,所述圆盘部和所述中间板限定所述上气缸的压缩空间;下缸盖,设于两所述气缸下方,所述中间板和所述下缸盖限定所述下气缸的压缩空间。优选地,上述的微型双缸压缩机中,所述一体化机架呈H形,所述电机组件的定子固定于所述外缘部的上段内壁,所述外缘部的下段延伸至所述上气缸处。优选地,上述的微型双缸压缩机中,所述中间板设有吸气通道,两所述气缸通过所述吸气通道吸气;所述底盖的侧壁设有与所述吸气通道连通的开口。优选地,上述的微型双缸压缩机中,当所述一体化机架设于两所述气缸下方时,所述微型双缸压缩机还包括:上缸盖,设于两所述气缸上方;中间板,设于两所述气缸之间,所述上缸盖和所述中间板限定所述上气缸的压缩空间,所述中间板和所述圆盘部限定所述下气缸的压缩空间。优选地,上述的微型双缸压缩机中,所述一体化机架呈U形,所述外缘部延伸至所述上气缸上方,所述电机组件的定子固定于所述外缘部的内壁,所述电机组件和两所述气缸均位于所述一体化机架的筒形空间内。优选地,上述的微型双缸压缩机中,所述中间板设有吸气通道,两所述气缸通过所述吸气通道吸气;所述外缘部的侧壁设有与所述吸气通道连通的开口。优选地,上述的微型双缸压缩机中,两所述气缸的缸高相等,所述筒形壳体的壳径D与所述气缸的缸高H满足:H≤18mm且D≤4H。优选地,上述的微型双缸压缩机还包括:排气口,设于所述顶盖的侧壁。优选地,上述的微型双缸压缩机中,所述外缘部的厚度大于所述顶盖和所述底盖的厚度,所述顶盖和所述底盖嵌入所述外缘部中。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一体化机架的外缘部分别与顶盖和底盖连接形成筒形壳体、且一体化机架的圆盘部作为上气缸的缸盖或下气缸的缸盖,实现双缸增大压缩机排量的同时保证微型双缸压缩机工作时的稳定性,并减小振动、降低噪音;通过缸高H≤18mm且壳径D≤4H的设计,进一步提升微型压缩机的稳定性。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技术。附图说明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技术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的原理。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一个实施例中微型双缸压缩机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另一个实施例中微型双缸压缩机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现在将参考附图更全面地描述示例实施方式。然而,示例实施方式能够以多种形式实施,且不应被理解为限于在此阐述的实施方式。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使得本技术将全面和完整,并将示例实施方式的构思全面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类似的结构,因而将省略对它们的重复描述。本技术的微型双缸压缩机采用一体化机架,并结合壳径与缸高的设计,实现增大压缩机排量的同时保证压缩机工作时的稳定性,并减小振动、降低噪音。参照图1和图2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本技术的微型双缸压缩机包括:筒形壳体,包括顶盖11、底盖13和一体化机架12,一体化机架12具有圆盘部121和自圆盘部121的外沿轴向延伸的外缘部122,外缘部122分别与顶盖11和底盖13密封连接,形成筒形壳体。曲轴,具有沿轴向依次设置的长轴部21和两偏心部,包括第一偏心部22和第二偏心部23,长轴部21外套设有电机组件,包括转子31和定子32,两偏心部外分别套设有两活塞,包括套设于第一偏心部22外的第一活塞41和套设于第二偏心部23外的第二活塞42。两气缸,分别套设于两活塞外,包括上气缸51套设于第一活塞41外和下气缸52套设于第二活塞42外。上述的曲轴、电机组件、活塞和气缸均容置于筒形壳体内,曲轴由电机组件驱动并带动活塞在气缸内偏心旋转。其中,如图1所示,一体化机架12可以设于上气缸51的上方,一体化机架12的圆盘部121作为上气缸51的缸盖;或者如图2所示,一体化机架12可以设于下气缸52的下方,一体化机架12的圆盘部121作为下气缸52的缸盖。通过一体化机架12的外缘部122分别与顶盖11和底盖13连接形成筒形壳体、且一体化机架12的圆盘部121作为上气缸51的缸盖或下气缸52的缸盖,实现双缸增大压缩机排量的同时保证微型双缸压缩机工作时的稳定性,并减小振动、降低噪音。具体来说,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一体化机架12设于上气缸51上方,此时微型双缸压缩机还包括:中间板6,设于上气缸51和下气缸52之间,一体化机架12的圆盘部121和中间板6限定上气缸51的压缩空间;下缸盖72,设于下气缸52下方,中间板6和下缸盖72限定下气缸52的压缩空间。也就是说,一体化机架12的圆盘部充当上气缸51的缸盖,与中间板6一起密封限定上气缸51的压缩空间。下气缸52设有常规的下缸盖72,与中间板6一起密封限定下气缸52的压缩空间。在该实施例中,一体化机架12呈H形,也即外缘部122自圆盘部121的外沿分别向上和向下延伸,形成外缘部122的上段和外缘部122的下段。电机组件的定子32固定于外缘部122的上段内壁,外缘部122的下段延伸至上气缸51处。将一体化机架12设为H形有助于增强其稳定性,电机组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微型双缸压缩机,其特征在于,包括:/n筒形壳体,包括顶盖、底盖和一体化机架,所述一体化机架具有圆盘部和自所述圆盘部的外沿轴向延伸的外缘部,所述外缘部分别与所述顶盖和所述底盖密封连接,形成所述筒形壳体;/n曲轴,具有沿轴向依次设置的长轴部和两偏心部,所述长轴部外套设有电机组件,两所述偏心部外分别套设有两活塞;/n两气缸,分别套设于两所述活塞外,所述曲轴、所述电机组件、所述活塞和所述气缸均容置于所述筒形壳体内,所述曲轴由所述电机组件驱动并带动所述活塞在所述气缸内偏心旋转;/n所述一体化机架设于两所述气缸的上方,所述圆盘部为两所述气缸中上气缸的缸盖;或者,所述一体化机架设于两所述气缸的下方,所述圆盘部为两所述气缸中下气缸的缸盖。/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微型双缸压缩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筒形壳体,包括顶盖、底盖和一体化机架,所述一体化机架具有圆盘部和自所述圆盘部的外沿轴向延伸的外缘部,所述外缘部分别与所述顶盖和所述底盖密封连接,形成所述筒形壳体;
曲轴,具有沿轴向依次设置的长轴部和两偏心部,所述长轴部外套设有电机组件,两所述偏心部外分别套设有两活塞;
两气缸,分别套设于两所述活塞外,所述曲轴、所述电机组件、所述活塞和所述气缸均容置于所述筒形壳体内,所述曲轴由所述电机组件驱动并带动所述活塞在所述气缸内偏心旋转;
所述一体化机架设于两所述气缸的上方,所述圆盘部为两所述气缸中上气缸的缸盖;或者,所述一体化机架设于两所述气缸的下方,所述圆盘部为两所述气缸中下气缸的缸盖。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型双缸压缩机,其特征在于,当所述一体化机架设于两所述气缸上方时,所述微型双缸压缩机还包括:
中间板,设于两所述气缸之间,所述圆盘部和所述中间板限定所述上气缸的压缩空间;
下缸盖,设于两所述气缸下方,所述中间板和所述下缸盖限定所述下气缸的压缩空间。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微型双缸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一体化机架呈H形,所述电机组件的定子固定于所述外缘部的上段内壁,所述外缘部的下段延伸至所述上气缸处。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微型双缸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板设有吸气通道,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杨黄之敏王汉林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海立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